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城裡七八十歲的老年人和農村七八十歲的老年人精神狀態差距那麼大呢?

王子書童


城市裡面的七八十歲老年人,普遍而言生活沒有太大的包袱與壓力,而最大的壓力往往屬於家庭的壓力。年老了,還有退休金、醫保補貼、可以接受比較好的醫療與服務,同時社區生活多姿多彩,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生活享受方式,自然而然容易活得年輕。

至於農村七八十歲的老年人,生活沒有太多的保障,退休金不多乃至沒有退休金,步入老年,還需要下田耕地,日曬雨淋,長期下來皮膚與身體也會受到影響。此外,農村老年人很少有多姿多彩的活動,經常需要擔憂柴米油鹽,一旦生病,往往需要耗費一大筆費用,甚至一夜返貧。

此外,則是心態上的問題,城市老年人心態上比較積極樂觀,農村老年人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擔憂的問題不少,生活壓力自然不同。


郭施亮


我是一個從農村走出去,參加工作,在單位退休的古希老人,城裡、農村輪流住,對城裡和鄉下的老人有所瞭解,對此發表個人看法:城裡老人生活條件比農村老人好,他們基本上都有退休金,有房住,有車坐,有醫保,有地方誤樂,基本上無後顧之憂,物質享受有保障,精神狀況佳,一個個紅光滿面,精氣神十足。而居住農村的老人,每月只有百十元補助費,菜要自種,糧要自種,燒草自拾,看他們幹活還誤認為他們身體好,其實好多人都帶病幹活,死稱活挨,小病不看,直到病倒才去看醫生,他們實實在在苦啊!更有甚者,兒子媳婦外出打工,還要帶孫子,風裡來雨裡去,烈日曬,冷風刺,更苦。城裡與農村無法比啊!


頑皮的小老頭


城裡七八十歲的老年人和農村七八十歲的老年人精神狀態的差距,應該說是很大的。

農村人七八十歲的老人,甚至八九十歲的老人,一輩子身子骨當地種,真正地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一直幹到走不動爬不動了才會不幹活了。我鄰居的一個老頭,九十五歲那個冬天,那是八十年代的事情了。他身體健康,一直在田間地頭忙活。那個冬日的黃昏,老人在地裡拾了一小推車柴草,走著走著就體力不支了,他慢慢地放下了小車的車把,身子軟軟地滑倒在田間小道上。


生命不止,勞作不休。像這樣的老人有很多,也許老人自個不會覺的精神狀態有多好。他們只是放下飯碗就拿鋤頭,拿不動鋤頭了。走在路上,有個塑料瓶子也會撿起來,有個塑料泡膜箱子也會背在身上。既有生活的艱辛在裡面,也有手腳不拾閒的勤墾。

一樣米養百種人。許多城裡七八十歲的老人,大多數都有退休金,生活衣食不愁,每天除了日常的簡單家務,勞動量是微乎其微的。恐怕有許多八十歲的城裡老人,連做飯都要等著兒女伺侯,哪裡還有什麼精神狀態可言。

許多老人也許有精神狀態,那恐怕是六十歲左右的吧,他們也會在廣場舞裡大顯身手呢!

總之,有活動,手裡有活,才有吃飯香。吃飯香才會身體壯,身體壯才會長命百歲。最後祝福所有的老人吉祥如意,樂享晚年!


金色陽光溫暖


普通農村老人與城裡老人的生活差距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我小時候,就生活在農村。我們村裡有一對老夫婦,還住在茅草+泥巴房裡(沒有子女在身邊),屋裡黑洞洞的,下雨時還會漏雨,日子非常清苦。



一次阿婆在我們家門口閒坐聊天,剛好趕上飯點。媽媽就給阿婆盛了一大碗飯。阿婆堅持不上桌,坐在門口靜靜吃完。吃完後,一直和我媽說“你做的飯,怎麼這麼有味道”。後來我才發現,阿婆家裡的調味品,只有油和鹽。



