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薩達姆明知科威特受美國保護,為何還要冒險吞併科威特?

馮潘


當年伊拉克為何要冒險入侵科威特,銘蘇先生從以下三點來談下看法:

第一、兩伊戰爭中伊拉克損失慘重,需要獲得資金來重振國力。

兩伊戰爭打了8年,還沒有分出勝負,但是伊拉克和伊朗兩國是兩敗俱傷。伊拉克不但花完了戰前幾百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還欠下一屁股債,其中欠科威特就有140億美元。薩達姆面臨被戰爭破壞的國內基礎設施和欠下的鉅額債務,不免火急火燎。而自己的鄰國科威特雖然面積很小,但是卻擁有豐富的石油儲備,薩達姆不但想賴掉欠下的140億美元債務,還想從科威特那裡搞點錢花,於是就想打科威特的主義。

第二、薩達姆的野心過於膨脹,想做中東地區的老大。

伊拉克依靠豐富的石油資源變得富裕起來,這使薩達姆的野心也膨脹起來。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拉克趁著伊朗局勢不穩,想趁機出兵推翻伊朗革命政府,消滅這個對手。結果兩伊戰爭打了8年,伊拉克不但沒有撈到好處,反而使自己資財耗盡,得不償失。但是此時的伊拉克依然是中東地區的強國,伊朗搞不定,薩達姆決定拿身邊的小國科威特開刀,何況以前科威特是伊拉克的一個省,現在將其併入伊拉克,不但擴大了領土面積,同時也增加了大量的石油儲備和財富,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薩達姆輕視了美國對於維護中東秩序的決心。

美國主導建立的中東秩序,美國不希望中東任何國家過於強大,因為一旦強大會威脅到美國的利益。所以在中東地區,絕大部分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友,對於那些不是美國盟友,並且跟美國對著幹的國家,美國採取打壓和制裁的政策。對於當時的伊拉克,美伊關係在當時還不錯,並且薩達姆也派人探了下美國人的口風,結果美國表示不干預中東國家的內部矛盾衝突。這被薩達姆認為美國不會干預自己入侵科威特。美國嘴上說說而已,畢竟還沒威脅到美國的利益,而薩達姆入侵科威特,不但威脅到美國盟友的安全,還威脅到美國建立的中東秩序及國際油價,這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所以美國聯合其他國家對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令伊拉克付出慘重的代價。

在海灣戰爭中美國把薩達姆教訓一頓後,結果薩達姆還想在歐盟和美國之間玩火,決定把石油貿易結算貨幣由美元改成歐元,結果2003年美國再次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薩達姆的自作聰明和自己的野心最終把自己送上斷頭臺。


銘蘇先生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被野心衝昏了頭,冒險賭博。

當時薩達姆剛剛接受了兩伊戰爭的挫敗,國內經濟一落千丈。

然而,薩達姆卻有一支高達百萬的強大軍隊,在阿拉伯世界無人能敵。

以當時沙特等國的實力,聯合起來也不是薩達姆的對手。

薩達姆認為,只要佔領科威特,不但能夠得到巨大的石油資源,解決國內經濟危機。還可以通過一場大勝,解決國內民眾的巨大不滿。

同時,吞併科威特以後,沙特面對巨大威脅,一般就會屈服。

那麼,薩達姆就成為阿拉伯世界絕對的領袖,也就是他心中所謂的阿拉伯帝國的國王。

當然,薩達姆明白美軍實力強大,一旦進攻伊拉克是打不過的。

但薩達姆認為美軍在越南失敗以後,未必敢於介入和大國的戰爭。同時,一百萬伊拉克大軍如果打一二個勝仗,消滅一二萬美軍,也會迫使美軍談判撤退。


這麼判斷,體現了薩達姆的傲慢自大和無知。

他根本不瞭解現代戰爭中空軍的意義,也不瞭解美軍現代化到了什麼地步。


海灣戰爭爆發前中國試圖阻止:錢其琛外長說服薩達姆失敗

【薩沙講史堂第六百八十九期】(軍事系列第307講)

