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華:金融科技背景下商業銀行的小微金融重構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不足問題是這種矛盾的典型表現。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是解決我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因素。當前,金融科技方興未艾,正在對傳統金融業務進行流程改造、模式創新、服務升級,並且在傳統金融無法覆蓋的領域開闢新的業務,促進金融領域更深度的大分工;能夠為解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提供全新的、充滿潛力的解決方案,金融智能服務小微企業的時代正在到來。藉助金融科技,推動商業銀行小微金融重構尤為必要。

1

商業銀行小微金融有效供給不足

與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相比,其發展獲得的金融支持明顯匱乏。截至2016年末,我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6.7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8%,比同期大、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6.1個和7.1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佔全部企業貸款的37.8%,比重仍很低。我國小微企業達6000多萬家,其中只有約1300萬家從金融機構獲得過金融服務;且小微企業貸款中多是擔保抵押類,純信用貸款較少。商業銀行仍是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主要提供商。然而,由於市場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風險難控及定價能力不強等原因,使得商業銀行在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方面主動性、積極性不高。

市場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是小微企業融資不足的重要根源。理論上,在信息完全的市場,有效供給與有效需求會達到均衡,進而確定均衡供求與均衡價格。然而,由於小微企業管理制度、財務制度往往並不健全,也沒有完善的年報制度;部分仍是家庭式經營模式,在經營中常以現金支付,較少利用商業銀行的支付服務;是否使用了民間借貸等信息也不透明。這導致商業銀行難以獲取小微企業完全的信用信息,難以通過財務報表等常規材料判斷其信用狀況。小微企業融資市場信息不對稱導致市場機制失靈,商業銀行能夠提供的有效供給與小微企業的有效需求失衡,資源配置失調。商業銀行在資金供求博弈中處於有利地位,導致小微企業融資明顯“難於”“貴於”信息完全市場條件下的均衡供求和均衡價格。

交易成本高

在貸前調查中,我國小微企業財務制度不完善,信息不集中,商業銀行收集信息、調查信息的成本較高。在貸中審評中,小微企業與大型企業審批流程幾乎是一致的,但小微企業貸款額度較低且十分頻繁而收益降低,單筆業務交易的邊際成本較高,商業銀行成本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在貸後管理中,部分小微企業並不能提出合規的報表,對貸款使用的隨意性較大,商業銀行管理成本較高。

風控水平薄弱

小微企業違約風險大,風險難控是小微融資的瓶頸。商業銀行非常重視小微金融的風險管理,但在風險識別和計量方面仍存在明顯不足,尚未建立起高技術含量的大型數據庫,缺乏全面識別小微金融風險的能力。小微企業普遍缺乏銀行認可的抵押物,多以機器設備、庫存商品等流動資產為主,尤其是技術型小微企業,擁有的是無形資產,比如專利、商標、股權等。商業銀行還難以對專利權、股權、存貨、商標等資產進行合理評估,難以建立良好的風險機制。

定價能力不強

小微企業風險高但議價能力最強,由於商業銀行在小微企業定價經驗和技術方面不夠成熟,難以實現精準定價,主要是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參考同業定價水平和客戶情況,依據審批人員經驗大致確定上浮比例,導致貸款定價很難與風險實現匹配,影響了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

2

金融科技背景下商業銀行小微金融亟須重構

金融科技為金融發展注入了活力,優化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提升了客戶體驗,金融服務與產品的提供方式已經發了巨大變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需求不再侷限於資金的需要,而是對服務場景、金融創新、服務流程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服務場景跟不上小微企業的需求

隨著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小微企業產品流、信息流、資金流“線上化”趨勢加快。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轉型升級變化缺乏深層次認識,仍拘泥於傳統服務模式,場景化應用不足、客戶體驗差,尚未將物理網點、小微企業資源的優勢與互聯網技術充分融合,金融產品與服務落後於小微企業商業模式“線上化”變革步伐。部分商業銀行積極迎合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但精細化程度不夠,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產品的客戶體驗滿意度不高,運用大數據雲計算改進服務、整合資源不夠。

