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軍裝甲兵首任司令員是誰?

yzjp2017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裝甲兵首任司令為許光達大將。許光達,湖南長沙人,畢業於黃埔軍校五期炮兵科,在參加南昌起義時沒有趕上,與部隊在江西相遇,在三河壩戰役因為被炮彈炸傷與部隊失去聯繫,後進入國民黨部隊秘密從事兵運工作,身份暴露後輾轉各地,改名許泛舟後,到河北清源縣長的岳父家暫避,當了警察局長,利用職權釋放了很多政治犯,順道策反了警衛隊。



為了繼續革命工作,又先後改名許洛華,許光達,1930年參與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任參謀長,七月當紅2軍團第十七師師長,率部配合紅軍進攻長沙。在參加馬良坪戰鬥時,與部隊失去聯繫,被國軍重兵圍攻,他率部在山中和敵人周旋兩個多月才攀懸崖突圍。



在應城戰鬥中受傷後,因為醫療條件簡陋,子彈無法取出,被送到了蘇聯治療,併入了莫斯科國際列寧學院學習,在七七事變爆發前期,他要求回國被王明拒絕,進入汽車訓練班學習,在七七事變後,許光達才得以回國,並且擔任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校長,發表了許多軍事理論,為培養抗日軍政幹部,探索抗日戰爭經驗做出了突出貢獻。



後來許光達任中央軍委參謀部防空司令,衛戍司令,率領抗日軍民展開游擊戰爭,肅清漢奸特務,摧毀日偽軍據點,建立抗日根據地,為抗戰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kmyc時期,組織志願軍坦克部隊入朝作戰,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兼任裝甲兵學院院長,1959年,被任命國防部副部長,為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在特殊時期受到波及,經過一年多的審訊,於北京逝世,享年61歲。


軍事一點通


許光達(1908.11.19~1969.06.03),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1-2] 。湖南省長沙縣東鄉蘿蔔沖人。192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春入黃埔軍校第5期學習。在革命生涯中,歷任見習排長、排長、代理連長、軍參謀長、師政委、師長,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長、教育長、分校校長,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部部長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和衛戍司令,八路軍第120師獨立第2旅旅長兼晉綏軍區2軍分區司令,晉綏軍區第3縱隊司令,西北野戰軍軍長、第2兵團司令員等職,參加了南征作戰、馬良坪戰鬥、綏遠戰役、高家堡戰役、榆林戰役、沙家店戰役、延清戰役、宜川戰役、澄郃戰役、荔北戰役、扶郿戰役、蘭州戰役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許光達任裝甲兵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等職,為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卓著貢獻。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開國大將許光達1955年被授銜時,只有47歲,是十大將中最年輕的一個。在得知自己將被授予大將軍銜的消息後,許光達幾次給毛主席等軍委領導表示要降銜,他說,高興之餘,惶惶難安。捫心自問,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微不足道。不要說同大將們比,心中有愧,與一些年資較深的上將比,也自愧不如。很是讓人感動!

1964年,許光達司令員與參加核效應試驗的坦克成員交談。

1964年6月16日,毛澤東主席在南口靶場觀看坦克分隊軍事技術表演時,與許光達司令員交談。


風風火火小蘆薈


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首任司令員是許光達大將,其簡歷:

許光達(1908.11.19~1969.6.3)原名許德華,湖南長沙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第一任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大將之一。解放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兼坦克學校校長和裝甲兵學院院長,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他是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於1969年6月3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61歲。


大漠孤煙52094676


許光達:首任裝甲兵司令員。

“沒有技術就沒有裝甲部隊”,是裝甲兵首任司令員許光達(1908一1969年,湖南長沙人,開國大將)提出的著名觀點。

早在大革命時期的1928年,許光達在黃埔軍校學的就是炮兵科。後來,他在蘇聯先後學習過汽車,軍械,炮兵和坦克,尤其對坦克有較深的認識。

從上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許光達就一直關注和重視裝甲兵裝備的型號仿研,開以此起步,開展我軍坦克裝甲車型號的研製。

為此,他滿懷深情的於1957年7月25日,致信總參和軍委領導並轉呈周恩來總理,建議克服困難,儘快把國產坦克製造出來。1958年底,我國終於生產出了第一輛國產坦克,並命名為59式中型坦克。

