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四子託雷直系後裔—《敖漢部落》


成吉思汗四子託雷直系後裔—《敖漢部落》


敖漢部,在喜峰口外,至京師千有十里。東西距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東柰曼,西喀喇沁,南土默特,北翁牛特。

一、敖漢建部

明清之際的敖漢部屬漠南蒙古左翼喀爾喀五部之一,為成吉思汗十五世孫達延車臣汗長子圖魯博羅特後人。

拉西彭楚克《水晶念珠》中有關敖漢部先祖之記載:

圖魯博羅特(成吉思汗十五世孫,為成吉思汗四子託雷直系後裔)次子納密克諾顏,其子貝瑪諾顏,其子都景都喇爾、額森衛徵二人。都景都喇爾子博揚胡裡岱青杜稜,其子索諾木杜稜車楞塞臣、次車楞杜稜卓哩克圖都喇爾二人。索諾木杜稜子之子多羅郡王瑪濟克、王布達、臺吉璘沁三人。王瑪濟克子諾爾木臺吉無嗣。王布達之子王薩木丕勒、額爾德尼、薩仁綽克圖三人。王薩木丕勒無嗣。額爾德尼次子王烏力吉圖兄弟九人。王烏力吉圖之子王特穆爾及御前行走侍郎、盟長貝子、和碩額駙羅卜藏錫喇布等。索諾木杜稜三子璘沁之子固丹等十一人。此乃敖漢右翼之諾顏也。

成吉思汗四子託雷直系後裔—《敖漢部落》


岱青杜陵像

岱青杜稜、明朝人稱作“小歹青,也叫“都令小歹青”.是索諾木杜稜和塞臣的父親,班第王爺(塞臣之子)的祖父。

明末清初,岱青杜陵統領敖漢部,多次侵擾明朝邊關,《明史·李化龍傳》記載:小歹青素兇狡,雄長諸部,大舉動以數萬兵,小竊則飛騎出沒錦義之間(錦州,義縣)。淩河上下方數百里不安寧。

瞿九思在《萬曆武功錄》裡也記載岱青杜稜開木市的原因:歹青每至義州求貢,譯者不能設詐,以前蒙古諸部跟明朝在木市,馬市都要通過翻譯,邊關的守將大都不懂蒙語,一些翻譯便從中作梗,這時一個叫渝方策的人懂得蒙語,明朝同意了岱青杜稜的請求。

萬曆二十三年(1595)敖漢部迎來了一個相對安靜的生活環境,一是岱青與明朝“悔貨款塞”,與明通好,爾是女真部的逐漸強大。

成吉思汗四子託雷直系後裔—《敖漢部落》


五十家子塔

萬曆二十八年(1600)岱青杜稜從北京請來工匠,對其管轄的五十家子塔進行大規模修繕,工期三年,可以想象,如果沒有安逸的生活,也沒能力和心情去修塔。

大規模修繕五十家子塔,是岱青杜稜唯一留下可以紀念的實物佐證。

成吉思汗四子託雷直系後裔—《敖漢部落》


塔碑文

詮釋碑文內容為:萬壽白塔系大元國保命官腦毛大黃臺吉,敖漢之英雄岱青杜稜首領於庚子二十八年秋月重修。

天啟四年(1624)敖漢部首領岱青杜稜在去大康堡領取市賞時,因“乘醉需索”,與明朝軍隊發生衝突,被明朝邊將殺害在白塔裕,(今遼寧興城),林丹汗藉機嚮明朝廷索取白銀十萬兩,明怕把事情鬧大,急忙答應賠償,此事《明實錄》記載。

成吉思汗四子託雷直系後裔—《敖漢部落》


索諾木杜陵像

索諾木杜稜(?-----1644)敖漢部主,岱青杜稜長子,《敖漢地名志》,《赤峰地名志》均認為敖漢是老大的意思,《建平縣誌》稱敖漢為大王的意思,因為索諾木杜稜是長子大王。

