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之後明教去哪了?

劉亦鑫


朱元璋建立明朝政府在南京稱帝,其實有的人說朱元璋建立的王朝之所以是明朝,是因為朱元璋出身明教,既然是出身明教,那麼朱元璋稱帝之後,曾大放光彩的明教又去了哪裡?



首先朱元璋出身明教的說法來源於哪裡?

這還得從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說起,裡面就曾交代朱元璋出身明教。只是這個不能當做正史來參考,畢竟文學和歷史還是有所區別。只是《倚天屠龍記》無論是小說還是影視劇都比較火,很多人就自然認為朱元璋出身明教,其實這在正史裡是沒有記載的,現在也無法證實。


明教的始末

明教最早出現在魏晉時期,只是當時的所在地是中亞的波斯,到了唐朝,明教逐漸傳入中原,所以明教在國外是被稱為摩尼教,只有在中國才叫明教。唐朝時期,明教的存在是合法的,安史之亂之後很多宗教蠢蠢欲動,後來唐朝直接下令,禁止明教的傳播,所以此後的明教也就一直屬於非法存在。

摩尼教文獻


既然是非法存在的,這在以後的日子自然不好過,經常受到官府的打壓,尤其是宋朝時期,對明教的打壓非常嚴重,元朝建立後依然打壓明教,可是明教的生存能力確實強悍,一直活動在各個角落,元朝末期,白蓮教發動起義失敗,之後有人利用明教再次發動起義,而當時起義軍也比較多,其中朱元璋就在起義的隊伍裡。因為朱元璋後期發展成為起義軍首領,有的歷史愛好者猜測朱元璋多少跟明教有些接觸,畢竟都是起義的一部分。

朱元璋稱帝對明教的瘋狂打壓

朱元璋利用元廷打內戰的機會,一直增強自身的實力,並先後滅了南方的陳友諒、方國珍、等人,此時的朱元璋毫無疑問成了起義軍裡最大的一支隊伍,1367年,朱元璋派徐達率領30多萬士兵開始北伐,就在徐達在山東奮戰時,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國號為明,有人說朱元璋建立的國號之所以為明,最主要是因為五行相剋,說可以克元朝,其實更多的人覺得就是朱元璋和明教有關聯。

朱元璋登基稱帝,對明教的態度卻並不好,加上當時朱元璋身邊的李善長以及劉伯溫等儒家弟子,他們也認為明教的存在是非法的、不合理的,根本看不上,所以建議朱元璋進行鎮壓,防止出現白蓮教那樣的事情發生,畢竟宗教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他們蠱惑人心,用現在得話說就是套路多,自古以來以宗教名義起義的人太多。


隨後朱元璋將鎮壓明教和白蓮教寫進《大明律》,開始對明教進行殘酷的鎮壓,早在朱元璋稱吳王時就已經表現出他對明教的態度,朱元璋痛罵這些起義軍。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間,有兩千多明教教徒受到殺害,之後的歷代皇帝都貫徹朱元璋的思想,同樣採取高壓政策,到明朝中期,明教就退出了歷史舞臺,不見蹤影,這其中要麼被殺,要麼被迫解散,沒有人再敢聚集在一起,更不敢討論明教得事情。


福州浦西境明教文佛祖殿


現如今在福建省福州市仍有浦西境明教文佛祖殿,福建泉州晉江市仍存有小型摩尼寺,當地俗稱草菴寺。


羽評郡主



朱元璋,剛開始就是個假和尚,和徐達、湯和這些人,都是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一窩無名團伙。

後來窮的叮噹響,實在沒飯吃,這才加入明教的起義軍,投靠了韓山童。韓三童是明教五行旗屬下的明教骨幹,朱元璋地位剛開始還是比較低的。

但是朱元璋一夥也算和張無忌有救命的交情啊(趕到時張無忌自救了,來晚了點)。加上常遇春和張無忌是結拜兄弟,患難之交。這個關係,可不得了。

韓大帥都沒這層關係。教主見了朱元璋這夥人,大哥長大哥短的,叫的老親熱了。韓山童也不是傻子。

一看朱元璋這夥人,可以通天,自然刮目相看,加以重用。

朱元璋、徐達、常遇春都是貧農出身,敢打敢拼,又有腦子,一下子就起來了。不過,朱元璋是個很有野心的人。自己帶著一幫兄弟出來混,大哥當了很多年,怎麼可能寄人籬下?

