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金庸的武俠劇裡師傅輩的只有掌門,然後就是二代弟子了,那些師叔伯都那去了?

安靜17815626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了。也得說題主有心了,如果不仔細看還真的不會發現這個問題,但是題主這裡所說的,也只不過是一些特殊情況,而不是所有情況。天龍八部,少林寺以玄字輩算是最高級別的了,出場的有玄慈,玄難,玄苦玄寂等等。逍遙派自逍遙子以下的三位還都有出場,並且留下了很多故事。再到射鵰裡看一下,王重陽開創全真教,有師弟老頑童在,全真七子在馬玉掌教後基本都健在,這些說明在二代弟子掌教之後師兄弟還是健在的情況有很多,既然題主提到了二代第子掌教之後他們的兄弟很少的情況來看,這種現象也是一種現象,以笑傲江湖來說,在嶽不群掌教之後幾乎沒看到他的同門師兄弟。後來出現了三個。堂堂華山派總不能嶽不群一輩只有這五個弟子吧,在看其他門派也都差不多的情況,嵩山派也就那麼三兩個,恆山派也是如此。



接下來一諾分析一下那些消失的一代弟子們。第一去處,歷來掌門之爭與帝王之爭只不過是大同小異,在掌門爭奪戰中一般都會劃為兩派,基本設定情況都是如此,也基本上有自相殘殺的情況,在爭奪戰裡,戰勝的一方坐穩了掌門職位,戰敗的一方自然以流血作為代價,但是雙方同一門派一般的情況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情況,所以在爭奪之後一代弟子消耗了很大一部分,而那些剩下的,自然是寥寥無幾,為了擴充實力,又繼續招新的門徒。這一點在笑傲江湖裡尤為明顯。

第二個去處,一些並非本門掌門的親傳弟子,在學成之後一般都會過好自己的日子。或許他們在拜師之前只是想保護自己,並不想在江湖上爭奪第一第二這些東西,學習一定本領之後他們就會另謀生路。笑傲江湖裡的林遠圖,就是少林弟子,看了葵花寶典之後,偷偷跑了開創了鏢局。

第三個去處,在自己所支持的師兄弟奪得掌門之後,掌門也會鞏固自己的地位,不然這些幫助自己的人將來揭短,他的臉就丟大了,所以他們也會玩一下杯酒釋兵權或者學學朱元璋,給一些立場不堅定的師兄弟幹掉。而那些被釋了兵權的師兄弟就會買下一塊地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第四個去處就是接受任務,在武林爭奪賽中,基本上江湖走動的都會有各門派弟子,像天龍八部裡玄寂,虛竹等就是經常被派出去,送信也好做事也罷總之這部分人不經常在本門待著。雖然我們看到的武俠小說看似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但是除了這個故事裡的必要東西,作者不會把其他的東西寫進來。比如少林寺有幾百畝的香火地,他們把這些地租給農戶,自然有人去收租子。這些事與我們所看的故事沒有什麼聯繫,所以作者不會寫進來。

第五個就是各司其職。留下來的一代弟子,自然在本教中也會負責一些大小事務,無論是任何門派需要運營起來,各方面涉及的事情比較多,而這些事情自然需要有人打理,一些一代弟子會去專門打理這些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至於教內發生什麼,距離近一點的還好,遠一點的基本上在事情發生後很多天才會得到消息,而這些人又不是本書的主人公,至於他們的反應金庸自然也懶得去費筆墨。


和風小築主人一諾


歡迎收看《稻殼張聊金庸之師伯師叔去哪兒了》,大致有3種情況。

1. 仍在幫派內部,輔助掌門人的工作

比如像人口龐大的少林寺,內部和諧,掌門人的師兄弟也會在寺內當個首座之類的要職。像《天龍》中,玄慈為方丈,玄難為達摩院首座,玄寂為戒律院首座。

《射鵰》中,全真派的王重陽和周伯通。

《笑傲》中恆山派的定逸師太為掌門,定閒、定靜兩位師太位置居次。嵩山派左冷禪為掌門,其師弟大嵩陽手費彬、託塔手丁勉、仙鶴手陸柏、陰陽手樂厚等則為其充當打手角色。

《倚天》中崑崙何太沖、班淑嫻,既是夫婦,也是同門師兄妹。

2. 另立門戶,有事好幫忙

《射鵰》中,段天德帶著李萍被丘處機追趕,先是投靠了其伯父雲棲寺住持枯木大師。枯木自覺打不過丘處機,就讓段天德去找自己的師弟——法華寺住持焦木大師。

枯木與焦木都屬於仙霞派,關鍵時刻師兄互相幫一把。

再有,像《飛派外傳》中,商家堡堡主商劍鳴,曾是八卦門威鎮河朔王維揚的徒弟。王維揚的兩個兒子王劍英、王劍傑可以算商劍鳴的師兄弟,這兩位不再做父親的走鏢生意,而是進入朝廷,為福大帥辦事。

