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國土為什麼那麼狹長?是歷史原因,還是地理原因?

originalife 原始生活


智利其實有點像越南,都是國土非常狹長的一個國家,這對一個國家來說其實是不安全的,首先就不具備所謂的戰略縱深,敵人可以從任何一個部位進行擊打,不過好在智利是個偏遠國家,更不是世界的中心,不然放在歐洲或者亞洲,早就被瓜分的差不多了。

智利南北全長4270公里,然而東西寬只有180公里,就像是一根棍子一樣,那麼智利的這種狹長的國土是歷史原因造成的還是地理原因?

地理因素

一般來說形成這樣的國家,基本上地理和歷史因素都是有影響的,首先我們從地理位置方面看,智利位於南美洲的南部海岸,東面就是高大綿延的安第斯山脈,西面是太平洋,正是安第斯山脈的存在,是的智利被山脈阻隔,失去了向東部延伸的條件,所以只能南北方向發展,這也是逐步形成南北狹長局面的重要原因。

安第斯山脈

歷史因素

我們再來看看歷史方面,從歷史的發展來看,智利之所以形成國土狹長的局面,和他們不被交流,以及對周邊沒有認同感,畢竟智利與山脈東邊的阿根廷交流都很少,以北的玻利維亞更是難以聯繫,所以智利對周邊幾乎都沒有認同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樣的局面。

智利獨立之後,就開始與周邊領土發生領土糾紛,在南美太平洋戰爭,智利大白玻利維亞和秘魯,獲得了塔拉帕卡,阿里卡,塔克納等地,算是向被擴張了大部分領土。

除此之外,智利還向南部發展,在智利獨立的時候,南部是沒有現代國家的印第安人,智利憑藉自身的軍事能力以及經濟上的優勢,不斷沿著海岸向南部入侵,擴張了大部分南部領土,直到南美洲南端火地島地區。

交通因素

其實我們還忘了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受交通的影響,智利沿海地區是平原,所以智利所有的交通幾乎都是沿著海岸線建設的,既然南北交通便利,人員來往自然就多,反觀東西方向卻因為地理原因,一直得不到開發,交通堵塞,甚至可以說是隔絕狀態,難不成他們要“愚公移山”?自然是不可能的,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南北方向更容易組成國家。


羽評郡主


智利是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南北長達4270公里,而東西平均寬度只有180公里,最窄處僅97Km左右。


如果把智利放在中國地圖中,長度相當於從黑龍江省最北部一直延伸到西沙群島;但寬度,只相當於上海到杭州的距離,僅為國土長度的二十四分之一。


從地緣政治看,這麼狹長的國家,其實是不大好治理的:缺乏戰略縱深,容易被人打頭,斬尾,中切,事實上,當年智利解放,就是因為聖馬丁軍隊出其不意翻越安第斯山,出現在智利的西班牙殖民者軍隊面前,發起查卡布科戰役,最終一舉獲勝。


智利這種狹長的國土形成,既與地理因素有關,也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


從地理看,智利的東側是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是一道天然屏障,也成為智利與玻利維亞和阿根廷的天然分界線。


從歷史上看,當初美洲都是印第安人的地盤,歐洲殖民者來後,智利及其周邊的秘魯、玻利維亞、阿根廷都被西班牙人佔據。

智利最初由秘魯總督管轄,但智利的地形特徵,讓殖民者跨山而治總是十分麻煩。於是,1778年西班牙王室設置了智利都督府和檢審庭,作為智利的最高統治機構。


1810年,智利人民曾推翻殖民政權,建立了獨立政府。但後來又被秘魯總督推翻,直到1817年聖馬丁橫掃南美,智利才最終取得了獨立,1818年智利共和國成立。


也正是憑藉山川之險,秘魯得以與秘魯、阿根廷等國分庭抗禮,甚至一度在邊境戰爭中處於優勢。當然,這樣的國家能夠長期存在,同南美缺乏真正軍事強國有一定關係,當然也一方面說明了智利國力的強盛。在所有南美國家中,智利是最發達的一個。


