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農村葬禮花費六七萬,你覺得正常嗎?

王紅桂aa


一場農村葬禮花費六七萬,你覺得正常嗎?

現在說到農村,人們都會想到農村的養老問題,然而實際上,對於大多數的農村人來說,除了生活上困難之外,現在連“死”甚至都“死”不起了。就如題主所說,現在在農村舉辦一場葬禮,沒有幾萬甚至十幾萬,還真的下不來。可是這種情況正常嗎?

由於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農村對於來人去世時的葬禮的隆重儀式是非常看重的,同時也是孝子為了表示自己的孝意的一種方式。然而現在卻是隨著現在人們攀比風氣的盛行,越來越多人把葬禮舉辦的越來越隆重,只是為了掙一個面子,落下一個“孝子”名頭。

葬禮本身是一件讓人沉痛悲傷的事情,可是有些人卻愣是將葬禮辦成了一種喜事,請來所謂的“戲班子”表演各種各樣的節目、唱歌、唱曲,請和尚、道士做法,完全是一派熱鬧景象,毫無傷痛之感。

這種情況顯然已經不正常了,先不說這種行為是不是真的孝順,就單說這其中的支出,真的是逝去的老人願意看到的嗎?為了掙一個面子,掏幹了家底甚至借錢籌辦葬禮,如果逝者真的還有靈魂的話,肯定會“氣的活過來”,大罵不肖子孫。

關於葬禮,咱們老一輩的人其實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薄養厚葬假孝子,厚養薄葬才是真賢兒”!與其大操大辦老人的葬禮,不如拿這些讓老人過一個安穩的晚年,這樣才是最大的孝順。

駿景——殷


駿景農業


回答這個問題,我講一個發生在身邊的故事:前十年某鎮七十歲的陳老漢突然去世了,該老人是個厚德之人,一生省吃儉用養了四個兒子,含辛茹苦把四個兒子撫養成人,先後都成家了,大兒子學了瓦工,他和小兒子生活在一起,這年下半年大兒子和老人爭吵,說父親為小兒子,老人是個農民沒有退休金,生活不是小兒子就無法過下去,在爭吵中他手持木棍把父親打死了,村裡人瞞著無人報案就這樣出殯了。出殯那天請來了道士吹鼓手,在家作法三天,在飯店吃酒席二十多桌,出殯時鞭炮用拖拉機裝著放,每個兒子出了一萬五,共花六萬元,很是隆重。周邊村莊前來看熱鬧的人說,老陳在日生活過得苦,死了兒子花錢很風光。是在嘲笑這些不孝之子的。如果父親在世,兒子給錢讓老人花,老人生活過得會開心,身體健康會長壽,社會上有多少兒女做得到?在日不撫養老人還虐待老人,死後葬禮捨得花錢掙面子,我認為這是假要面子顯威風。有錢要花在點子上,父母在世時要給錢給父母花,對父母進行撫養。父母在日不敬孝,死後出殯花金錢。花十萬二十萬五十萬也不值得。(真實事件為了癮私刪除地點人名)。





關注社會情感文化


在農村,一場葬禮花費六七萬正常嗎?今天我談談我的看法吧。一個農村的葬禮花費六七萬,主要用在什麼?主要用在招待。為什麼要招待?主要是講場面、講排場、比闊氣。


有的人把自己的父母活的時候不管,死了的時候要風風光光的厚葬。為什麼要厚葬?因為面子、其實我覺得這樣真心沒必要。與其在父母死後花費這麼多,講排場,講面子,比闊氣,還不如在父母生前照顧好父母,孝敬好父母,比什麼都重要。有些人在父母生前,把父母不管。知道的是自己的父母,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乞丐。你這樣子是做給誰看呢?別人表面上說你有錢。殊不知在背後罵你傻。因為父母養你一輩子,你卻把錢花給別人。在當今社會在農村,一場葬禮花費六七萬,我個人覺得沒有必要。有這些錢不如在生前孝敬好父母,讓父母吃好喝好安享晚年,這個才是你主要做的。


其實在農村花費多少真的不重要。別人看的是你父母生前你有沒有好好去孝敬,有沒有去照顧?而不是說你死後花費多少錢!要知道,在這個世界,沒有人會像父母一樣去疼愛你。所以孝敬好父母才是真理,不是說他死後你花多少錢去辦這個葬禮。所以有些人收起你的面子,你的面子真心不值多少錢。這個世界,百善孝為先。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不然你在這個世界真的是白活了。

各位網友,如果有其他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本期編輯:傾城楠木」


村淘農人


一場農村葬禮花費六七萬,你覺得正常嗎?