3. 逐出門派,成為死敵

很多時候,一山不容二虎啊。往往掌門交接的時候,同一輩的師兄弟之間互相競爭,勝者成為新的掌門,敗者逃走,並一心想著有一天要殺回來。也有的是,急於上位,害死師父,或者其它原因爭風吃醋而導致師兄弟間失和的。

比如蘇星河與丁春秋,天山童姥與李秋水,小龍女與李莫愁。

還有《碧血劍》中的木桑道長與玉真子,《書劍恩仇錄》中武當派陸菲青與張召重,《鹿鼎記》中的陳近南與馮錫範,都是師兄弟失和,都來了個決一死戰。

聽磚業科普,漲科學姿勢,歡迎關注“稻殼張”


磚業科普稻殼張


因為他們不是主角,所以平常沒有必要提及,如果需要這幫人出場時,自然會讓他們出場,而且有時候一出來還三五成堆的

《笑傲江湖》裡面,華山派一開始孤零零的只有嶽不群夫婦在江湖上還有些名氣,而華山弟子們也很不爭氣,沒有什麼武功高強的人物。但是一旦劇情需要,突然就冒出來一個師叔級別的風清揚帶給令狐沖第一場升級的奇遇,傳給了他闖蕩江湖的資本——獨孤九劍。

為了把嶽不群趕到福建拿到《辟邪劍譜》,又冒出來三個劍宗的師兄弟封不平成不憂等人物。

嵩山武林大會,左冷禪為了推進五嶽劍派合併,拿下泰山派這一票,泰山掌門天門道長突然冒出來三個師叔級別的人物玉璣子等人。

這些人平常著墨不多甚至沒有提及過,一旦為了劇情需要,金庸就讓他們成堆成對得出來。

《倚天屠龍記》裡面,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各派的前輩名宿幾乎全都到齊了,比如少林派的四大神僧來了幾個,另外還有空字輩的不知名僧人,崆峒五老,等等,這些人的出現都是為了讓男主角張無忌升級打怪用的。但是如果僅僅這樣,張無忌豈不成了天下無敵了?少林威名豈不成了江湖空談?所以又弄了個三渡出來,給男主角設置一點障礙,給少林派挽回一點顏面。

《射鵰英雄傳》裡王重陽號稱天下第一,可是他教出來的那些徒弟跟四絕這個級別的高手比也太差勁了,簡直是被秒殺的節奏,所以為了顯示一下天下第一的厲害,給這幫牛鼻子弄出來了一個師叔,而且這個師叔的武功還是重陽真人親自傳授的,同樣的一個師父教的徒弟,七個牛鼻子被四絕秒殺,而周伯通只是稍微比四絕弱一點,讀者這時候才明白,不是王重陽武功不行,是他的七個牛鼻子徒弟資質不夠,太笨了。

此外,為了讓郭靖升級,練會九陰真經,王重陽這個師弟此時出現再合適不過了,本來第一次華山論劍就是王重陽拿到了九陰真經,他的師弟出來傳授給郭靖,也比較符合常理。

人物都是為劇情服務的,外國小說是這樣,我們中國的古典小說也是這樣。金庸讀了那麼多古典小說和外國的文學名著,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例如《俠客行》裡面,白自在被雪山派的人造反拿下鎖在了石屋裡,這時候他的師兄弟必須出場了,為什麼?以白自在的武功和他在雪山派的威望,沒有他師弟這個級別的人出來支持,小字輩的是不敢造反也沒有能力造反的,就像泰山派的天門道長一樣,他的師叔們不出來攪局,他的掌門之位穩如泰山,左冷禪想動他都動不了。

《水滸傳》裡面,作者為了逼宋江犯更大的罪,為了逼迫他上梁山,弄出來一個閻婆惜這個人物,才有了黑三郎怒殺閻婆惜。閻婆惜出來幹嘛的?兩個任務,一個是撞見宋江跟劉唐這個梁山賊人的秘密,看到那封書信,另一個出來給宋江殺的,她發現了宋江的秘密,宋江非殺她不可,只有殺了她,他才犯了更大的罪,他犯了大罪才有可能去梁山。

這就是人物為劇情服務。

金庸的小說也是這樣,配角是給劇情,給主角服務的,需要他們他們就會出來,至於他們的身份,也由他們要服務的劇情和主角決定。

比如跟天門道長同歸於盡的那個青海一梟,他出來就是為了逼死天門道長的,天門道長死了,左冷禪才能拿到泰山那一票。有人也許會問,為什麼左冷禪不親自動手,或者讓玉璣子三個人動手殺了他?

