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出一個不被欺負的孩子?

魍歿


你好,我是一家三口組。

我們都知道容易受到欺負的小孩都是一些體質較弱的、性格相對內向的以及凡事都是委屈求全缺乏主見的孩子。

雖說性格是與生俱來的,但是也可以通過後天的環境、教育去影響改變。

下面幾點如果家長堅持做到,就會慢慢培養孩子一個堅韌的性格,不會受到欺負。

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

大多數家長都是希望孩子能夠聽話、懂事的,所以都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事,但其實長久這樣以來,培養的孩子容易性格膽小、懦弱。所以家長應該尊重孩子,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廂房,多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多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

不要打罵孩子

很多家長都用打孩子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長期下來,這樣孩子就學會了察言觀色,做任何事都沒有自己的注意,孩子學會逆來順受,在外面有其他孩子欺負,也不會反抗,甚至不敢反抗,不懂得去反抗。

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差、缺乏鍛鍊的孩子,自然就成了弱者,所以孩子有多多運動,提高身體素質,飲食結構也要合理,要吃的健康。

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家長應多陪伴孩子,帶孩子出去玩,多交一些同齡朋友。一個受歡迎的小孩,自然是不會受欺負的,就算是收到了欺負,他也還有朋友的幫忙。

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在教育孩子不能欺負別人的同時,也要教會孩子在被欺負時應該如何處理,可以求助大人,可以告訴老師,還可以對欺負你的孩子說“我不喜歡,請不要這樣做”,甚至必要時還可以還手。

學會拒絕

如果總有人欺負孩子,那就應該教會孩子義正言辭地拒絕別人,讓孩子不要妥協,也不要什麼都不說。否則,之後的情況可能會越來越糟,下次可能還會有更多無理的要求。

家長一定要多給予孩子一些關愛,告訴孩子如果受到欺負一定要及時告訴家長、老師。家長也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培養孩子一個堅韌的性格,在遇到各種情況時,他能直面並解決。


一家三口組


女兒和我在一個幼兒園的時候,每次開會,就見她在外面被兩個同齡的同事家的孩子玩遊戲般地推來踢去,女兒一動不動,只有眼巴巴看著辦公室的我。


幾次以後我和她談話:你喜歡被別人踢來踢去嗎?

女兒搖頭。我又說:那你幹嘛不反抗?

女兒還是不說話。

我接著說:你不要希望我去保護你,你自己得學會讓別人不敢欺負你。你可以眼睛瞪著他說“不可以!”警告之後再不住手你也可以還擊……

性格懦弱一下轉變很困難的,後來我就陪著她一起訓練膽量:在人多的地方唱歌、廣場上自己找夥伴玩、獨立去做一些事情……

再後來我把她送到別的幼兒園,每天獨自來回,放學有時順便買菜,參加各種活動。就這樣能力越來越強,信心越來越足,再也沒有人欺負她了。


遇到過不少被欺負不敢吭聲的孩子,以暴制暴肯定不是好的方式,這樣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建議家長注意訓練孩子這幾方面能力:

1、訓練膽量,遇事不要害怕。

2、無意的冒犯要包容,面對挑釁要敢於說“不”,迫不得已要還擊。

3、預感到危險時要懂得求助。

4、懂得有人喜歡欺負弱者,要讓自己變得強大。

5、維護自己,大膽表達自己的需求。

6、學會和夥伴友好相處,建立友誼。


媽咪老師


什麼樣的孩子最容易被欺負?

(1)在家被嚴格要求,但缺少關心、愛和尊重的孩子。我們有時候覺得,對孩子一定要嚴格,讓孩子十分聽話、順從,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集體,適應社會。但這樣,特別讓孩子養成了向強權低頭、選擇順從、不反抗的習慣,丟失掉了自我保護的能力。

(2)小時候的攻擊性被過度壓抑的孩子。攻擊性是刻在每個人基因裡的本能。你比如孩子小時候,有人和他搶玩具,他一定會搶回來。但我們大人對孩子這種行為,會認為孩子不懂事,有時候還會感覺到很羞愧,認為自己沒有管教好。


嚴重的是不允許孩子出現任何攻擊性的行為,孩子有攻擊性的行為時,父母的第一反應不是瞭解為什麼,無論孩子對錯,都會採取責罵或懲罰的方式,讓孩子加以改正。

(3)小時候被教育遇事就躲避、忍讓的孩子。我們很怕孩子吃虧,經常教育孩子惹不起躲得起。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護孩子,但是對有些事有些人並不是躲避就能解決問題的。有時候越忍讓別人越覺得你好欺負,且不說孩子,我們成人是否有這樣的經歷?


