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半導體最終確定出售!

東芝半導體最終確定出售!

東芝,是一家已經成立超過百年的日本企業。曾經的東芝是風光無限,佔據了數碼、電子、家電以及基礎設施的各項第一。在中國東芝的影響力依然還在,前幾年的東芝電飯鍋成為了搶手的熱門貨。東芝也因為電腦事業,曾經兩次榮獲中國電子產品售後服務論壇授予的消費者滿意單位稱號,是中國唯一蟬聯此榮譽的企業!但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如此輝煌的企業,現在也只落得需要出售“財源”部門來維持公司運營。很多讀者也都聽說過東芝要出售半導體業務,此前的新聞也是鬧的沸沸揚揚,但是東芝為什麼會出售半導體業務?為何經歷如此長時間的談判?又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可能一時間無法說清。從去年1月份東芝決定出售半導體事業,如今已經過去一年多的時間,筆者就淺顯的講一講東芝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不得不“賣”的地步!

東芝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

圍繞東芝的問題主要有兩點:財務醜聞和鉅額損失。2015年,東芝正式被爆出財務醜聞,而且歷代高層均有參與!2008年~2014年之間,東芝高層(包括最高社長)向各個事業所提出“衛星式”利益目標,各個事業所對此採取數據造假以及將本期費用後延結算的方式進行應對,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數字操作均是一種“默許”的常態化。而東芝,則一直對外發布這種“經過調整”的結算數據,讓其在數字上一直處於“盈利”的狀態。爆出之後,股價暴跌!

東芝半導體最終確定出售!

財務醜聞之後,為了贏得股價,緩解輿論,東芝不得不調整高層陣容,而就在此時卻爆出了另外一個巨大的問題--鉅額損失!長久以來支撐東芝的支柱事業有兩個:半導體和原子能核電。2006年,東芝收購了美國企業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但自從2011年核電站事故以後,東芝公司的經營持續惡化。從而影響到美國的核電站工程的推進,2016年損失了將近7000億。這7000億的資金東芝不得不去“掏腰包”自己擺平,讓自己本體資本也處於負數。2016年末,如果東芝負債繼續擴大,將被東京證券交易所由1部調整為2部!東京交易所在日本國內被稱為“東證”,是世界上最大的證券交易中心,規模位居世界第四。在東證上市是多數日本企業的夢想,尤其是東證1部,聚集了世界上名流大企業,若東芝從1部調整為2部,無疑是給東芝來了一個“釜底抽薪”。(資金調達需要參考上市信息,東證這樣做,讓東芝在資金籌備上更加困難)

但是,很遺憾!2017年8月1日,東芝正式從東證1部降級到東證2部,是東芝自1949年上市以來第一次降級。最大原因就是其負債超過其資產,有違東證標準。當時東證就提醒東芝,如果在2018年3月末還不能消除過度負債狀態,那麼將會被取消上市資格。

隱藏在東芝內部的大問題

前面一段,筆者講了東芝表面化的問題,財務醜聞和鉅額損失,但是醜聞和損失並非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究其根源,是東芝內部經營的問題。東芝接二連三出現問題,已經不是社長有沒有指導公司運營能力的拷問了,而是對東芝公司整體是否具有大型公司職能的懷疑。比如財務醜聞,已經不是某一個事業部或者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經營層思維方式以及整體組織的問題。如何組織財務數據篡改?從結果上來看,東芝的監督機制已經失去了可信度。另外,鉅額損失一事,完全就是經營層的判斷失誤導致。

東芝半導體最終確定出售!


東芝所實行的公司體制,是重視外部董事和ROE(自己資本利益率)的經營方式,但是這種方式最大的缺點是,如果沒有建立完善且執行有效的監督機制,那麼就會出現矇蔽現象。所以,東芝之所以會這樣的根源,就是來源於其組織本身!

為什麼會急於出售半導體事業

簡單來講就是一句話:為了填補損失資本,防止過度負債過長。前文筆者也提到,2016年末的時候,東芝就接到了東證的警告,而且東芝本身也十分清楚,如果不能夠快速的防止過度負債的增加,那麼難免會慘遭降級!於是就出現了2015年將自己的醫療器械子公司賣給佳能,將自己的家電公司賣給中國美的集團。但是,因為債務實在太大,這些公司依然無法“止渴”,於是就提出將其主力公司--半導體事業部門出售的方案。

東芝半導體最終確定出售!