機會來了,韓山童戰死後,濠州軍事集團差點崩潰。朱元璋抓住時機,重整旗鼓,抵擋住了元軍的反攻,於是掌握了這支大軍,並且聲勢日壯,野心勃勃。

張大教主看到朱元璋發展的這麼好,帶著未來夫人趙敏,過來視察工作,順便旅遊一趟。明教起義兩年來,他這還是第一次,視察明教的軍事力量,看看自己的肌肉有多粗。

這兩年裡,打仗是五行旗在拼,居中調度,是楊逍、白眉鷹王。他這個大教主,基本上是遊山玩水,不是靈蛇島,就是大都,泡妞,尋找義父。

手下擁兵百萬,他這個土皇帝,卻乾的都是風花雪月,江湖兒女的雞毛蒜皮。結果導致各路諸侯,自立山頭,自成體系,野心勃勃,失去掌控。譬如朱元璋、徐壽輝、彭和尚等,都是山大王了。

只是名義上,還孝敬下教主大人。

朱元璋本來苦無對策,教主大人有神功,威望太高,根本近不了身。沒想到竟然送上門來。

朱元璋下藥暈倒張無忌,捉了張無忌和趙敏,綁在隔壁。然後唱了一齣戲,栽贓誣陷是韓林兒謀反想篡位,趁機殺了韓林兒。

韓林兒是張無忌的好兄弟。張無忌拔涼拔涼的,兄弟好多年,竟然也會背叛,人心剖測啊。因此心灰意冷,一封信寄給了楊逍,辭職不幹了。把教主之位,讓給了楊逍。



楊逍年老德薄,四十歲時,都不能服眾,何況當下新時代?根本駕馭不了已經發展起來的各路明教義軍。明教名存實亡,再次陷入分裂,陷入更大的內訌內戰。

張無忌的明教中興大業,宣告破產。

朱元璋奪下大權、江山後,果斷剿殺明教勢力。明教轉入地下組織,最後被白蓮教同化吞併。

~我是三生有畫一書生,第三隻眼讀金庸,第 六感彈武俠,喜歡就關注哦~

話題預告:

小龍女被尹志平強姦了,為什麼還要跟著他跑?


三生有畫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明教功不可沒。隨著大明朝朱家內亂的升級,朱棣篡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位,朱允炆火焚皇宮,在心腹太監的保護下,從密道離開皇宮,去了明教總部黑木崖。


明教當時成為了明朝的國教,也是老朱家的私家勢力,和大理段家的天龍寺性質相同。朱允炆來到明教,明教是朱元璋的根據地,朱元璋臨死告訴朱允炆,明教可保平安。


明教上下,看到落難的建文帝,無不義憤填膺,明教忠於朱元璋,怎會不忠心朱元璋的傳人?明教誓死保衛朱允炆。教主張無忌,以君臣之禮見過朱允炆,朱允炆開始了他的另一種人生。朱允炆知道朱棣不會放過他,在張無忌的勸說下,遷移明教總部於武當山,改明教為清教,明教一直對朱允炆行皇帝禮,三叩九拜。


明教在武當山開始了秘密發展,五年後,改明後的清教,發展到40萬人,成為天下第一教,教眾遍佈全國。張無忌與趙敏所生的女兒張穎穎,愛上朱允炆,二人結為夫妻,生五子。朱允炆得到張三丰的親傳,居然學成太極,深不可測。朱允炆在遊峨眉山,遇到周沫涵,兩人一見鍾情,周沫涵的母親周芷若,看到朱允炆精華內斂,行為大氣,知道朱允炆非江湖中人,同意女兒的婚事,當場結婚入洞房。