薩沙很久之前,就看過《三進巴格達》一書。今天又翻了一遍,深有感慨。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海灣戰爭爆發之前,盡全力去協調,希望薩達姆能夠從科威特撤軍,免除戰爭的災難。結果呢?聽薩沙說一說吧。

在今天,因部分媒體的片面宣揚,被伊拉克人民認為認為獨夫民賊的薩達姆,竟然成為了英雄。

對伊拉克的過去和現在,薩沙都非常瞭解。

此時,薩沙也不多說,我們就來看看《三進巴格達》一書。

書的開始,就是海灣戰爭爆發之前。

當時美國已經定下了發動進攻的時間,仍然希望薩達姆主動從科威特撤軍,這樣就可以避免戰爭。

當時,中國在中東沒有太多的利益,只是和伊拉克有一些經貿關係(主要是基建以及軍火貿易)。

然而,站在中國領導人的高度,美國一旦發動對伊拉克的攻擊,後者絕對不是對手,必遭大敗。

這也不難理解!

面對武器落後、戰術低劣甚至用人海戰的伊朗,伊拉克尚且一度招架不住。

而美國豈非伊朗可以相提並論的,傻子也知道戰爭誰勝誰負。

那麼,中東的局勢就會有很大改變。

當時蘇聯已經瀕臨解體,美國這樣在中東的擴張,對於中國未必是好事。

站在負責任大國的立場,中國派出錢其琛外長作為特使,趕赴中東尤其是伊拉克,希望薩達姆能夠懸崖勒馬。

結果如何,我們看看書中是怎麼說的。

錢其琛外長面見薩達姆,是什麼場面?

毫無成果!

之前,錢其琛和外長阿齊茲的會晤,已經大體摸到了薩達姆的底牌。

阿齊茲沒有太多權力,翻來覆去只有1個意思,伊拉克不會撤軍。

然而,在得知伊拉克拒絕撤軍後美國一定會進攻時,參加會晤的伊拉克軍官表現出焦躁不安。

看來,這些軍人還是相對務實的,知道這種仗沒法打。

反而,阿齊茲卻固執己見,其實他也是傳達薩達姆的意圖。

對此,錢其琛外長和隨行的中國官員都感到不可思議。

不要說伊拉克,即便當時的中國甚至蘇聯,也不具備正面對抗美軍的實力。

用錢其琛幾天前面見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時,後者開門見山的一句話:局勢十分危險,如果美國要實施武力,薩達姆沒有還手之力。

果然,隨後同薩達姆的正式見面,也讓中國方面深深失望。

書中這麼寫道:薩達姆身穿復興黨黨服,身高一米八五的樣子,很魁梧。他的腰間別有手槍,足蹬短靴,身體微胖,但沒有肚腩(據說他下令官兵減肥,超重者去職)。握手很有力,蓄一字胡,濃密鬍鬚,嘴角好像有點歪。聽說他曾經中風,患過面癱。我們見到他時,他大概是五十五歲。

薩達姆的座椅很考究,鑲有金邊,類似法國路易十四時代的宮廷靠椅。待低級官員退出後,薩達姆開始說話。薩達姆給我的初步印象,不似傳說的一副張牙舞爪凶煞嘴臉,但顯然極度自尊自大、剛愎自用。他座椅的後面豎立鑲有金穗的伊拉克國旗,中間白色地方,繡有“真主至上”字樣。錢外長同薩達姆的會談,大約2個小時,中間曾有片刻休息。那時,看到薩達姆把手槍取下,放到桌旁。

