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體面,叫“不要臉”

文丨爐叔

中國人大多很愛面子,凡事都講求體面。

就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面子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

那些看起來丟面子的事,人們向來是不願意去做的。

面兒上好看了,人就體面了,心裡才高興。

但有時候,那些“不要臉”的人,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體面。

有一種體面,叫“不要臉”

有一種體面,叫“不要臉”

在感情裡“不要臉”的人,往往最懂得珍惜。

前幾天小木辭職了,原因是妻子坐完月子返工,他要回家當家庭煮夫。

大家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怕老婆,原以為是因為他老婆比他掙得多。

但一起喝酒時他跟我說過,他從不介意妻子比他掙得多,他對妻子好,只是因為他知道,妻子工作已經很累了,他不想她回家了還這麼累。

在他離職那天,我問他:“你不怕別人說你吃軟飯嗎?”

他笑了笑:“這個我早就考慮過了。感情是兩個人的事,別人怎麼說不重要。”

其實想想,他做出這個決定也不奇怪。

小木的家庭條件不算好,但妻子一直很支持他,還不顧家人反對跟他結婚。

後來在事業上升期懷孕,妻子也毫不猶豫地放下工作,在家養胎。

旁人只看到他對妻子的好,卻看不到妻子對他的支持。

如今他為了家庭放棄事業,在外人看來是拂了面子,但只有夫妻倆知道,這恰恰是對這段婚姻的珍惜。

在需要的時候做出讓步,在困難的時候給予支持,婚姻不就是這樣相互扶持,相互陪伴嗎?

感情一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日子過得怎麼樣,外人終究不知道,只有夫妻倆人明白。

正因為珍惜彼此,所以才不在乎別人的眼光。

有一種體面,叫“不要臉”

有一種體面,叫“不要臉”

在工作上,也有一種“不要臉”的人。

我之前帶過兩個實習生,朵兒和黃莉。

兩個人都是剛實習的大學生,朵兒性格比較內向,有什麼問題都默默憋著,彷彿怕說錯話。

但黃莉不同,她不會的東西特別多,但她毫不在意,經常向我們請教。

有一些很簡單的問題,同事都不耐煩回答,黃莉也不生氣,只是笑著請同事仔細講一遍。

被問得多了,同事們漸漸給他起了一個“十萬個為什麼”的外號。

後來臨近畢業,黃莉被公司轉正錄用。朵兒沒有被錄用,只好到別處求職。

其實,這種在工作時“沒皮沒臉”的人,其實是求知慾旺盛的表現。

他們知道怎樣利用一切有效的資源,學習一切可以學習的技能,然後使自己強大。

他們知道面子為輕,成長為重。

不怕別人不耐煩,只怕自己學不到東西。

有一種體面,叫“不要臉”

有一種體面,叫“不要臉”

如今的天王劉德華,曾經也有過一段“不要臉”的經歷。

劉德華髮過一首歌《17歲》,記錄他從出道到成為巨星的歷程。

有一種體面,叫“不要臉”

歌裡唱道:“17歲那日不要臉,參加了挑戰。”

17歲那年,劉德華去參加明星訓練班的考試,認識了謝賢和周潤發,從此入了行。

這不是劉德華唯一一次公開“不要臉”。

初入娛樂圈的時候,劉德華還是一個個籍籍無名的小輩,有一次和超級大咖林子祥合作。

就是那位唱了《男兒當自強》的林子祥。


有一種體面,叫“不要臉”


在車上趕路很無聊,有人提議唱歌,劉德華便“不要臉”地自告奮勇。

要知道,當時林子祥的《分分鐘鍾需要你》和《在水中央》可是火遍大江南北,是樂壇的大神級人物。

眾人都驚了,劉德華竟然自顧自地開口,還唱了一首林子祥的歌!

這個新人也太不知好歹了!

沒想到,林子祥聽完,覺得劉德華的歌喉很好,讓他多到自己的錄音室去玩。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經前輩指點,劉德華開始在歌壇發展,並且成了樂壇天王。

有一種體面,叫“不要臉”

劉德華的“不要臉”,對他的職業生涯有著不可掩蓋的推動作用。

李嘉誠說過:“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

劉德華放下面子,為自己求得了在娛樂圈發展的機會。

如果他沒有大膽去參加明星訓練班,又要等多久才能等到進入娛樂圈的契機?

如果他沒有自告奮勇地展示歌喉,今天他會不會是家喻戶曉的天王巨星?

你可以說他初生牛犢不怕虎,但更多的,是他對機會的渴望與珍視。

他不怕人家嘲笑他不知天高地厚,只怕沒抓住擺在面前的機會。

他分得清孰輕孰重,明白想要出人頭地,就得大膽展現自己。

他當時放下了面子,現在又用實力掙回了面子。

與他後來的成功相比,那一時的面子顯得多麼微不足道。

有一種體面,叫“不要臉”

有一種體面,叫“不要臉”

還有一種人,做著外人看來很不體面的事,卻有著一顆高尚的心。

85歲的王紳森曾是高校教師,他退休之後,經常以各種方式資助困難學生。

有一種體面,叫“不要臉”

從2012年到2016年,他資助了一個學生18000多元,幫助她順利畢業,成為一名老師。

令人震驚的是,王紳森資助的這些錢,都是他通過拾荒所掙來的。

他家裡堆滿了各種廢棄的紙箱、塑料瓶,這些都是他每天從晚上撿到凌晨所收集到的廢品。

有一種體面,叫“不要臉”

他會故意避開白天的時間,因為白天收廢品的人多,那些人比他更需要錢。

通過每天撿廢品,老人每月可以掙到四五百元,而他把這些錢全部用來資助貧困學生。

如果拾荒的錢還不夠資助,他會再貼上自己的養老金。

有一種體面,叫“不要臉”

撿廢品,一份看起來並不算多體面的工作,他卻能持之以恆的堅持。

有的人就算為了自己都不能把姿態放得這麼低,更何況是為了別人。

但王紳森做到了。

為了那些需要幫忙的孩子們,他彎下腰,低下頭,用85歲高齡的身體堅持拾荒。

他做著不太體面的工作,卻擁有一顆金子般閃閃發光的心。

誰又能說,這不是一種最善良的體面呢?

這是真正體面的靈魂,早就超越了那些淺薄的面子和虛榮心。

一顆高尚的心,不在於外表的得體,而在於奉獻與付出。

同樣,真正的體面,不是高薪的工作或耀眼的頭銜,而是一塵不染的高潔靈魂。

很多時候,面子並沒有那麼重要。

不要臉,是因為在他們心裡,有比面子更重要的東西。

事實上,那些不要臉的人,捨棄了別人眼中的面子,為自己掙得了內心的體面。

適當的時候“不要臉”,是一種智慧。否則,我們將錯過多少愛情和機會,失去多少幫助與溫暖。

學會做一個“不要臉”的人吧,放下那些多餘的面子,贏得人生的體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