武當山上,張無忌,趙敏,周芷若,成了一家親,根據劉伯溫的兒子劉小溫建議,朱允炆帶著部分人馬出關發展,在遼寧附近,清教改成了大清,為了隱瞞朱允炆的身份,大清教的教主以皇太極的名字出現,一直到朱允炆的第六代孫,代代都是大清皇太極,最後國號也為清,朱允炆的第六代孫,以20兵馬,所向披靡,直入關內,得了天下,把清教改成清朝,皇太極成了皇帝,以後的皇帝從康熙開始,取消了皇太極的稱號。所以清朝的前身就是明教。其實明清兩朝,都是老朱家天下,江山沒有異主。


白這個顏色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個問題,朱元璋是不是真的像《倚天屠龍記》中描寫的那樣,曾經加入過明教呢?

答案是:朱元璋跟明教沒有半毛錢關係,明朝的國號也不是從明教得來的

明教源於波斯,是波斯人摩尼結合基督教和拜火教的教義而創立的,隋唐時期先傳入新疆,再傳入漠北,然後在唐代宗時傳入內地,最初稱“摩尼教”,五代十國時改稱“明教”。

明教進入中國,與佛教結合,食素,不動葷腥,死後火葬(《倚天屠龍記》裡描寫的是扒光衣服土葬),因為崇尚節儉、平等和兄弟相助,吸引了大批貧民加入。從北宋初年起,明教在福建、浙江、江蘇、江西都很興盛。北宋末年方臘起義,就是用明教的教義來煽動民眾的。南宋初年杭州鬧過一場兵變,煽動者也是一個加入明教的士兵。宋高宗在位時,福建和浙江成為明教發展最火爆的地區,福建人整村整村地加入明教,夜聚曉散,對抗官府,把宋高宗搞得很頭疼。

到了元朝,明教又與白蓮教結合,將江西一帶本來追求拜佛往生極樂世界的白蓮宗也傳染成了一支邪教。這兩個教派都身穿白衣,頭戴黑帽,造反時都習慣頭裹紅巾,所以往往被朝廷認為是同一個教派。但在教義上,明教崇拜由波斯“明使”演化而來的“光明佛”,白蓮教崇拜佛教經典中提到的“彌勒佛”和密宗裡的“孔雀明王”,本質上是有區別的。

元朝末年,朱元璋造反時,確實投靠過“小明王”韓林兒。但韓林兒屬於白蓮教,他之所以號稱“小明王”,與明教毫無關係,而是因為元朝白蓮教經常用密宗裡的“明王出世”來忽悠世人,韓林兒這個小明王,意思是小孔雀明王,決非明教信徒,更非明教教主

朱元璋當過和尚,信過佛教,可他既沒有加入過白蓮教,也沒有加入過明教,他只是曾經在白蓮教徒(韓林兒)的領導下造過反而已。

那麼明朝的國號與明教是否有關係呢?

1941年,歷史學家吳晗首次提出明朝得名於明教的說法,但是最近三十年來,該說法不斷受到史學界的質疑。王見川先生著《從摩尼教到明教》一書,認為吳晗的觀點不成立,大明國號實際上應該來自於元末白蓮教和金剛禪所傳播的《孔雀明王出世經》。

現在探討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朱元璋即位之後,真的鎮壓過明教嗎?

