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真不孤獨,為什麼你們非要說獨生子女孤獨?

無敵飯鬥星


我是91年的獨生女,其實真不孤獨,雖然小時候因為是女生剛出生時被奶奶嫌棄過,但我爸媽愛我啊,我媽懷孕的時候觸電,醫生建議放棄,我爸堅決不同意,後來奶奶讓我爸媽把我送鄉下再要一個,我爸也堅決不同意。小時候爸媽一直問我想不想要個弟弟妹妹,怕我一個人孤獨,我說可以啊,但他們一直沒生,因為政策不允許,其實我爸媽一直想要二胎,一個是奶奶對媽媽的唸叨,我畢業到外地工作,奶奶還在勸我爸媽生,還有一個就是父母輩都是四兄弟姐妹,突然到這一輩只有1個。

爸媽一直覺得我孤獨,但其實小時候我和表弟表妹表哥玩得可瘋了,到現在關係一直很好,因為是最親的人了,在學校有同學朋友,從小為了更好的教育,爸媽送我到外地,整個讀書時代都在學校,更加體會不到孤獨,爸媽有空就來看我,小學到大學,從以前的寫信到後來聊Q,現在視頻,我現在已經結婚了還隔幾天和家裡視頻,感覺很幸福。

我爸從小到大可以說是超級寵我的,捨不得打罵,我開口要什麼就給,怕我傷著,生病,不高興等等,大學所在的城市地震,我爸立馬說轉學,太可愛了,畢業又怕我找不到工作幫我弄這個那個,不過我一直沒讓他們操心,雖然大學期間花錢多,喜歡買買買➕旅遊,我爸偷偷給了不少零花錢,總之我到26歲,我爸每次打電話視頻或者一有空就各種交代我走路不要玩手機,早點睡覺,還把我當小孩,剛大學那會全家旅遊,我爸買景點門票,說四個大人一個小孩,人家一看哪裡有小孩,我爸指著我,售票人員憋出內傷啊,等等類似事件太多,家裡我怕我媽,我媽對我超嚴格,但也是很寵我了。

剛畢業的時候爸媽怕我辛苦,一會說不讓我去上班要看老闆臉色,我爸支持我創業,家裡姑姑做生意讓我跟著她,我媽覺得女孩子做生意辛苦還是上班輕鬆點,總之我想表達的是獨生子女真的是享受了父母全部的愛和關心。

小時候家裡經濟一般但爸爸也是個領導,靠爸媽一邊上班一邊做生意存錢貸款,什麼賺錢再苦再累都做,家裡一年添一件大件,家裡條件越來越好了,爸媽對房產投資眼光很好,以前因為不知道我畢業後會在哪個城市生活工作,所以在我常在的幾個地方都買了房,在哪都有家,因為爸媽在老家還沒退休,奶奶跟姑姑在另一個城市,我在省會上班,也是經常三個地方來回跑,距離不遠,開車很快很方便。

今年我結婚了,又懷孕了,簡直是家裡的國寶,家務從小就不怎麼做,現在有爸媽老公我想做都不讓,爸媽在婚前把家裡3套房賣了還貸款,剩餘的房子都過戶到我名下,一棟樓,4套房,作為婚前婚前財產,也怕以後遺產稅太高。我也不用跟公婆住一起,我老公也很少回家,老公也是獨生子,也是在家裡所有人愛護下長大的一代,我們都是自由工作,在哪都只是個落腳點,也沒有現在新聞說的那種因為彩禮房子婆媳關係等等鬧翻的事,彩禮也是象徵性要了2w8,我爸添了2w給我們倆做小家庭啟動基金。

長大了奶奶也認清了只有我一個孫女的事實,對我也超好了,每次去學校奶奶都給我錢,而且比其他表弟妹多,也是有好吃的都留給我,不過奶奶重男輕女思想依然在,我懷孕就一直想知道是不是男孩哈哈。

爸媽都50多了還在忙著賺錢,姑姑做生意很厲害,爸媽也投資了她很多,總之就是一大家子互相幫助,一起賺錢,爸爸和幾個姑姑都對奶奶很孝順,我跟我弟妹也很好,現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了,要到我們這一輩努力賺錢養爸媽了,讓他們享福了。

