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奮人心!我國“人造太陽”再獲突破,成功抵近1億度商用化門檻

我國媒體報道,中科院等離子體所今天發佈了一則權威消息,我國大科學裝置“人造太陽”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實現加熱功率超過10兆瓦,等離子體儲能增加到300千焦,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達到“1億度”。

這次突破對於人類研究和利用“核聚變”這個大寶庫,無疑有著重要的意義。就如官方所言:為未來核聚變堆成功實驗運行邁出了關鍵一步,也為人類開發利用核聚變清潔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振奮人心!我國“人造太陽”再獲突破,成功抵近1億度商用化門檻

我們知道,“人造太陽”也就是大型非圓截面全超導託卡馬克裝置其建立之初的既定科學目標是實現“1億度高溫,1000秒的等離子體放電”。因為核聚變要想成功為人類所用,就必須將元素氘、氚的等離子體瞬間加熱至1億攝氏度,並連續持續1000秒,才能實現長久穩定、持續不斷的核聚變反應。數億“1億度和1000秒”也成為了商業化所必須實現的一道重要門檻。

此次試驗雖然未公佈具體的持續時間,但“1億度”的實現,仍是一次史詩級的重大突破,對於全人類的未來都將有著重要的影響。

振奮人心!我國“人造太陽”再獲突破,成功抵近1億度商用化門檻

以我國為例,2017年我國火力發電就消耗了數億噸的煤炭,而若是用現在的核裂變電站代替煤炭,一年5噸鈾則相當於100萬噸煤炭的發電量;但若是採用“核聚變”,則只需在海水中提煉出100公斤的重水,不僅資源豐富到相當於無限資源,且氘和氚元素的聚變反應不會產生任何廢料以及輻射,極為的安全和清潔。

可控核聚變的實現,那麼不僅人類的用電成本會降低到一個驚人的程度,同時圍繞廉價電這一能源,食物將能實現工業化,徹底告別饑荒;工業產品隨著生產資料成本的降低,物資將會更加豐富和便宜,人類的生存將會變得更加有尊嚴。

振奮人心!我國“人造太陽”再獲突破,成功抵近1億度商用化門檻

同時,人類進入宇宙航行以及殖民月球、火星等星球都將不再是科學家和電影人的幻想。

當然,對於地緣政治的改變也會極大,畢竟現在的世界地緣政治就是建立在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基礎上,而成本極小的電能則會瓦解這一世界體系,“電能”或將會替代化石能源成為新的地緣政治體系“基石”。

振奮人心!我國“人造太陽”再獲突破,成功抵近1億度商用化門檻

可以說一旦“人造太陽”實現併網發電,其意義不亞於甚至超過當年蒸汽機的發明,對世界所帶來的變革就猶如“原始人掌握了火的使用”。由此人類將進入新的紀元,科技大爆炸也將到來。

或許有的人會覺得“核聚變實現還遙遙無期”,畢竟上世紀就一直在提“50年內商業化”。但為此我們就放棄信心那就十分不智了。要知道上次我國實現5000萬攝氏度、101.2秒的持續放電才過去多久?

最後,我國一直在加緊推進全球電網建設,不知是否有“電能”方面的考慮呢?值得所有國人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