牛彈琴


智利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家,第一次看世界地圖,讓人有新鮮感的不是國土分為兩塊的美國,也不是橫跨亞歐的俄羅斯,而是像根棍子一樣的智利。

要問到智利為什麼這麼長呢?說起這件事,還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從地理上看。智利正好處於南美洲的西南海岸,它的東面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脈,西面是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要知道,安第斯山脈擁有很多海拔在六千米以上的山峰,在現在這個年代翻越這麼高的山都很費勁,所以這些山峰嚴重阻礙了智利國土的向東發展,於是,一根“棍子”就這麼出現了。

二、二從交通上看。智利有些盆地的感覺,東面西面都有地形阻礙交通,西面的海離另一塊大陸還有超遠距離,東面的山又是交通不便,想和巴西人民進行友好交流都需要費很大勁,反而南北是有一塊狹窄的小平原相通,久而久之,南北的人交流多了起來,認同感自然強了,國家的基礎就有了。

三、從歷史上看。智利在被西班牙人侵略以後建立起了智利府,作為智利的最高管理機構,期間經歷數百年,如此長的侵略史,自然也奠定了以後智利形成國家的基礎,所以可以說是從建國起就一直這麼狹長。

四、從戰爭上看。智利在獨立初期,與鄰國有著多次摩擦,和北邊、南邊都進行過戰爭,向北擊敗了玻利維亞和秘魯,佔領了大片土地,向南則是入侵了印第安人的領土,一口氣佔領到了南美洲最南方,這下子智利“棍子”形狀就差不多定型了。

總體上來講,對智利國土狹長這一特點影響最大的並不是歷史原因,地形才是最關鍵的因素,當時西班牙入侵也是看著地形來劃分的智利府。在早期的時候,翻越高高的安第斯山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智利想要發展只能南北走,畢竟誰也不願意約個朋友就需要翻一座山吧。

智利國土面積太窄有利自然也有弊。有利在於當初智利的獨立,就是因為聖馬丁翻越安第斯山脈打了入侵者一個措手不及,從西班牙人手裡解放了出來;弊端也在於此,科技如此發達,不說翻越安第斯山脈,這麼狹長的國土僅憑航母就可以滅國,倘若有軍隊翻越安第斯山脈,依舊能和智利獨立時一樣,翻過山就能到首都,打頭、去尾、中切戰術都可以完美實行,可謂是相當的危險。

但是,
這個軍事家眼裡國土極度危險的國家依舊一直存在,而且還成為了南美洲最發達的國家。智利居民生活質量很高,礦產資源豐富,在國際上擁有很高的評價,更何況,這可是一個親華國家哦,擁有著二十多萬華人同胞,一定會是一個國人旅遊的好去處!

歷史風雲錄


智利是世界上地形最狹長的國家,從最北端的阿里卡到最南端的火地島,智利全長4352公里,差不多從黑龍江的黑河到雲南大理的長度。但智利的東、西長度就太“寒酸了”,東西寬度最長的也不過362公里。從智利與阿根廷安第斯山脈的邊界往太平洋方向開車,也就四個多小時就可以看海,東、西最窄只有96公里。

智利怎麼會有這麼奇怪的地形呢?這要從西班牙殖民南美洲開始說起。西班牙佔領了南美洲除巴西之外的巨大地盤,為方便管理,就把南美洲殖民地分成三大總督區。拉普拉塔總督區(阿根廷主體)、新格蘭納達總督區(哥倫比亞主體),以及以秘魯為主體的秘魯總督區,智利就屬於秘魯總督區管轄。

1778年,智利都督府成立,這才有了現在智利的雛形。到了1818年智利正式獨立後,智利的地盤並沒有像現在這麼長,而是掐頭去尾,只有中間這一段。最北端屬於秘魯,還有一段是屬於北邊鄰居玻利維亞的。而智利最南端靠近南極洲那段是馬普切人的地盤。

