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稱晉級審核不通過,原因也沒寫,一線教師付出的心血值得嗎?你怎麼看?

U寶Lavender


教師職稱在評定過程中能被送住市裡審核,這已經表明該教師已經在本地出類拔萃,夠送審的資格了,但是所有夠資格送審的職稱評定教師並不能全部通過,因為各地在送審時為了防止評分虛高的現象都要多送幾個名額,這就造成了每年被送審的老師中總有一部分教師審核不通過。

即使審核不通過,審核部門也不會給出任何理由,而且此審核過程是不公開的,至於有哪些人參加了本次職稱評審,每個人的評分是怎樣的,都是不公開的,而送審教師在職稱評定中要付出很多心血,除了該準備的證書或資料等,特別是能加分的證書類可能需要十幾年的積累,還有論文,每篇論文都要500左右的版面費,而要想晉升中級和高級職稱要九篇論文才能得此檔的滿分。另外還要評審費,評審費雖是公開收取的,但是僅拿公開的這部分評審費是無法晉級的,而行情每年都在看漲過程中……這樣看來,其付出真要可謂耗盡心血。

但是一線教師為了評職稱而耗費的心血到底值不值呢?可以這樣說,評上了就值,評不上也要時刻準備著,因為直接影響老師工資的非職稱莫屬,高級職稱和初級職稱相比,高出工資一倍多,比如在我們本地高級職稱的教師可以拿到6000,而初級職稱的只能拿2500左右,中級職稱最高也就拿3300左右,這其間的巨大差距讓老師們但凡有一絲希望也不會放棄評職稱,因為為了評職稱明裡暗裡想盡了辦法,付出財力精力無數也再所不息。

看題主的問法有失望放棄的打算,本人奉勸大家能爭取絕不可以放棄,特別是題主,即使已經夠送審的條件了,那麼審核不通過的原因不在條件,而在上級的審核,至於怎樣讓上級評審部門評審通過,相信明眼人都知道該怎麼做,只有評審通過了,所有付出的心血才值得,否則前功盡棄,豈不更冤?

大家以為如何?職稱如此難評,還要不要爭取呢?歡迎大家關注交流。


指尖教育帝國


評委太缺點了,一位年近退休的老教師因工作認真過度操勞倒在初三畢業班的教學崗位上,失去最佳評職機會。直到15年冒死參評,並向評委表明曾因患腸癌兩次重大手術,傷痕累累病魔纏身記憶力消退,可人家是冷血動物無動於衷,被無情刷下,太讓人寒心了,一位師德高尚的老教師就這樣被人家坑了。


進堂2


職稱評審沒通過,沒有給出原因,這是很正常的,事實上,也不需要給出原因,因為職稱評審是有指標限制,報審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報的,結果必然是有人過關,有人落馬。

我不知道其他地區評審是採取何種方法,我們這裡,參評老師的材料,從自己申報開始,要經過學校審核,通過後報到縣級教育職稱辦、人社部門審核通過後,中級職稱由地市級組織評審。高級沒有參加過,不知不言。

評審中,是採取投票制。評委人手一份你報審材料的簡介表,通過這份材料,瞭解你各個方面的條件。然後投票,進行第一輪淘汰,通過第一輪的,評委進一步審閱材料,進行第二輪投票,將材料反映的條件最好實績最好的人,選出來,第一批過關。

也就是說,第一輪是淘汰申報人員中最差的,第二輪是遴選申報人員中最優的。餘下的比較好,可上可不上的,在第三輪投票中確定。

有些老師不知道是如何評審的,甚至有人說自己的條件特別好,結果沒通過,這是不可能的,特別優秀的三分之一,一定通過,只有那些好也不是很突出,差也差不到哪去的,才有可能有點誤差。

當然,我所說的,是沒有如何其他舞弊發生的情況下的常態選舉,至於其他不好明說的情況,不在我們的討論之列。

職稱評審,是競爭性的,差額的,評審不通過,說明你在申報的人員中,相對比較差,原因就是這個,大家都知道,你自己也應該知道。

職稱制度,確實存在諸多問題,但,這些問題,不是這個問題討論的範疇。如果想評論的,請看完文章再說,不要隨便亂噴,我說的只是評審中的情形,不構成對職稱制度的肯定和頌揚,不同意見可以探討,但噴子請繞道。