那麼怎樣教育和培養孩子不被欺負?

(1)培養孩子勇敢的性格。教會孩子不主動去欺負別人,但面對別人的欺負和挑釁,要讓孩子勇敢面對。能自己解決的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尋求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2)讓孩子加強身體的鍛鍊。一方面,身體素質好的孩子,身體靈活,運動能力比較強,不容易受別人的欺負,另一方面受了欺負也不至於吃虧。

(3)鼓勵孩子多交朋友。朋友多的孩子,熱情開朗,也善於溝通交際,朋友多的孩子你看很少有受欺負的,而且即使遇到,他依靠自身就能很好的溝通解決,即使當時解決不掉,也會有很多朋友的幫助。

(4)教會孩子學會拒絕。這個真的非常重要。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一些成人,根本不懂得如何拒絕。同事或朋友拜託他一件事情,雖然心裡不情願,但寧可加班也會幫助完成,從不拒絕。時間久了,別人就會覺得理所應當了,更加任意隨性的去指使。孩子也是一樣。


在未成年人暴力比較多的今天,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不受欺負的孩子,真的非常重要,請多給予一些關注。


名師育兒


孩子不被欺負,需要有氣場。我孩子雖小,從來也不欺負人,但卻有氣場。

我兒子照片

孩子一到校外,就興奮的跑進學校。在學校裡,他一是學習,二是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

有一次,孩子在教室被其他孩子用腳絆了一下,孩子差點摔倒。

其實這個同學和他挺玩的來的,也沒惡意。只是開玩笑。

孩子轉過身,指著那個同學,義正言辭的說:這一次,我不和你計較。你再絆我一次,我就告老師。

面對我孩子的警告,那個同學服軟了。趕緊說:我以後不絆你了。我跟你開玩笑吶。

孩子又說:開玩笑不能絆人。

對方說:好好好。我以後再也不絆人了。


楊朱學派


孩子在學校受欺負,對孩子來說是噩夢,也讓家長痛心疾首。

其實孩子的世界也是個小江湖,孩子判斷彼此的標準更接近於人性本身。

自信、朋友多、有主見的孩子更容易被尊重,而性格懦弱、孤僻的孩子很容易被欺負。

那麼如何養出一個不被欺負的孩子,有書君認為,家長應從幾個方面做起:

1、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俗話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孩子自信心的樹立跟家長的肯定和表揚分不開,經常受到鼓勵和肯定的孩子自信心識會很強,性格陽光、開朗。

這樣的孩子,在周圍的環境中會受到歡迎。

培養孩子自信心還有一點很重要,家長要和孩子平等對話,尊重孩子的人格,不勉強孩子做不願意做的事。

長期被家長否定,並遭到呵斥和指責的孩子,沒有自信心,覺得自己做什麼都錯,膽小、順從、依賴,舉止畏畏縮縮,這樣的孩子在學校裡很容易被人欺負。

2、培養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很多孩子比較“獨”,這裡的“獨”是指孩子生活在家庭的呵護和溺愛中,會變得自私,不包容,任性,凡事都希望以自我為中心。

這樣的孩子情商低,不太容易和同學打成一片,比較孤闢,也容易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學會分享,鼓勵孩子在有人需要幫助時,主動為他人提供協助,多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多為他人著想,從而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好,擁有很多朋友是孩子避免被欺負的最有效辦法。

3、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很多家長總是認為孩子年紀還小,什麼事都做不好,事事都要為孩子包辦。

時間長了,孩子便有很深的依賴性,遇到問題時不會處理和解決,當受了委屈不懂應對,一味妥協和忍讓,從而給人軟弱可欺的感覺。

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引導孩子能自己做決定的事情儘量自己決定,遇到的事情懂得應變,能迅速做出自己的選擇和判斷。

長此下去,孩子會妥善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

有書君認為,家長最重要的是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通過平等的交流拉近與孩子間的距離。

