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這個稱呼在軍隊中是何時開始盛行的?

崤山小虎


“司令”的字面解釋是“司職軍令”的意思,用軍事術語可詮釋為“部隊長”的別稱,中國古代的司馬、大司馬即可理解為“司令或總司令”的軍職。但不要想當然地把司令認為是特別高級的軍隊職務,因為“司令”這個詞有兩種可能的用途。



(集中營司令劇照)

第一種是我們通常理解的軍隊高級首長,當軍隊的規模大於師或者軍時,在師長、軍長之上才出現的官職。它起源於18世紀的拿破崙時代,這位法國皇帝的大軍在師以上設置了“軍團”建制,並且軍團首次建設了負責作戰指揮的“司令部”,那麼軍事主官便可稱為“司令”,以後逐漸流行開來。

第二種是部分獨立性較強、建制又不好界定的軍事單位,其軍事主官也可稱為“司令” ,比如軍事基地、戰俘營、軍隊管理的集中營和特殊單位等等,這就很難準確定義級別了,我們熟悉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那個跟辛德勒合作的猶太人集中營司令戈特不過是個黨衛軍上尉。



(護國第一路軍總司令蔡鍔)

尤其是海軍的建制單位,各類艦艇的大隊、戰隊、支隊、艦隊或基地的指揮官,都經常以“司令”命名,到底級別和軍銜如何,只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正因為有上述兩種用途,為了顯示高級首長的尊貴,後期開始出現“司令官”、“總司令”、“司令長官”的名詞,比如抗日戰爭時期,兵團、集團軍指揮官才可以稱“總司令”、戰區指揮官方可稱為“司令長官”。薛嶽在淞滬會戰期間任第19集團軍總司令、武漢會戰期間晉升第一兵團總司令,長沙會戰時期再升第九戰區司令長官。



(討逆軍總司令段祺瑞)

司令這個軍職是個近代詞彙,清王朝之前是沒有正式使用過的,大規模出現是在民國中期,而早期的北洋軍頭和各地軍閥,受清朝官職的影響,更喜歡“大帥”、“都督”、“督軍”、“巡閱使”之類的稱謂。可以查到的首次使用,是1915年蔡鍔起兵討袁,自任“護國第一路軍總司令”,之後1917年張勳復辟,段祺瑞也通電就任“討逆軍總司令”,自天津起兵拯救共和。

這一時期“司令”成為某個戰役集群部隊長的臨時性職務,直奉大戰,馮玉祥反水時正任直軍“第三縱隊司令”,對面奉軍則稱為“第一方面軍司令”李景林等。蔣介石的第一個司令職務是1918年任粵軍“第二支隊司令”,其實就一個多團的兵力。北伐開始前,為了體現新舊軍隊的區別,蔣介石1926年正式就任北伐軍總司令,司令職務才在國民黨軍隊廣泛使用。



(奉軍第一方面軍司令李景林)

“司令員”這一稱謂是我軍專屬,劉伯承元帥從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回到江西蘇區後,倡導“官兵一致”的思想,於是號兵成了“司號員”、伙伕成了“炊事員”,軍團、軍區的指揮員則稱為“司令員”,其實在含義上沒有區別。

侵華日軍等級也是比較森嚴的,方面軍、軍的頭目只能叫“司令官”,只有總軍級的建制,部隊長才可以稱為“總司令”,所以關東軍老大在1942年之前就不可以稱為總司令,否則是違背歷史事實的。

(北伐軍總司令)


度度狼gg


司令這個詞,顧名思意吧,是指軍隊裡發部命令的的人,是最高指揮官,司是司職的意思,令是命令,兩詞合起來為司令。

通常司令這一級代表了一個集團一個方面,一個甚地的最高首長。司令這個稱呼最早應是從西方傳過來的,西方國家將軍隊編成了軍,師,團,營,連,應戰爭規模擴大,若干個軍組成了方面軍,集團軍為統一指揮需有一司職命令之人,那麼司令也就應運而生了,西方應該是一次大戰時有了集團軍組成後而有了司令官這一稱呼。

而在中國,北洋軍初時仍沿用舊時稱呼,標,鎮等代表軍隊建制,後新式整軍沿用了西方軍隊司令的稱呼,蔣介石發起北伐初期時仍無司令稱呼,北伐各軍只有軍長,蔣自認總指揮兼第一軍軍長,後期北伐軍擴大整編,北伐軍稱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並於1927年4月編為4個集團軍,其中蔣介石為第一集團軍總司令,此集團軍是以黃埔軍校師生為基幹組成,是蔣發家的本錢也就是後來的國軍中央軍。其它三個集團軍是以馮玉祥為司令的,以西北國民軍為主的第二集團軍,閻錫山的第三集團軍和唐生智為司令的第四集團軍。北伐勝利後,蔣介石逐漸掌握了民國的軍政大權從而自認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而其它各路對蔣的專權頗有微詞從而分裂,軍閥混戰也就此拉開了帷幕。

共產黨方面,1928年4月朱毛率紅軍上井岡時成立的是第4軍,朱德為軍長,至紅一三軍團會師後1930年8月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朱德為一方面軍司令和工農紅軍總司令,之後林彪指揮第一方面軍時也只是總指揮,除了朱德為總司令外下一級方面軍就都是總指揮,只有地方軍區,如湘贛軍區,浙贛軍區,閔西軍區等設立司令員一職。此後,人民軍隊在兵團,縱隊,大區,省軍區,軍分區,基地都設置了司令員職,司令員最低為大校正師職,少數情況下也有上校付師職為司令員的。


wang_H


我覺得司令長官這個稱呼最好,其他的就遜色多了,比如某總長、某主任、某政委,聽起來都不如某司令官舒服,感覺司令官咋滴也比總長政委這些人官大一級。


中華大元帥


紅軍時期,劉伯承元帥為了體現出人人平等,提出了炊事員,司令員,警衛員等,後來這個司令員開始盛行。


鐘樓1800925385



何由之


有軍旗的時候才有司令的


手機用戶4320976276


司令這個詞彙是一個舶來品。它起源於洋務運動的時候。其實說白了是日本的軍隊一個詞彙。包括軍隊的編制名稱全部都是來自於日本軍隊的詞彙。


克希拉里


民國初的軍閥愛稱大帥,張學良就人稱少帥,其實大帥一般在舊軍閥時期比較多,到了蔣介石的國民革命軍這時,大帥就不合適了,所以蔣介石在北伐時,國民革命軍幾個集團軍都叫總司令了,老蔣自己都當起了司令。


今時古事


司令發明英國,大概在十七世紀中期開始。著先用於海軍。中國用於十九世紀末,在訓練新軍時開始用。


愳弘天使


對不起這我到錯實不知,當我能感覺到是蔣介石組建國民革命政府的時候是實的吧。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