當1959年舉行國慶10週年大典的時候,許光達陪同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由國產坦克組成的坦克車隊,當坦克隆隆地駛過天安門廣場時,毛澤東緊握住許光達的手,高興地向這位我軍裝甲部隊的創始人表示祝賀。


白雲龍63445272


其實人民解放軍第一個戰車師師長是開國少將曾克林,在遼瀋戰役結束四野全面解放東北後,繳獲了大批國民黨軍的美式坦克和裝甲車輛,再加上搜繳的日式裝備,已經超過了三野在華東所獲,首次編成了“戰車師”,擁有各型坦克和裝甲車300多輛,在攻克天津的戰役中起到重要作用。



(曾克林將軍)

曾克林將軍是冀東抗日遊擊戰出身,不太適應大兵團正規作戰,縱隊司令由“旋風司令”韓先楚將軍接手後,轉任解放軍首個戰車師師長。1950年全軍統一兵種序列時,考慮到級別至少應該是兵團級的因素,軍委才任命第一野戰軍第2兵團司令許光達出任裝甲兵司令員,曾克林將軍調任海軍航空兵。

許光達,湖南人,黃埔五期炮兵科畢業,參加南昌起義。1932年在土地革命戰爭期間負傷後轉赴蘇聯治療,曾入東方勞動者大學汽車訓練班學習,可算是我軍最早的機械化人才之一。1938年回國後曾任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和衛戍司令、賀龍元帥麾下晉綏野戰軍第3縱隊司令員等職務。



(許光達將軍)

1947年轉隸西北野戰軍,1948年底全軍統一整編時為第一野戰軍第3軍軍長,1949年6月晉升為第2兵團司令員,是解放軍打掉馬家軍主力“蘭州戰役”的主要突擊集團。1950年4月,許光達出任裝甲兵司令員兼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軍委選擇許光達將軍就任裝甲兵司令也是多方因素綜合考慮的結果,包括軍中資歷、個人特長和軍職級別,同時也要注重人民解放軍五大野戰軍之間的平衡。在此之前,第四野戰軍參謀長、第14兵團司令劉亞樓將軍已經出任空軍司令員,兵團部成為空軍機關的組建基礎;四野第1兵團司令肖勁光出任海軍司令員,兵團部成為海軍機關的組建基礎。



這是與陸軍並列的一級兵種機關建設。那麼,陸軍二級兵種的司令部建設就需要考慮其他幾個野戰軍了,我們看下名單:

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第一野戰軍,開國大將。


炮 兵司令員:陳錫聯,第二野戰軍,開國上將。


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第三野戰軍,開國上將。


防空兵司令員:周士第,華北野戰軍,開國上將。



其中陳錫聯時任第二野戰軍第5兵團司令員,由於作戰勇猛,軍中人稱“小鋼炮”,是當年夜襲陽明堡的八路軍769團團長;陳士榘時任第三野戰軍第8兵團司令員,是參加秋收起義的老紅軍;周士第時任華北野戰軍第18兵團司令員,湘鄂西蘇區的老紅軍。

這幾個陸軍的二級兵種都是在1950年前後建立的,直到1954年才建立鐵道兵司令部,由當年的八路軍359旅旅長王震任司令員,已是後話。

(許光達司令員視察坦克部隊)


度度狼gg


開國大將許光達,黃埔軍校五期畢業生,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首任司令員。

許光達,原名許德華,湖南長沙人,1908年11月出生,

1926年春入黃埔軍校第5期(武漢分校)學習,編入炮兵科,後加入南昌起義部隊,參加朱德指揮的三河壩戰鬥,與國民黨軍隊精銳血戰,朱德讚歎他“好一個娃娃連長許光達!”

紅軍時期和抗戰期間,許光達率部參加反“圍剿”作戰和抗日遊擊戰爭,特別是在保衛延安的烏龍鋪戰役立下奇功,周恩來讚歎:“許光達功不可沒!”

