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為什麼最終加入東盟,而不是迴歸傳統友邦的印度:發人深省!

眾所周知,二戰後,印度強勢崛起,然而東部的緬甸卻再也“回不去了”,因為緬甸旋即加入東盟,跟一幫小夥伴一路走在今天!如果說烏克蘭加入歐盟是因為歐盟足夠強大和有錢,那緬甸又是圖啥呢?

緬甸為什麼最終加入東盟,而不是迴歸傳統友邦的印度:發人深省!

緬甸是一個聯邦共和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老撾,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按照印度人的理念,“是英國的都是他的”,緬甸當然也不例外。

然而二戰後的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佈獨立,成立緬甸聯邦,她並沒有加入印度,而是在東盟30歲的1997年加入了東盟;

今天的緬甸是一個面積67.6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5300萬,人靈地傑、發展迅速的美豔國家,類似於柬埔寨,東盟及其內部的各國對緬甸來說已經遠遠超出了印度對它的重要性。

緬甸為什麼最終加入東盟,而不是迴歸傳統友邦的印度:發人深省!

緬甸和印度都是佛教國家,而且又是一衣帶水的鄰居,皮膚都不是一般的黑,況且在大英時期,還在新德里的同一個衙門裡上班,之所以走到今天,大概有三個原因:

首先,從歷史的角度看,作為印度的鄰居,緬甸卻沒有佔到便宜:

緬甸的國土面積為67萬平方公里,不過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土地其實原屬中國,從清朝時期開始,緬甸陸陸續續鯨吞蠶食了漸進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佔到瞭如今緬甸國土總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上。

反觀印度,阿拉乾山脈以西的大片領土,被印度吞併,成為印度的東北幾個幫,直到今天,緬甸都是眼含淚水沒齒難忘!

緬甸為什麼最終加入東盟,而不是迴歸傳統友邦的印度:發人深省!

其次,雖然印度也是佛教,但是與東南亞的佛教其實差別很大

印度教是信仰多神,至少有三個主神,印度教有種姓制度,而佛教崇尚平等。

溼婆,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毀滅之神,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的雙重性格,單單這個“司法解釋”就讓人很難以適從;

而“智慧之神”的象鼻神,據說他曾經離家外出雲遊,臨走時他的妻子已經懷孕,但他並不知道;二十幾年後他重返家中,發現妻子不在家,家裡只有一個年輕小夥子,一時間怒火中燒,以為妻子紅杏出牆,揮劍就將小夥子的頭坎下。

緬甸為什麼最終加入東盟,而不是迴歸傳統友邦的印度:發人深省!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兒,印度的雄心可不只是印度洋,一旦未來解決了喜馬拉雅山以南和孟加拉灣,勢必會成為下一個蘇聯,而烏克蘭的悲劇已經是“和尚頭上的獅子——明擺著的”,緬甸這個聰明絕頂的國家,早就腳底抹油了......

對此,你怎麼看?又有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