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夜觀天象,那麼觀的是哪些天象?

淡看天上月


在歷史上傑出的道家人士多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美名,為何如此和歷史上道家學派的培養方法有關,道家人士要學什麼在《鶡冠子》中有詳細記載,說的是:龐子曰:何謂九道?鶡冠子曰:一曰道德,二曰陰陽,三曰法令,四曰天官,五曰神徵,六曰伎藝,七曰人情,八曰械器,九曰處兵。

這裡的天官和神徵大家可能不熟悉,《史記》中就有《天官書》專門說天文的,神徵者,風采光景,所以序怪也。瞭解四方情況也就是地理。這裡挨個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 道德

大家都知道道家尊《道德經》為經典,但是這裡的道德說的不僅是道德經,因為後文說了:“鶡冠子曰:道德者,操行,所以為素也。”所以說這裡的道德和今天的道德很像,在道家看來,人有上中下三士,人不一定都能成才,但起碼要具有道德成個人。

二 陰陽

有人說道家哲學是樸素的唯物主義辯證法,什麼是辯證法就是要看一個事物的陰陽兩面,陰陽是讓人懂得分析事物,瞭解事物的變化。

三 法令

古代道家傑出人物多位極人臣,《鶡冠子》中說:“法令者,主道治亂,國之命也。”其實不治國瞭解法令後對人的好處也很大。

四 天官

剛才說了天官是專門說天文的,這裡的天文在古人看來關係天下大事,華夏傳統觀念是天人合一,所以天所表現的徵兆在人間也會出現,這裡的天文拿今天的話說就是會往前看,看出以後會發生的事。

五 神徵

神徵者,風采光景,所以序怪也。瞭解四方情況也就是地理,拿今天的話說就是要了解局勢,要了解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

六 伎藝

假設你有道德,會分析,懂法律,會往前看,這時你離真的會做事還差一門專門的能力。

七 人情

好多聰明人辦壞事多是不瞭解人情,人情就是人心,人做事再有本事也要和人接觸,不能和人打好教導永遠做不成事。

八 器械

這裡的器械就是了解打仗用的兵器,這好比是今天參謀要了解火力參數一樣。

九 處兵

這個意思和今天差不多,就是學戰爭。

道教是一個關注星象的宗教,道教的命理學和天文學息息相關。在中國古代也有很多天文學家是道士,可惜北宋後就沒有了。緬懷道教先輩對中國古代天文學的執著,興揚在這裡介紹四個中國古代天文學創造的世界第一。

一 世界上第一本天文學著作

《甘石星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僅次於前1800年的巴比倫星表。在長期觀測天象的基礎上,戰國時期齊人(一說楚人或魯人)甘德、魏人石申(一名石申夫)各寫出一部天文學著作。後人把這兩部著作合起來,稱為《甘石星經》。

據我國科學家席澤宗研究證明:甘德已發現木星的3號衛星,比意大利伽利略和德國麥依爾的同一發現早近2000年,甘德、石申所測定的恆星記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恆星表。它比歐洲第一個恆星表——希臘伊巴谷的星表早約200年。《甘石星經》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二 世界上關於太陽黑子最早的記錄

早公元前約140年成書的《淮南子》中說:“日中有踆烏。”公元前165年的一次記載中說:“日中有王字。”戰國時期的一次記錄描述為“日中有立人之像”。更早的觀察和記錄,可以上溯到甲骨文字中有關太陽黑子的記載,已有3000多年。

三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根據實測繪製的全天石刻星圖

蘇州石刻天文圖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根據實測繪製的全天石刻星圖。它的觀測年代在北宋元豐年間(1078至1085),刻制年代在南宋1247年。這份星圖是由南宋的黃裳繪製的。黃裳曾經被選為南宋皇太子趙擴的老師,為了向這位皇太子教授天文、地理知識,他繪製了八幅天文、地理圖,這份星圖就是其中的一幅。後來,浙江永嘉人王致遠把這份星圖刻在石碑上,保存在蘇州文廟中。

四 哈雷彗星

世界天文史學界公認,我國對哈雷彗星觀測記錄久遠、詳盡,無哪個國家可比。《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的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的彗星,各國學者認為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記錄。從那時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迴歸了30次,我國史籍和地方誌中都有記錄。實際上,我國還有更早的哈雷彗星記錄。

我國已故著名天文學家張鈺哲在晚年考證了《淮南子·兵略訓》中“武王伐紂,東面而迎歲,……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這段文字,認為當時出現的這顆彗星也是哈雷彗星。他計算了近四千年哈雷彗星的軌道,並從其他相互印證的史料中肯定了武王伐紂的確切年代應為公元前1056年,這樣又把我國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的年代往前推了800多年。