這裡讀者應該會想,為什麼會賣半導體公司?為什麼不出售美國的核電公司?作為東芝來講,如果能夠將最大的問題解決掉當然是再好不過,但是反過來想一想,有哪家公司願意接手“燙手的山芋”?沒有富可敵國的財團支持,估計誰接手誰破產!可是現實終究是殘酷的,在當時如果東芝繼續持續債務積累的話,那麼只能面臨著“破產”的命運!東芝當時的規模大概有19萬人,如此大的企業日本政府也是不會讓其輕易破產,肯定會成立所謂的“救助機構”。所以,東芝綜合考慮,只能出售作為“財源”的半導體事業,來維持公司運營。

東芝半導體事業出售風波

東芝於2017年1月,正式決定出售半導體事業。需要了解的是,東芝半導體事業出售涉及到許多商業機密以及技術核心,需要各個半導體大國(或者使用大國)的反壟斷部門的審核,如果一國說NO,那麼東芝半導體就不可以出售。

2017年3月份,東芝收到了第一次報價,4月東芝正式準備出售手續,可是事情總不是想象的那麼順利。作為東芝半導體合作方的美國WD公司(美國西部數據公司)以違反合作合同為由,向國際仲裁提出中止售賣的請求,東芝半導體出售事情暫時擱淺。但是東芝正是急於出售,想要靠著此資金進行重建,怎麼可能就此罷休,東芝隨即提出反訴訟的請求。2017年5月,最終東芝收到2次報價,與四方進行溝通,經過最終審核,決定與美國貝恩財團為中心的日美韓聯合簽訂了售賣合同,價格2兆日元。

東芝半導體最終確定出售!

日美韓聯合是什麼?是一種資本上的聯合,所以東芝並非將自己賣給一家,而是多方。其內容為,貝恩財團和韓國SK海士力(韓國半導體大型企業)出5675億日元,東芝自身負擔2500億日元,美國蘋果負擔3350億日元,東芝以外的日本企業負擔275億日元,大型銀行出資6000億日元,美國高新企業出資2200億日元。決議權為:貝恩擁有49.9%,東芝有40%,日本企業有10.1%。

出售後東芝將何去何從?

2018年5月17日,中國方面正式通過東芝出售半導體的決議,也就是說,東芝已經具備了出售半導體的所有條件。據最新消息,預計6月1日正式施行出售手續。東芝的半導體部門,佔據了東芝收益的90%,相當於是東芝的核心部門,出售完成後,留給東芝的只剩下所謂的“爛攤子”。東芝方面,在此前表示,依舊堅持出售半導體給日美韓聯合,所以現在來看,此事已經成為定局。如今半導體事業變化萬千,需要固定的投入設備和資金進行研發,而剛剛站在起跑線上的東芝,顯然沒有能力再去經營半導體事業。

東芝半導體最終確定出售!

5月15日,東芝發佈了5年計劃《東芝Next Plan》,東芝將會把精力放在基建、能源、電子硬件、數碼方案四個方面,決定正式轉變經營策略以實現盈利增收。從現在來看,東芝賣掉半導體事業,將會有1兆日元的利潤收入,估算在明年的收益決算上,將會實現1兆0700億日元的收益,較去年增加33%。

但是,從事業的成長性和東芝的經營上來考慮,上述的經營再建是否能夠順利進行還未可知。雖然預計明年會從紅字轉向盈利,但是很諷刺的是,其中大多數都是賣掉半導體事業掙的錢。接下來,東芝的任務其實非常嚴峻,可以說依然還有新的“火種”,那就是“美國產LNG(液化天然氣)。根據之前簽訂的協議內容,東芝必須在2019年之後的20年在美國銷售每年220噸美國產天然氣的義務。雖然近8成已經建立了相關計劃,但是是否能夠按照東芝所想開展業務,價格是否會發生變化,都是不可預料的事情!

結束語

值得慶幸的是,東芝賣掉了半導體事業,也終於能夠重回起跑線。雖然發佈了相關的重振計劃,但是前路依舊挫折。曾經的王者,已然失去了已有的光芒。不倫多大的企業,無法解決組織內部毛病終究會成為巨大問題,東芝之輝煌,非一日之功;轟然倒塌,卻在頃刻之間。千里之堤依舊會潰於蟻穴,東芝警鐘望能長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