《滿文老檔》記載,由於岱青杜稜被明朝守將殺害,索諾木杜稜對父親被殺對明朝深為不滿,認為明朝不可信賴。

天聰元年(1627)皇太極寫信給敖漢部索諾木杜稜,“汝等以通好,我以有書答之,果欲講和,可令使臣前來,

六月二十五日上午,皇太極率諸貝勒1500精兵,在嗶都爾鼻山(今遼寧彰武)迎接索諾木杜稜前來,同時還將明朝兩次遣使書,勸降信和使者一併交到後金(大清國)。皇太極不要索諾木叩拜,而是抱見,給如此高禮遇,在後來投誠的蒙古部落首領不多見。

《清太宗實錄》記載後金對敖漢部索諾木杜稜分封55佐領,8250戶,41250人。

當年十二月,皇太極把同父異母的姐姐嫁給索諾木杜稜,此女為努爾哈赤第三女,名莽古濟(哈達公主),幾天後,塞臣卓裡可圖大概看了哥哥娶了汗王女兒,也像皇太極請婚,皇太極便將七歲的女兒(固倫端敏)許給塞臣的兒子班第。

成為額駙的索諾木杜稜被賜號“濟農”,封地開原。按著蒙古王公貴族等級,汗列位第一,濟農第二,(敖漢敖吉榆樹林子至今還有濟農城遺蹟)。

天聰二年(1628)皇太極徵察哈爾,索諾木和弟弟塞臣卓裡克圖為高級將領。親自率兵,十分賣力。多次戰役立功。指揮征戰朝鮮。

天聰四年(1630)索諾木杜稜弟弟塞臣卓裡可圖從永平府班師途中病故,

天聰九年(1635)皇太極與莽古濟的哥哥莽古爾泰的汗位之爭白熱化,除掉同父異母的哥哥,接著莽古濟的僕人冷僧機像皇太極告密說當年謀反,莽古濟支持了莽古爾泰,結黨謀逆。皇太極大怒將莽古濟處死,同時被處死的有莽古爾泰的三個兒子,以及正藍旗將士一千多人。

額駙索諾木杜稜免其連座,削濟農號,遣回敖漢故地,在現在開原還有幾個叫敖漢營子的地方,因為部眾未完全帶回敖漢。

索諾木回到敖漢生活在榆樹林子,後清軍入關,又被詔帶兵追繳李自成,張獻忠於九江口。立下了赫赫戰功。於順治二年,病逝。

順治五年(1648)順治皇帝下旨,追贈索諾木杜稜多羅郡王,令其子瑪濟克襲爵,世襲惘替。

成吉思汗四子託雷直系後裔—《敖漢部落》


班第像

班第(?-----1647)生年不詳,孛兒只斤氏,成吉思汗第二十一世孫。是索諾木杜陵的親侄。

天聰四年(1630)敖漢首任札薩克多羅郡王,

天聰六年(1632)皇太極率軍征討林丹汗,班第與阿魯科爾沁王爺率兵在西拉木倫與皇太極匯合,皇太極對這位年幼的王爺十分看重,經過十天打敗林丹汗,逃跑到庫黑德勒方向逃去。

天聰七年(1633)班第尚太宗(清太宗皇太極)長女阿木巴(固倫端敏)公主,太宗賜大宴,並賜隨侍女子,男隨從,車,駝,馬等非常豐厚。

天聰十年(1636)皇太極徵朝鮮,班第與其伯父索諾木與其他十六旗出兵。

崇德三年(1638)固倫公主阿木巴與班第去朝拜父親皇太極。

崇德六年(1641年)再次攻打錦州,松山,洪承疇被俘,祖大壽投降,在此次戰役中,敖漢部索諾木杜凌,班第兩部長率眾三晝夜,立大功。

崇德八年(1643)是夜,亥時,皇太極端坐南塌無疾而終,上在位十有七年,壽五十有二,多羅郡王班第攜妻固倫公主衣袋皆縞素,不截髮,鹹集清寧宮前,焚香,跪祭拜,奠酒三畢,皆起立舉哀。