真的感覺獨生子女很幸福,不用爭父母的寵愛,我不管有什麼事爸媽比我還心急還傷心,就怕我有一點點的不好,我也很愛他們,而且現在也體會到趁有時間多陪爸媽,本來畢業選擇在上海發展,畢竟大城市,但轉眼想錢是掙不完的,而且在上海工作一年,每當加班拼命工作又被罵的時候,晚上回到家很累很心酸很想家,只能跟家裡視頻,所以毅然回了廣西,現在經常能見到爸媽,有老公孩子,真的要好好珍惜。

我發現我特別怕死,怕我自己死也怕家裡任何人有事,總覺得茫茫宇宙成為一家人真的很有緣份,不管是爸媽還是老公,我特別怕以後再也見不到他們,所以26歲的我心態已經趨向中年人的感覺,我身邊的小姐妹們都忙著工作旅遊享受單身生活,我已經在為二胎做準備啦哈哈,當我說只生一個時,我爸媽和我老公出奇的一致,我爸媽說起碼生2個以上,3個最好,我老公更誇張,生5個!不過我自己也蠻喜歡小孩子的,我愛我老公,可能真的會生三個吧,想要一個男孩兩個女孩,人生完美!


小肉肉y


有這樣一個笑話,說生二胎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等你奄奄一息的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滿了管子的時候,一個子女說“拔不拔?”,另一個說“拔”。

這是一個聽了讓人心酸的笑話。

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生育了五個孩子,過年的時候走親戚,可以去叔叔家、姑姑家、舅舅家、姨媽家,一家輪一天,也至少輪到初八,還是因為要趕著回去上班。

我的父母和岳父岳母都生育了兩個孩子,等他們老了,走不動了,過年時我可以去我姐姐家,可以去小舅子家,一家待兩天,到初五,年也就過完了。

等到我和妻子也老了,我的孩子和她的另一半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沒有親戚可以走,大年初一,這年就算過完了,接下來的時間只能每天去電影院看一部賀歲檔的電影。



前些年,父親有一次摔了一跤,是從高處摔下,撞到尖銳物,導致右腿髕骨粉碎性骨折。這些還是姐姐告訴我的,那天我工作挺忙,突然接到姐姐的電話,電話那頭姐姐哭的梨花帶雨的說,爸爸摔的粉碎性骨折了,以後可怎麼辦啊……

我趕緊給姐姐解釋說,骨折成三塊以上都叫粉碎性骨折,不是碎成粉末,是可以治好的。姐姐還將信將疑的說你怎麼知道?我只好說我有同學也遇到過。

當時姐姐的孩子還在襁褓之中,她執意說要抱著孩子回老家看看,我趕緊制止了她,跟她說,我去就行了,馬上就去。



我常常會想,有一天我的孩子老了,獨自一人躺在陽臺的躺椅上,看到樓下有個五六歲的小孩哭著在找媽媽,她感到似曾相識。

她恍惚記得,自己像這個小孩這麼大的時候,好像也這麼哭著找媽媽來著,只是再也想不起更多來。這時她拿起電話,突然發現沒有人可以告訴她,當時她是怎麼迷的路,母親又是怎麼找到的她,找到她時又是怎樣撕心裂肺的哭泣。

這時估計她也要淚下了吧。樓下的孩子哭,是因為找不到媽媽,她哭,是因為找不到自己。


孤獨患者3868號


我多麼希望我是一個獨生女,或者是我爸媽有我哥了,就別要我了!

我哥小的時候,我爸媽就把他帶在身邊,為了躲計劃生育,把我放在我姥姥家,七歲才把我接到他們的身邊,所以我哥認為我的出現,把他的愛奪走了,對我各種不滿,天天不是打我就是吵我!而我爸媽為了補償我,對我各種好!慢慢的我哥對我更是厲害,看見我像個仇人一樣!



我哥從小就是一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那種人,所以對物質方面我爸媽各種滿足他,他提出來的所有要求,我爸媽全部達到他的目的!結婚的時候我爸給他買了房,買了車,開了店。就在我結婚之前,我家做了一個生意賠了錢,手裡沒有很多資金,所以我爸媽就商量給我過戶一套房子。結果我哥就不願意,為了不讓我爸媽為難,我只能妥協給了他。在我哥看來雖然得到全部的物質,但是我爸媽把所有的愛全部給了我。而當然了,我心裡肯定也不會舒服呀,我想我爸媽其實還是重男輕女的!所以我們兩個現在來往的很少,所以我覺得我挺孤獨的!