答案是肯定的。

《閩書》記載,朱元璋即位後,明教與白蓮教仍然很興盛,朱元璋出臺詔令,對這兩大教派厲行禁止,其中禁止明教的理由是“上逼國號”,意思是明教與大明重名,犯了大不敬之罪。

事實上,即使明教另換一個名字,朱元璋也會予以鎮壓,這倒不是因為他出身明教,而是因為他作為最高統治者,不希望民間出現任何一個有政治訴求和龐大信眾的秘密組織。不光是他,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是這樣,都希望扼殺邪教於萌芽狀態,以免將來尾大不掉,煽動百姓造反。

關於朱元璋鎮壓邪教的史料,現在能見到的並不多,主要散見於民間文獻。福建晉江丁氏族譜記載:“時海內甫定,尚襲蒙古、色目之舊,里社好為百利安徽,搖惑眾志,官員厲禁。”這裡說的是朱元璋鎮壓白蓮教。

另據晉江莊氏族譜,明朝初年,福建青陽有一個姓莊的明教徒,家族中大多信奉明教,結果在洪武二十四年被人告發,全家被充軍。

直到明朝嘉靖年間,福建仍有明教信徒,只是在官府打壓之下,勢力跟南宋時期和元朝末年已經遠遠沒法比了。

(現存於福建晉江羅山蘇內村草菴寺的明教遺址,圖中為明教崇拜的光明佛


開周說宋


在《倚天屠龍記》中,朱元璋這個人時不時出現。有時候會想朱元璋是不是明太祖?其實這個答案是正確的!但是千萬不要把歷史和演義混在一起,有人就把《三國演義》當作真實的歷史。但是明教確實存在,而且朱元璋和明教也有著很深的淵源。但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明教這個龐然大物究竟去了哪裡?

Δ明教趙敏

朱元璋到底和明教什麼關係?

朱元璋和明教的關係,要從明教的起源說起。明教發展於中亞波斯,在唐朝的時候被傳入中國。它在國外被稱作摩尼教,在國內被稱作明教。這個時候明教是被認可的,但是安史之亂後,各地的宗教組織開始蠢蠢欲動,明教正是其中之一。

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教被認為是非法,受到了唐朝的打壓。接下來的朝代,一般延續了唐朝的政策,但是明教的生存能力特別強,甚至一直延續到了兩宋時期。

Δ明教教主張無忌

元朝末期,韓山童打著明教的旗幟開始起義。韓山童死後,他的兒子韓林兒自稱小明王,繼續統領大批依附之人抵抗元朝。但這些人各自為政,朱元璋正是眾多依附者之一。

朱元璋對明教打壓嚴重

朱元璋趁著元朝的內亂,先後除去陳友諒等競爭勢力。等到元朝整理好了矛盾,朱元璋已經變成了龐然大物。朱元璋派遣徐達率領三十萬大軍北伐,沒有勝利的時候就已經宣佈建立明朝。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對明教進行了殘酷鎮壓。當時朝廷裡面的重要人物如劉伯溫等人,他們極力反對明教、白蓮教等眾多宗教組織存在。朱元璋還把禁止參加宗教寫進了《大明律》。朱元璋在位時期,就有兩千名教眾被殺。明朝後期基本延續朱元璋的政策,依然採取高壓政策,到了明朝中後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Δ明教金毛獅王

朱元璋為什麼選明作為國號,一直受到史學家爭議。有的人認為五行相剋――明克元,還有的人說是因為朱元璋出身明教。無論如何都已經無從考究!


史之策


凡事有作為的君主和朝代,都會想盡辦法加強中央政權,儘可能的壓縮民間勢力和民間團體的生存空間。明朝對待明教,自然也不會好到哪去,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都是自唐朝傳入中土以來最嚴厲的一個朝代!(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影視劇裡提到的明教,其實就是唐朝時傳入的襖教,強調懲惡揚善,以火為尊,唐朝時提倡多元文化,因此各類社會事物都能在唐朝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土壤,唐政府也專門有文件讓各地修建寺廟,名曰大雲興明寺,做為教徒活動居住場所。

能夠對待外來宗教如此寬厚者,唐朝可謂是歷代之最,當然這種事情隨著朝代更迭會發生劇烈的變動,此後的五代十國,戰亂不斷,沒有統一的政權存續。


明教仍然有不小的生存空間,但是到了宋代,明教的日子就沒有那麼好過了,再加上貪官汙吏的壓榨,明教本身也開始反抗,“官教互鬥”的情況與日俱增,而愈是如此,雙方的矛盾越是無法調和。