順治元年(1644)清軍入山海關,班第也隨軍迎降吳三桂。

順治三年(1647年)十二月敖漢雖肅親王豪格征討張獻忠,李自成,李自成兵敗。

八月,賜宴於午門外,賜蟒鍛等物,可見班第王爺是順治·福臨的親姑父,是非常器重的。

順治四年(1647)敖漢札薩克多羅郡王班第病逝。

順治皇帝在太和殿冊封班第長子墨爾根巴圖魯為多羅郡王,禮閉,賜宴。

自此,敖漢部分為左右兩旗,班第為左旗札薩克郡王,瑪濟克為右旗多羅郡王(也稱海力王,憐愛之王)。

成吉思汗四子託雷直系後裔—《敖漢部落》


嗣子桑克達爾札布1870—1906

子色稜端魯布1906—?

敖漢札薩克王府 位於老哈河邊,現被紅山水庫淹沒。敖漢札薩克王府第十任札薩克達爾瑪吉爾底於清嘉慶年間,將敖漢札薩克王府由孟克河岸的固爾班圖勒葛山下遷至老哈河岸的烏達哈達山下,這裡遂得名敖漢札薩克王府。達爾瑪吉爾底之爵傳至達木林達爾達克,時值金丹道教事發,達木林達爾達克以平息“金丹教亂”軍功,擢升昭烏達盟盟長。為了鞏固王權,昭顯王威,他在距此地約7公里處的哈喇烏拉山下,建造起新的王府。老府之後,新居稱為新府,故居則稱為老府。今人多以老府為敖漢王府之最初所在,其實不然,敖漢王府最初所在是今敖漢木頭營子鄉王子廟處,這裡的老府只是相對於新府而言。

敖漢多羅郡王(海力王)府、位於今敖漢中部薩力巴鄉蓮花山下,現名烏蘭召村。敖漢多羅郡王府建於清順治年間,初期建在敖漢六道灣,遷至此處約在清道光後期即郡王色仍端魯布當政期間。宣統末年,色仍端魯布分立敖漢右旗,這裡成了敖漢右旗旗府。解放後,取紅色沙坨之意,將此地更名為烏蘭昭,但人們仍習稱海力王府。

貝子府、(札薩克分支)位於今敖漢南部貝子府鎮政府所在地。敖漢貝子府建於康熙年間,初在今貝子府鎮後墳村,後因下嫁敖漢固山貝子之公主(傳為康熙養女)去世,遵公主遺囑,屍身不離寸地,故變陽宅為陰宅。貝子府遷出一箭之地,另建於此處。1922年,敖漢貝子府末代王德色託布分立敖漢南旗,這裡成為敖漢南旗旗府。解放初,在這裡建過新東縣署。建國後一直為鄉府所在地。貝子府後裔已遷走。

成吉思汗四子託雷直系後裔—《敖漢部落》


貝子府南旗印

公爺府、(海力王分支)位於敖漢旗中部,東南距旗政府所在地新惠鎮約8公里。敖漢多羅郡王府第九任郡王鄂勒齋圖第三子羅卜藏錫喇布,以軍功受封為輔國公(後晉為鎮國公、固山貝子),於乾隆年間在此建造輔國公府,傳襲三代,至道光年間。此地系海力王府轄境,公爺府一直歸海力王府轄理。解放後更名為三寶山村,但人們仍習慣沿用公爺府舊稱。此村尚有蒙古人居住,亦有舊府遺蹟可辨。