薩達姆用緩慢的語調說:對話是交換意見的最好方式,是達成一致的最好方式。他介紹了5月到8月伊科兩國之間發生的問題。他說科威特想要摧毀伊拉克經濟。歷史上看,科威特本是伊領土的一部分,就如同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伊歷屆領導人從來沒有,以法律形式承認過伊科邊界。兩伊戰後,科蠶食伊領土,偷竊伊石油資源。現在,科利用美國對伊施加壓力,原因在於,伊一直呼籲以色列必須從其佔領的巴勒斯坦和其他被佔領土撤出去。再有,美企圖全面絕對地控制中東石油,說什麼伊是中東強國,不應該阻止美國控制中東石油。早在“8.2”之前,美就說要用軍事手段打擊伊拉克。

對於薩達姆的說法,錢其琛外長立即指出:香港本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因不平等條約被迫租借給英國,97年就會收回。然而,科威特是國際公認的獨立國家,同香港根本不是一回事。

顯然,錢其琛外長是在說明:伊拉克佔領科威特在國際社會看來就是侵略主權國,犯了眾怒。

薩達姆又滔滔不絕的說了很多話,大體是希望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矛盾,同他們入侵科威特關聯。

如果以色列不從巴勒斯坦撤軍,伊拉克就不從科威特撤軍。

說了一段以後,薩達姆突然頓住,轉換了話題,問道:美國是否真的要打仗?

錢其琛外長立即表明:美國已經集結大量軍力,戰爭迫在眉睫。美國絕非空言恐嚇,伊拉克會面臨著巨大的危機。

在之前和阿齊茲外長的會談中,中方為了強調局勢嚴重性,甚至說出了:美國總統說,要把伊拉克炸回石器時代。

薩達姆聽了錢外長的話,說道:“8月2日事件(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我們於8日宣佈伊同科統一,這樣可以提高伊人民和軍隊的士氣。薩最後說,在沒有得到美軍撤出的事先保證,伊任何明確表態,都可能導致嚴重後果。伊拉克的表態,必須同美國撤軍,解除對伊制裁等所有問題聯繫起來。為實現這一目的,應該對話、交談,包括海灣危機的一系列問題。

說到這兒,薩達姆忽然站起身來,擅自中止會晤。

錢外長立即起身同薩握手告別。會談到此結束。

薩達姆的態度很明確,伊拉克不會從科威特撤退,也不怕美國武力進攻。

後來錢外長對下屬說:薩達姆狂妄自大,一意孤行,根本聽不任何人的勸告。這是他自我毀滅,誰也救不了他。

隨後發生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美國一錘子砸爛了伊拉克的百萬大軍,也讓全世界大吃一驚。

美國自己曾做出了準備傷亡數千甚至上萬的代價,然而最終傷亡不到1000人,就殲滅了伊拉克10多萬大軍,還打垮了幾十萬。

戰爭結束時,三分之二的伊拉克軍隊已經沒有戰鬥力。戰爭給伊拉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達2000億美元。

最終,伊拉克軍隊還是狼狽逃出科威特,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什麼好處也沒撈到。

之後的薩達姆雖然宣佈停戰投降,卻為了保持權力,堅持在美國製裁下死撐,不銷燬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大家要搞清楚,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第689號決議,飛毛腿導彈也屬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範疇。而第二次伊拉克戰爭爆發時,薩達姆發生多枚飛毛腿,說明他確實保留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最終就是,3000萬伊拉克人因為這個狂妄的獨裁者,經受了長達十多年的痛苦,每人每月只有8公斤麵粉的配給。

而薩達姆自己也沒有好下場,兒子被打死,自己也上了絞架。

其實,稍有政治頭腦的人都知道,伊拉克佔領科威特,美國必然出兵。這一點,薩達姆不可能不知道。

只是,薩達姆獨裁時間久了,狂妄自大,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竟然認為美國人也奈何不了他。

可見,獨裁者是多麼的恐怖,被部下拍馬屁加上自我催眠,真的認為自己是半神了。

薩達姆的行為對他自己是悲劇,對國家更是悲劇。

薩達姆被絞死後,直到二三年前伊拉克才剿滅了伊斯蘭國,實現了國內的和平。

而伊拉克經濟也開始騰飛,石油產量已經超過薩達姆鼎盛時期。

附註:如果誰有興趣知道伊拉克今天的社會和經濟現狀,薩沙就再寫一篇給大家開開眼界。

然而,這一切都是花費了幾十年和無數性命才換來的。

而3000萬伊拉克人民的莫大痛苦,僅僅是因為一箇中風面癱的老頭子,妄想做阿拉伯世界的國王而已。

對於伊拉克這個國家來說,薩達姆這個獨裁者真是命中一劫啊!

