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傳說背後真實的歷史-奔月奇緣:嫦娥

我國自古流傳著“嫦娥奔月”的美好傳說。傳說嫦娥原是天神后羿的妻子,后羿射落九個太陽,得罪天帝被貶下凡。夫妻二人不能回到天上,后羿便去求取長生不老藥。西王母賜后羿靈藥,此藥兩人分吃可以長生不死,一人獨吃可以昇天成仙。嫦娥偷食靈藥升到天上,又怕被別人恥笑,就飛到冷清無人的月官,只有一隻玉兔,一隻蟾蜍和棵桂樹陪伴 她。

揭秘傳說背後真實的歷史-奔月奇緣:嫦娥

當然,這只是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但是中國的月亮,因為有了嫦娥這麼一位月中仙子住在裡邊,顯得格外美麗而富有意境,幾千年來不斷引發人們的纏綿情思。與此同時,也引發廣後人對嫦娥淵源的思索。

揭秘傳說背後真實的歷史-奔月奇緣:嫦娥

嫦娥,在中國典籍中也寫作恆娥,姐娥等。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見於《歸藏》,但《歸藏》記敘粗略,只說嫦娥吃了西王母的不死約奔往月宮做廣月精,似乎還木和羿相聯繫。較早的《淮南子,覽買》與高誘注,說嫦娥是羿之妻,羿歷盡千辛萬苦從西王母處求得仙藥,沒來得及服食就被嫦娥盜食嫦娥偷吃仙藥後奔人月中為月精。在《淮南子)的古本中還有嫦娥到月宮化為癩蛤蟆(蟾蜍)的記載。《太平御覽》卷四張衡《靈憲》,也說嫦娥奔月後變為蟾蜍。

這些傳說對嫦娥表現了明顯的譴責態度。嫦娥偷吃不死藥的傳說,是父系社會里女性受歧視的反映,她們被看做是不幸的根源;同時也是女性為擺脫被壓迫、被奴役的身份,爭取自由的象徵。

揭秘傳說背後真實的歷史-奔月奇緣:嫦娥

唐代以後詩人們對嫦娥寄子了深切的同情。李白的《把酒問月》詩中有:“白兔搗藥秋復春,垣娥孤棲與誰鄰?"李商隱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的詩句,宋人也有“一-輪千古廣寒深,折盡桂花應白髮”的詩句,表示同情嫦娥青天寒夜中的寂寞生活。這顯示了人們對嫦餓的態度從譴責到同情的轉變。

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嫦娥也同月亮一樣,成為美麗溫柔的女性的代名詞了。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詞就寫道:“寂寞嫦娥舒廣 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給嫦娥賦予了新的意義。

揭秘傳說背後真實的歷史-奔月奇緣:嫦娥

關於嫦娥的歷史來源,一種說法認 為嫦娥是由常儀演變面來。常儀相傳為帝常妃,以善於佔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古代“儀”與“娥”同聲通用,故有此說。還有些學者認為嫦娥即《山海經》中的常羲。《山海經:大荒西經》說帝俊妻常羲生有十二個月亮,帝俊即帝嚳.常羲即常儀。這是上古人們通過觀察月相,發現了月亮陰晴圓缺的變化,掌握了月亮每29天左右發生一次盈虧 每12個月又有一個週期這些現象的反映,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對天文現象的初步掌握和探究。

至於“嫦娘奔月”的傳說,主要意義則是它的文學色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