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感悟:為什麼有的學生覺得“學的挺不錯,但考試成績差”

“學得挺不錯”,這是個模糊的概念,什麼叫“學得不錯”,沒有個確定的標準,所以這樣的話語會讓人產生“誤解”,就我的經驗,一般那些“學得不錯,但考試成績差”的學生,有幾個類型:

教學感悟:為什麼有的學生覺得“學的挺不錯,但考試成績差”


1. “假懂”型。

老師上課講的內容都懂,但是做題的時候就不會做,這種就是“假懂”型。

那為什麼懂了卻還不會做?其實就是沒“真懂”。這種學生一般是聽懂了老師講的“內容”,但是沒有理解到老師講內容所要傳達的“解題方法”。數學的教授方式都是以“題目”傳達“解題方法”,很多學生聽懂了老師講的內容,卻沒有仔細揣摩老師所要傳達的解題方法,自以為聽懂學到了,實際並未真正理解。

教學感悟:為什麼有的學生覺得“學的挺不錯,但考試成績差”


2. 練習“懶惰”型。

老師課上講的內容和傳達的方法都理解到了,但是平時缺乏做練習。高中數學不同於初中,高中方法多,題目也有一定難度,關鍵在於出題多變化,不會一模一樣,所以需要通過多做題目進行鞏固,這樣才能把所學知識真正掌握好,不然容易忘。

初中學數學的時候,一般做完老師佈置的作業就夠應付考試了,但是高中就行不通了,高中老師佈置練習一般以基礎為主,一些中等難度的題,還是要自己額外多做練習去掌握。

教學感悟:為什麼有的學生覺得“學的挺不錯,但考試成績差”


3. 思考“懶惰”型。

平時也做練習,但是題目做完就完了,不做任何思考。這種學生一般只能學到基礎,高中不同於初中,初中你把題目做完記下就好,但是高中題目變化多,靠硬記的話,那是很難的,這就需要學生思考這麼多變化的根本方法是什麼,這樣才能做到觸類旁通。

總之,要學好高中數學,光聽懂還不夠,還要多練多思,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教學感悟:為什麼有的學生覺得“學的挺不錯,但考試成績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