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最有文化的12大景區,每一個都是國寶級的,有你家附近的嗎?

河南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大量古代歷史和文化遣址。來河南了你一定想要好好感受河南的文化。河南的旅遊景點眾多,到底有哪些景點是屬於河南的人文景點呢?今天為大家推薦一組河南最具有人文氣質的景點。

1.龍門石窟

河南最有文化的12大景區,每一個都是國寶級的,有你家附近的嗎?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少林寺

河南最有文化的12大景區,每一個都是國寶級的,有你家附近的嗎?


少林寺位於河南省鄭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常住院佔地面積約57600平方米,現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門釋永信。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因其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髮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少林寺現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和塔林在內的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3.淮陽伏羲陵

河南最有文化的12大景區,每一個都是國寶級的,有你家附近的嗎?


太昊伏羲陵廟,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廟,位於河南省淮陽縣城北 1.5公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十八大名陵之首,佔地875畝,規模宏大,肅穆莊嚴,始建於春秋,增制於盛唐,完善於明清,歲月3000年,歷代帝王51次御祭;建國50載,兩位總理拜謁,威嚴有加的朱鎔基總理,虔誠謁陵之後,一改從不題詞的常規,欣然題寫“羲皇故都”匾額。民間祭祀活動綿延千年歷久不衰,初春時節,二月二廟會達30萬人,歷時一個月;農曆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動。太昊陵祭祀活動,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民間廟會已列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4.仰韶文化遺址

河南最有文化的12大景區,每一個都是國寶級的,有你家附近的嗎?


仰韶文化遺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城北9公里處的仰韶村。 仰韶文化,因在河南澠池仰韶村發現,故名。仰韶文化也稱彩陶文化,多數是粗陶。這是當作同系統文化的代表名稱。1921年,經中國政府批准,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和我國考古學家袁復禮一起進行了首次發掘。根據出土文物,確認是我國遠古文化的遺存。按照考古學慣例,把首先發現地作為該文化類 型的名稱,故名''仰韶文化''。

5.康百萬莊園

河南最有文化的12大景區,每一個都是國寶級的,有你家附近的嗎?


康百萬莊園又名河洛康家,位河南省鞏義市(原鞏縣)康店鎮,始建於明末清初,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十七、十八世紀華北封建堡壘式建築的代表。康百萬是明清以來對“中原活財神”康應魁家族的統稱,康氏家族前後十二代人在這個莊園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國三個時期,共計400餘年,莊園也從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頂。是一處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紀封建堡壘式建築。 莊園背依邙山,面臨洛水,因而有“金龜探水”的美稱,是全國三大莊園(康百萬莊園、劉文彩莊園、牟二黑莊園)之一。 與山西晉中喬家大院、河南安陽馬氏莊園並稱“中原三大官宅”,被譽為豫商精神家園,中原古建典範 。

6.商丘古城

河南最有文化的12大景區,每一個都是國寶級的,有你家附近的嗎?


商丘古城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古城之一、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最具潛力十大古城之首、中國十佳古城、最具文化底蘊歷史文化名城 。商丘古城已有四千多年曆史,現存地上的歸德府城於明朝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動工,歷時八載,於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現存歸德府城之下同時疊壓著明朝弘治十六年之前元朝時期修建的歸德府城、北宋時期的陪都應天府南京城、隋唐時期的宋州治所宋城、秦漢時期的梁國國都睢陽城、周朝時期的宋國都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體的大型古城遺址。

7.白馬寺

河南最有文化的12大景區,每一個都是國寶級的,有你家附近的嗎?


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以東12公里,洛龍區白馬寺鎮內。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遺址古蹟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1961年,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2001年1月,白馬寺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首批AAAA級景區。

8.大相國寺

河南最有文化的12大景區,每一個都是國寶級的,有你家附近的嗎?


大相國寺,原名建國寺,位於開封市自由路西段,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後因戰亂水患而損毀。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現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蹟。1992年8月恢復佛事活動,復建鍾、鼓樓等建築。整座寺院佈局嚴謹,巍峨壯觀,2002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大相國寺為中國傳統的軸稱佈局,主要建築有大門、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等,由南至北沿軸線分佈,大殿兩旁東西閣樓和廡廊相對而立。藏經閣和大雄寶殿均為清朝建築,形式上重簷歇山,層層斗拱相迭,覆蓋著黃綠琉璃瓦。

9.神垕古鎮

河南最有文化的12大景區,每一個都是國寶級的,有你家附近的嗎?


神垕古鎮位於禹州市西南30公里處,馳名中外的鈞瓷文化發祥地,是中國北方陶瓷的主要產地和集散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積澱而成的具有典型區域特色的歷史文化名鎮。神垕因鈞瓷而得名,因陶瓷而興盛,“神垕”兩字曾被四次皇封而聲名顯赫,鈞瓷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神垕老街俗稱“七里長街”。唐宋以來,隨著陶瓷業的興盛,許多富商大賈在此置田、建宅、經商,使五個村莊逐漸連成一片,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神垕鎮,老街由東、西、南、北四座古寨構成,從東到西有東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紅石橋街、關爺廟街等街道,道路兩側店鋪林立,古民居依地勢而建,保存比較完整的有伯靈翁廟、鄧禹樓、溫家大院、白家大院、王家大院、霍家大院、苗家大院、苗家祠堂等,炮樓、古民居、廟宇鱗次櫛比。古蹟見證小鎮繁榮。

10.安陽殷墟

河南最有文化的12大景區,每一個都是國寶級的,有你家附近的嗎?


殷墟,古稱“北蒙”,是中國商朝晚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甲骨卜辭中又稱為“商邑”、“大邑商”。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併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在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1928年正式開始考古發掘以來,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1961年3月,國務院將殷墟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7月,殷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11、漯河許慎文化園

河南最有文化的12大景區,每一個都是國寶級的,有你家附近的嗎?


許慎文化園位於河南省漯河市,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許慎墓為核心,園區建築按傳統規制對稱佈局,三區一軸,十二個節點。由南向北分佈在三級臺地之上。有六書石柱、文字大門、翰林閣等建築。中心展示區有漢字大道、字聖殿、叔重堂、說文館、文化長廊、魁星亭、字形牌坊等主要建築。墓冢保護區4.3萬平方米,主要為文物本體以及部首方陣、字形解義、字源石、蟾桂山等景觀小品。2006年05月25日, 文化園內的許慎墓作為漢代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14年04月,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12、濮陽戚城遺址

河南最有文化的12大景區,每一個都是國寶級的,有你家附近的嗎?


戚城遺址位於今天濮陽市區,為春秋時期衛國北部的重要城邑,又名“孔悝城”,春秋時期各國諸侯曾在這裡進行了7次會盟。戚城又稱'孔悝(kuī)城',戚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上的部分為周長1520米的古城殘垣,佔地面積1440平方米,地下則保存著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漢代等不同時期歷史遺存。現存城址內經考古鑽探發現有城門、宮殿基址、道路、夯土臺、水井等遺蹟。出土有龍山文化鼎、盆、豆等陶器殘片,商代灰陶細繩紋鬲、大口尊等陶器殘片,以及周代、漢代等不同時期的遺物。在1995年的考古試掘中出土馬鈴和車馬器殘件。1996年國務院公佈查海遺址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