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畝農場,兩個管理者,年入百萬

手上剛租到一塊地,50畝,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想做農場,但沒錢請幫手,更談不上規模化設備,根本無法借鑑大農場的經驗。

不是每個農場主都很有錢,身後又沒有資本背書,怎麼把農場做起來還能年入百萬?

所以,沒錢,僱不起人,真的就辦不成事了麼?那白手起家的人怎麼辦?


一切在“艾米農場”找到了示範的答案。這才是共享模式的典範。


50畝農場,兩個管理者,年入百萬



3頭牛、4匹馬、20多隻羊、100多隻雞和鵝等家禽,“艾米的農場”佔地54.6畝。

十幾畝菜地裡種了幾十種果蔬,還種了幾十棵桃、李、橘子等果樹。主要員工只有兩名:30多歲的艾米和她的父親蘭迪,另外還有一個兼職幫忙的朋友海蒂。

但是農場的主人蘭迪說:我們的農場不缺人。

農場的秘密


為什麼這麼多活兒,只有兩個人管理農場,還說不缺人?

1997年家族農場破產後,蘭迪家一下陷入困境。在朋友的幫助下,他靠借貸租下這個54.6畝的農場。朋友海蒂曾是中學老師,她幫蘭迪建立可為中小學生提供參觀服務的機構,對大規模參觀團收取少量參觀費,這才助蘭迪一家度過了最初的困境。


50畝農場,兩個管理者,年入百萬



農場經營下去的秘密就像一句歌詞唱的“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

事實上,農場的活兒主要是志願者在幹,因為蘭迪和艾米根本忙不過來。農場的志願者多的時候有100多人,有人甚至開車80多公里來幹農活兒。

“艾米的農場”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四個隨便”:門隨便進、活兒隨便幹、菜隨便摘、錢隨便給。

週一至週六,“艾米的農場”歡迎任何人來參觀或勞動。人們可以在這個農場隨便進出,隨便溜達,沒人管。地裡的農活兒也是願意勞動的就幹。

農場小商店門前有一塊小黑板,上面寫著當天志願者來了可以幫忙幹哪些活兒,還提醒人們:天熱別忘多喝水、幹活別忘戴手套、臨走別忘帶點菜回去……


50畝農場,兩個管理者,年入百萬



菜園裡時不時有某種蔬菜可以供人們隨便採摘,不要錢。小菜店裡的果蔬、蛋類、冰箱裡的肉類,還有農場加工的奶酪、果醬等標著價格,旁邊放一個盒子,誰買東西就自己把錢擱在盒子裡,自己找零錢,也可以用旁邊的移動刷卡機自己刷卡。對於不習慣這種“購物方式”的人來說,總覺得沒人看著自己交錢,彷彿像偷一樣。

這一切聽上去太理想化了,但是在美國西部的這個平靜的郊區小農場,這就是現實。


50畝農場,兩個管理者,年入百萬



農場的引爆點


一個引爆點:來農場體驗又不要錢,還能免費摘個菜呢。

其實多數志願者是奔著這周可以免費摘的一種大甘藍來的,順便在農場裡看看牛、喂喂羊。農場還為摘菜的遊客提供免費的塑料袋。

這個策略,就像我們經常收到超市的低價促銷,也許5毛錢一斤的蘿蔔對超市來說根本不掙錢,但是來了超市的人最後難道只買蘿蔔嗎?


50畝農場,兩個管理者,年入百萬



蘭迪一點也不擔心這種在超市賣2美元左右一磅(約合0.45千克)的大甘藍被哄搶,或者有人偷摘其他菜。蘭迪說,這幾個週末因為來採摘大甘藍的人很多,他們的自助商店裡賣的其他菜、蛋、奶的收入翻了一倍。


50畝農場,兩個管理者,年入百萬



如此“隨便”能讓它成為一個生態農場的樣板?

爸爸爺爺那一輩經常跟說,我們那時候雖然窮,但吃的確是健康,那時吃的米、菜都很香甜,根本沒有農藥超標現象。

回顧自己幾十年的務農經歷,蘭迪後悔以前曾用不可持續的方式經營養牛場,比如在小牛一出生時就把它與母牛分開,給小牛餵奶粉,好把母牛的奶拿去賣。他認為,不可持續的經營方式是養牛場後來破產的根本原因。現在,他們的農場基本使用人力,以節約能源;採用滴灌系統,以節約水資源;從來不使化肥和農藥,以避免破壞土壤裡的微生物。


50畝農場,兩個管理者,年入百萬



他貸款租下現在這個農場,開始主要養家畜,8年前開始種菜。種菜以後,農場進入了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牲畜糞便可以作為肥料還田,土壤越來越肥沃,菜長得比普通農場粗大,連田間的雜草都特別肥,蟲子個兒都比別處大。用田間雜草餵羊,雞在地裡吃蟲子,結果羊長得好、雞下的蛋多。常年吃有機蔬菜,蘭迪一家的身體也越來越好,農場裡的一切都健康、興旺。

在以大規模工業化農業為主的歐美髮達國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像“艾米的農場”這樣的小規模、精耕細作、多樣化經營的農場才是未來農業的理想模式。

農場的經營模式


生態農場除了讓人吃得放心還有更大的意義。

現在的小孩看動物只能去動物園、看植物只能去植物園,周未除了培訓班,多數時候就是捧著手機、IPAD。這一點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趨勢都一樣。


50畝農場,兩個管理者,年入百萬



艾米農場還發展了親子科普教育。每逢春季開學,農場就會迎接一批批的學生來農場進行參觀,算是一種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這樣親近自然的課程十分受學生歡迎。

“艾米農場”對那些沒有太多資金運營的人來說,有如下啟示:

如果農場找不到長工,讓志願者參與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有了志願者,農場就可以按照市場需要的方式去發展。現今共享的模式,又可以進一步打開思路。

農場在經營上面要有適合自己的引爆點:免費體驗農活和四個隨便。

有意義的盈利模式:親子+科普+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