【薩沙講史堂第六百八十九期】(軍事系列第307講)


薩沙


海灣戰爭是薩達姆發動的一場旨在吞併他國的侵略戰爭,這個沒得說的,於情於理,於當時的國際現狀,任何一個正常的國家領導人也不該做出如此愚蠢而冒險的決定。

1988年8月,慘烈的兩伊戰爭打完了,此時的伊拉克,從戰前擁有幾百億美金外匯盈餘的富裕國家,變成了一個死傷幾十萬人、損失幾千億美元、負債上千億美元的窮困潦倒的國家,一系列戰後重建、償還外債、發展經濟等事務焦頭爛額。

在焦躁中的薩達姆不僅沒有從8年戰爭的狂躁中安靜下來,反而因為戰後的捉襟見肘變得更加冒險激進。

很快,老薩把目光轉向南邊的兄弟國家—科威特,這科威特實在太有錢了,薩達姆心裡直癢癢。

科威特實在命太好了,1萬多平方公里土地,佔全球陸地總面積的0.012%,就這麼一點點地方,竟然蘊藏了全球近十分之一的石油資源,它幾乎就是浮在石油上的國家,相對其100多萬的本國人口(外籍勞工不算),簡直是過著躺著掙錢的好日子。

在兩伊戰爭中,科威特向伊拉克提供了很多幫助,包括提供了140億美元的借款。

如今,仗打完了,科威特反正有錢,也不急著要薩達姆還,科威特的埃米爾還覺得,我們對你伊拉克夠意思,總得感謝感謝我們吧。


可在老薩看來,這科威特太有錢了,除了比肩西歐的人均GDP,在海外還有千億美元的投資,要不,欠的錢就算了吧。

薩達姆的理由很正確:我作為遜尼派先鋒,向什葉派的伊朗開戰,為其他遜尼派國家擋住了霍梅尼的伊斯蘭革命,你們這些兄弟國家出點錢是應該的。

很自然的,科威特埃米爾聽了薩達姆的話簡直吐血,簡直遇上了白眼狼,很爽快的拒絕了。

在薩達姆眼裡,科威特不過是歷史上伊拉克巴士拉省的一個縣,是暫時離家出走的兄弟,理應應該聽我的。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期間,科威特是伊拉克的一部分,當時那時,中東地區也沒什麼國家,地理劃分也很隨意。

奧斯曼帝國崩潰後,大英帝國接管了這裡,扶持了科威特地區的薩巴赫家族的統治,並保證了科威特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二戰後,伊拉克一直對科威特就有蠢蠢欲動的心態,只不過有英國和美國的保護,伊拉克歷屆政府都不敢輕舉妄動。

如今,自己的“合理”要求竟然被一口拒絕,薩達姆的心能不火嗎?

再加上伊拉克在兩伊戰爭後石油產能下降,薩達姆希望歐佩克國家能適當減產,以刺激石油價格提升,但科威特一直在低價傾銷石油,這讓薩達姆大為惱火,再加上薩達姆認為兩國邊境地區的Rumaila油田,由於地質原因導致大量石油流入科威特國境線內,薩達姆要科威特補償,這顯然無理的要求自然被科威特拒絕了。