到了明朝,鑑於明教在宋末農民起義中推波助瀾的作用,農民起義出身朱元璋深知其中厲害,這個連忠臣武將都不放過的君主,自然不可能容忍有這麼一股左右政局的民間勢力存在,也正是因為明教對於正統勢力的威脅,使得其不斷被抹黑,直至被稱為“魔教”,就是我們印象中電視劇裡那個樣子。

因此對於明教及其成員,實行更嚴厲的限制策略。在明朝的極力打壓下,明教在中國已沒有存活的土壤存在,這個在中國傳播半個多世紀的教團,也在歷史的進程中逐漸煙消雲散!


歷史三日談


歷史上真實的明教並非一個武林門派而是一個宗教團體摩尼教,即明教起源於波斯,是波斯的一個叫摩尼的貴族所建立的宗教,因為信徒稱呼他們的神為“明尊”

教義主要是宣稱光明與黑暗的絕對對立,光明要主動起來擊敗黑暗。摩尼教剛傳入中國時並不順利,於是他們設法假託佛教之名傳道。後來摩尼教的發展又混合有道教、佛教、白蓮教等成分。由於這種教義很具有煽動性,所以很容易被一些農民起義拿來借用作為理論依據。五代十國、宋、元、明農民起義常利用作為組織宣傳的工具。

再來說說朱元璋,朱元璋最早參加的是農民起義軍“紅巾軍”,而當時紅巾軍的領袖韓山童是一名白蓮教傳教士。聲稱天下將亂,彌勒降生,明王出世。韓山童又自稱大明王。這正與摩尼教的教義不謀而合,由此可見韓山童的紅巾軍與明教有著很密切的關係。

韓山童死後朱元璋找準時機除掉了韓山童的兒子小明王韓林兒,自己控制了紅巾軍並且依靠紅巾軍的勢力逐漸滅亡了元朝最終建立明朝。

明朝建立後,明教去哪了?

朱元璋稱帝后,採納李善長的建議,下詔嚴禁白蓮教、明教,並把取締“左道邪術”寫進《明律》十一《禮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也就是說,朱元璋取締了明教。

但是取締歸取締,明教和白蓮教還是在地下偷偷地發展。白蓮教以各種支派的形式變換名目繼續得到發展,如永樂年間有唐賽兒起義,清朝中後期的白蓮教起義等;

而明教由於歷史原因卻逐漸衰落了。


猜電影贏大獎


在元末席捲全國的農民起義中,白蓮教、彌勒教、明教等教會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明太祖朱元璋藉助農民起義的力量建立明朝,登上皇位後,從鞏固統治出發,反面無情地指斥農民起義為“妖寇”、“妖人橫起”、“妖人之作亂”。又發佈禁令,宣佈白蓮教、明教等為“邪教”,嚴厲禁止。

雖然部分明教徒歷來循規守法,不參與政治,卻也被加上罪名,遭受打擊。如晉江《陳棣丁氏回族宗譜》對於明初厲禁明教之事有這樣的描述:時海內甫定,尚襲蒙古、色目之舊。里社好為白蓮會,搖惑眾志,官員厲禁擾不載……新令方嚴而犯綱者眾,致獄不決,奏下刑部,逮諸黨至京……具獄奏聞,乃治諸黨十八人編戍。

據查晉江在元末未見白蓮教的活動,這裡所說的“襲蒙古、色目之舊”、“犯綱者眾”的白蓮會,應是指元代盛行的明教會。


李三萬的三萬裡


明朝建立以後,由於明朝政府的嚴重打壓,明教在中原的大部分教徒做了鳥獸散,所謂民不與官鬥,也就自然的解散了,有忠心信奉或異國來的信徒,也許跋涉千里之後,返回了波斯總教。



