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奮進新時代,讓誠信之花遍開網上網下

地评线:奋进新时代,让诚信之花遍开网上网下

出臺《網絡安全法》《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為依法辦網、用網提供基本依據;開展“淨網”“劍網”等系列專項治理行動,網絡侵權、謠言暴力等亂象得到有效整治實名註冊提上相關法案,電商平臺誠信試點徵信體系建設日趨完善;人工智能、大數據持續發力,為網絡誠信建設構築新防線……加強網絡誠信建設,已經成為網絡空間治理的迫切課題和重要內容。(11月1日《人民日報》)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誠信是互聯網賴以生存的生命線,也是上網用網的原則底線。只是令人遺憾的是,在大力推進網絡誠信建設的當今,虛假平臺、違法分子、詐騙信息仍然

大量存在。比如,就有極少數犯罪分子冒充公檢法人員,以涉案、洗錢、電話欠費等藉口來騙取錢財。更有甚者,虛假欺騙橫行讓人們網上購物苦不堪言。在可用的基礎之上構建可信的網絡環境,已成當務之急

擎起法律利劍。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網絡是虛擬的,但卻絕不能淪為“稗草叢生”的法外之地。近年來,互聯網治理新規密集發佈網絡誠信制度建設不斷完善。比如《電子商務法》,其就從立法高度對電子商務領域的誠信建設作出規範。而今要加強網絡誠信建設,在不斷完善法律法規的同時,也必須結合實際,構建

信用獎懲機制,在全體社會成員中建立起誠實守信的網絡生活方式

用好信息富礦。

科技改變世界,網絡精彩生活。大數據、雲存儲、物聯網等,不僅為政務辦公、組織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更已成為了創新社會治理手段的一座富礦。截至今年6月底,“信用中國”網站就已經累計歸集各地區各部門可向社會公開的信用信息1.8億餘條、“紅黑名單”信息1559萬條。用好信息這一富礦,通過共享共治,讓失信違約者處處受限,無疑有助於構建公平公正的網絡生態。

把好實名底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明確規定,網絡運營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佈、即時通訊等服務,在與用戶簽訂協議或者確認提供服務時,應當

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10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修訂後的《互聯網域名管理辦法》,也明確要求註冊域名應向服務商提供域名持有者真實、準確、完整的身份信息。若能將網絡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網絡誠信建設也將更有底氣

織密智能防線。

誠信是文明社會的重要基石,一個健康文明的網絡對人們開展學習、交流工作、豐富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近年來,多家互聯網公司在建設網絡誠信方面也做出了有益嘗試。比如百度,就曾通過智能建模主動攔截包含虛假購物、仿冒銀行、木馬病毒等內容的惡意網址,2017年共攔截202.9億個。如何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更好地服務於網絡誠信建設,

需要深入探索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同心共築中國夢,需要網上網下結成同心圓。誰都不願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虛假、詐騙、攻擊、謾罵的空間,建設誠信網絡人人也都是受益者。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作為近8億網民中的一份子,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從自身做起,守護好誠信網絡空間,讓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日漸成為“最大增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