我倆現在有什麼事也不會跟彼此商量,各自有了家庭,不會覺得孤單,平時我就去看望一下我爸媽!所以我不打算再要二胎,我想把我這一個孩子養的有質量,把所有的愛都給他!讓他心裡快樂!


碩碩媽咪每日分享



獨生子女會不會感覺孤獨?這個問題也許只有當事人有發言權,因為每個人的感受都是獨有而真實的,別人的想法並不能代表自己的感覺。

社會上有人會認為獨生子女孤獨,很多時候是和自己的生活經歷相關,如果我們出生在很多子女的家庭,感受過和兄弟姐妹共同成長、相互扶持的體驗,那種有人一起玩、一起上學、一起吃飯、一起幫父母做事,總是有人在身邊的很好的感覺。有過這樣體驗的人,很自然的會覺得一個人長大是孤獨的。

當父母說想要二胎是為了讓自己有個伴的時候,會讓孩子有被利用的感覺,因為孩子心裡明白父母心口不一,也許父母有這樣的考慮,這也不是最主要的考慮。從另一個角度講,每個人都有感覺孤獨的時候,並不會因為自己有沒有兄弟姐妹而有本質的不同。我們都在學習如何和自己的孤獨相處,因為成長就意味著從父母和長輩的關照中獨立出來,不再依賴他們的評價,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世界。只有經歷了這個過程,我們才會更加清晰的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從而更有力量的關心和愛護身邊的人。



超級育兒師蘭海


農曆春節前,我媽生病住院了。

病理出來的當天,醫生在辦公室和我探討了治療方案。

那些生澀難懂的醫學名詞一股腦地衝進我的耳朵,我緊鎖眉頭,時而點頭,時而搖頭。

醫生講完了後和我說:“你回家再和家裡人商量一下吧。”

我說:“不用,這事我一個人做主就行。”