金融創新契合不了小微企業的需求

隨著國家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斷深入,面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智能綠色製造技術與節能環保推廣應用、“互聯網+”行動迅速推進、消費升級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湧現等趨勢,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出現新變化,個性化、特色化、專業化需要不斷湧現。商業銀行在小微金融創新方面推出了一些新產品、探索了一些新模式,但尚未形成適合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發展需要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仍然存在層次不高、結構單一、同質模仿等問題;專業化、精細化服務能力不足,產品設計雷同,產品功能與產品服務落後於市場需求、缺乏機構特色,小微金融、農村金融、社區金融、科技金融的廣度和深度不夠,不同客戶的個性化、多元化金融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滿足。

服務流程難以適應小微企業的需求

商業銀行現有業務流程與小微企業特點並不融合,許多銀行尚未為小微企業建立獨立的服務流程。小微企業融資流程複雜、漫長,尤其是經濟新常態下,審核手續與環節、授信標準尤為嚴格。從小微企業提出融資需求,到客戶經理實地調查、報送材料,再到相關部門的信用審查、貸款獲批,需要一個很長的週期。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狀況下,效率低、耗時長的授信流程已經無法滿足小微企業的需求,促使其尋找其它他渠道進行融資。比如:P2P網貸流程簡單、快速,逐漸被小微企業理解和接受,獲得爆發式增長。

3

金融科技為商業銀行小微金融重構提供瞭解決方案

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快速發展,能夠助推商業銀行解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場景服務不足及風控難等問題,推動商業銀行小微金融重構。

大數據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

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的交匯融合推動了大數據快速發展,正在發展成為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數據進行採集、存儲和關聯分析,從中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服務業態。大數據改變了傳統數據的運作模式,促進數據價值實現與金融機構的內嵌式變革,通過“量”提升了數據分析對“質”的寬容度,使技術與算法從“靜態”走向“持續”,降低了數據分析的成本門檻,實現了從數據到價值的高效轉化。商業銀行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其核心競爭力是風險甄別、定價和控制的能力,本質上還是信息的蒐集、分析和判斷能力,並從根本上解決信息不對稱的能力。大數據使得幾乎所有的數據都能得到記錄與保存,通過對小微企業綜合信息進行深度分析,有效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為商業銀行提供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對小微企業主在銀行辦理業務情況的分析,可以瞭解其基本信息、資產情況及企業情況等信息;通過對小微企業賬戶流水的分析,可以判斷其經營情況、上下游企業以及資金需求規模等信息;通過對其代發工資與社保信息的分析,可以瞭解其員工數量、員工收入、經營效益等信息;通過對其與金融科技公司、電商平臺合作的分析,能不斷完善小微企業信息,並從多維度對信息交叉核驗,對小微企業進行精準“畫像”。

互聯網技術解決了成本問題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不充分的核心是成本問題。雲計算是一種通過互聯網以服務的方式提供動態可伸縮的虛擬化資源的計算模式,與傳統IT系統相比具有較強的延展性和靈活性,無須鉅額的初始投入,能夠大幅降低運營成本與創新成本。隨著雲計算等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空間逐步打開,掣肘商業銀行的獲客成本、運行成本、風險成本等均能夠得以解決。首先,降低獲客成本。商業銀行傳統的獲客方式是“人海戰術”,成本較高。金融科技能夠通過邊際成本低、客戶體驗好、覆蓋面廣泛的互聯網入口來解決小微企業獲客成本高的問題,場景化批量獲客將幫助商業銀行實現客戶的規模化增長,改變了其獲客模式,使其同時獲得資金供求兩端客戶,節省時間、資金和獲客成本。其次,降低資金融通環節成本。藉助智能風控技術,建立風險審批模型,實現自動篩選客戶和批量審批;通過對小微信貸實現電子化、流水化、規模化操作,降低其融資中間環節成本。最後,降低交易成本。與商業銀行網點相比,互聯網渠道的邊際交易成本幾乎為零。隨著電子銀行、直銷銀行的應用,網絡借貸產品的推廣,物理網點的優勢正在逐漸弱化,小微企業能隨時在網絡平臺獲取貸款,辦理理財、結算等業務。

