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繪畫藝術,哪個流派是主流?你怎麼看?

仁勇校尉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如今的繪畫藝術就處在合久必分的階段,各種流派、觀點你方唱罷我登場,沒有一家獨大的流派。

繪畫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其本身的生命力在當代各種藝術形態的包夾下尚未定論,似乎處在命懸一線的邊緣。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等各類藝術形態相比於繪畫藝術無疑更具有豐富而複雜的表現力,而各類影像藝術又更具有完整而全息的表現力,這與這類藝術形態相比,繪畫藝術無疑顯得有點老態龍鍾,其表現力顯然已落下風。



在這樣窘迫逼人的形勢下,繪畫藝術的處境略顯尷尬。但繪畫藝術依然有著長期以來的文化積澱而形成的人文心理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這種外部壓力,但突出重圍重現昔日輝煌幾乎難於登天。從當代繪畫現狀來看,具象的寫實依然有著廣泛的大眾審美需求,特別是超寫實主義在國內的走紅成了一個經典,但這種走紅卻並不能就此認為這是主流,冷軍現象顯然只是一個意外,在技術上與他不分伯仲的大有人在,而超寫實主義繪畫在當代西方主流繪畫圈話語權幾可忽略不計,更多的只是一種商業性的畫作。



現對而言,表現主義、抽象主義、德國新表現主義等流派倒是曾經掀起不小的浪潮,英國弗洛伊德、美國施納貝爾、德國巴塞利茲等藝術家都曾執一時之牛耳,而且影響力至今仍未消退。從目前來看,當代油畫創作其實相對而言處在一個沉寂期,幾乎歷史上各種流派都有一席之地,各種探索性的創作手段和方法也層出不窮,越來越趨向各種材料的綜合運用,表達方式和手段更大膽更不拘一格,有時甚至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繪畫範疇。



從某種意義上說,對繪畫的流派劃分已經是一個過去時的概念,在越來越突出畫家個人風格的當代繪畫創作中,流派的這個概念應該處於忽略不計的地位。也許這說法不一定正確,那麼只能說新的流派正在發育階段,以流派蓋棺定論當代繪畫藝術還為時過早,且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吃素的穿山甲


這個問題非常宏大,如果細分下來,包含的面實在太廣,不容易解答清楚。我僅僅從西畫和中國畫兩大類別,簡單談談我的見解。

嚴格來講,當代繪畫,不論是油畫還是中國畫,都沒有遵循某一個流派,因為當代是倡導百花齊放的時代,畫家們都不再固定於某一類畫法和技巧,都是從過去成型的多種流派中不斷嘗試,最終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畫法。



許多畫家尋找了一輩子,卻依然突破不了,只能跟著別人走,不論是技法,構圖,還是思維和視角,都脫離不了固定套路,所以,他最終也只是一個鸚鵡學舌的畫匠。

只有那些極少數畫家,通過不斷摸索,最終畫出跟別人不一樣的畫,確立了自身風格,他也有可能在繪畫史上留下大名。



整體來說,當代油畫家大部分還是走的現代派畫法,就是畢加索,達利等畫家在上世紀初創造的抽象派和立體派。

這種畫法直接以表達畫家的個性思想為主,對造型,色彩,光影,構圖等外在形式不太重視,所以,對一般欣賞者來說,不容易看懂這些畫究竟要表達什麼。



中國當代油畫家比較喜歡寫實油畫,如代表人物冷軍,楊雲飛,李壯平,甚至更早的陳逸飛,羅中立,李健等油畫家,都是這種畫法。簡單來說,他們只求把作品畫得逼真,畫得越接近表現對象,就認為越成功。

實際上,這是西方几百年前典型的古典畫法,西方畫家早已把這些畫法玩膩了,而中國油畫家則剛開始熱捧,可見,西方油畫比中國油畫無論在表現技法上,還是藝術理念上,都超出幾百年。



在中國畫層面,我覺得,大部分畫家還是比較遵循傳統的,都是先從傳統入手,並尋求突破。

像筆者所在陝西畫壇,大多數畫家對傳統相當重視。陝西畫壇的傳統就是上世紀60年代產生的“長安畫派”,這個流派對陝西畫家,甚至西北、全國畫家影響是極深的。簡單來說,就是用繪畫發掘和體現農耕文化的元素,表現一種農耕生活氣息。



當然,畫家們在創作中,同樣會吸收金陵畫派,京津畫派,嶺南畫派,海派等多種畫風,甚至融合一些油畫技法,進而充實自己的繪畫內涵。

所以,總體來看,中國畫在我國由於有深厚的傳統,畫家在實際創作中,很難擺脫傳統的影響,從側面也見證了繪畫是民族文化的一個根脈,對藝術家有很好的矯正作用。


鴻鵠迎罡


不管是中國的繪畫還是西方的繪畫都已經有幾千年的時間了,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繪畫藝術風格,然而繪畫藝術屬於“視覺藝術”,必然就要迎合時代的審美,文化可以幾千年都一塵不變,但是人們的審美是“挑剔”的,隨時都在變,那麼當代的繪畫藝術,哪個流派是主流呢?