瞭解孩子的內心,關注孩子的成長,對孩子遇到的困擾及時做出正確引導,在孩子遇到欺負時及時干預,把有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化解在萌芽狀態。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父母往往最難過的事情之一,就是發現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欺負。看到這個提問,我有一個感受。關注這個問題的父母,你們的意識已不僅停留在解決問題的層面,更上升到了如何預防問題發生的層面。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為什麼有些孩子更容易被欺負?我想我們先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能知道如何儘量防止孩子遭受欺負了。容易被欺負的孩子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 孩子性格:較為內向,朋友較少,容易被群體孤立。受到欺負時也表現的較為順從。

2. “與眾不同”的孩子,就像前段時間的電影《奇蹟男孩》一樣,當孩子有某些方面的特殊,更容易遭到其他人的欺負。這個特殊可能是身體上的,比如在學校那些過於瘦小或者過於肥胖的孩子。也可能是家庭方面的。

3. 父母的教養方式:父母有兩種教養方式,容易造成孩子更容易收到欺負。一種是比較強勢的父母。父母在家裡喜歡讓孩子無條件的聽從自己的意見,會替孩子做許多選擇。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和傾聽孩子的想法。這種教養方式會使孩子習慣屈從,不敢有自己的想法,更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另一種就是溺愛型的父母,他們生怕孩子受一點點傷,當孩子遇到一點困難時,就第一時間衝出去保護孩子。替孩子出頭。這樣孩子不能從生活中去鍛鍊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就喪失了保護自己的能力。這樣的教養方式容易養出“窩裡橫”的孩子,在父母或家人面前很強勢,但到了外面卻膽小,害羞。

無論是以上哪種原因,父母如果早期有意識的採取合理的方式,就會大大減少孩子被別人欺負的概率。父母需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和諧,孩子就有更好的安全感。氛圍平等、民主,孩子就有很多的機會和勇氣表達自己的想法,發表自己的見解。第二,多讓孩子參加社交活動,尤其是體育活動。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將幫助孩子教到更多的朋友。家庭中的父親也要更多的陪伴孩子進行體育鍛煉,不僅能讓孩子體質變得更好,而且男性的角色又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使孩子變得更勇敢。第三,父母提前教方法。當孩子3歲左右就有物權意識了,我們可以讓孩子選擇一些屬於他自己的東西。並告訴他,對於這些物品他有決定權。如果有別人不經過你的同意,拿走、搶走你的東西。你應該如何應對,給到孩子一句話,或者一個具體動作的示範,並反覆演練。比如怕有的孩子搶玩具,可以教給孩子這句話:“這個玩具是我的,我還要玩一會。等我玩完再給你玩。”和孩子在家中模擬情境,進行角色扮演。反覆陪伴孩子練習。若孩子自己處理不了,也要教會孩子及時向同學、老師和家長求助。

最後也要提醒父母注意,不要對孩子社交問題過於恐懼,孩子們偶爾出現一些爭吵或者肢體衝突是正常的。我們父母自身更應該處理好自己的焦慮,不要把恐懼的情緒傳染給孩子,在孩子未受到身體上的傷害也未向你求助時,不必過分干預孩子的社交。

具體當孩子遇到欺負時父母應該怎麼做,您也可以下載“蘭海說成長”APP,觀看《孩子被欺負怎麼辦》《如何用遊戲提升社會能力》《情緒能力》的相關課程,進行學習。


超級育兒師蘭海


曾經有個朋友告訴我,她的孩子老是被別的孩子欺負。甚至臉上會帶著傷,她忍了幾次後,終於還是告訴了老師。可是也沒起到什麼作用,過了一段時間,那個孩子還是會欺負自己的女兒。



遇到這樣的事情確實棘手,所以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非常重要了。

那另一個孩子也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她是怎麼解決的呢?