阿婆眼睛不太好,有一次在家自己做菜,但又不知道熟了沒有,碰巧有鄰居在她門口躲雨,她就叫鄰居進來幫她嘗一下。黑燈瞎火的屋子,鄰居戰戰兢兢的走進去,並不敢嘗,就做了個樣子,然後告訴阿婆說:“熟了,就是味道有點淡。”



每天就靠老爺子出去賣一點家裡自產的雞蛋,過日子,沒有錢交電費,買調味品。沒有退休金,也沒有醫療保險。最近幾年好了很多,有了新農合保險,但是,就是錢數很少,只有不到100塊一個月,生活,還是捉襟見肘。

我後來到了武漢上大學,室友家裡是武漢市區的,有次室友過生日請我們去她家吃飯,看到他爺爺奶奶,穿著講究,奶奶還戴著珍珠項鍊,感覺和我們村裡的那對老夫婦,差距簡直不能再大了。

室友爺爺是退休電力工程師,奶奶也是退休工人,2個人的退休金加起來,比我後來上班掙還要多。而且還有醫療保險,住在過去單位分配的樓房,交通方便,醫療方便,娛樂設施豐富。老人們隔三差五,就聚餐,喝茶,出去到KTV唱下午場。

當我看著室友的爺爺奶奶,裝修富麗堂皇的大堂,燈光明亮,每一個人臉上堆滿了笑容。恍惚間,想起了在家鄉那座村子裡的老夫婦,傍晚,在沒有暖氣和電暖爐的冬天,裹著厚厚的棉衣,圍著炭火盆烤火的場景。


烽火觀察


我在懷疑這個提出問題的朋友是不是一時眼拙把題看反個了?其實,除少數情況外,現實生活中更多或者更普遍的現象是:同樣年齡的條件下,一般來講農村人會比城市人顯老。為什麼會這樣,原因有三點:

一、農村生活條件相對簡陋。

二、農村人經常露天作業,風吹日曬。

三、農村人穿衣和保養皮膚沒城裡人講究。

城市七十歲老人



農村七十歲老人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長得顯老或顯年輕跟身體健康狀況不一定成正比,農村人有時可能看上比城裡同齡人顯老,但身體可能更好,壽命也更長。


誰憐一燈影


現在城裡七八十的老人精神狀態也特別好,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走模特、跳舞、唱歌、學習書法、學習畫畫……我接觸到很多七八十歲的老人,他們都有自己的事情幹,不僅精神狀態好,心情也特別好。很多人跟老伴平時各忙各的,有事時候還互相支持,孩子們也都特別支持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其實,老了之後,放下很多瑣事,讓自己保持心情好,身體狀況也不會太差。

想看到更多老人的精彩生活,可以關注我哦~


老年達人秀


應該這樣說,城市裡的七八十歲老年人比農村七八十歲老年人看上去要年輕一些,但身體素質沒有農村同齡人好,整個精神狀態不如農村老人那麼健碩。

我昨天跟一個哥們聊天,他說,在農村老家還有一個奶奶,97歲了,經常出去買菜,自己做飯。我們村子裡,一個87歲老頭子,每天砍柴、放牛,跟一個五六十歲人一樣,啥都還能幹。

有二伯,71歲了,還經常上山去燒炭,抗一百多斤碳回去,要在城市,70多歲老人,是幹不了的。為何農村老人比城市老人身體素質、精神狀態好?原因有:

1、城市裡的老人壓力比農村同齡人大。生活在城市裡,明顯會比在農村壓力大,因為,城市裡雖然生活質量高一些,但要求也高、成本更大,日常消費,各種成本支出,比農村要大很多。農村養幾個娃娃,基本沒啥成本,可以放養,老大帶老二、老二帶老三,父母不用太操心,至於上學、買房,更是操心少,孩子能上就上,不好好上學,早早出去打工去,自己掙錢去,早早進入社會,之後就是自己掙錢買房。