毫無疑問,繪畫藝術發展到今天,最主流的流派當屬超寫實主義畫派,

藝術家創作出來的畫作和攝影拍攝出來的照片簡直一模一樣,超寫實主義技法堪稱出神入化,畫家的畫筆就如同“神筆”一樣,光影明暗對比、色彩空間透視效果讓人歎為觀止,

可以這麼說超寫實主義畫派已是繪畫藝術的巔峰流派,它還原的是“人工的自然”,畫作的表象到神韻都是完美的無可挑剔,但是不要高興的太早了,要知道藝術的美是沒有終極的,人們的“審美胃口”還會越來越大,所謂的“貪婪”,

也就是說現在的超寫實主義畫派未必是當代繪畫藝術的主流派,

言外之意,當代繪畫藝術依舊沒有主流畫派,所有的流派都只是暫時的,藝術空間巨大,每一種流派都有侷限的時候,就好比西方油畫為什麼可以在世界畫壇赫赫有名?那是因為西方油畫流派“更新替換”的快,總是給人新鮮感,人們審美不會疲勞,


雖然中國繪畫藝術文化底蘊濃厚,藝術傳承的非常好,可是有沒有發現人們的審美早就已經疲勞了,人的文化素養是靠日積月累的修煉的,是人們的審美迎合藝術,還是藝術迎合人們的審美呢?仔細想想就容易明白了。

綜上所述,確切的說當代的繪畫藝術,每有所謂的主流“流派”,繪畫藝術適合“非主流”,但這非主流並不是毫無章法、天馬行空,每一種流派都體現藝術風格,藝術也講究“適者生存”。


詩夜城主


談起當代視覺藝術的主流,應該是沒有辦法說起的。因為當代藝術像遊戲-從拉菲爾色彩鮮豔的信仰的畫作演變到今天的達利的尿盆《泉》,或是大多數人難似理解的東西讓人困惑。是藝術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藝術。每次運動,每一個流派,都彼此糾纏在一起的。如果非耍講,什麼是當代藝術主流,那也只能談藝術作品市場或者說全球化市場經濟帶給視覺藝術創作的熱情和能量。

我們知道,在討論藝術主流時,都會習慣地將一個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情況與藝術成就聯系起來,不同的國家的經濟情況與藝術影響力之間,必然也存在很強的關聯性。比如,意大利的藝術的影響力在歐洲乃至世界逐漸削減,根源就在於,意大利無法提供北歐所擁有的經濟活力和發展機遇。視覺藝術的新觀念在德國、法國和英國、美國,來自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多元化發展地區的藝術家。(篇幅有限,關於經濟及市場認同的主流另論)

我們不能否認,不論何種政權的政治制度下,視覺藝術都是應具有社會責任的。反之,可以視為非主流、亞文化。在18世紀中期,歐洲人已形成了共識,那就是,有責任感的公民都應該關注視覺藝術,因為它建立了公共愛國藝術意識。在1780年幾乎所有歐洲大城市都推出了一系列的公共計劃,如果當時那個歐洲國家不作這種計劃,會被認為是缺乏文明和經濟競爭力的。這種共識,促進了藝術公眾開始將視覺藝術作為一種重要且影響深遠的社交活動-一種真正的精英趣味-繪畫和雕塑努力的進入人文科學的聖殿以供人瞻仰。比如,大衛.威爾基爵士的油畫《正在讀滑鐵盧戰報的英國切爾西退休人員》,此畫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展出時引發轟動。這幅油畫讓人們理解民族-國家以及人們的民族身份認同是如何被建構出來的,對於理解民族主義和民族精神非常關鍵。

在這幅中,一群人因為獲得了英國在滑鐵盧戰勝拿破侖的消息而舉行慶祝活動。該畫的特點是清楚地刻畫了來自英國各地的不同人的身份。畫中有威爾士、蘇格蘭和愛爾蘭士兵,婦女、兒童、富人、窮人,甚至還有一個黑人軍樂團。這是一個愛國主義的慶祝,超越了年齡、性別、階級、種族、職業的界線。這幅畫暗示了戰爭通過把不同的群體團體團結起來對付共同的敵人,從而創造了一個民族。威爾基認識到了戰爭在民族建構中的重要性,團結不同的人群和團體對抗外人是建構民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這就是主流:民族性及愛國主義~



填格


現代藝術提倡多元化,沒有一個是主流風格或流派。但是,我個人認為,能夠體現文明智慧程度和當代風格,都可成為主流,寫實風格是最明顯的,抽象藝術風格的,吳冠中老先生是典範。


用戶105173253456


當代繪畫歐洲以抽表、德表、觀念性繪畫為主流,美國是兩極分化,一頭是當代前衛,一頭是非常俗氣商業繪畫。中國是寫實繪畫、具表為主,如今又大提意象繪畫,綜合材料繪畫等。這裡指的是畫家而不是藝術家。有些繪畫看具體內容形式樣式,也有跨界性的東西不好說誰是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