解放戰爭時期,許光達任晉綏軍區第3縱隊司令員,後隸屬西北野戰軍(第一野戰軍),參加沙家店、延清、宜川等一系列戰役,參與解放蘭州,立下卓著戰功。

新中國成立後,許光達接受了一項光榮重要的使命——受命組建裝甲兵。

許光達拿出打大仗、打硬仗的勁頭,克服技術、裝備、人員短缺等困難,領導組建了裝甲兵的部隊、基地、機關、院校和科研機構,在擔任裝甲兵首任司令員的同時,兼任坦克學校校長、裝甲兵學院院長,奠定了裝甲部隊的堅實基礎,成為解放軍裝甲部隊的重要奠基者。

許光達將軍為人大度,高風亮節,1955年首次授銜時,得知自己將獲大將銜,他三次提交“降銜申請”,要求改授上將,將大將銜另授他人,毛主席聽後大為感嘆,將其比之為明初名將徐達:

“500年前,大將徐達,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500年後,大將許光達,幾番讓銜,英名天下揚。”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許光達將軍在《毛澤東選集》扉頁上題詩明志:

“百戰沙場驅虎豹,萬苦千辛膽未寒,只為人民謀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閒。”

吃水不忘打井人,讓我們一起緬懷這些開國元勳的不世功勳!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建國後,新中國的外交重心是蘇聯和東歐。因為許光達曾留學蘇聯,精通俄語,又熟悉蘇聯各方面情況,所以當時主持外交工作的周總理曾向朱德等提出調任許光達到外交部工作。而朱德、彭德懷等認為部隊的機械化更需要許光達。許光達在黃埔軍校時學的就是炮兵,留學蘇聯時學習也是炮兵科和坦克科,1950年4月,中央軍委任命許光達為裝甲兵司令員。



許光達是湖南長沙人,1921年進入長沙師範學校學習。他積極參加學生運動,1925年加入共青團,同年加入黨組織。次年經湖南黨組織推薦,許光達考入黃埔軍校。

1927年2月12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舉行開學典禮。許光達所在的炮兵科轉入武漢分校。軍校畢業後,許光達分配至駐紮在九江的張發奎部第2方面軍。不久,許光達接到黨組織命令赴南昌參加起義。當他到達南昌時,起義軍已經撤離。許光達在寧都追上了周士第任師長的起義軍第25師,許光達在該師75團3營擔任排長。會昌戰役後,許光達升任代理連長。



在三河壩戰役中,許光達身負重傷,只得在老鄉家中養傷。傷愈後他尋找隊伍,來到鄂西根據地。紅2軍團成立後,賀龍出任總指揮,許光達任紅6軍17師師長,後任紅8師22團團長、8師師長。在應城戰鬥中許光達胸部中彈,由於受蘇區醫療條件所限,無法取出其胸部彈片,上海又值嚴重白色恐怖,因此許光達被送往蘇聯醫治。

在蘇聯傷愈後,許光達進入列寧學院學習,後進入東方大學學習大炮和坦克技術。

1938年1月,許光達回到延安,任抗大訓練部部長,後任教育長、抗大第三分校校長、中央軍委參謀部長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衛戍司令。1942年任120師獨立第2旅旅長兼晉綏軍區第2分區司令員,領導軍民開展游擊戰爭。

1945年8月,許光達被任命為雁門軍區副司令員,所部組成許光達、孫志遠縱隊參與綏遠戰役。次年任晉綏野戰軍3縱司令員。1947年8月,許光達率部渡過黃河,入編西北野戰軍,參加了沙家店、延清、宜川等戰役,多次取得攻堅戰的勝利:

1947年8月,中央機關在轉移途中,身處險境。彭德懷急令許光達部火速馳援。許光達率部冒雨行軍,到達烏龍鋪,與國軍劉勘部激戰一晝夜,保障了中央機關順利轉移。接著許光達部又將劉勘一部堵在當川寺一帶,協助西野主力取得沙家店大捷。

在延清戰役中,3縱和1縱協同作戰,力克清澗,殲滅整編76師師部、24旅旅部及直屬部隊,國軍傷亡5000餘人,中將師長廖昂被俘。

在宜川戰役中,許光達率3縱擔任主攻,全殲國軍76師24旅,少將旅長張漢初被俘。


1949年2月,許光達任一野第3軍軍長,參戰春季攻勢和陝中戰役。6月,任第2兵團司令員,參戰扶郿戰役、蘭州戰役。

建國後,許光達被任命為裝甲兵司令員,兼任戰軍學校校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59年9月,任國防部副部長。

1969年6月3日,許光達大將在京逝世,終年61歲。


歲月是一條河流


新中國第一任裝甲兵司令員是許光達。許光達,原名許德華,1908年出生,湖南省長沙市人。1921年考入長沙師範學校,許光達就開始接觸到馬列主義。1925年,許光達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許光達入黃埔軍校學習。1927年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任見習班長,同年在寧都參加了南昌起義部隊,任排長、代理連長。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參謀長、第十七師政治委員、師長、紅三軍第八師二十二團團長、八師師長、紅三軍第二十五團團長。