新仇舊恨,薩達姆火大了,就想起了自己的百萬軍隊了,不過他還得顧及一下美國人的態度。

1990年7月,薩達姆找來了美國駐伊拉克大使格拉斯皮,在會談中,薩達姆向大使一直抱怨科威特對伊拉克的種種不友好行為,處處損害伊拉克的利益。

這大使可能對薩達姆的脾氣不太瞭解,她以為薩達姆找她來就是發發牢騷,或者通過美國向科威特轉達要求科威特減產的要求的。

至於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矛盾衝突,大使顯然還是採取了謹慎表態,她對薩達姆說:我們對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衝突沒有看法。

格拉斯皮只是隨口的場面話,老薩卻感覺心領神會了,把這句話讀成了美國政府的態度。

而格拉斯皮結束了這次“愉快”的會談後沒幾天,就飛回華盛頓度假去了。

很快到了1990年8月1日,伊拉克和科威特的代表在沙特城市吉達舉行了最後一次談判,一方是伊拉克革命委員會副主席杜裡,另一方是科威特王儲薩巴赫。

杜裡告訴科威特王儲,伊拉克大批軍隊已經集結在兩國邊境,想要伊拉克撤軍,趕快拿出100億美金消災。

薩巴赫明白災難很難避免,但作為科威特未來的國家元首,王室代表,他不可能像個被綁架的人質一樣乖乖交錢,這實在太損害科威特國家形象了。

薩巴赫說,交錢可以,但只能交90億,王儲的想法是:至少也討價還價了,可以讓這筆錢看起來像是“雙談判的結果”而不是“伊拉克的勒索”。

不過老薩聽到這個消息卻不這麼想,他暴跳如雷:科威特死到臨頭還敢討價還價,反了天了。

科威特王儲的行為,在老薩看來,和那些伊拉克反對他的人一樣,是對他權威的挑戰。

第二天,8月2日,在薩達姆的命令下,20萬伊拉克大軍和2000輛坦克侵入科威特。只有1萬多人,幾乎沒什麼重武器的科威特軍隊全面潰敗,6名王室成員戰死,科威特埃米爾帶著其餘王室成員和政府官員一路逃到了波斯灣的美軍軍艦上。

很快,薩達姆就宣佈正式吞併科威特,將其列為伊拉克的第19個“永遠不可分割”的省。


雲中史記


問題問的不錯,說的薩達姆啥都知道似的,真要啥都知道,就不會落到最後被判處死刑的命運了。

話說當年打了兩伊戰爭,伊朗沒佔到便宜,但是伊拉克也虧了不少,借了不少阿拉伯國家弟兄們的錢,還不上,這其中就有科威特的錢。於是就想了:要不,直接把債主子給滅了,這樣不就不用還了嗎?而且科威特石油也不少,併入伊拉克,以後伊拉克石油就更多了。

至於美國,當時也不是沒有考慮,不過那時候美國對伊拉克也不錯。美國恨死了伊朗,欲除之而後快,看見伊拉克與伊朗作對,顯然很高興,所以也沒少支持伊拉克。所以當時薩達姆也知道美國可能不高興,批評也難免。不過真沒想到美國會直接出兵幹自己,要知道前不久還在背後支持伊拉克打伊朗呢。

所以,當時,薩達姆真的沒有料到美國會畫風突變,開動大軍朝自己來了。早知道如此,斷然也不會出兵滅了科威特的。


北玄武


打個比方,在一個班級裡有三位同學ABC,同學A和同學B關係一直不好,有一天雙方突然撕破臉皮了,打的不可開交,為了打得過對方,向同學C賒賬買武器。後來有人勸架雙方就不打了,這時同學C就過來要錢,同學C有點小錢但是比較弱小,同學A不想還,所以就想把同學C打一頓,這樣既可以不用還錢還可以勒索一把,只要自己突然下手,班長也應該不會怎麼樣,沒想到勒索過來的錢影響到班長收保護費了,結果被班長聯合一幫人打了一頓。