我來解釋一下,如果左冷禪親自動手,這有違左冷禪的本意和他的江湖地位,因為左冷禪想讓這次五嶽並派看起來光明正大,讓外人沒有異議,如果他親自下場殺天門,那麼在外人看來那豈不是逼著他們並派,就算並了派,名聲,信譽,也好不了。

為什麼不讓三個玉字輩的動手?很簡單,單打獨鬥恐怕三個人都不是天門的對手,少不了還打草驚蛇,讓天門有所防備。這時候派青海一梟這種江湖上有惡徒身份的人出來偷襲,弄死天門,外面的人大多也只是鄙視青海一梟這樣的惡徒沒有江湖道義,卻不影響五嶽劍派的聲譽。在劇情上合情合理。

這個人出場就是為了弄死天門。這樣的安排也比較符合左冷禪的一貫作風——暗施陰謀詭計。


西堤君


不用多思索,就知道題主的問題以偏概全了。起碼可以舉出多個掌門師傅在,同輩師兄弟也在的例子。

《笑傲江湖》裡面,恆山派掌門人級別的是三定,掌門是定閒師太,有師姐定靜,師妹定逸師太,掌門定閒很少出山,在庵中修行,但是熟知天下事,後來被嶽不群暗算,死之前傳位與令狐沖。

經常遊走江湖的是定逸師太,這位前輩脾氣火爆魯莽蠻橫,但是心地善良正義感爆棚,經常在關鍵時刻出頭主持正義,儀琳遭受田伯光侮辱的時候,能站出來維護徒弟還怒斥心懷不軌的餘滄海等人,人格魅力一流。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兩部小說,全真教王重陽掌教的時候,有師弟老頑童在,師兄弟二人在江湖上有極大的影響力,王重陽死後,老頑童保管《九陰真經》,後來在《神鵰俠侶》中對於穩定江湖局勢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重陽故去以後,全真七子之一馬鈺掌教,其他六位師兄弟同在,再後來馬鈺故去,丘處機掌教,師兄弟們也都在。雖然武功不如王重陽,在江湖話語權下降,但是作為一大門派,仍然是中原武林的重鎮,蒙古勢力進軍,也要先拿全真教下手。

《天龍八部》中,少林寺方丈玄慈在位期間,同一輩的師兄弟就有很多。有教授喬峰武功的玄苦大師、少林寺二百年來武功第一的玄澄,還有玄慈師弟玄難,參與了聚賢莊大戰和珍瓏棋會,最後死於丁春秋的“逍遙三笑散”。

《倚天屠龍記》裡面,張無忌闖少林救謝遜的時候,

對戰的少林三渡,渡厄、渡劫、渡難是少林方丈空聞大師的師叔級人物。

以上這些,題主,是不是可以改變一下印象了。


何殊我


金庸武俠中,擁有師傅和徒弟身份的人物,在讀者中擁有較高的人氣,比如嶽不群和令狐沖,楊過和小龍女,郭靖和洪七公等等,可是跟師傅同輩的師叔伯卻時常被人給忽視,以至於有人會發出金庸武俠中的那些師叔伯去哪兒了的疑惑。其實,細心品讀小說可以發現,那些跟師傅同輩的師叔伯們還不少,而且還各有特點。

最爭風吃醋的師叔伯

在天龍八部中,虛竹被無崖子廢去少林武功,傳授北冥神功之後,就成了逍遙派的門人,也是無崖子的嫡傳弟子。虛竹在逍遙派有兩個師叔伯,分別是師伯天山童姥和師叔李秋水。這對師叔伯可以說是天龍中數一數二的頂級高手,天山童姥的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和李秋水的白虹掌法都是當世無雙的神功。可是,這兩人卻是一輩子都在為爭奪無崖子的愛而爭風吃醋,最後兩人也是同歸於盡。