我走在醫院昏黃幽暗的走廊裡,喘不上氣來。

是的,我是獨生子。

家裡的書櫃上有一張我小學時候的照片。

照片上一個胖胖的男孩,穿著白襯衣,繫著髒兮兮皺巴巴的紅領巾,臉上印著汗水流過的泥漬,脖子上掛著一條軍綠色的繩子,上面穿著一把鑰匙。

這是我記憶中,那個年代男孩們最常見的裝扮。

那時候,每天我放學,父母都還沒有下班。

所以我必須一個人回家,一個人做作業,一個人玩耍,一個人等待這個家重新變得完整溫暖。

更令人沮喪的是寒暑假。

父母白天要上班,我只能獨自一人在家。

為了不讓我到處亂跑,發生那些存在於大人複雜頭腦裡的各種危險。

他們決定把我反鎖在家裡。

因為無聊,我開始研究各種自娛自樂的方法。

我弄到一把螺絲刀,拆開了家裡所有有螺絲的東西,收音機、錄音機、電視機等。

憑藉著我還算良好的記憶力,它們都被大體地恢復了原樣,我那精明的父母並沒有發覺它們在外觀上和使用體驗上有什麼異樣。

我感覺很刺激、很驕傲。

後來我遇到了一個難纏的傢伙,它是一塊手錶。

我手裡的十字花螺絲刀對於它毫無用武之地。

但是我並不甘心,因為那裡面不停旋轉的指針和小齒輪對我的誘惑太大了。

我手持螺絲刀和剪刀圍著它轉了一個上午,滿頭是汗。

終於,在下午兩點鐘左右,我的忍耐達到了極限。

我惱羞成怒地在陽臺上找到一把錘子。

當時我並不知道,我的噩夢開始了。

我順利地砸開了錶盤上的玻璃。

以那個時候我的認知,我只能認為那是玻璃。

那些指針和齒輪終於赤裸裸地呈現在我的眼前,我目光貪婪地撥動著它們,笑容盪漾在我的臉上。

如果用那個時候作文裡常用的一句話來形容的話,就是,心裡比喝了蜜還甜。

時間在飛快地流逝,爸爸媽媽要下班了。

按照慣例,到了還原它的時間了。

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根本就還原不了。

當天晚上,我遭遇了出生以來強度最大的一次男女混合雙打。

以至於睡覺的時候只能採用側臥的方式,因為屁股實在是不敢和床有任何的接觸。

多年後,我在解放碑上空看到一個手錶的廣告牌,上面那個品牌的名字令我在烈日下打了一個寒顫。

我想起了多年前那塊被我打碎的手錶。

現在我也知道了覆蓋在錶盤上的根本就不是玻璃,那是藍寶石。

每個獨生子女談起童年,都有一個不可迴避的詞,那就是孤獨。

在那些漫長得不像話的日子裡,我們變著法兒地挑戰著那些孤獨。

那些自娛自樂、自言自語、努力鑽研的日子,我們掌握了強大的生活技能和動手能力。

這些技能在我們成年後得到了發揚光大。

我們可以修理出了小故障的家用電器,如電視機、電腦、洗衣機、抽油煙機、電飯鍋等等。

我們會疏通堵塞了的馬桶和下水道,會做絕大部分的家務。

我們會做飯,番茄炒蛋、青椒肉絲都不在話下。

有些吃貨朋友,甚至令人髮指地掌握了鍋包肉和松鼠桂魚的做法。

不得不說,孤獨其實是個好東西。

我們如超級英雄一般,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平淡的日子有了些蜂蜜的味道。

我的初中同學裡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但大劉不一樣。

大劉有一個哥。

這是開學的時候,大劉親口和我們說的。

他說他哥身高180,體重180。

最大的缺點就是脾氣不好,經常打架,三天不打人就渾身難受。

毫無意外,大劉成為了班裡最受尊重的人。

我們每天都纏著大劉講他哥的傳奇故事。

前天是幫大劉揍了搶他零用錢的大孩子,昨天是揍了來報仇的大孩子他哥。

大劉他哥成了我們心裡的超級英雄,每個人都羨慕死大劉了,怨恨自己的父母沒給自己生個這麼牛逼的哥哥。哪怕生個姐姐也好啊,因為,萬一姐姐找到一個這樣的男朋友呢。

每次我看見大劉,總感覺他身後跟著一個正方形的巨人,氣勢逼人。

大家都不敢欺負大劉,有好吃的都主動給大劉吃,大劉喜歡的女孩我們都不敢和她說話。

我們經常請求大劉,帶我們見見咱哥吧。

大劉總是大嘴一咧地說:“沒問題,等有時間的。”

時間過得飛快,我們都畢業上了不同的高中,我們還是沒有如願以償見到那位正方形的超級英雄。

後來,大劉的父親去世了,我們去參加葬禮。

葬禮上,沒有見到大劉那傳說中正方形的保護神。

我似乎明白了什麼,心裡多少有一些生氣,生氣那些年我對大劉的獻媚,和給他吃的那麼多零食。

但是我看見大劉跪在地上的背影,他的肩膀很瘦弱還在微微地顫動。

那一刻,我忽然覺得他很可憐。

每個獨生子女,小時候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有一個哥哥或者姐姐。

那樣,我們被欺負了就可以一抹眼淚,恨恨地說:“你給我等著,我叫我哥去。”

那樣,我們就可以有一個玩伴來度過漫長的寒暑假。

那樣,我們考了一百分就不必在家苦苦等著父母下班了才能拿出來顯擺。

那樣,我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可以有個人吐槽或者商量。

但是,我們沒有。

每個獨生子女都具備一項奢侈的品質——獨立。

我們的快樂因不能分享而無法加倍,悲傷因無法分擔而不能減半。

所以,我們長大後習慣一個人上班、一個人坐車、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做家務、一個人睡覺、一個人旅行、一個人做任何事情。