場景化應用創新了金融服務模式

金融科技的發展改變了傳統金融業務的格局,服務載體由物理網點向虛擬媒介轉變,服務方式不斷場景化與社交化,服務空間與時間不再受限制,服務前端不斷貼近客戶。場景化金融通過將複雜的流程與產品進行再造,使得金融需求與各種場景進行融合,金融服務產品深度嵌入人們日常生活之中,在客戶既有的消費體驗中無縫提供金融服務。金融科技公司的擴張實際上是通過兩個途徑進行的:一方面通過降低金融服務門檻的擴大目標客戶群,另一方面通過流量入口即場景服務佔領客戶的生活時間。未來的銀行不再是你前往的一個地方,而是你使用的一種服務。商業銀行單純依靠產品、服務本身來實現差異化已變得很大,只有將產品、服務與場景及客戶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才能贏得客戶信賴。場景化應用助力商業銀行推動全渠道戰略,將商業模塊和金融模塊對接,無縫對接線上線下客戶需求,提升客戶體驗,與小微企業之間形成了良好的“生態”。

智能風控解決了風險問題

大數據的應用使得商業銀行能從海量信息中甄別風險,帶來客戶的深度經營和風險控制;技術的發展使算法得以不斷改進;生物信息識別技術或人工智能在反欺詐領域的應用則可顯著增強風控的有效性,在數據處理上更高效,能夠通過識別語音、圖片、文字及用戶的在線行為模式,檢測出欺詐行為及廣告。三者結合在一起,推動智能風控快速發展。智能風控將客戶原始數據剝離出來,建立格式化規則,制定相應的風控模型,既有成熟的風控策略,也有規則可配置的原則,在應用時可以實時動態調整、靈活配置,做到數據定製化、風險定製化、產品定製化,提供契合產品需求的場景化風控模型。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去做風險管理與風險定價、構建大數據風控模型,能夠根據履約記錄、社交行為、行為偏好、身份信息和設備安全等多方面的行為特徵去評判小微企業的反欺詐和信用評估行為,既可以對小微企業貸款進行審核,也可以管理其還款行為,對可能發生的壞賬提前干預;能夠更好地識別系統性風險、信用風險與欺詐風險,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長期存在的風控問題。

4

藉助金融科技推動商業銀行小微金融重構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是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推進自身經營轉型的重要抓手。當前,商業銀行應藉助金融科技推動小微金融轉型發展,實現金融智能服務小微企業。

推動批量獲客,實現精準營銷

在廣大客戶金融行為向線上遷移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要藉助金融科技,實現對小微企業批量獲客。移動端已經成為銀行與客戶互動的重要渠道,應探索“網點+銀行APP場景”獲客新模式,以讓小微企業因場景應用自然地成為自己的客戶;大力發展在線產業鏈金融業務,批量對接核心企業的上下游小微企業,嵌入整條產業鏈,增強客戶黏性,有效做大客戶群,提升資產收益。

金融科技時代,金融分工更加精細化與細分化,小微企業不願意也不樂意像過去一樣去了解每款產品。因此,商業銀行內部應充分建立合作共享機制,充分利用掌握的數據資源,建立小微企業管理模型,通過資源整合與系統篩選,突破傳統客戶細分模式,實現對客戶的精細化管理;應通過內部數據挖掘分析和外部數據交叉驗證相結合的多維度數據分析,依託長期深入溝通和大數據庫的信息挖掘,實現對小微企業精準畫像,創新貸款擔保方式,開展精準營銷、交互式營銷和滲透性營銷;應根據小微企業金融習慣,精準性地向其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使其個性化被規模化滿足。