最厲害的師叔

在神鵰俠侶中,全真教雖然早已不如當年王重陽在世之時的輝煌,全真七子雖然擁有一套王重陽留下來的天罡北斗陣威力無窮,但也只能是禦敵自衛罷了。不過,全真七子卻有一個超級厲害的師叔,此人便是王重陽的師弟周伯通。早期的周伯通雖然武功二流,可是他卻能在逆境中發憤圖強,自創空明拳和左右互搏術,最後又練成了九陰真經,到了神鵰後期武功更是達到天下第一的境界,第三次華山論劍中,被眾人一致推舉為“中頑通”。

最無恥的師叔伯

在倚天屠龍記中,華山派崛起,發展迅猛,能夠與少林、武當並稱江湖六大派。然而,這個門派卻出了一對比較無恥的師叔伯,他們就是華山掌門鮮于通的師叔伯,一個高老頭,一個矮老頭。在光明頂之戰中,張無忌幫華山派查清了一樁殘害同門的疑案,結果卻反而遭到鮮于通的師叔伯們的刁難,這對師叔伯認為張無忌當眾揭穿此事,毀壞華山派的聲譽,竟然要殺張無忌。而且更無恥的是,這對師叔伯打不過張無忌,居然還用激將法攛掇崑崙派高手一同對付張無忌,結果4個人打張無忌,卻還是自取其辱。

最悲慘的師叔伯

在倚天時期,武當山在一代宗師張三丰的領導下,武林聲望極高。張無忌是張三丰門下張翠山的兒子,因此張無忌也就有6個師叔伯,然而武當七俠的命運顯然是比較悲慘的。除了張無忌的老爹張翠山很早就自殺死了,其他幾個也比較悲慘。老大宋遠橋原本是鐵打的掌門繼任者,結果卻生了個坑爹的兒子;老三俞岱巖早年間便被奸人打成重度殘疾;老六殷梨亭最愛的紀曉芙卻被人強暴了而且還不後悔,這令一直想要復仇的殷梨亭情何以堪;老氣莫聲谷死在了自己的師侄宋青書手裡,死得忒冤。


瀟灑聊武俠


其實,這個問題問的片面了,在金書的多部小說中,師叔伯出鏡是非常多的。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吧,最暢銷最火的《天龍八部》一書中,少林派掌門人玄慈,除他之外,玄字輩高僧都有出鏡。喬峰的授業恩師玄苦大師,後被蕭遠山一掌震死。玄悲,後被慕容博所殺;玄難,達摩院首座,後被丁春秋暗算毒死;玄寂,戒律院首座,曾和玄慈、玄難合力對抗蕭峰,後來接替玄慈為少林方丈。對於虛竹來說,不光是師叔伯,都是師叔祖級別了。

另一部小說,《倚天屠龍記》,張三丰座下武當七俠,對於張無忌來說,都是師叔伯一輩的,並且是貫穿整本小說的師叔伯,七俠兄弟情義更甚親生,俞二更是接替老張成為武當掌門。

除以上兩個較為典型的案例外,笑傲中的華山派,劍宗的師叔伯上華山找事;射鵰中,周伯通就是全真七子的師叔;以及鹿鼎記中少林寺眾高僧~

所以,在金書中,並不是當了掌門就和當了皇帝一樣,要除掉對自己有威脅的師兄弟,相反,大部分的師兄弟都會盡心盡力的輔佐自己的掌門師兄的。


95年的小明


郭靖說馬道長也是在下的師父,也是我把兄的師侄,又是我把弟的師伯。

楊過說我後來的師伯曾經打敗了我之前的師叔祖,我乾爹的徒弟也就是我親爹他的師弟曾經是我師叔的那個人侮辱了我師父。

張無忌說我義父後來的師父是他之前師父的師叔祖。

韋小寶說我師侄跟我師姐打過架打贏了,跟我師父打過架但沒打過,我為了保護我師父結果被師父抓走了,我師姐的前男友殺了我師父,我另外一個師姐的男友跟我拜了把子。

虛竹說我師侄和我師叔祖是好朋友,我師侄孫和我把兄的未婚妻是好夥伴。

在各主角爸爸去哪兒加各門派前輩人才凋零的背景下人際關係已經夠亂了,要不要再加多點人讓關係再亂一點?