別說我們自私,別說我們高冷,只是我們已經習慣自己面對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

我們如超級英雄一般,孤身一人倔強地對抗著生活的種種刁難。

一間病房,三張床,三個老人。

同樣的年紀,同樣的宮頸CA。

陪床的人有兩個是獨生子,一個兄妹三人。

我和小雷是獨生子,我們很羨慕那兄妹三人,可以輪著班休息,可以不用連續地請假。

我和小雷則是隔三差五地打電話和老闆請假,同時不停地奔跑在整個醫院的各個科室、各個樓層之間。

以至於那段時間我長期霸佔著微信運動的第一名。

人生病了,情緒難免急躁。

小雷媽媽因為午飯的菜有些冷了,生氣地摔碎了一隻碗。

小雷楞了一下,連忙蹲下收拾那些碎片,嘴裡還不停地說:“不生氣、不生氣,我再去把菜熱一熱。”

一次後半夜,我和小雷抽空到走廊裡抽菸。

小雷問我:“哥,你累嗎?”

我說:“累,但是沒辦法,我們得頂住。”

小雷一邊使勁地揉著太陽穴一邊說:“對,必須頂住。”

我問小雷,覺得委屈嗎?

小雷笑笑說:“這算什麼,小時候我不好好吃飯,不知道摔了多少碗,我媽都沒生氣,還是滿院子追著我餵飯。”

籠罩在黑暗和煙霧中的小雷,眼裡閃耀著晶瑩。

後來我和小雷商量:“要不咱倆也輪班吧。一個前半夜,一個後半夜,同時看護兩個媽。”

小雷說好。

於是,我們的看護工作變成了那張網上很著名的“獨生子”照片。

治療方案出來了,三個媽都一樣,手術加化療。

醫生詢問家屬的意見,是否同意這樣的治療方案。

我和小雷都表示同意治療,鄰床的小妹說要和哥哥們商量一下。

第二天,鄰床的媽媽辦理了出院手續,不再治療,選擇回家休養。

臨走的時候那個媽媽和我們告別,她說孩子們說她沒有病,回家好好過日子就行。

其實,宮頸CA 並不是什麼不治之症,以目前的醫療技術水平治癒率是很高的。

大家都很不理解那兄妹三人放棄治療的做法,議論紛紛。

有人猜測是因為三兄妹都不願意承擔這份責任,不想拿錢,不想多花時間,所以就放棄了治療。

小雷感慨地說:“沒想到我們這苦逼的獨生子倒堅持下來了,他們人多勢眾反而不行。”

我和小雷說:“人到中年,誰的生活不是支離破碎、一地雞毛。我們不知道他們到底在經歷著什麼,箇中滋味,也只有自己清楚了吧。”

我們小時候坦然接受了父母全部的愛,那麼在他們老了、病了、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我們怎麼會不盡心盡力,怎麼會不竭盡所能?

我們單槍匹馬,卻抵得過百萬大軍。

我們有一顆,為當年那十個月的煎熬、那一口奶水、那一勺白粥、那一句呼喚、那一個擁抱、那一聲叮嚀而報恩的拳拳赤子之心。

我們如同超級英雄一般,以一己之力給蒼老的父母撐起一片晴天。

當年一紙紅頭文件,我們成了獨生子女。

後來二胎開放,我們的人生成了“限量版”。

從小,我們都崇拜超級英雄,從齊天大聖到美國隊長。

我們焦急地等待著自己長大,幻想著憑著自己手裡的木棍便可以拯救世界。

後來,我們被生活揍得鼻青臉腫。

夜深人靜時一邊抽菸一邊抱怨,故事裡的超級英雄都是騙人的。

天亮後,默默接受自己就是個普通人。

於是我們學會低頭,學會假笑。

享受著那偷來的片刻寧靜。

忽然有一天,生活再次揮出了它的拳頭。

這次我們沒辦法逃脫,也不能退縮。

因為它試圖傷害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妻兒、這個世界上我們最親最愛的人。

我們再次抖擻精神,昂著頭、挺著胸站在苦難面前。

我們聲嘶力竭地喊著:“來吧,這次我們和你死磕。”

