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粒種子,未曾發芽、結果,那它還是一粒種子嗎?

地下61米


這個問題問的好有哲學深意,如果哪個哲學系的同學看見了,應該可以長論一番了。

同樣的問題我也可以問出來很多,如:子彈未曾上膛、擊發、命中目標,那它還是一顆子彈嗎?

手機未曾開機、充電,那它還是一部手機嗎?

你這個問題未曾發表、回答,那它還是個問題嗎?

諸如此類,還有很多。這個問題有點類似於我國古代哲學家公孫龍(約公元前320--前250年提出的“白馬非馬”的著名的邏輯問題。事實上,對於學過辯證唯物主義的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在高中階段就可以輕鬆解答的問題。實際上,把白馬不看成是馬,是忽略了馬這個整體性,也就是馬的共性,而強調了馬的個性,由他的推斷也可以類似的說:白種人非人?這顯然是不正確的。因為不管作為個體的白馬也好,白種人也好,作為整體的馬和人屬性始終是不變的,只是個體的差異而已。

種子發芽、開花、結果是它遇到外部變化量變後的結果,它作為和粒種子的屬性始終存在,而且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質量互變關係告訴我們,量變是質變的準備,質變是量變的結果,量變質變相互依存、相互貫通,量變引起質變,在新質的基礎上又形成新的量變。另外,種子能發芽、開花、結果,這是種子本身的內因,而外界溫度溫度的變化會加快或推遲種子的發芽、開花、結果,這些屬於外因。不管外在因素如何變化,種子還是種子,這就是它的物質基本屬性。

結論,無論種子是否開發結果,種子還是種子。

唉瑪,感覺又回到學馬哲的學生時代了!


御前捕頭


假如一粒種子沒有發芽,結果,那他還是一粒種子嗎?

種子沒有起到種子的作用當然就不能說是種子,種子要起到分母的作用才能算種子。

例如一棵桃核埋在土裡,第二年長出小桃樹來,一年後嫁接,兩年就長出若干的桃子出來,這才起到種子的作用,大凡植物,牛,羊,馬,老虎,貓,狗等,包括各種昆蟲動物都是這樣的,通過交配繁植,也是種子的作用。

人也稱之為人種,人通過配偶就有下一代,如打著光棍,女子做處女,那下一代從何而來,人類怎麼能正常的發展呢?

糧食例如二十斤種子通過發芽種植一畝可收一千多斤糧食,這不是種子發芽後的成果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