二、皇帝巡幸

成吉思汗四子託雷直系後裔—《敖漢部落》


康熙像

據清代文獻記載,康熙皇帝一生只過境敖漢一次,在康熙三十七年(1689)八月。據《清實錄》載,當年七月二十九日辛丑,上(指康熙皇帝)奉皇太后旨盛京謁陵……是日啟行,駐蹕喀喇沁和碩端靜公主第(今錦山鎮)。十四日乙卯,上駐蹕白爾車爾地方。十五日丙辰,上駐蹕羅漢(老哈)畢喇(河)地方。敖漢多羅郡王扎木蘇來朝,說明康熙皇帝進入或接近敖漢境。八月十六日丁巳,上駐蹕和賴薩爾巴爾昂阿地方。此地名如果是滿語,其“和賴薩”意為“險坡”;“爾巴爾昂阿”意為“兩河匯流處”(見《五體清文鑑·地輿類》)。如果是蒙古語“昂阿”即“隘口”。十七日戊午,上駐蹕忽闌喀喇諄拖惠,即某山東麓山根河灣處。十八日已末,上駐蹕杭愛鄂洛木,意為駝峰渡。看得出康熙皇帝一路傍河而駐行,可利於汲水。十九日庚申,上駐蹕哈喇拖海地方(今松山區小哈拉道口,原屬敖漢轄內),敖漢多羅郡王扎木蘇等進宴。二十日辛酉,上駐蹕烏闌岡安地方。在今康家營子東老哈河河坎地帶。二十一日出敖漢境,進入奈曼旗老哈河南岸朱而哈帶地方。有據《清史編年》卷三載錄,其後康熙皇帝又途徑阿魯科爾沁、扎魯特二旗後進入今遼寧省境。十月十六日丁巳,康熙皇帝率王大臣謁福陵(努爾哈赤陵)、昭陵(皇太極陵)。而後一路途徑山海關、永平、通州,於十一月十三日癸未,回京。

成吉思汗四子託雷直系後裔—《敖漢部落》


乾隆像

乾隆八年(1743年)八月十一至十三日,一行駐蹕“漆爾波庫”,是滿語qrhbu的音譯,漢譯則為“水壅住”。地在今長勝鎮北山根以南地域。當時“四道海”(意豁口)沙岡地帶尚未決口,湖水壅塞而匯為“汪洋”而得是名。在清前期,此地湖群密佈、魚產豐富。這裡曾是遼代所謂春捺缽地點之一的“長濼”,又稱“長泊”的遺址。乾隆皇帝在此漁獵,並即興御製《敖漢捕魚》詩二首……

成吉思汗四子託雷直系後裔—《敖漢部落》


響水

九月十四甲子,上駐蹕巴雅爾圖塔拉(今白嘎拉甸子)。十四日至十六三天均行圍。而後出境進入奈曼,於二十日壬申,駐蹕伊克諾爾(大湖),即今工程泡子。

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第二次東巡恭謁祖陵。上奉皇太后於五月初六離京,九月十一進盛京謁陵,十一月十一返京師,此次由敖漢南部通過。

七月初五從承德出發至七月初十駐蹕於額貝郭勒大營,即今海棠河岸。

七月十一出喀喇沁界進入敖漢境。乾隆皇帝即景作《入敖漢境》詩,當日駐蹕惠州塔前懷,稱為蘇巴爾罕(意為塔)額波爾(前懷)大營。是日乾隆下諭:“已故科爾沁達爾漢親王羅卜藏袞布、敖漢貝勒羅卜藏,皆系舊臣,曾經效力多年。今朕親詣盛京,恭謁祖陵,經過伊等遊牧,追思前勞,愈增悼惜。貝勒羅卜藏之墓在御路附近,朕親臨奠之……”

七月十二,駐蹕多倫瑚圖克,今敖漢新惠鎮(原新地鄉)德力衚衕。

七月十三,駐蹕吉林郭勒,即今巨林營子小河岸。

七月十四,乾隆皇帝到貝子府,臨奠敖漢貝勒羅卜藏墓。還親臨其子固山貝子垂濟扎勒之家。乾隆皇帝在此作《題寄敖漢瀑布水》和《蒙古諸王公進宴即席賦句》等詩作。馬廠甲章京希拉氏亦扈駕隨行至貝子府。