重點要的是玻利維亞控制的這一段海岸線,也就是現在的阿塔卡馬沙漠。阿塔卡馬沙漠被稱為世界上旱極,常年不下雨。不過這裡卻有讓秘魯和智利都眼紅的兩個大寶貝,一個是鳥糞,另一個是硝石。在還沒有大規模石油開始開採的年代,這兩個玩意是重要的戰略物資。硝石是製造火藥的重要能源,沒槍桿子能行嗎?鳥糞是用來施肥的,是提高農業產量的重要物資。

阿塔卡馬沙漠是玻利維亞的盤中餐,智利只能隔著玻璃窗伸長脖子流哈喇子。智利想做硝石生意賺點錢,只好找玻利維亞商量。智利想和英國公司在玻利維亞的安託法加斯塔一起做硝石生意,不會白乾,每年交給玻利維亞一筆豐厚的稅收。玻利維亞當然願意,雖然他們也接受了智利方面提出的25年內、玻利維亞不能漲租金的條件。

沒想到玻利維亞沒有遵守協議,理由是老子養軍隊難道不用花錢?玻利維亞對智利獅子大張口:老子要漲錢了,你可別怪老子,誰讓物價這麼貴。

玻利維亞公開訛詐,智利當然不答應,說25年後你再漲都可以,現在不能漲。玻利維亞缺錢,哪還管智利抗議?單方面提高了智利與英國的硝石開採費用。

智利火了,不過當時智利真要和玻利維亞拼刺刀,未必玩的過。智利想到了當時世界第一強國英國,咱們是合作伙伴,玻利維亞訛詐,也損害了英國的利益。英國鬼子唯利是圖,答應和智利一起對付玻利維亞。玻利維亞當時自大過頭了,覺得英國鬼子也沒啥了不起,強龍壓不了老子這條地頭蛇!玻利維亞也拉來一個戰略合作伙伴,就是同樣對硝石、鳥糞流口水的秘魯。

玻利維亞卻忘了一層:他們的武器和英國的武器不是同一個時代的。英國有堅船利炮,同時也把以前裝備一般的智利軍隊武裝成太平洋海盜,要槍有槍,要炮有炮。玻利維亞有啥?大刀長矛一大堆,戰艦很多還是木頭的。

1879年11月,著名的硝石戰爭爆發。打了多長時間呢,也就幾個月吧,玻利維亞徹底歇菜了。玻利維亞的賺錢機器阿塔卡馬沙漠被智利軍隊佔領。這是什麼概念呢?就像伊朗奪走沙特所有的油田氣井,沙特還想炫富?都得上街要飯去!

戰敗後,玻利維亞只好任人宰割,1884年以後,玻利維亞所有沿海地區打包成為智利的戰利品。曾經富甲一方的太平洋臨海國玻利維亞淪為內陸國,雖然距離太平洋也不遠,但太平洋沿岸沒有一寸海岸線屬於玻利維亞。戰敗的秘魯同樣要割肉,把最南端的塔拉帕卡省等地割讓給智利。再加上智利搶走南方馬普切人的地盤,就擁有了現在無比漫長的南北海岸線。

能賺錢的阿塔卡馬沙漠被智利搶走,玻利維亞變成了窮國,心裡太苦了。玻利維亞人均GDP只有0.3萬美元,而智利人均高達1.5萬美元,玻利維亞心裡能平衡嗎?


地圖帝


智利和越南一樣,都是因為地理原因。智利西邊是安第斯山脈,很難穿過。以前智利和巴西、阿根廷還得通過海運聯繫,近幾年中國開始幫助南美國家修建橫穿南美洲的鐵路,這樣智利和巴西就可以火車聯繫了,巴西貨物可以通過智利港口出口到中國。

也因此,智利只能向南北拓展領土。智利在歷史上也算是一霸主。

曾經玻利維亞也是沿海國家,但在19世紀,智利打敗了玻利維亞和秘魯聯軍,佔領了玻利維和秘魯亞土地,從此玻利維亞變成內陸國了。

智利還是南美唯一一個免籤去美國的國家。


解憂時間


智利為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之一,南北長達4352km,平均寬度為180km,最寬處為362km左右,最窄處僅97Km左右,面積約76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800萬。智利東部隔高大山的安第斯山脈與阿根廷等為鄰。安第斯山脈為世界最高大山脈之一,西距太平洋很近,為全球最長的海岸山脈,這是造成智利狹長的主要原因。智利北部有長達1000km之多的有世界幹極之稱的阿塔卡馬沙漠,其北部為秘魯,西部為廣闊的太平洋,因此有天崖海角的國度之稱。智阿(根廷)過去雖在東南部因鄰土問題曾一度關係緊張,但最終得以和平解決。