城市孩子則不一樣,父母想盡辦法讓他們接受最好的教育,大多數至少都是專科,即便沒考上大學,也是要去上個職業技術學院,不會讓他沒啥文化的,包括買房子、結婚,父母操碎心。

城市裡,兒子沒有房子,誰嫁給你啊。所以,相對來說,城市老人從年輕到老,操心更多,心更累,對身體的消耗更大。

2、城市老人乾的是文字文筆工作,動腦,農村老人動手,動體力。這個比較好理解,城市老人大多數整天坐辦公室,幹體力活的比較少,天天坐辦公室,雖然是輕鬆,但缺乏鍛鍊。


但農村老人就不一樣,每天干苦活,雖然身體累但練就了結實的身板,所以,老來看上去更硬朗。

3、城市老人吃的雖然好,反倒沒有農村老人健康。城市老人,年輕時,大魚大肉吃的好,由於經常會沒有節制地喝酒,導致把身體喝跨,吃出三高,中年時期反省,常年抽菸喝酒對身體不好,此時意識到了,開始戒酒戒菸,加上年輕時不注重鍛鍊,導致身體已經被掏空,老來再鍛鍊,也沒法彌補那一部分損耗。


農村老人雖然粗茶淡飯,但吃的是粗糧,對身體更好。

4、城市老人退休缺乏身體素質鍛鍊,農村老人活到老,幹活到老。城市老人,相對來說,鍛鍊沒有農村老人那麼頻繁,機會也沒有農村老人那麼多。城市老人,年輕時就因為應酬和坐辦公室,導致缺乏鍛鍊,身體素質不夠強,但農村老人就不一樣,從小到大,就是不斷在幹農活中鍛煉出結實的身板,甚至在老來時,城市老人即便鍛鍊,也是跳跳廣場舞,練習下書法,是陶冶情操的鍛鍊,而不是身板的鍛鍊,不是體力的鍛鍊,但農村老人就不一樣,從小幹活到大,老來照樣繼續幹粗活重活體力活,所以,正對來說,鍛鍊機會多,身體自然就更加結實了。



5、城市老人心態沒有農村老人那麼好。城市老人,年輕或者到老不僅壓力大,而且,心態不如農村老人。城市老人退休後,要操心孩子們買房子、結婚、帶孩子等事情,農村老人基本不考慮那麼多,農村如南方蓋房子(木頭房子),不到十萬,水泥房子,一層十幾萬,二層二十幾萬,沒有城市那麼大壓力不說,年輕人,自己想辦法去,自己掙錢去,因為,農村老人一般都是好幾個孩子,遇到兒子多的,根本就忙不過,還給他蓋房子?不可能的事情,年輕人自己蓋去。

所以農村老人活的自在,不會考慮那麼多,也不操心那麼多事情,兒孫自有兒孫福,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去,城市老人不僅要考慮很多事情,甚至子女不孝順,能把自己氣的罵爹孃,甚至晚上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我一個阿姨,獨子,兒子兒媳婦三十幾歲還不要孩子,直接晚上睡不著覺,吃不下飯,叔叔也是每次說起來就氣,直接罵: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城市老人,相對來說,在處理子女孝順方面,心態不如農村老人看的開,對身體耗損比較大。

6、城市的空氣質量不如農村、生活環境不如農村。這一點也是城市老人老的快的原因,因為常年吸收城市的尾氣、汙濁的空氣,反觀農村,山清水秀,空氣質量好,生活在這裡,沒有任何的工業汙染,身體不會受汙染物侵蝕(下圖,我們老家大山裡村子)。