七月十五,駐蹕(今敖漢興隆窪鎮)嘎查。

七月十六,出敖漢境進入奈曼而去。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關於敖漢所做的七首詩,

(一)觀敖漢瀑布水

我聞奧區天所秘,疑信向半今信然

浩浩萬里沙漠塞,乃有瀑水崇岡懸

車登仿若紛堨壒,豁開壺裡別有天

侵尋峰岫羅嘉樹,漸潤澗谷無埃煙

是時中秋曝晶日,忽聞雷聲殷前川

坐令林巒失輕籟,朗吟清眺萬濾蠲

大者明珠小者璣,如傾栲栳投深淵

虎狼駭走不敢飲,下疑千載蒼龍眼

巨石橫斷無土壤,中生美箭奇而堅

山葉紅綠如錯繡,無名野卉相新鮮

鸛鵠徘徊不忍去,鼪鼯特向虯枝穿

禹鑿龍門來至此,胡乃三級限鱅鰱

籲嘻泉石誠觀止,賞識自我羌誰先

匡爐香盡無足喻,山靈站此永不遷

設置飛觴搦管地,混沌竅鑿應難全

(二)玉瀑

崇椒列巘點丹楓,樹色煙容綠間紅。

始信人間無玉闕,水晶簾內水晶宮。

卻笑拘墟李謫仙,匡廬當目便茫然。

飛流詎止三千里,絕勝銀河落九天。

沈沈碧潭毛髮寒,琮琤不斷仙佩珊。

渾如白傅歌中句,大珠小珠落玉盤。

清渫縈迴受復斟,忘筌坐對可觀音。

何須隱約求弦指,已寫成連山水心。

玉名名瀑玉誰名?名相由來總現成。

逝者如斯來不捨,常懷尼父在川情。

(三)捕魚

一水帶龍岡,三秋理釣航。

蒹葭颭寒渚,鷗鷺貌江鄉。

樂事漁同獵,嘉魚共x共鱨。

便途資眾餉,莫漫比如棠。

玉鏡澄秋浦,林巒人照佳。

不綱仁未逮,結鋼常念懷。

獻獲甘誰後,頒恩與眾偕。

鳴榔歌快豫,齊泊白雲涯。

(四)入敖漢境

據嶺分疆異,清塵灑道同。

先後鹹奉職,誠敬自由衷。

漸見牛羊牧,仍欣禾黍豐。

時巡慎候度,繼續念戎功。

(五)題記敖漢瀑布水

我愛敖漢瀑布水,今來路隔三百里。

題詩睫眼十一年,飛注東流殊未已。

(六) 蒙古諸王公進宴即席賦句

隆崇圓幕據蘭垌,將悃聯情自可聽。

遊牧爾安職斯述,懷柔我僅化惟寧。

技呈詐馬鋪雲錦,樽酌南山映座青。

文織精鏐頒後賚,異他歲幣享王庭。

(七) 敖漢臺吉彭蘇克拉錫能詩書以賜之

出守黃沙塞,入趨白玉墀。

幾曾金戌叔,入侍解吟詩。

以上七首詩分別在《塔子溝記略》哈達清格著,《塞北古詩注與史地考》胡庭榮等著,均有詳細記載。


莽古濟的第一次婚姻在《清史稿·公主表》以及《玉牒》中都沒有記載,倒是《明實錄》中有所提及:萬曆二十九年(1601)努爾哈赤請以女莽古濟妻孟格布祿子吳爾古代。吳爾古代是海西四部之一的哈達部部長,從此在三公主莽古濟的稱呼前就冠以哈達二字,或稱之為“哈達格格”,或稱之為“哈達公主”,或稱之為“哈達公主莽古濟”,在天聰朝實錄及檔案中都有類似的記載。


作者—鮑文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