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紅利被吃盡後,如何打造現象級企業

3分鐘主題視頻,50W人參與投票,最終5人並驅爭先……歷時4個月,尋找青年創業者的“競爭遊戲”有了獲勝者——環球捕手創始人、格家網絡董事長李瀟。

10月30日,上海新天地寶珀店鋪內,進行了一場吳曉波、李瀟、寶珀中國區副總裁廖信嘉、英國《金融時報》新興市場編輯兼副主編金奇(James Kynge)、FT中文網出版人張延參與的午餐會。

觥籌交錯間,寶珀283年長久且不斷創新的品牌經驗,吳曉波敏銳的商業洞察,FT中文網廣闊的國際視野,為新一代優秀青年企業家助力。

被要求脫下印有 Global Scanner 的衛衣,換上西裝打上領帶,出席青年午餐會的李瀟,有了員工口中不曾有過的“上位者氣勢”。

正式開始前25分鐘,李瀟時不時拿起手機。事後回憶,那是在回覆平臺忠誠用戶的反饋信息。

微信名仍是“後勤部長”的他,每天早上10點到下午2點大促期間,都會保證在工作狀態,一有空就親自與用戶進行溝通……

所有的細節,合乎午餐會前一天走訪企業時,員工給出的評價:接地氣、沒有距離感。

互聯網的紅利被吃盡後,如何打造現象級企業

他的環球捕手,也與雲集、拼多多一起,在吃盡移動互聯網最後一波紅利後,成為三五年內迅速崛起的現象級企業,同時帶動小品牌快速發展。

包括李瀟在內的一批執著於打造符合消費分級、新中產需求的青年企業家,是“寶珀青年計劃”關注的焦點,也是吳曉波頻道自2016年以來開始尋找的,助推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核心力量。

而這批人崛起背後的主要影響因素——移動互聯網紅利、社交電商、消費分級,也是本次青年午餐會聚焦的關鍵點。

互聯網的紅利被吃盡後,如何打造現象級企業

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崛起的又一批

3個燈光,2個固定機位,1個移動機位,4名攝影師……一切準備就緒後,12點30分,寶珀· 吳曉波青年午餐會正式開始。

相比餐前近1小時閒談,話題涉及匠人精神、奢侈品電商、一帶一路、經濟局勢,青年午餐會更聚焦:一二代創業者,及消費分級下的行業機遇。

互聯網的紅利被吃盡後,如何打造現象級企業

在吳曉波專欄,以及多次線下聚會中,一個事實被反覆提起,包括這一次:

互聯網環境下崛起的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前兩者成立至今19年,後者成立至今20年。三位創始人,李彥宏、馬雲、馬化騰的平均年齡是50歲。

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生長出來的TMD——今日頭條、美團點評、滴滴,分別成立6年、8年、6年。三位創始人,張一鳴、王興、程維的平均年齡是36歲。

他們算得上是兩代創業者。

共同點是,思考能力足夠深,認知邊界足夠廣,已完成從經驗驅動型創業者,到認知驅動型創業者的升級。不同的是,第一代創業者佔山即為王,第二代創業者需在夾縫中求生存。

餐桌上的吳曉波、廖信嘉、金奇、張延屬於第一批,熬過痛苦期,工作已成了生活。

而李瀟屬於後一批,80後,有10年電商運營經驗。在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傳統電商版圖穩固、流量紅利枯竭之際,他選擇依託微信生態,去實現用戶量的“瘋狂”增長,並在三五年內,將環球捕手打造成估值20億的經濟體。

商業模型類似的還有兩家:上海的拼多多,杭州的雲集。

互聯網的紅利被吃盡後,如何打造現象級企業

從買流量到熟人經濟

“阿里也好,京東也好,第一批崛起的電商企業有一個共同特點:在流量廉價的年代,大量購買形成規模優勢,再疊加供應鏈、物流、資金優勢,基本形成壟斷。之後起來的聚美、唯品會,體量就差了很多。”

涉及自己的領域,李瀟的表達欲似乎被觸發,激動之餘碰掉了手邊的刀叉。

往前追溯,更慘但需直面的現實是:2010年-2015年,實體店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得所剩無幾,但那幾年成立的電商,不論是零售、餐飲、生鮮或是其他領域,都發生大面積倒閉。

互聯網的紅利被吃盡後,如何打造現象級企業

2016年,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

紅利散盡後,王興曾指出過兩條路:要麼開拓海外市場,去獲得更多用戶;要麼精耕細作,提高用戶轉化與激活。李瀟選的是後者,並堅信社交電商是唯一的活路。

而在更早的2014年,微信就已從一個單純的社交應用平臺,靠著支付的便捷及社交媒體的分享屬性,轉變為電商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僅僅一年,數萬人加入了微信電商行列。再往後,是淘寶店主也開始遷徙至微信生態。

“這為無論是環球捕手,還是拼多多、雲集,提供了產業基礎。”吳曉波總結。

互聯網的紅利被吃盡後,如何打造現象級企業

企業的核心價值需重回產品和技術

提出雙創以來,2014年到2017年的創業,基本上都重在商業模式創新,並以此一較高下。環球捕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但今天,再創造一個像是環球捕手、雲集、拼多多這樣的企業,就很難了。背後的原因是,紅利被吃完,手機用戶不再增長。”對於互聯網行業的變遷與困局,吳曉波深有感觸。