全真道士梁興揚


所謂夜觀天象就是星象。

很久之前,人們出門就看見滿天星斗,從星斗的變化總結出星星和自然規律之間的關係。

看《詩經》就知道,裡面有許多星星的變化,例如七月流火,就是看到大火星的變化,表示天氣要轉涼了,所以下一句就是九月授衣。

還有月離於畢,俾滂沱矣。說的就是月亮和畢宿的關係,從而總結出下雨的徵兆。

還有三星在天,還有嘒彼小星三五在東……

總之都是古人總結出來的自然規律。

但是到了後來,有些人就將這些理論化和系統化。

他們將天天的星星劃分為各種星宿,用這些星宿分別代表著人類的階層和地位。

有帝星和將星,有宮殿有市場,甚至還有一個廁所……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就是將星座和五行聯繫起來,結合各種牽強附會,有些人就說這些星星都跟人類有關。

例如嚴子陵和光武帝同床而眠,嚴子陵將腳翹在劉秀身上。

當天晚上就有人看見客星犯帝坐,還真是同步進行啊。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在臨死前運用的也是祭星,想把自己的星星在天上多掛幾年。

這都是天象。

除了星象,還有就是望氣,這也屬於天象的一種。

范增勸項羽殺劉邦的時候,就說望之有帝王氣,可惜項羽不迷信,沒有殺。

當年秦始皇也說金陵有王氣,派人在這裡開山,說要破壞這裡的王氣,還給這個地方取名秣陵。


錦翼


“星象”,是古代中國星佔家對天空發生的各種自然現象的泛稱。“星象學”,在我國已有至少幾千年或更遙遠的歷史了,一些文學作品中我們常看到一些有名的古人說“夜觀天象”如何如何,最享有盛名的有漢朝的張良,三國的諸葛亮、司馬懿、唐朝的李淳風和袁天罡以及明朝的劉伯溫等,他們往往會通過觀天象而預測天下大事的變動情況等,比如:

一、在《易·繫辭上》:“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指天空的景象,如日月星辰的運行有變化等。

二、老舍 《茶館》第三幕:“我夜觀天象,紫微星發亮,不久必有真龍天子出現。”傳說“紫微”是帝王之星。

三、三國時,司馬懿夜觀天象說有顆星暗了,他認為自己的對手——諸葛亮已經不在人世了;

四、李淳風和袁天罡的《推背圖》,根據天象,預測後世之事;

五、劉伯溫的《燒餅歌》,也是根據天象,來推斷以後的世事變遷;

所以,“星象”是古人常用以占卜吉凶的依據。從本質上來看,“星象學”和“太極”,“河圖”,“洛書”,“周易”,“八卦”等學術一樣,都是來源於史前文明。而一些精通於此學的人,往往會通過觀測天象而做出預言,有些人則是借一些“星象”之說來出來一些改朝換代的事情,這也說明通過天象觀測和解讀,的確也能預知一些人間的變化。

其實,所謂“天象”,就 指發生在地球大氣層外的一些現象——“天文現象”,例如行星的衝合、“月球的盈虧”、“彗星的隱現”、“太陽的出沒”、“流星的閃逝”、“新星的爆發”、“日月的交食”和“極光”等,一些天體運行發生的變化

古代的“夜觀天象”更多的也是指這些天文上的一些觀測有什麼相同與不同之處,由於長期的積累,變發現了比如某一“星座的移動”,竟然跟季節的變化相關等情況。比如,四千年前我國有一部叫《鶡冠子》的古書上記載:“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下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是以黃昏時觀察北斗七星的位置,來判斷當令的季節。這是在說“北斗斗柄的指向”:指向西的時候就是秋天了,指向東是春天。而這種觀察天象有規律的變化來定“四季”,就叫做“觀象授時”。由於在沒有曆法的時代,這種計時方式,曾經為古人使用過一段很長的時間,也的它也是有科學性的。


那麼,古人的一些精通天象的學家到底如何觀測天象?不同天象又有哪些“秘密”?

其實,天象觀測的內容,就是“五星、七政”。所謂“五星”即五顆肉眼可見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所謂“七政”就是在“五星”的基礎上增加太陽和月亮。

簡單說來,“觀天象”,要給天上的星星進行分類——三垣二十八宿。“

一、“三垣”,又分為上中下三垣:上垣指太微垣,中垣指紫微垣,下垣指天市垣。

二、二十八宿,分別是:

1、東方青龍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

2、北方玄武七宿是鬥、牛、女、虛、危、室、壁;

3、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婁、胃、昴、畢、觜、參;

4、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張、翼、軫。

這樣,便產生了”北方的紫微垣”,“東方的天市垣”,“南方的太微垣”,“西方的少微垣”。而且,還給每星垣定一個主星,就是最貴的星,從面進行觀察推斷。

三、從月亮的變化來預測天氣

此外,一些精通天象的學家,還從會從月亮的變化來預測天氣,比如:

1、《尚書·洪範》中提到過:“箕星好風,畢星好雨,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2、“月暈而風,礎潤而雨”。是說月亮周圍出現光暈,第二天颳大風的可能性很大。