在農村,人老了,去世了,子女後輩為了面子,把本來悲痛的喪事辦的風風光光,像喜事一樣,請著戲班子,搭上舞臺,吹拉彈唱,歌舞昇平,儼然一副在慶祝似的。可喪主卻在悲痛萬分,無人問津,趨於現實情況,鄉村陋習,又不得不講排場。



現在國家為了改變農村這種不良現象,正大力進行“婚喪改革”,一切從簡。對於老人提倡“厚養薄葬”,人在的時候,好好孝敬,人走了,簡單就好。

為了把“婚喪改革”真正落到實處,各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監督和管理本村婚喪之事,上級主管部門向社會公佈了監督電話,一旦接到電話,出現了講排場的違規行為,特別是喪事,立即制止。



回到主題。一場農村葬禮花費五六萬,對於農村普通家庭確實屬於不正常,畢竟目前農村家庭收入低,負擔重,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來之不易,就這樣為了葬禮的排場,白白浪費了。即使茶餘飯後談論幾天,幾年後還有誰記得?不如早孝順老人,讓老人多享受幾年的福,幾年的天倫之樂,何樂不為?大家說對嗎?


宗元


在中國一直以來的風俗就是死者為大,對於農村一些老人去世了都算作是白喜事,作為子孫後代的給自己長輩辦理後事這個是理所應當的。這個在以前來說也算是一種孝順的體現方式,以前自己父母死了還要守孝三年。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百善孝為先,所以對於長輩的尊敬在中國看的是非常重的。

但是不得不說現在的農村一些白喜事做的確實有點過了,而且也失去了原來的本意。

先說在這個花費吧,本來以前就是請一些道士,做法事,一般在農村做了三四天就可以了,然後入土為安,其實也花不了多少錢。但是現在呢,很多人為了顯示自己孝順,或者有錢的,就大肆的大擺排場,還專門請人哭喪,也是大擺宴席,一場事下來花費十幾萬的都有。

先不說你是不是有錢,如果你真的是有心的話,即使沒有錢,不去搞這些排場,那麼別人看起來也會覺得你很孝順,但是很多人完全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攀比,炫耀心理,還有一些人為了收取人情費。

在農村看到很多在辦白喜事的時候,自己的子女就在旁邊有說有笑的,一些親戚來了,晚上守靈也是幾個人在一起打牌,還說說笑笑的,覺得就跟沒事一樣。年紀大了對於生死這些事看的是比較開了,但是畢竟是自己的父母,如果作為子女的都這樣有說有笑的,讓別人會怎麼看。

我覺得不管做什麼事,主要還是要從自己的內心出發,百善孝為先,不要把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一些美德忘記了,為了自己攀比的心理,炫耀的心理,做一些讓別人看起來很做作的事。


張家界小伍


這個正常不正常,不多說!結婚花好幾十萬正常嗎?



YAO謙虛


一場農村葬禮花費六七萬,你覺得正常嗎?

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個人都應該去孝順自己的父母,去感恩對自己有幫助的人。所以在農村有兩件事比較大,一個是自己結婚的時候,這個時候需要將自己的父母置於高位,意思是家庭的重擔將由自己開始承擔;另一件是父母去世的時候,父母為孩子,為家庭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所以作為孩子來說,在父母去世的時候,一般都會風光大葬,以此來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現在隨著農村人口越來越少,辦葬禮也很難有很大的規模了,但是不管規模有多小,基本的程序都是要遵循的,它不像結婚,結婚現在基本一天都可以辦完。葬禮至少需要4-5天的時間,才有可能走完所有的程序,所以花費自然是少不了的,再加上父母的一些壽材,至少也需要六七萬,有些對父母感情深的孩子,甚至能花費十幾萬,我覺得這是一種挺正常的現象,父母去世是辦喪事表達哀思,古就有之。

但是在辦喪事的時候有些人不能量入而出,大肆鋪張浪費,感覺喪事已經變成了炫耀自家財力的事情,喪事已經變了味道。所以想要告訴大家的事,有多大的能耐就做多大的事情,不要過度浪費,孝敬父母要在父母活著的時候,不要等到父母去世了才後悔,你覺得是這樣嗎?


老農民說事


什麼地方六七萬?六七萬是怎麼開支的?我也見過幾十萬的,那是個別富豪。一般的農村,棺木五千到一萬,紙紮千十塊就不少了,樂師最多兩三千,少的一千,墳地新開的最多兩千,合葬重發幾乎不花錢,菸酒鞭炮香照五千的花,酒席三二十桌三二百的標準,逝者衣物添置千十塊,鄉風民俗,家家免不了的事,人情往來禮金收三二萬,事完之後,主家盡是一場悲痛。平時鄉鄰照顧的多的辦了事還有結餘,晉南雖不是富庶之地,也不是貧瘠之地,農村喪事大都如此。


風塵舊客


先了解一下為什麼要唱歌跳舞。小的時候。村裡有老人過世。全村人出動。幫忙。老人家。熱熱鬧鬧。風光大葬。。現在看哪個上門祭拜你咯。除了孝子。幾個直屬親戚。現在又提倡不放鞭炮。老人死了就跟死了狗似的。。。請歌舞團來起碼能把屋裡熱鬧起來。喜歡看戲的人來湊湊熱鬧。花個3到5萬很正常。我們這有的地方。光道士的工資都5.到6.萬。


黃色秋菊96899228


我村從九0年至今最多一戶花2,4萬,辦三天,而且有喇叭,全紙札,棚等。很風光的,其中:喇叭5千,白布紙札,棚6千,壽衣,骨灰盒2千,菸酒水2千,飯費9千元而且是在飯店。這就是孝子要臉面,平平常常1萬元左右也辦得很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