她利用一起坐校車去學校的路上,主動和欺負她的女孩子交流並分享自己有趣的東西,先聯絡出了感情。後來那個女孩子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自己的欺辱行為。最後他們成了朋友,朋友之間難免也有矛盾,每次這個時候,她都會立正言辭的與對方講道理,如果都不通,她就會說讓老師來解決他們的爭端。

毫無疑問,最後能幫自己的還是自我思想意思,在平時就要培養孩子是非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不能代辦。


圈圈3534


不請自來客。

要養出一個不被欺負的孩子。父母尤為重要。

首先要給你孩子一個定位。這個玩意到學校是欺負人的主還是被欺負的主。做父母的要有這個感覺,平時孩子很皮,惹禍身子壯實,就要劃入可能會欺負別人這一類。孩子要是老實內向,聽話,就劃入可能被欺負這一類。

做個測試。看一下下面照片中的孩子,哪個是可能受欺負一類的。哪個是可能欺負人一類的。可以評論裡回覆一下噢。


可能欺負人一類的孩子不在此論點中。說過可能被欺負的孩子的家長。


不要給孩子灌輸很多這樣的道理:不要打架。要和同學好好玩。該幫助同學就要幫助。要做個乖孩子。有事找老師。

這樣的話會給孩子一個潛意識定位:要放下姿態和同學相處,然後遇到什麼事情全聽老師的。

孩子在校園有了事情不要上來就先指責他們。說什麼:肯定是你不對。人家不欺負別人為啥要欺負你。

要是孩子被欺負了。家長一定要表態,不能當個好好先生。一定要替孩子出這個頭。讓孩子覺得爹媽是可靠的!孩子心裡就有了底。要是父母什麼都不做,那麼孩子可能就等著被校園暴力吧。

另外,讓孩子在課餘時間鍛鍊身體。身體強壯別人就不太敢惹了。

就這樣吧。

祝身安體泰福壽安康。


紫雲觀濤


孩子受欺負最讓媽媽爸爸擔心和最憤怒了,這個問題我換個角度,以父親的身份給大家介紹下經驗。

當初小兒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班裡有個“小霸王”經常欺負小夥伴,老師不停地給家長道歉,也跟“小霸王”的家長反映提醒,但是一點作用都沒有,三天兩頭不斷有小朋友受傷,其中也包括我兒子,最嚴重的時候他開始特別抗拒上幼兒園,儘管之前已經適應地很好了……我於是跟老師非常嚴肅地講了兩個方式:1、要求班裡專門安排一個老師盯緊“小霸王”,時時監控並嚴防再次發生打人事件;2、假如老師不能解決,我們就會聯合其他家長,教給孩子們如何一起懲治“小霸王”(不好意思有點點威脅的意思)——老師知道我言而有信又是專家,於是安排班裡的老師輪流值班監控,之後便真的再也沒有發生類似事件。

小結一下:1、幼兒園的孩子被欺負,堅決不能教給孩子反抗、打回去,不然後果只有兩個,一個是自己的孩子若敵不過身強力壯的“小霸王”,反擊的結果就是被人家更狠地暴打,另一個是“小霸王”如果沒有那麼厲害,自己的孩子就可能變身“新的小霸王”而開始傷人害己;2、必須引起老師足夠的重視,同時還要建議具體的方法,僅僅表達擔心和憤怒很可能不會管用。3、要儘早發現和幫助保護孩子,千萬不能拖著等等看,因為小孩子很難從強烈的負面體驗中自己走出來,媽媽爸爸出手解決問題才能讓他感到安全和有靠山。



後來小兒子上小學,三年級時有個同學開始發育加速,性情也變得攻擊性十足,開始兒子常跟我說那個同學今天又欺負誰誰了,後來突然不說了,等我問起的時候他有些支吾,便知道大概是自己也沒能倖免了……於是我變身“欺負哥”,家裡家外地找機會扮演小霸王欺負兒子,當然同時會建議他怎樣應對各種情況,經過兩週的模擬鍛鍊兒子狀態逐漸變好,有天見他特別高興我就問起,結果他輕描淡寫地說——我教訓他了,哈哈。

小結一下:1、孩子上學之後要學會保護自己,常見的方式包括告狀求助、逃跑或反擊,但很多時候單靠向老師告狀解決不了問題,所以要讓孩子鍛鍊自己解決問題;2、跟孩子空講道理沒用,關鍵是情境鍛鍊和模擬練習,練的時候越真實孩子才越有機會應用到“實戰”。