1932年,中央要送一批幹部去蘇聯學習,許光達因傷需要修養,中央便決定讓他到蘇聯邊治傷邊學習。在蘇聯,他先後進入國際列寧主義學院和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為期近五年。1938年1月,許光達完成學業回到延安。不久,許光達被分配到抗日軍政大學,任訓練部部長、教育長、第三分校校長。



此後由於工作表現突出,許光達相繼擔任了中央軍委參謀部部長兼延安衛戍區司令員、中央情報部一室主任、晉綏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八路軍一二O師獨立第二旅旅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第三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二兵團軍長、第二兵團司令員。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許光達隨彭德懷來到北京。

有一次,中央領導同志在商議建國大事的時候,周恩來向朱德、彭德懷兩位老總提出,希望調許光達去外交部工作。由於當時外交的主要方向是與蘇聯、東歐加強聯繫。許光達又是從蘇聯學成回國的,因此很適合這一工作。但兩位老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認為軍隊也需要像許光達這樣的高級人才,捨不得放手。總理便問許光達:“你是什麼意見?”許光達笑著說:“外交工作我怕不能勝任,還是軍隊工作熟悉一些。”說到這裡,毛澤東正好進來,問清他們議論的事,然後笑著說:“聽老總們的吧!”

在毛澤東的支持下,1950年5月,許光達開始籌建我軍歷史上的現代化新兵種——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一個月後,中央任命他為裝甲兵司令員兼坦克學校校長。後又擔任裝甲兵學院院長、國防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並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69年6月3日,許光達因病去世,享年61歲。


李三萬的三萬裡


說起這個人,都熟悉,他正是我們尊敬的開國大將許光達,只活了61歲,說起他這麼個人,我們不得不好好說一說。對他,國人可能會講,即熟悉又陌生,一生戰功卓著,如其詩,“百戰沙場驅虎豹”,詩言志,將軍一世謙遜,獨有對其武功,頗有自得意,是這樣,黃埔軍校五期生,學炮的,參加了南昌起義,賀老總麾下開闢湘鄂西,大難不死送去蘇聯醫治,傷好了就讀於蘇聯東方大學,1938年回國任抗大的訓練部長,1941年擔任軍委參謀部長兼延安交通司令、衛戍司令,旋任晉綏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兼八路軍120師獨立第2旅旅長,晉綏軍區第3縱隊司令員,1947年成為西北野戰軍3縱司令員,沙家店大戰正酣,以身獨擋劉戡,掩敵側背,主席大讚前無古人。打岔口,打延清,打清澗,打榆林,多有功焉,戰宜川獻策彭總,緩來急打,急來緩打,緩守之敵俱獲,主席連稱打得好。以後改編任軍長,第二兵團司令員,以後大戰扶眉,激戰蘭州,無役不與,身經者何止百戰,將軍多有威焉。作為傑出的軍事將領,一日不願離開軍旅,總理以之通俄文要他辦外交,力辭之,1950年成為我軍裝甲兵首任司令員。

“萬苦千辛膽未寒”。將軍方頤大口,溫和敦厚,素具謙謙君子之風,於家人稱五伢子,好學上進考入長沙師範,以後戎馬一生,學炮學裝甲,博學明志,矢志不渝,萬苦千辛不以為苦,不計名利,九死一生,自述向來平實不敘己功,金錢、地位和榮耀,不能動其心,智勇橫貫早自天下名垂,只在大樹下苦尋,是以風騷稍遜,從不以功為功,虎膽將志為天下所謀,接任裝甲兵司令員也津津,一朝中蘇關係惡化,是年59式坦克出,至今魔改不斷,服役於多個國家。如今在將軍故居,放的正是一輛62式,這司令員幹得有聲有色,一在抗美援朝神威大展,志司論定,於作戰極大便利;二是三讓軍銜,成為我黨明鏡,1957年父親去世,為防止吃來送請,拒不回鄉,1959年出任國防部副部長,鐵骨錚錚。人民的將軍不歌頌,遺後世之羞。他是合格的出色的裝甲兵司令員,開一代風氣之先、技術之先。