因為,我們是獨生子女。

因為,我們是超級英雄。

*本文為十點讀書籤約作者老曹創作


十點讀書


這個問題說實話,就是父母的問題,自己想生就生,不要說給孩子找個伴的理由!你的理由裡難道沒有兩個孩子養老嗎,或者說這個指不上指那個,或者說為了面子等等,父母卻只說為了給孩子找個伴,找個伴還是找個狼還兩說!其實這事很簡單就是你有條件,有人帶有錢養就可以生!只望兄弟兄妹怎麼個幫扶那也就是沒成家之前想想,成家後,各自有小家庭,兄弟兄妹姐妹也就是親戚關係,有的因為讀書定居別的城市後聯繫就更少!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只有一個的,父母還可以買房子去子女的城市定居,只要是兩個以上的,好像去哪一個子女那定居都不太對,去老大的城市,老大覺得是不是以後養老都是我的事了,老二不管了,老二覺得父母肯定以後會把錢留給老大,在老大城市還幫老大帶孩子,自己太虧了,就啥也不管了,最終就是老兩口仍然在老家城市,老大老二家要帶孩子的時候就得去他們的城市,24小時這個帶完帶那個!這個情況現實中少嗎?帶孫子不帶外孫,說重男輕女,帶外孫不帶孫子,媳婦說自己家孫不帶,帶外孫,走上帶孩子這條路就幾乎是十年的不歸路,帶了一胎帶二胎!況且因為年輕的時候養兩個孩子,要給孩子好的教育,自己積蓄也一般,這樣的老人在中國社會太多了,好好看看他們,我一個朋友,兩兄妹,每人兩個孩子,老人帶了四個孩子,十幾年,前幾天查出癌症,三個月時間,真的,生孩子,不是就多一個玩伴這麼簡單!


春天的小西


說起獨身子女孤獨不孤獨這個問題還是挺複雜的,每個孩子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只有當事人最有發言權。我覺得獨身子女孤獨不孤獨跟ta是否有個弟弟妹妹沒有直接的關聯,這主要是看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思想。

我就只有一個女兒,但是我女兒從來沒有說自己孤獨,也從來沒有提出讓我生二胎的建議。女兒從小都是我帶在身邊,只要我有空都是陪伴在女兒身邊,我們從來不缺少給女兒的關愛。隨著社會的進步,孩子更加不會覺得孤獨了,有電視劇追、有手機玩、有閨蜜逛街等,這些試想下,要是帶個弟弟妹妹在身邊,估計只有煩惱的份了。



我的一個朋友她隨老公一直住在部隊的家屬院,她的孩子也是獨身子女,但是孩子一點都不孤獨和寂寞。從小都是在家屬院和鄰居孩子吵吵鬧鬧的,放學就湊一起,週末到處串門蹭飯吃那是不在話下。她也問過孩子要不要多個弟弟妹妹呀,孩子給的答案是:無所謂,媽媽想生就生,媽媽不想生也是可以的。

說到這裡,我覺得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我們做父母的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孩子,兒孫自有兒孫福,過好當下的日子吧!


文海撈夢話育兒


我今年已經40了,算是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吧。談談我的感受。我媽媽已經70了,她經歷了那個特殊時期的所有“特色”:外公是手藝非常不錯的木匠,母親還是小女孩的時候,外公的工資可以拿到96元。在五幾年那個時候,這個收入是非常非常可觀的。外婆帶著母親姐妹幾個在鄉下生活,順便照顧外公的老父親。外婆前後一共生育了6個孩子,都是女兒,在農村來說,是會被人看不起的,所以外婆非常不受待見。6個孩子,其中2個沒有成活,嬰兒時期就因病去世了,家裡就只有四個小丫頭,外婆和一個年邁的老爺爺。糧食都要靠自己種才有吃的,沒有勞動力種糧食,就花錢請人種。後來文革時期,被打成了富農,瞬間低人一等了。外婆因為這些特殊情況,壓力大,去世了。那個時候我母親9歲,最小的小阿姨才1歲。小阿姨就是在母親的背上長大的。後來外公再婚了,新來的外婆和母親像是前世的仇人,怎麼也融合不了。母親性格太剛,絕不妥協的那種,在17歲的時候,投親靠友,遠離這個家,獨自在鄉下生活8年。8年後回城安排工作的時候已經28歲了,國家那個時候提倡晚婚晚育,我母親算是相當支持國家政策了。30歲有了我,我父親是你農村出來的,那種老思想還是有,希望母親再生一個,78年代雖然國家已經提出了優生優育,但是還沒有強制執行,其實是可以再生一個的。不過我母親覺得,她從小受了太多苦,沒有享受到很多母愛,所以她要她所有的愛給我一個,堅持不再生育。

