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隕石中發現生物化石形態

隕星(meteorite),即自空間降落於地球表面的大流星體。大約92.8% 的隕星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普通岩石),5.7% 是鐵和鎳,其他的隕石是這三種物質的混合物。含石量大的隕星稱為隕石,含鐵量大的隕星稱為隕鐵。

來自火星的隕石中是否存在化石生命證據?目前,科學家在對火星隕星的新一輪高科技分析測試中發現了新的證據,為證實火星遠古時期存在生命增添了幾份神秘感。

火星隕石中發現生物化石形態

火星隕石中發現生物化石形態

多年以來,只有一塊被命名為“ALH84001”的火星隕石引起科學家們的關注,它來自0.16億年前的火星,這塊隕石穿過太空最終於13000年前落在地球南極洲。1996年,科學家報道稱在這塊隕石中發現像“納米化石”的微生物結構,但是懷疑論人士稱,這種微生物結構更多地是由化學因素形成的,而並非是生物學反應。

去年11月份,科學家基於之前的研究報告獲得了新的進展,他們表示找到了反駁懷疑論人士觀點的證據。他們在另外兩塊來自火星的太空隕石中發現了類似“ALH84001”隕石的“生物化石形態”。

目前,美國宇航局約翰遜太空飛行中心天體生物學家大衛-麥克凱伊(David McKay)帶領一支研究小組對這兩塊火星隕石進行深入分析,他們指出,“那罕拉”隕石(1911年發現於埃及)和“亞馬託596”隕石(2000年發現於南極洲)以及“ALH84001”隕石在高分辨率電子顯微鏡下進行了觀測分析。據悉,去年11月份,科學家對隕石進行了離子顯微鏡分析。

以上的觀測分析儀器將提供隕石樣本更好的化學成份信息,使科學家獲得隕石中“生物形態”的生物和地質特徵的形成過程。麥克凱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目前我們並未完全確信掌握到火星生命存在的證據,但是我們相信現在已非常接近發現火星生命存在了!”

美國宇航局通過“機遇號”登陸器將繼續在火星表面勘測,今年1月是該登陸器在火星表面勘測的第7個年頭。未來探測火星遠古生命跡象的任務還將由其他的登陸器來完成,比如計劃於2011年發射的火星科學實驗室。如果正如麥克凱伊所期望的那樣,未來更多的火星任務或許會將探測發現火星生命的時間表提前。

但對於發現火星生命體的研究仍存在著不確定性,即使在這項最新科學測試完成之後。之前科學家就曾掌握到火星存在生命的某些關聯性信息,比如:19世紀發現火星表面有“河道”;1976年“海盜1號”探測器拍攝到火星表面的“人臉”地形;“海盜”探測器進行的生物實驗,以及一些科幻小說和電影中也有火星生命的描述,像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在科幻小說中描述火星上長著類似榕樹的植物。

麥克凱伊指出,對於此次在火星隕石中發現的生物化石形態,或許是人類勘測火星生命新的轉機,或者無法證實火星生命的存在,使科學家變得更加迷惘,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未來科學家將進一步揭曉火星更多的神秘謎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