找不到用戶名544


我來說說個人見解。很多的門派弟子都是專門上山去學藝的,都是要交費用的,能出得起錢的,都是家裡有點錢的,不愁出路的,有學成歸來就繼承家裡的生意,開武館的,開鏢局的,當兵闖天下的,大戶人家聘請的護衛隊,也有當殺手的,或者賞金獵人之類的,有些清高的就隱世。總之,在那個年代,武功是很好的生存技能。那時,學得好的就留下來做掌門人,也有自己出來創門派的。人存於世上古往今來都看出身,大的門派弟子,人家會先給你三分面子,小門派的靠自己打拼,因此見面先報門派,免得傷了自己人或者作為估量對方實力的依據。《笑傲江湖》中林遠圖是少林的,後來開鏢局為生。《倚天屠龍記》有個鏢局的鏢頭都大錦是少林俗家弟子,《少年方世玉》裡面幾個主角去少林寺學藝,後來做別的事了。《甘十九妹》中的尹劍平貌似是小門派的,所以處處不受人待見……這樣門派的弟子自謀出路以後還能依靠門派的聲望很快立足,也能依靠門派的庇護行走江湖。當然,如果門派有事就要出面幫。那些混的好的弟子,也經常捐錢回門派做建設的。個人認為,那時候的門派就好比現在的大學,大的門派就像名牌大學,小的門派像普通學院。少林寺相當於現在清華北大的地位,武當是南開大學或者復旦,華山派就是西安交通大學,泰山派山東某大學,衡山派是湖南大學,恆山是山西大學,崆峒派之類的是某個地級市的學院,至於五毒教嘛,就是個廣西民族大學特色主打是小語種和民族文化這樣走偏門的地方大學。個人認為如果要給日月神教這樣的門派找個對應的學校,估計就是藍翔技校這樣民辦的不入流的卻又神一樣存在的學校了。江湖正派人人鄙視日月神教的人,正派卻又沒法幹掉日月神教,日月神教的又覺得混江湖靠的是實力,不屑於跟自恃是正派卻沒實力的虛偽人為伍。當然,也有門派轉換的說法,明教相當於現在的暨南大學,明教是外面傳進來的,原來都是江湖有實力卻又不是很正規的人組合的,最後面靠自身發展成為正規軍,暨南大學也是華人華僑等海外資今和力量籌建,針對華人華僑華裔作為招生對象的學校,現在已經成為重要的國家科研型大學。朋友們,大學又開學了,新生門的江湖混戰開撕了,誰成誰敗,還看今朝。


豆豆118031131


這個題目有點意思……但實際上真是蠻扯淡的。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掌門一代的師兄弟可也太多了,簡直就是比比皆是,不知道題主從哪裡得出的結論:師傅輩只有掌門的……

隨便捋一捋……少林武當這種玄門正宗就不多說了,省得別人說欺負你……尤其是在天龍八部中跟掌門玄慈同輩的得有幾十個,什麼慈悲苦難之類的……笑傲江湖中,方證也有方生這樣的師兄弟……武當除了創派祖師張三丰之外,第二代掌門宋遠橋同輩師兄弟足足有7個,倒是跟射鵰英雄傳中的全真教一樣,而全真教創派祖師爺王重陽,也有個師弟叫周伯通……

比較出名的門派還有笑傲江湖中的五嶽劍派,華山有嶽不群甯中則(對了還有封不平成不憂)、恆山有三定、嵩山有十三太保吧(比如什麼費彬樂厚之流)、泰山派更厲害,天門道長還有好幾個師叔輩呢……就連衡山派也有莫大跟劉正風這倆看上去極不對付的師兄弟……

俠客行中,雪山派白自在雖然是代師傳藝,但白萬劍的師叔也有好幾個吧……

還有那些遁居世外的,比如逍遙派,無崖子還有童姥和李秋水倆師姐妹呢;俠客島上,龍島主和木島主也算是師兄弟吧……

真正獨門獨戶單傳的,也有,比如華山論劍中五絕的絕大多數:西毒白駝山的歐陽鋒,北丐洪七公,以及東邪黃藥師,南帝一燈大師,要說沒有師兄弟也是有點勉強,畢竟天龍寺裡那麼多老和尚呢……君不見天龍八部中段正明剃度出家時拜在枯榮大師門下,旁邊本字輩的高僧可不少……

當然,如果題主是以影視劇來論,也有可能,畢竟影視劇不像小說的空間那麼大,不可能面面俱到,得把鏡頭留給那些個男女主角,一些次要的角色肯定是能省就省了……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搬不動的小強


沒有啊,馬珏的七子都在,嵩山派還有十三太保,衡山倆莫大劉正風,恆山三個尼姑,少林每次都好幾個大和尚,你說的是華山這樣嶽不群這樣的?還是武當張三丰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