“只為人民謀解放”。說易行難,蘇聯學成回國,人送黃金357.1格蘭姆,相當於七兩之重,面對黃白物,不動心者幾人,回國如數上交,以後他的兒子,一位學者型將軍找到了這份黃金收據,以為共和國的開國大將範兒,以天下之憂為憂,名將之風。1932年身任團長,鏊戰瓦廟街,身先士卒,不幸中彈,手術條件有限,不施麻醉,開膛剜胸,那是生拉生割,血流如注,將軍自堅持,七死八活,仍然取不出子彈,人民幸甚,子彈離他心臟只有10公分。死過一回的人從來不懼,把自己的一切都看得輕輕。長沙相知一女結為伉儷,失散十年,生死相守,這是隻有在書中才有的故事呀,大將能為之,一生光明磊落,偉岸無私的最好寫照,光耀千秋,誠為我中華文明傳統之楷模。永為邦國之光,這是政協副主席趙樸初的蓋棺論定。

“粉身碎骨若等閒”。2004年他的妻子去世,只有存款2萬餘,拿出1萬交黨費,共和國大將的遺孀啊,依她生前的話,正要清清白白做人,遺語世間,不要搞什麼儀式了,真要感天動地,最年輕的共和國大將不平凡,烈火純鋼,節節忠骨,一生痴愛相守的妻子竟也芳香魂烈,讓世人永遠仰視。滿門精忠,貫日成虹,大將於世,雄傑之略不世出,豈謂等閒,粉身碎骨以報國,留下千秋精神獨照世間,明鏡楷模非虛譽。也許現在的你,對將軍還並不熟悉,魂舞大漠這篇問答,正要建立這樣的認知。也許魂舞大漠才力未逮,有負網友對將軍認知的期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試以別樣的視角,來論將軍的品格,賀老總論定道,應授予大將;彭老總講這個許光達有點東西;朱老總講,好個娃娃連長;主席說了,英名天下。裝甲人有認定,高風亮節,殫精竭慮,其功甚著。


魂舞大漠


人民解放軍裝甲兵首任司令員是開國大將許光達。

許光達1908年出生於湖南省長沙縣東鄉蘿蔔衝的一個貧苦農家,17歲加入共青團,19歲進入黃埔五期炮兵科,畢業後在鐵軍第四軍擔任排長。

許光達改過很多次名,8歲時上小學是,老師給他取名“許德華”,1928年被湖南何健通緝時,改名“許泛舟”,1929年先後該名為“許洛華”和“許光達”。

許光達將軍,戰功不如蕭克和王震,卻在1955年授勳是得到了大將軍銜,於是有人說他是白撿一個大將軍銜。其實許光達評為大將,完全是因為他在20多年革命戰爭中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許光達參加完南昌起義後,在行軍途中負傷與部隊失散(和粟裕大將很相似)。幾經週轉後,1930年許光達在洪湖蘇區組建了紅六軍,任紅2軍團第17師師長,屬於紅二方面軍序列。相比之下蕭克和王震都是中央蘇區的紅一方面軍,給紅二方面軍一個大將名額,完全合情合理。(留學蘇聯的許光達將軍)

不僅如此,許光達最特殊的經歷是在蘇聯學習軍事,在莫斯科國際列寧學院一學就是5年,抗戰期間又先後任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訓練部長、教育長、第3分校校長,是軍事理論很高的將軍。

也正因如此,許光達不僅被超規格授予了大將軍銜,還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開展組建裝甲兵的各項工作。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許光達通過實地考察、觀摩學習,回國後組建了組織志願軍後續坦克部隊入朝作戰。在解放軍裝甲兵建設中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

我國第一支裝甲兵部隊在哪裡組建的?

早在1945年12月 ,解放軍就有了裝甲部隊,叫做東北坦克大隊。1949年上半年,在東北和華東各組建一個戰車師(坦克師),後來這兩支部隊都納入了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建國後,一野第二兵團為基礎建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部,原第二兵團司令員許光達就擔任了裝甲兵司令員。

目前,我國的裝甲兵部隊已經成為以坦克兵為主體、包括自行炮兵、 裝甲步兵、 導彈兵、 防空兵、 防化兵、 偵察兵、 通信兵、 工兵等諸兵種合成的裝甲機械化部隊,具有強大突擊力和戰鬥力的高技術兵種。

我國的裝甲兵部隊正式成立於1950年9月1日,這一日被定為人民裝甲兵誕生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