打架的雙方就是伊拉克和伊朗,要錢的就是科威特,班長自然是美國。所謂的賒賬自然就是科威特援助伊拉克對抗伊朗,勒索一把就是伊拉克看上了科威特的石油,想控制中東石油產量從而控制石油價格,美國剛開始想坐收漁翁之利,所以名義上這是你們的事你們自己去處理,然後出兵科威特,控制石油打擊美元,把美國惹毛了從而導致被群毆。

從兩個方面講,

一方面,兩伊戰爭,吞併科威特,控制石油,足夠看出薩達姆的野心,就像日本偷襲珍珠港,其本意是為了戰爭的勝利,只是弄巧成拙惹來殺身之禍,繞過美國吞併科威特也正是一場賭局。

另一方面,經過兩伊戰爭,損失慘重,經濟需要建設,沒錢沒資源還需要還債,身旁的債主科威特很富裕,加上中東戰亂不斷,逼不得已鋌而走險,直接打死債主搶其家產。

因為領導是薩達姆,因為他的野心加上破碎的國內經濟,結合當下國際形式,一切水到渠成。





不代表主流


自不量力,盲目膨脹,導致了一代梟雄自取滅亡,八年的兩伊戰爭本來伊拉克不會贏的,因為有美國支持武器裝備大量供給和化學武器使用,使伊拉克贏了這次戰爭。

伊朗為什麼恨美國,不說大家明白打仗拿刀的不可怕,最恨最怕給刀的,並且是殺傷力大的化學武器!從此伊拉克有美國支持有了底氣,尋釁瓷事開始找別人的麻煩,你想找誰的麻煩肯定是要找科威特麻煩,應為科威特國家小,石油儲藏量大富有,又是鄰居,從伊拉克分出去時間不長。

本來兩家也不是那樣仇恨,因為有了石油經濟迅速崛起,伊拉克看在眼裡恨在心裡嫉妒開始膨脹,開始算計科威特,先是借錢當年科威特借給伊拉克600憶美元,這不算還要借,科威特老帳沒還繼續借答應也慢下來,當然有些措辭,這時的伊拉克你想能此罷休嗎?雄心已燃磨拳擦刀多年,加兩伊戰爭獲勝,它不甘心科威特日益富有和崛起,再加上科威特和沙特盟兄弟,放著我鄰居大哥不捎結盟沙特美國,我讓你嚐嚐我的厲害!一夜之間佔領了科威特,科威特從此流亡,聯大百分之九十通過拉開了中東海灣戰爭,以美國為首聯合多國部隊開始對伊拉克的打擊,維護科威特主權國家地位中東海灣戰爭拉開了序幕。

以美國為首的開始了對伊拉克打擊,薩達姆也沒料到美國翻臉也如此之快,曾經支持伊拉克的一下子又翻臉支持科威特,薩達姆始料不及難控局面,從此薩達姆的厄運來了,國際上沒有盟友,國內獨裁統治下的國家也無法預料國力和綜合軍事能力,沒幾天美國為首多國部隊用最現代化武器實始了對伊拉克狂轟亂炸,精準目標打擊伊拉克沒有招架之功,還擊能力有限一片混亂陷入癱瘓,最後打的落花流水,輸給了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和輸給了全世界!

薩達姆明知科威特是主權國家又是美國的盟友,一是沒想到美國如此之快下手,二是給中東展示一下我伊拉克軍事力量,三是讓世界看看中東的霸主地位現在該輪到我老薩,一代梟雄的落幕如此悲慘!





10690291312山鷹


伊拉克人民最後還是把美國鬼子趕出伊拉克。美國滅了伊拉克,結果伊朗做大。美國現在能把伊朗怎麼樣。美國想把敘利亞搞定,結果美國搞定了嗎?這個世界是多元世界,或者說二元世界。美國吹牛逼,可以對俄羅斯宣戰。那才是真正本事。法國拿破崙對俄羅斯宣戰過。希特勒對俄羅斯宣戰過。


手機用戶55288662317


少看了對手,高看了自己,一句話,既不知已,又不知彼,如何能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