智利在南美位置圖


智利地形及主要城鎮



智利政區圖




越南、挪威及瑞典這三個國家也比較狹長,南北長度也均超過了1500km。


海闊天空218505852


智利是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南北長達4270公里,而東西平均寬度只有180公里,最窄處僅97Km左右。如果把智利放在中國地圖中,長度相當於從黑龍江省最北部一直延伸到西沙群島;但寬度,只相當於上海到杭州的距離,僅為國土長度的二十四分之一。從地緣政治看,這麼狹長的國家,其實是不大好治理的:缺乏戰略縱深,容易被人打頭,斬尾,中切。


智利位於南美洲南部西海岸,東面是南北走向異常高大綿長的安第斯山脈,西面面向太平洋,由於高大的山脈阻隔,國家只好沿著南北兩個方向發展,形成南北狹長局面。沿海有狹窄的平原地形,所以交通主要是沿著沿海平原程南北發展,因而南北方向上經濟聯繫緊密,東西方向上因為地理原因,交通不便,基本處於隔絕狀態,所以,南北方向上人民認同是一致的,因而南北方向上人民容易組成國家。


智利因東面大海、西部高山, 國家太過狹隘,左右不便, 為爭硝石、鳥糞等沙漠和沿海資源,智利向北擴張開拓,與秘魯和玻利維亞聯軍打了一戰,史稱“南美太平洋戰爭”,結果智利取勝,兩國割地賠償。智利原先還想搶佔巴塔哥尼亞(現阿根廷中部)因地理原因,南北分兵作戰首尾難以呼應而作罷。最後沿海南下蠶食了一些邊角,不過也幾乎要一腿揣進南極半島去了。久而久之,相互間文化交流往來頻繁,形成共有的語言文化,因而形成了領土狹長的國家。


智利土著印第安人在16世紀還處於氏族社會,沒有國家概念。16世紀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皮薩羅征服了北部的印加帝國,也是當時南美存在的最大文明,隨後開始向四周擴張,一直佔領了除現巴西以外的整個拉丁美洲。16世紀末葉,西班牙進入內外交困時期,先是無敵艦隊被英國人摧毀,隨後又和法國人槓上了,最後簽下《比利牛斯條約》,大國夢告破。


南美獨立運動中,智利土生白人自成一脈,普也遵守了這一國境線劃分原則,基本以安第斯山脈為界:東邊與阿根廷隔離開來,北邊是安第斯山兩條山脊之間的阿塔卡馬沙漠,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方,隨後沿著巴塔哥尼亞高原邊界南下,一直將版圖擴張到了合恩角,形成了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版圖。


總體來說說,智利的國土形成原因,與歷史因素關係不是太大,主要與地理條件有關。


環球熱點匯


智利被稱作“天涯之國”,也是全球地形最狹長的國家,南北長度超過4200公里,但是東西寬度平均只有180公里。智利到底有多長呢?這個長度相當於美國紐約到哥倫比亞首都聖菲波哥大,再清楚一點,相當於從黑龍江到海南省的西沙群島。

智利的狹長也是有深刻的歷史與地理原因的,拉丁美洲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以後,西班牙帝國在美洲劃分了眾多的總督轄區,其中的智利屬於北方的秘魯總督轄區,與東部的阿根廷等並不屬於一個總督管理,雙方被高大的安第斯山脈給隔斷。

由於巨大綿長的安第斯山脈的影響,智利地區的人民生存與開發,都是南北縱向進行,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區域。