加快場景應用,提升智能服務

利用數字科技,搭建智慧型多場景應用,打造小微企業生產、交易等各類場景,將金融服務智能化嵌入場景,改變整個金融服務供給方式,為小微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數字金融服務。不斷優化APP,為小微企業提供相對統一的服務場景,實現小微企業在網點辦理的大多數業務均可以在移動端完成,提升服務客戶體驗;在APP植入更多應用場景,連接各種金融服務、電商服務和社交服務,構建產品種類豐富、線上線下融合、適合行業特點的在線產業鏈,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供應鏈金融、賬戶管理等綜合服務,營造一個便捷的金融生態圈。

推動線上線下渠道有效對接,將物理網點、互聯網、物聯網有機結合起來,重構借貸業務模式,提高服務小微企業效率。充分發揮網點優勢,有效對接金融服務與公共服務,為小微企業搭建涵蓋商事登記、賬戶開立、結算融資等在內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升級網銀系統,嵌入通常的APP掃碼、U盾、銀企直聯等功能,為小微企業提供賬戶管理、轉賬匯款、協定存款、餘利增值、批量代發等金融服務;打造線上融資產品,針對小微企業融資“短、小、頻、急”的特點,為小微企業提供7×24小時的自助申請、支用、還款的循環額度貸款業務,實現貸款資金的隨借隨還。

加大金融創新,打造數字化流程

不斷加大小微金融業務創新,不僅要滿足小微企業間接融資需求,還要開拓小微客戶直接融資市場相關服務;不僅需要解決融資問題,還應滿足小微企業結算、支付、理財等綜合服務需求,打造線上線下、全產業鏈的一攬子小微金融產品體系。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的合作,推廣政府增信模式,發揮政策性擔保公司、政府風險補償金等增信方式對小微企業的風險緩釋作用,以風險共擔為基礎,創新“銀政”“銀保”合作等新模式;加強與各類眾創空間、投資基金、中介服務機構的合作,探索金融支持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的有效模式。

加快小微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建設,推行專業化分工、集約化運營、標準化作業,簡化業務辦理與調查流程。對中後臺運營流程進行數字化流程再造,建立一站式信貸服務模式,整合單一的服務,使小微企業無需多次辦理即可完成信貸申請、審查審批、抵押擔保等全套信貸流程;對信用等級不同的小微企業實現差別化管理,推動一級審批機制,縮短審批流程,提高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辦理效率;打破按產品、按部門分散設立的業務流程,推動平行處理、同步進行的方式,提升各項業務在後臺操作層面的直通式處理比例;通過移動化、互聯網化手段,推動信貸資源共享,保障信貸信息有效傳遞,提高信貸處理效率,致力於為小微企業提供流水線式的金融服務。

建立智能風控平臺,構建差異化定價體系

增加信息技術的軟硬件投入,建立起獨立的、真實詳盡的小微企業大數據平臺,信息來源不應侷限於傳統的徵信數據;合理引進外部數據,將電商、社交網絡、各類在線服務積累的小微企業的行為數據納入範圍,提升數據的多樣性;加強對行為數據的加工分析,通過數據蒐集、篩選、建立模型等方式,發現數據背後的規律。藉助金融科技使得風險控制精確量化的優勢,建立智能風控體系,圍繞小微企業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有效識別目標客戶,控制業務風險。深入分析與挖掘小微企業大數據平臺相關信息,對觸發預警信號的客戶及時向相關客戶經理、員工等傳遞信息,做到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以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充分利用大數據,採用“信貸工廠”產業鏈交叉驗證法,不但藉助“三表”直接審核小微企業實際經營狀況,而且藉助小微企業的上下游客戶間接判斷其經營狀況,構建完整、全面的信用風險模型,有效甄別不良客戶,降低信用風險。

建立基於風險的貸款定價模型,為構建系統而科學的小微企業風險評級系統奠定基礎;建立全面的小微企業回報視圖,根據重要性對其進行系統性管理;建立報價、定價、回報監測等適合小微企業的綜合定價管理流程,確保綜合定價管理與客戶經理的績效考核緊密“聯繫”;建立差異化定價體系,基於信用風險對小微企業進行貸款定價,統籌考慮小微企業的最大違約損失、資本成本、淨收益率等因素形成貸款價格,持續提升客戶價值。

(作者系鄭州銀行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