教師妹子一枝花


以我們本地的情況來看,這種情況很正常。就像每年教師節評選優秀教師一樣,教育局先分配指標給各基層單位,但這時的指標我們稱之為虛指標,與教育局根據報送的資料橫向對比後,通過一定的方式評選出來的人選是有一些差額的。評職稱也是這樣,根據一定政策分配到各基層單位的指標都是虛指標,經過縣市級初選,先濾掉部分質量較差的,在上報市(地級),這時的數量還是虛數,市裡評委會審評時,再根據省裡下達的指標數篩選出最後的結果,這最後的結果一定少於報送的數量。

至於省市評選委員會不給落選者原因,這也無可厚非,據我所知,這幾年職稱評審競爭激烈,可以說是優中選優,所以,評委會評審的結果多數也是由評委們投票表決的,少數服從多數。更何況現在好多比賽、評選活動甚至招聘會都是這樣,上去了是你優秀,掉下來了,說明你與人還有差距,只能這樣說,評委會是不會和你說具體原因的。


手機用戶憑欄聽雨


職稱評審缺大德了,以前是全市一起評選,我們區教學水平比較高,老師們基本沒有能淘汰的,現在改成各區自己評選,必須末尾淘汰,我就想問問憑什麼,哪個都不差,最後可能就差幾分就讓人家下去,去年還有市重點校的老師沒過關的!每年一個學校就給一兩個名額,全區可能就二三十個人能有資格去參加評選,最後還要斃掉幾個,老師們容易嗎,費半天勁,名額這麼不容易拿,第一次過不去以後再想上就困難了!感覺像在耍猴!


播波


省裡面拿掉的,一般都是有瑕疵的。

可以說,拿得非常準。

職稱評審,大家都知道,關係很重要。但是,如果只有關係,硬實力不夠,到了省裡,還是逃不過省評委的火眼金睛的。這個對地方高校尤其如此。很多人就是地方高校本土勢力,本碩博全在一個地兒,人際關係全部很順,過學校評委容易。但如果實力不夠,那就很容易在省裡被拿掉的。


用戶名用戶名用戶


教師晉職,很有必要。否負就教瞎教好一個樣,教與不教一個樣,工資多少一個樣了!教師晉職,是教師無限奮鬥目標的綜合檢驗,晉職不合格,都有交待。因為基層組織要為上報教師負責,不會讓高層機構隨便打下來的,必須要有充足的理由!教師連晉職都沒有競爭,挑戰性,能教好書誰信呢?如果晉升中職,高職很容易,教育腐敗才真的來了。


用戶61261115762


關注漫遊君,遊戲不頭暈!

右邊點關注,頭條不迷路!



漫遊君最近也在評職稱,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1】職稱是從業人員資歷工齡的體現,它很重要,是行業對自己的認可!

【2】申請不代表一定成功

✘硬性要求未達到可定不行。什麼學歷、工齡、業績、亂七八糟的資料不齊全的!

✘有淘汰率!晉升不是百分百成功!比如十個人,這次只能進8個,那麼有兩個人就會淘汰,無關個人,要說有關,只能說你的材料沒有別人更有說服力!

總結:別拿什麼一線,心血說事!誰不是一線的,誰不是一線上來的!至於原因,自己不知道打電話問啊!(以前漫遊君同事評中級未通過,還不是客客氣氣的打電話請教,為啥沒過


補一句:這個世界有陰暗面,但是人不總是習慣往光亮處看嗎!心態積極還是好的!


漫遊君


建議評職稱分三塊評:一校長不參預本校的評比如一中二中三中四中校長書記在一個檔次評比評,二各科室主任付主任在一塊評比,三各科室辦事員在一塊評比,因為這些人幹工作各不相同,大都不任課或者不能勝任教學工作,四前線全體任課在一塊評比因為他們都在任課,這樣即調動老師極積性,也解決老師短缺問題,也為國家解決教育資源短缺和資金問題,這樣那些不願上課付校長,∵主任和那些辦事員都能上課了。


1331821


評職稱,一個老師需要忙幾個禮拜,而這幾個禮拜老師是沒有心思教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