很多武俠小說愛好者,都看過金庸老先生的《倚天屠龍記》,小說中朱元璋的發跡,完完全全的是靠著明教的勢力,朱元璋自己也是個明教信徒,還有這個大明朝的國號“明”,也和明教有這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是這種小說中的情節,史學家是從來都不認可的。

有史學家認為,元朝末年時期,反對蒙元的叛軍四起,農民起義也是一波接著一波,拼了命的要把蒙古人趕回大草原。硝煙四起中,有韓山童等人,利用明教的勢力,起兵討元,韓山童死了以後,其兒子韓林兒自封為小明王,繼續傭兵自重



大部分熟讀金庸的朋友認為,這個“小明王”韓林兒,就是小說中張無忌的原型人物,所以說,當時的明教在中原地區,應該是有著非常重要的社會地位的,朱元璋如果真的和明教有關係,那也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眾所周知,明教並不是中原本土的宗教組織,明教是自大唐盛世時,從波斯地區傳播過來,明教的正式名稱為摩尼教,在唐朝時期,唐朝政府也沒後把摩尼教當回事,甚至還禁止摩尼教在大唐境內傳播,不過並沒有採取什麼高壓手段去鎮壓,摩尼教才得以低調的在中原慢慢的發展起來。

然而朱元璋稱帝以後,採納了劉伯溫與李善長的建議,別看朱元璋當過幾年和尚,撞過幾天鍾,但本人是佛道儒基本不怎麼信仰,畢竟整個江山是自己真刀真槍賣力氣打下來的,信誰都不如信自己。所以朱元璋下詔頒佈禁令,嚴禁明教、彌勒教、白蓮教等宗教在各地傳播,不允許設立廟祠,並且要取締“左道邪術”這些宗教儀式,還用《明律》等法律條文,來限制一些宗教的發展。



你想啊,當時有多少人是高舉明教與白蓮教的大旗,來起兵造反的,現在國家統一了,朱元璋心裡能不有所忌諱嗎?至此,不僅僅是明教,還有許多類似的民間宗教,都開始轉為地下活動,甚至解散。但朱元璋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明永樂年間,山東的唐賽兒發兵起義,就是藉著白蓮教的名義。

明教就是在朱元璋制定的法令條文下開始消失的,或者怎麼說那,去了它該去的地方罷。如果讓我來分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沒準明教改頭換面,變成了什麼別的組織,或者真的回到了波斯總教,再或者就真的煙消雲散了,永遠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雜七雜八的事


明教源於波斯,明教的創教者摩尼生於公元216年,242年在巴比倫傳教,277年被釘死在十字架。他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世界性的宗教,超越一切的宗教傳統。摩尼聲稱自己是佛祖、瑣羅亞斯德和耶穌的繼承者,也是最後一位先知。

我們所熟知的明教更多的是來源於影視作品中的明教,主要講述的是明教教主張無忌的個人成長及愛情發展為線索牽出的與各門派的恩怨情仇,吸引了不少粉絲,但更多的是小說的杜撰,真實的明教其實並不像影視劇那樣傳奇。

唐代摩尼教傳入中國,以後逐漸發展起來。高宗、武則天時期摩尼教逐漸在安西都護府傳播。摩尼教在中國又稱作明教,是因為信徒稱呼他們的神為"明尊"。到了宋代,摩尼教被意譯為"明教",教義被簡明地歸納為"清淨、光明、大力、智慧"八個字。教眾在各個社會階層均有分佈。

到了明朝建立之後,明朝的的叫法是否來源於明教史學界一直沒有明確定論,小說倒是在這個“環節”大做文章,增強讀者看點,明教發展逐漸衰微,朱元璋採納了李善長的建議,取消了一切邪教,並以《明律》確定下來,由此可見,個人認為明教因此失去了傳播和生存的合法性,而事後證明明教的發展確實逐漸衰微。

明教衰落之後,有很多史料,包括一些野史記載明教是由白蓮教繼續發展演化,但已不是當初的正宗的明教了,不但教義發生變化,其宗旨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總結為一句話,雖然換了包裝繼續存在,但已名不副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