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為一個二戰時候的戰敗國,是憑什麼在戰後快速發展成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強國的?

硬邦邦大錘


一、日本儘管投降了,但它的科技實力還在。

日本投降,但它的科學人才還在、科學技術還在,只要戰後修復一下工廠,生產就能逐步恢復正常,國家就會逐漸恢復原氣。

二、戰後由於美、蘇日益對立,中國解放戰爭順利進展,美國期盼著在遠東建一個反蘇反共基地,轉而對日本戰後竭力扶持,在美國干預下,日本幾乎沒有向各盟國賠償。

1945年7月,波茨坦會議召開時,日本敗局已定,盟國在會上即擬定了戰後日本對盟國的賠償方針:一、日本採用實物支付的方式進行賠償;二、賠償規模小於受害國實際損失。1945年11月5日,該委員會一致認為,為了剝奪日本進行戰爭的產業能力,防止軍國主義復活,決定加重日本的戰爭賠償。方式是把日本工業設備的一大半拆遷給各戰爭受害國作為賠償。按照美國政府所制定的臨時賠償方案,先期拆遷計劃將提日本工業設備實物的3%作為賠償物資,其中中國可得15%。但隨著時局的變化,美國為自己狹隘的戰略所考慮,對這個3%的賠償範圍一減再減,最後中國只得到了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中國首席代表吳半農多次嚴正交涉,但按當時價格中國賠償委員會估計損失620億美元,而我國實際分得的賠償物資約值2250萬美元,僅佔萬分之三。日本一共只支付了22.3億美元戰爭賠款,菲律賓、印尼各8億,在美國干預下,中、美、英、蘇、荷、奧均放棄了日本的戰爭賠款。

三、朝鮮戰爭的爆發,使日本成了美軍及聯合國軍的戰略物質生產基地,給日本帶來了很好的發展機遇。

中朝戰士越戰越勇,打得美國鬼子哇哇亂叫。美軍不斷地增兵、增裝備、增給養。大量的訂單像雪花一樣飄向日本,給日本這個重傷養病的人不斷供血、供營養,使日本能很快復甦。

四、日本大和民族性格堅韌,他們自我復甦的能力也較強。


蒼茫大地顧煒斌


日本這個國家,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就是他接受什麼都接受的比較快,當然,這也和他的國情有關,因為日本的歷史就是別人國家的歷史,現在日本考古界都不敢挖,要麼挖出來能醜哭眾人,要麼就是挖出來其他國家的痕跡很重,當然,自己把東西先挖坑埋上,再挖出來謊稱是自己的(還鬧過一個烏龍,說是日本出了一個逆天文物,整個日本如何轟動,結果是個中國阿姨自己做的藝術品),日本也不是沒有幹過,畢竟在這方面沒啥拿的出手的東西,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當然,比隔壁的韓國動不動全宇宙都是他們的,皇帝活了一千多年,統治半個亞洲……我都不想說別的。



拐的有點遠了,但是日本民族特別善於學習,因為沒有嘛,必須要向其他國家求教,特別是二戰戰敗,給日本國家上下造成了很大的振動,當時日本天皇宣佈投降詔書時,有多少日本人痛哭流涕,下跪作揖?但是沒辦法,結果就是日本戰敗,美軍登陸日本,然後日本政府就對這些美國大兵好吃好喝好招待,還給他們配了相當數量的日本女人,供大兵們解決生理問題,遺留了許多混血兒,而且美國大兵犯了罪,還不能給他定罪,而為了維持日本國家的戰後穩定,美國選擇繼續保留天皇的位置,這樣就可以通過控制天皇來控制日本,美國可以非常順利的在日本建立軍事基地,維持自己的亞洲的勢力範圍。



美國以佔領地區救濟基金和佔領地區經濟復興的名義,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戰後資金,加上日本原有的工業基礎,以及日本的武士道的精神影響,日本人都飛快的投入到國家經濟建設上來,而更重要的是,關於戰爭賠償,經過美國的干預,賠償一減再減,日本損失極少,加上冷戰和朝鮮戰爭的原因,日本成為美國在亞洲重要的物資供應基地,促進了日本工業的蓬勃發展。


軍事一點通


總結為幾點:一是教育立國深入人心,從娃娃抓起,從學生的囯民健康午餐抓起,少年強則國家強。

二是科技創新振興國家,全面以科技振興國家經濟。加大基礎科研的投入,使日本幾乎一年一個諾貝爾獎,這些都是基礎科研的成果,讓日本的工農業均走在世界前列。不停留在喊口號,而且是要落實到實處。