16年前村子冬天

2010年村子夏天,空氣質量好

去年夏天村子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這個題目我感覺稍有點不妥,我老家是農村的,就現在每月都要回家看看兩位八十多歲的老父母,所以對農村的情況還是比較瞭解的。小編出的題目要是真的到了農村,看看七八十歲老人生活的現狀,有可能不會這麼出了。雖然國家對農村老人給於了六十後每月六十元以上的補助金,其實這點錢在一些人就是一盒煙錢,但對失去勞動能力的農村老人,那就是生活的唯一來源,甚至是那就是救命錢,就是這點錢有的還到不了老人手裡,被一些子女佔用。每次回家老母親的都絮叨,她的那些可憐的鄰居老姐妹們誰誰怎麼樣,誰七十多了還的上山種地,誰八十多了兒女都不管,日子過得艱難。試想農村七八十歲老人,失去勞動能力,又無其它生活來源,完全靠子女贍養,其實自己逼著自己要養活自己,活到老幹到老,他們怎麼能比城市老人精神好,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已經成了社會問題了,所以,這題目真的不妥。


jichunhua1


我不清楚你是從哪裡得出農村老人精神狀態比城裡老人好這個結論的?我的感覺恰恰與你相反!

農村老人年老了還在地裡勞作的確是事實,但也是沒有辦法!你不要以為農村老人真的喜歡這樣勞作,這種所謂的“喜歡”更多的是習慣成自然!他們也想同城裡老人一樣可以有退休生活,之所以活到老幹到老,還不是因為養老保障不如城裡老人好嘛,從個體上來說的確有一些農村老人七老八十了仍然精神抖擻,也有不少城裡老人剛過六十就已老態龍鍾,但是從整體上來說無論是預期壽命還是精神狀態城裡老人都要比農村老人好!

我媳婦的奶奶今年八十多了,也生活在農村,身子骨的確硬朗,我家小爺爺小奶奶也八十多了,小爺爺是去年過世的,小奶奶還健在!他們在農村真的算高壽而且精神狀態不錯的,但是這樣的老人在農村並不普遍,我也認識不少城裡的高壽老人,許多六七十的老人看起來同四十多的中年人差不多,我的兩個師傅今年已經八十多了,我們已經認識十幾年了,這兩年他們才漸漸有點老態,我個人認為農村老人比城裡老人相對更顯老一點。


我們看看數據:城鄉壽命是有差距的

雖然現在城鄉差距越來越小,但是城裡人整體壽命還是比農村人要高一點的,201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結果是城鄉預期壽命差不多差了5歲,如今還有3歲左右的差距,根據平均壽命由低到高排列分別是:農村男性平均壽命【2010年時還不到75週歲】、全國男性平均壽命、鄉鎮男性平均壽命、農村女性平均壽命、城市男性平均壽命、全國女性平均壽命、鄉鎮女性平均壽命、城市女性平均壽命,相對而言女性比男性更高壽。


精神狀態好壞既有身體原因,更有心理原因!

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要想長壽除了身體好更要心態好,樂觀的人相對精神狀態好一些,相對而言樂觀也有助於長壽!年紀大了啥事不幹也不行,但是也要適可而止!既不能太勞力也不能太勞心!


心安理得君


國家沒有虧待農民兄弟,剛解放的時候,中國是一窮二白,國庫的真金白銀,能捲走的被國民黨悉數捲去臺灣,全中國人民都在毛主席帶領下,勒緊褲腰帶,自力更生,奮發圖強,那時候農民辛苦,工人也辛苦,吃不飽穿不暖,工資很少,為祖國建設加班加點,為國防建設,為在國際上立足,無私援助友好國家,十幾元工資,城市生活什麼都買,都不容易,連毛主席周總理都穿補丁衣服,這個全中國人民都知道的,工人是建設祖國的主力軍,沒有偷懶,國家的飛機大炮,軍艦輪船,我們的軍隊,政府我們的工人農民都好樣的,……現在的中國就是所有人的努力,現在國家比較那困難年代好多了,豐衣足食了,趕緊的取消城市農村,全中國都一樣,不分城鄉,想去那找工作都行,北,上,廣,深,隨便走,和城市人一樣,孩子讀書,找工作,沒有糧食,花錢去外國去買,大豆,豬肉都去外國買,農民不需要交農業稅,還發錢,種什麼自己留著吃,這樣的好日子過得舒服,好多人出國了都往回奔,到那裡都要勞動,幸福快樂都是,自己掙得,鍋裡有碗裡才能有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