3、《詩經·小雅》:“月離於畢,俾滂沱矣”。說月亮運動到畢宿——按金牛座的位置,則會有大雨出現。

此外,古人還認為“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等,從天象的變化推知人類將要發生的事情。關於“天人學說”的興起,是從戰國時期開始的,到了西漢的時候,有一個叫“董仲舒” 的人,非常精於此道,他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天人感應體系”,從而以“天象比附人事”形成了一套比較系統的理論。從此,越來越多的人都學會了藉助天象的變化預測一些將要出現的重大事件,比如:

1、“月亮五星衝犯左、右執法星,大臣有憂患。”

2、“景帝三年,天北有赤者如席,長十餘丈,或日赤氣,或日天裂,其後有七國之兵。”

等等,這樣的觀察記錄,多不勝數。

其實,像“天人感應”,“天人合一”、“天象比附人事”,

自古就是虛傳,雖然偶爾與些事件有些相似或相近的地方,但大多都是人們思想的臆測,與對一些奇怪現象的猜想,並沒有一定的真憑實據。

後來,經過不斷的發展研究,天文現象才有了一些的科學依據。由於歷代都設置了專門的機構來觀測天象,比如從秦漢時從“太史令”中分設出的“天眼”觀察;明、清期的“欽天監”;現的叫“天文臺”等,才使天文現象越來越精準越來越科學了。


超能博士


我來放膽演說一下,近幾日天空出現的異象。

最近天空中出現的異象,就是有東西在爭戰。

有時是兩波兒人,有時是四撥兒人,打的不可開交。

等天空打完了,他們回來到地上爭鬥,地上的人當然是不堪一擊的,但是他們才不管這些,反正人類都是他們的附屬品,不管哪一方勝利,犧牲的都是我們人類。

地球要在億萬年前就已經產生了,那個時候它還是一個死氣沉沉沒有生命氣息的一個死物,宇宙的盡頭有個地方哪裡有人犯了罪,就被解押到地球來了,來的不止是犯人,還有押解犯人的“官差”,等他們來到地球,他們才發現地球原來還是有一些類似他們的物種,只是地球上的物種不會說話,沒有彼此之間交流的語言。

官差發現這些事情,害怕被他們打擾,就把他們押解來的犯人關到地球的最深處“無底坑”裡。

無底坑顧名思義就是沒有底的坑,並不是如此,它有底,只是那些官差到不了最底層,因為他們越往下,越感覺地球內部有一種物質會反噬他們,傷害他們,他們就用他們的力量,封存了無底坑的下半部分,把他們帶來的犯人鎖在了無底坑的中間部位,他們還設立了幾道防護牆。

他們離開以後,地球經過大自然也就是宇宙幾次的洗禮,漸漸有了生機,地球上的物種漸漸有了他們自己的語言,也就是後來的人類。

鎖在無底坑裡的犯人,雖然不能逃走,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能量,他可以讓人產生玄幻,讓人以為鎖著他的地方有寶藏,催阻那些貪婪的人去尋找,只要經過多人開採,他就可以打破無底坑的障礙,從裡面出來。

可是也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怎麼回事,人類從古至今尋找的寶藏,一直沒有找到過。

再到後來地球本身地震產生的地殼運轉,就把關押的那個地方擠到了深海里。

就說到這兒,這只是傳說,到底怎麼回事,就不得而知了。


紫澤錦言


據宋元時馬端臨《文獻通考·象緯考》記載,古人夜(含白天)觀星象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中宮三垣,即紫微、太微、天垣。天象對應皇帝,太子,三公九卿禍福。

2,二十八宿。主要依分野推求禍福發生地,亦有別的推論。例如,《博物志》張華依據紫氣衝牛斗,在豐城找到了干將莫邪寶劍。再如《詩經》"有豕白蹄,烝涉波矣。月離於畢,俾滂沱矣。"

3,七曜:日、月、五星,主要觀察其聚舍凌犯。這個最有名的莫過於《史記·武帝紀》"五星會東方,利中國",此天象五百年一見。

4,瑞妖各星及雲氣,此項內容龐雜。例1,李白《塞下曲》“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消"。例2,《戰國策·唐且不辱使命》“白虹貫日……"。例3,《三國志》會稽人嘲諷吳人“吳中高士,求死不得"

《左傳》記載了很多星象禍福,但沒有彙集。《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後漢書·天文》都作彙集。還有一些天文書籍夾著星佔,如《甘石星經》。據朋友介紹現代人盧央寫了一本《中國古代星占學》,寫得特別詳細。我沒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讀。


湖北河馬


古人夜觀星象,是日落以後,月亮出來,航海家沿著北斗星找方向,一般天文學家,會觀察火星衝月,金星在晨早的閃現,都是古人觀察對象。 中國古代五行學家以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作為方位硏究……


自以為舉世知名而寫作


古人有大把的時間來看星星。

晚上睡不著還有大把時間不得不看星星。

但是卻沒有看星星的心得著作傳世。

說明夜觀天象也就是跟我們現在一樣觀察。


四真


古雲:上觀天象三垣北斗,紫微帝坐諸天星宿。十一星曜,二十八宿與歲星克應吉㐫?。及河漢星辰變化時氣為用,九洲分野在地為形。天光下臨,地德上載。萬象八卦甲子,神機在此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