三是實體經濟強國,日本有高效率的官僚團隊,廉潔自律準則非常好,行政效率高,行政費用低廉。

四是麥克阿瑟強行引入美國的法律制度,與美國民主化政治徹底的,改造了日本國家體制,讓日本法律更加公平,政府部門官員更加廉潔制度化。

五是和平憲法深入民心,使日本可以集中精力專心致志,發展經濟。

六是曰本的社會二次再分配,全民社保與醫療搞非常好。

綜合上述六點,認真落實制度化,人人有責任制度化,事事有人承擔責任,一個國家不強大才怪了。



隨雨飄渺


沒那麼玄,原因就一個:美國扶持。

戰後,隨著中國革命的勝利,為了遏制社會主義陣營的擴張,美國對日政策,由限制,變為扶植。

首先,放棄戰爭賠款。

在美國的帶領下,二戰的戰敗國大多數放棄對日本戰爭賠款的索賠。即便索賠的,金額也大大縮水。對日索賠金額最大的,是印尼,只有區區8億美元。

相對於日本在戰爭中的掠奪,和帶來的災難,這點錢可以說是九牛一毛。

其次,是技術支持。

日本在戰後,只用了15年,幾百億美元,獲得了歐美國家大量的技術。如果要日本自己研發,需要50年,數千億美元。同時,美國對外進行產業轉移時,最大的受惠國便是日本。

第三,單方面開放市場。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向日本開放,而日本市場卻不對美國開放。這導致日本迅速積累起龐大的貿易順差,聚集鉅額的財富。

第四,對日本提供軍事保護。

日本作為戰敗國,接受美國的“保護”,並且限制日本的軍事開支不得高於GDP的1%。而蘇聯,軍費最高時達到了GDP的40%。

這讓日本節約了大量的軍費開支,用來發展經濟。

所以,在得到美國鼎力支持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

其實不止日本,隨便哪個國家得到這麼大支持,都可以發展起來。例如,後來的韓國,以同樣的手段,從世界上最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為發達國家。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對於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裡的狀況,別人可以讓你生,也可以讓你死。

日本在實現經濟騰飛後,開始膨脹,甚至威脅了美國的地位。

於是,一個《廣場協定》,就讓日本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GDP從美國的60~70%,如今跌落到30%,並將繼續衰落下去。

而且,伊拉克戰爭的支出,幾乎全是由日本支付的。


用戶5506224182


一個國家要發展經濟是由幾大要素決定的:

  1. 科研人員,技術人員;

  2. 金錢;

  3. 日本的全方面改革

  4. 國際環境;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

朝鮮戰爭時間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

越南戰爭時間:1955年11月1日—1975年3月30日

1968年,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美蘇冷戰:1947--1991


一、科技人員:

日本在二戰時,它的工業水平與當時的法國差不多。如果和國民政府還有東南亞各國相比較那就是一個天一個地了。

二戰末期美國雖然對日本本地進了轟炸但是當時並沒有完全的摧毀日本的工業體系。

戰爭時期各國的科研人員,技術人員都是優先被保護的對象,絕不會輕易地損失在戰火之中的。有這些人員在就是工廠、設備完全被摧毀都能夠完全恢復的。

二、金錢:

二戰時期(1939---1945)日本對其攻佔的國家進行三光政策,大量的黃金、白銀、礦產、古玩等財富被掠奪運回日本本土。據說光從中國搶奪的黃金就高達21000噸。


二戰結束後,日本憑藉這些掠奪回來的金錢(沒材料買,沒設備買,沒技術買,沒人員高價聘請),國家快速重建,工業設施快速恢復。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就是:二戰後日本是不充許有軍隊的,那麼以外每年鉅額的軍費預算只能轉向發展經濟。


三、日本的全方面改革

二戰後日本進行全方面的改革:社會制度,教育制度,市場經濟制度,政治法律等等等,完全是按照西方模式來改革的。這對此後日本社會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四、國際環境:

我們先看一下我列的時間表: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

朝鮮戰爭時間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

越南戰爭時間:1955年11月1日—1975年3月30日

1968年,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美蘇冷戰:1947--1991

解放戰爭時間1945年至1949年中國國共兩黨內戰

1950年,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就開始了對中國大陸的封鎖


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中國正在進行解放戰爭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暗地裡各自支持國民黨與共產黨,因此中國,蘇聯都沒空去搭理日本而美國又是日本的佔領國只是在軍隊上有限制日本,經濟上卻沒去故意打壓。1947年美蘇兩國冷戰徹底爆發,隨後又發生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美國對日本經濟發展大力的支持(安撫日本讓日本成為美國對付蘇聯和中國的橋頭堡)。比如:向日本注入鉅額資金,並大量轉移技術,使得日本很快恢復了生產。同時,由於日本依附於美國,日本的國外市場大大拓展,獲得原材料也更加便捷。還有: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所需要的很多軍工產品、物資都是直接交給日本做的,這樣大大刺激了日本的經濟發展。


綜上所述:日本就快速恢復並超越英法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奮鬥的路上


你這是惡意提問!日本發展這麼好,都是美國借抗美援朝機會重新武裝援助之後,才會發展這麼好!美國為什麼有錢援助日本?因為美國建國兩百多年了!所以才發現這麼好。

我們為什麼窮?因為我們建國晚,人口多底子薄,被列強侵略幾百年……

反正我們差一點是有很多原因的!差有差的道理!反正不怪我們!我們早晚會超過他們的!彎道超車懂嗎!