我從小真的是被母親捧在手心養的,同齡的基本上很難找到和我一樣,被母親這樣愛護的。不是說別人的媽媽不愛孩子,只是沒有我母親這麼細緻入微。從來和媽媽相處的模式都是像朋友一樣平等,這是我最最自豪的,我同學都羨慕我。要說小時候,羨慕過別人有兄弟姐妹的,有,但是具體羨慕什麼,不知道。也許只有在父母上班,而必須把我反鎖在家裡,我爬在窗邊看著外面小朋友玩耍時,那才是羨慕吧。

話說回來,獨生子女弊端也非常多。相對而言,比較自私點。倒不是說家庭教育或者孩子本身有問題,是環境造成的。不太懂得分享,不太懂得站在對方角度去感受。直到前兩年,我才慢慢有了這些體會。有時候跟老公鬧彆扭,不敢回家說,怕父母擔心,就自己憋著。有時候會跟閨蜜吐吐槽,但是不可能經常打擾人家,這個時候就感覺真的,沒有傾訴的對象,感覺有點孤獨。不過,這麼多年也習慣了。也看到不少兄弟姐妹不和睦的,想想這樣也不錯。現在的心願就是希望父母身體健康,兒子一帆風順。在父母需要我照顧的時候,我盡心盡責,等父母百年以後,我能安心睡安穩覺,不會愧對良心就好。祝願天下的父母都健康長壽!


菲瞳一般


當父母的自己想生就生,不要說給大寶找伴這種理由。我是獨生子女,理所應當不管父母生老病死都是我的活,我願意伺候,他們對我掏心掏肺我對他們養老送終是必須的,但是想想我們這種普通的家庭甚至可以說條件中下的,如果我還有兄弟姐妹,對待父母每個人都會打內心戰,希望別人多付出一些,父母但凡有些偏愛都會不舒服,別說我自私,這就是人性。我小時候我大姨的兒子要上小學了,我姥姥就開始帶我了,我奶奶那時候還沒退休就每個月出保姆費,後面有次家裡出了很難堪的事情大姨和我媽吵翻了,大姨竟然說姥姥為了看我都不再看她孩子不接送上下學了!姥姥一輩子帶了三個孫子我們兩個外孫,已經仁至義盡,有什麼臉還覺得父母應該繼續接送自己孩子上下學而不管其他孩子?這就是人性,都特別的自私。話題扯遠了。今天帶兒子吃飯,旁邊一對夫妻一個抱著小寶寶一個餵飯盡享天倫之樂,角落裡他們的大兒子眼神滿滿的落寞。是真的有了小的大的就不寂寞嗎?自己想生就生,請不要再以孩子為理由。


分不清夢境與現實


1986年7月生人,據我說知,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是獨生子女,因為當時國家還沒有開放二胎政策,家裡基本就是一個,兩個的情況也有但是很少,不是雙胞胎就是家庭富裕的,從幼兒園到初中,我都是念的子弟小學,學校人不多,一個年級一個班,當時整個學校就只有一對雙胞胎,上學放學都是一起而且很團結,感覺他們是很快樂不孤單的。

說說我自己的情況的,其實從小到大我是很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兄弟姐妹的,時至今日,我都是一個內向的孤獨症患者,我的話很少身邊基本沒有朋友,可能我這樣的人比較適合做一個有耐心的聽眾吧,從小到大我是覺得自己很孤獨的。

所以我一直很希望能有一個兄弟姐妹,一塊上學一塊放學和我一塊作伴,至少有任何問題或者疑惑身邊能有一個人給我幫助和一起解決。

我想現在父母的想法應該跟我的想法一樣吧,兩個人能一起成長一起面對,父母的想法也沒錯,畢竟現在的孩子不像我們當年過得那麼輕鬆,也沒有任何的補習班,每天放學都能撒丫子到處瘋到處玩,不像現在的孩子,每天除了要完成功課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所以我想現在的孩子確實是需要一個伴吧,無論是玩伴也好,一起面對的兄弟也好,讓他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邊一直有個人和他在一起進步一起面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