身為皇上竟然對培育水稻有這麼高的造詣

康熙在中西科學文化知識上能有較高的造詣,而且他竟然還在農業上有很好的成就,真的是太佩服這個學霸了。稍微上點兒年紀的北京人都知道,早年北京玉泉山一帶出產一種很有點名氣的稻米,這種稻米交京西稻,說起這京西稻可了不得,在當時可是專供皇宮裡面的,這可是御稻。這種稻可是康熙皇帝進行科學試驗親自培育出來的,現在知道的人應該不多了吧。康熙一直都特別重視農作物生產,特別是還關係到國家生存和百姓溫飽生活的糧食生產,一直是康熙心裡的大事。因為在當時水稻是主要的高產糧食作物了,咱們康熙爺當時特別的重視水稻栽培。他在皇家園林的豐澤園裡面還整了點地專門自己種水稻,從播種、插秧、田間管理,一直到收割,都要親自過問,而且經常親自到田間巡視。

身為皇上竟然對培育水稻有這麼高的造詣

有一年夏天六月,水稻開始吐穗,康黑下地察看水霜的長勢,順者田要行走間,忽然看見有一林稻子像是羊群裡的路張一般,比其他和字高出一本線,近前細看,這林稻子不僅長潮比別的稻產高,而加酸熱得也此州李的霜子早,稻穩沉甸句的,子實已經成熟。康燥如獲查寶,特別小心的取下這株稻穗,想著帶回宮去作為種子收藏起來了。

身為皇上竟然對培育水稻有這麼高的造詣

第二年,康熙把這穗稻種試種下去,想看看它的生長情況。這穗稻種了果然很爭氣長的是又高又快,一進大月就早早地成熟了。康照十分高家興,自己親自培育出來的御稻長的這麼好。尤為可貴的是,這種稻穀生長週期短,特別適合北方地區種植,拿到南方更可一年種植兩季,大大提高了糧食的產量。育種試驗的成功,使康熙極為興奮。他高興地說,要與天下的百姓共同享用這種品質優良的稻米。

身為皇上竟然對培育水稻有這麼高的造詣

康熙對自己親自培育的御稻關愛有加,又親自抓它的推廣工作。值得肯定的是,康熙在推廣工作中,既充滿熱情,又講究科學。他先送給了自己手底下的兩個臣子些御稻種給種一下試試 ,在江南作雙季稻試種,結果卻並不理想。兩人的第一季稻收成不錯,但第二季李煦種的六畝多地,每畝只收了不到一石稻穀,而曹頰那裡第二季基本絕收。試驗結果如此,但康熙皇帝並不灰心。他細細地進行了調查,發現這兩個人的共同的問題是第一季插秧的時間晚了。

身為皇上竟然對培育水稻有這麼高的造詣

第二年康熙專門指派專家去指導,提前一個月,在三月就插秧,結果試種成功,產量大大提高。從此我國南方的水稻雙季種植,從只能是糯米與粳米連種,改進為兩季都可以種植粳米了。康熙皇帝“一歲兩種,則畝有倍石之收”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在北方,生長期畢竟受到了限制,水稻種植得就很少。康熙爺的這種生長期比較短一點的御稻培育並試種成功後,為北方水稻的種植開闢了廣闊的天地。御稻從宮中禁苑育成稻種,在京西玉泉山下試種成功。之後河北、天津等地的地方官,紛紛要求引種。康熙並沒有被勝利和臣民的讚頌衝昏頭腦,他一邊支持北方官員試種御稻;一邊強調北方水土、氣候的特點,要求地方做好調查工作,摸清情況,逐步推廣,避免了一哄而起和強迫命令可能給百姓帶來的損失甚至災難。在康熙的親自指導下,北方水稻的種植穩紮穩打,獲得成功,成為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項創舉。而康熙皇帝科學育種、推廣水稻種植的功績,在當時成為了一樁美談呢。


身為皇上竟然對培育水稻有這麼高的造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