風馳電掣虎


我覺得日本的快速崛起,美國扶持應排第一位,國民素質排第二。日本應該感謝金家,如果不是金家發動戰爭,美國會繼續打壓日本,一切可以轉為戰爭潛力的重工業都將被限制,一切可能轉為軍事的科技技術都不會出口日本。當然,以日本人的總體素質,依然能發展成以輕工業為主的中等發達國家,但發展潛力絕沒有現在那麼大,會不停的和新崛起國家經濟廝殺,只要以美國為首的制裁不停,日本的廝殺就會不止,永遠在發展和中等發達國家中徘徊。至於素質,與體制和教育相輔相成,其它不想多說,日本和德國都是貧富差距小,社會內部矛盾不尖銳,內耗少,國內相對比較穩定,應該是另一種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樣的月光37


這又牽涉到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日本戰後適逢美蘇冷戰時期,朝鮮戰爭美國需要一個後方基地,於是大力扶持日本,作為扼制中蘇的橋頭堡。

地利,美國製定了島鏈政策,日本成為第一島鏈上重要的一環,中蘇想出太平洋必須經過日本,美國在日本,琉球那是駐了重兵,日本完全不須軍費支出,全力發展經濟(後來美國為了減輕軍事負擔,才允許日本組織自衛隊,日本也求之不得)。

人和,日本這個民族做事還是很有效率的,尤其工業,就說汽車吧,70年代以前只聽過日本製造摩托車,汽車那是又笨又難看,美國派出專業人士去指導,結果徒弟打敗師父,今天美國不知道有沒有後悔。

日本從戰敗到80年代以經濟為主,三十幾年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雖然被美國剪了羊毛,但底子在那裡,90年代以後發展軍力,現在可以列入五強了


毛1937679


這個說起來就是個大問題了,基本上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日本本身從幕府時代開始,就具備了幾個堪比列強的優勢,這幾個優勢幫助日本快速維新成功,也同樣幫助了日本戰後崛起。

A,日本的平民識字率從18世紀起就不比歐洲低,高於中國印度這些傳統國家。

B,日本很早就有遍佈全國的道路網,發達的內部市場培育出強大的商人階級。

C.日本的城市化水平一直很高,比如日本東京在19世紀就是世界第一大城市,超過倫敦和北京,中國今天的城鎮化率不過是日本50年代末期的水平--------人口向大城市集中 的趨勢,適合發展大規模工業。


二,戰爭摧毀了日本政治中原先不利於發展經濟的部分--軍隊,但卻保留了日本政治中的經濟官僚。這些經濟官僚在戰後利用美國市場的開放大展手腳。


熟悉日本的人知道,日本人的”縣“,相當於中國的"省”,而日本人的“省“呢?則相當於中國的”部“。


日本在戰爭時期有個”軍需省“,專門指導在戰時民營企業該生產什麼為戰爭服務,等到戰爭一結束,這個”軍需省“搖身一變,改名叫”商工省“後來又變成了”通產省“,和戰爭完全沒了關係。


於是這些管理經濟的官僚們就這麼躲過了戰後美國的清洗,從容的開始制定日本戰後經濟政策。讓日本經濟人均產值一度超過了美國。


日本的經濟其實是一種”有計劃“的市場經濟,所以談到戰後日本的復興,一般都要談到日本”通產省”的作用,所以中國後來也成立了一個“發改委”,企圖模仿通產省的作用。



三,國際形勢也在幫助日本復興


那有人問了,既然你上一條說日本的經濟官僚們這麼牛,那麼為何他們戰前沒辦法讓日本經濟這樣高速發展,而是搞得日本一團糟,只能靠侵略過日子呢?


這是因為,在二戰以前的國際形勢和戰後是兩碼事。


在戰前,列強們各自有各自的勢力範圍,在勢力範圍內限制別國的勢力進入,比如30年代後,頭號大國英國的勢力範圍內,如印度,就連美國企業都不能自由進入,更別提日本了。


而在戰後,由於美國的整合,英法等殖民大國逐漸走向世界自由貿易,日本可以自由買到需要的石油,造出的產品更可以自由賣到美國歐洲這些過去他夢想不到的地方,當年用戰爭得不到,在戰後都憑藉著加入美國陣營得到了。


另外,還有著名的“朝鮮特需”,也是國際形勢變化,給日本帶來的好處之一。


閉家鎖的紅楓


日本在二戰結束後的若干年裡重新崛起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用我國的典故說明:一是臥薪嚐膽,知恥而勇。二是死駱駝比馬大。三是科技實力雄厚。四沒有國防軍工投資,專業研發民用商品(家電,交通工具,全自動機械)等性價比較高的賺錢貨。幾乎擠垮了美國工商業。四是國家上層領導集團的高瞻遠矚的政治策略。五是美蘇兩個陣營軍事集團熱火潮天的冷戰態勢,使美國全力扶持日本迅速恢復國力,用強大的日本在東方牽制蘇聯,實現對蘇東西夾擊的戰略態勢。上述幾條是日本由衰復興的基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