其實獨立之初,智利的海岸線長度只有今天的三分之一,然而獨立以後,智利越來越長。

“硝石戰爭”結束以後,玻利維亞戰敗喪失了海岸線,著名的阿塔卡瑪沙漠被讓給了智利,智利版圖向北方推進;另一方面,原本並沒有被開發的巴塔哥尼亞高原被阿根廷與智利劃分,智利獲得了西部狹長的沿海地區,形成了今天的智利版圖。


澹奕


智利國土形狀狹長主要是地理原因造成的

智利是一個位於南美洲的國家,其國土面積為75.6萬平方公里,大約等於2個日本的大小。

智利的國土面積雖然不小,但形狀卻是非常的第一無二。智利南北距離非常遙遠,長達4352公里。要知道中國算上南海,南北長度也不過5500公里。單看南北距離的話智利絕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超級大國。

但有意思的是智利雖然南北長度很大,但東西距離卻很短。智利東西最窄處僅為96.8公里,跑直線高速也就是一個小時,而最寬處也不過362.3公里。這樣的造型堪稱世界上地形最狹長的國家了。

(智利地理位置)

智利的國土形狀之所以這麼奇特,主要是由於地理原因造成的。

在地理上智利西面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而東面則是高聳入雲的安第斯山脈。這個山脈全長8900餘千米,貫穿整個南美,有多座海拔超過6000米的高山,是僅次於喜馬拉雅山脈的世界第二大山脈。

由於安第斯山脈是太平洋板塊擠壓美洲板塊而形成的,所以安第斯山脈的位置是緊貼著太平洋的。而智利正好是處於安第斯山脈和太平洋之間的狹長地段上,這就註定了智利的腰圍寬不了。

(智利往東越過安第斯山脈就是阿根廷)

由於安第斯山脈的阻隔,當年來到這裡的西班牙殖民者為了方便管理在這裡設立一個單獨的總督轄區——智利總督區,這奠定了之後智利的國家雛形。

智利最初的面積沒有現在這麼大,在1818年獨立後智利開始向南沿著安第斯山脈擴張。之所以智利沒有越過安第斯山脈是因為山的東面就是阿根廷,阿根廷的實力不是智利能輕易惹得起的,而且當時的阿根廷也在向南方的無主地擴張。

於是最後雙方達成協定,以安第斯山脈為國界互不侵犯。但這樣一來,智利就又只能繼續呆在在安第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上了。

1879年智利與秘魯和玻利維亞爆發了南美太平洋戰爭,這場戰爭最後以智利的勝利而告終,智利也因此向北搶奪了秘魯和玻利維亞大片領土,可這也使得自己的國土形狀更加狹長了。不過好在新搶的領土寬度還可以,這裡也成為了智利最寬的地方了。

雖然智利南北過於遙遠,東西戰略縱深又是小的可憐,但是今天的智利卻成為南美最發達的國家,沒有做之一。現在的智利已經被世界銀行認定為準發達國家,距離真正的發達國家已經不遠了。

(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前面是海,後面就是山)


千佛山車神


智利作為全世界的“絲帶國”,南北全長國土的狹長4352公里,它的形成既有歷史政治原因,也有地理原因。

一、地理原因。智利是世界上地形最狹長的國家,它的形成主要是南美洲西南部的安第斯山脈在其東麓,從南一直延伸至北致其東西之隔絕,就像我國之喜馬拉雅山脈一樣。其北部又是阿塔卡馬沙漠,南部是南極冰川,西部是太平洋和海岸山脈。上山翻越困難致溝通不便、往來少,只能侷限於南北發展。



二、歷史政治原因。智利因東面大海、西部高山, 國家太過狹隘,左右不便, 為爭硝石、鳥糞等沙漠和沿海資源,智利向北擴張開拓,與秘魯和玻利維亞聯軍打了一戰,史稱“南美太平洋戰爭”,結果智利取勝,兩國割地賠償。智利原先還想搶佔巴塔哥尼亞(現阿根廷中部)因地理原因,南北分兵作戰首尾難以呼應而作罷。最後沿海南下蠶食了一些邊角,不過也幾乎要一腿揣進南極半島去了。久而久之,相互間文化交流往來頻繁,形成共有的語言文化,因而形成了領土狹長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