故事還沒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班主任老師打電話找我,說兒子在班裡欺負別的同學了,關鍵是他的“手段”把同學都驚到了,老師特地講已經找過孩子批評提醒過只是讓父親知情和注意。隨後的幾天見到孩子我就問最近在學校怎麼樣,見他有點小緊張,便找準時機挑明並請他主動跟我說說情況,結果這小子的邏輯引起了我的重視——他說有些同學敬酒不吃吃罰酒、講道理不行就只好教訓,而且要“殺一儆百”……好一個殺一儆百,我知道必須要干預了,於是跟兒子認真平等地互換角色反覆討論,讓他知道欺負別人最多一時解決問題,但往往會帶來新的麻煩,以理服人、化敵為友才是上策,所幸我們經過不斷換位,他聽明白了而且不斷實踐,再後來的日子會把交到新朋友和化敵為友當做好消息,主動向我通報。

總結一下:防止孩子被欺負,1、要幫助孩子發展各個方面的能力,弱點越少被欺負的可能性越低;2、真的遇到特殊情況則需要一手給孩子幫忙,一手進行教導和訓練,最關鍵地是要針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對手和自己孩子的特點,找到真正有效的辦法



人格發展研究證明,早年恃強凌弱的孩子,長大之後學業、工作、家庭各方面都會面臨更多衝突和問題,通常前途都不好;而經常被欺負的孩子除非日後環境和同伴都很友善,不然就會焦慮、抑鬱、自卑等等狀況,但是我們不能指望孩子將來會一馬平川,對吧?

偶爾的衝突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益的磨練,但是如果經常受欺負那媽媽爸爸尤其是當爹的肯定是失職了,我們須要在孩子重複被欺負之前就把問題解決掉

。 如果你有什麼具體的困惑和經驗,咱們可以在留言區一起交流哈。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現在很多家長都會對孩子說這樣一句話:

不要去欺負別人,但也別讓別人欺負。

不讓別人欺負,或者讓別人不敢欺負,可以從下面幾點做一下嘗試:

(一)身體健康強壯

被欺負的孩子,大多不敢還手,因為覺得自己膽量不夠,或力量不夠。

所以,身體健康強壯,是保護自己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多帶孩子戶外活動,多帶孩子參加體育運動,多帶孩子上一些體能訓練的課,……

相信都會對孩子有些幫助。

我兒子淏仔,對我說不想上跆拳道課了,因為現在開始對戰了,我不喜歡。

我這樣對他說:

  • 首先,這是你自己強烈要求報的課,而且在報課時你說你要一直上到黑帶的,我們要做個說到做到的人;

  • 其次,跆拳道最精華的就是對戰部分。如果我們只做基礎鍛鍊,沒必要來上課,我們爬山、打羽毛球、游泳一樣能鍛鍊到。我們現在只學了皮毛就停滯不前,多遺憾。就像我們吃榴蓮,費勁巴拉的把皮剝下來,卻只添了一口,還沒吃到肉就放下了。是不是很可惜呢?

  • 媽媽知道你有些害怕,媽媽會一直陪著你的。上課都有護具,練習時不會受到傷害,放心大膽的跟著教練的節奏走,有什麼想法隨時和媽媽說,媽媽相信你會越來越勇敢的。

淏仔比較瘦,力量不大,膽量也不大。

我相信學一學練一練,對培養他的體力和膽量都會有一定的幫助。

(二)培養孩子一個特長,從而培養出他的自信

被欺負的孩子,大多都不是一個自信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點自卑和膽怯。

每個孩子擅長的方面不同。

  • 有的孩子擅長體育運動,

  • 有的孩子擅長琴棋書畫,

  • 有的孩子擅長學語言,

  • ……

我們是最瞭解孩子的人,別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和不足。

我們要儘可能找到孩子擅長的領域,給孩子學習和發展的機會。

當孩子某一天發現,他在某一個方面做得很出色,超過很多同學的時候,他就會產生一股自信。

有自信,內心便會有力量。有力量,就會遠離膽怯和自卑。

當然,道理如此,但實現起來,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

因為:

  • 孩子的特長不是幾天就能學好並變得優秀,是個長期過程,需要孩子付出足夠的努力,需要我們不斷的陪伴和鼓勵;

  • 孩子的體能也不是一撮而就的,都需要時間來磨礪。

而且,每個孩子成長速度不同,我們不要急躁,只要方向對,只要我們足夠信任孩子,不斷鼓勵和支持孩子,他們一定會越來越有信心的!

以上,希望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