“而且這幫已經站在細分領域前端的企業,在紅利過後,想要謀求持續增長,也需重歸到產品的創新、技術的創新。”廖信嘉補充。

這才是一個企業的核心價值。比如寶珀,283年不倒,在過去十多年推出近50枚全新機芯,靠的就是這一點。

而李瀟,也在今年上半年砸了1億用於技術研發,整個團隊死磕用戶體驗,最基本的要求是雙11期間不宕機。

互聯網的紅利被吃盡後,如何打造現象級企業

中國十四億人口,兩三億新中產,這一比例在未來幾年將持續擴大。

“新中產,包括更多的普通消費者,在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之後,有了自己的審美、精神需求,看產品的眼光,跟以前看大宗商品物美價廉完全不一樣。”張延說。

具體而言,可概括為兩個特點:第一,希望東西好;第二,價格不能太貴。

如果在未來的五年內,面向這群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中產,能有產品創新完成的話,環球捕手這一批企業,就能抓住下一波發展機會。

互聯網的紅利被吃盡後,如何打造現象級企業

消費分級

三輪碰杯,臨近結尾時,吳曉波從“人”的角度出發,提供了一組很有意思的數據:

環球捕手平均客單價200多人民幣,京東120多,淘寶80多,拼多多大概14塊。

這批企業,無論是切高端、中端、低端市場,都活得很好。背後折射出的一個行業趨勢,是中國正在經歷消費分級:

第一級:類似寶珀、愛馬仕等高端奢侈品牌

第二級:類似環球捕手、雲集、網易嚴選等高性價比平臺

第三級:拼多多等一批以“高性價比”為核心的平臺

滿足新中產更基層消費需求的是第二級、第三級,和經濟週期沒太大關係。同時,為追求生活品質,新中產也會買一些奢侈品牌。

而且,中國的整個消費市場還在繼續擴容。體現在數據上,是7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0734億元,同比增長8.8%。進博會的舉辦,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互聯網的紅利被吃盡後,如何打造現象級企業

“這樣的背景下,未來效率高的企業獲得機會,落後產能會被淘汰。”吳曉波說。

也就是說,現在默默無聞的一些小企業,在三四年後,可能會像今天的環球捕手、雲集、拼多多一樣,突然冒出來並發展成為趨勢。也會有一幫像李瀟、肖尚略、黃錚這樣的青年一代,重新描繪未來的種種可能。

What's More?

A. 對一代、二代企業家的看法:

40-60年代的企業家,像賭徒,膽子也夠大。80-90後,會更理性一些,更關注產品,對用戶也有足夠的瞭解。團隊組建的方式也不同。20年前,馬雲招募團隊的邏輯是:500塊錢一個月,願意就跟我走。但現在都要選人,講願景。

B.賽道式投資:

選一個賽道,如果有100家公司在上邊跑,就蒙著眼投80家,總有一家跑到最後——這就是最具中國特色的賽道式投資。在英國,類似情況根本不存在。但這也是英國商業市場最大的困局所在:太穩了。

C.bilibili式目標用戶篩選:

bilibili有個很好玩的用戶篩選方式:註冊前要答40道題,沒通過的被拒之門外。背後的邏輯是:產品滿足特定人群需求,與此沒有關係,或對此不敏感的,就不是目標用戶。

D.對中國製造業的看法:

過去幾年,一些中小製造業在倒閉,讓很多人有了擔憂情緒。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中國電子消費能力非常強,物流、移動互聯網能力,比歐洲、日本、東南亞先進5到10年。這5到10年,可能就是中國企業、中國製造業的機會。

E. 日本年輕人不願創業:

一次與日本前首相交流,有兩個點非常有意思:第一,他非常高興這次從中國來的,是一幫三四十歲的年輕人,以前都是七十五歲以上的“老年邦交”;第二,日本三十幾歲的年輕人,沒人願意創業,他們都更願意在大公司工作,如果創業老婆就和他們離婚了。

F.對李瀟及環球捕手的評價:

李瀟是移動互聯網最後一波紅利獲得者。這一波獲利的,有兩類:一類像拼多多,往下沉;一類與消費升級相關,比如環球捕手、雲集、網易、小紅書,往上走。

——吳曉波

環球捕手是一個蠻適應時代的電商平臺,切中了消費升級這部分人的需求。從商業模式而言,也是種進步。但這種進步,需要後續不斷的技術、產品創新去維持。

——廖信嘉

互聯網的紅利被吃盡後,如何打造現象級企業

2018 寶珀·吳曉波青年午餐會

互聯網的紅利被吃盡後,如何打造現象級企業

吳曉波頻道與瑞士高級製表品牌寶珀

聯合FT中文網啟動了

“寶珀·吳曉波商業午餐會”

從商業抱負和社會貢獻兩個維度

尋找具有卓越商業成就的青年企業家

時代變化迅猛

即便有豐厚人才、技術、

資源儲備的企業

仍需不斷學習、創新

才能保持行業領導地位

而任何行業的創新

都離不開青年的參與

特別是有文化、不盲從、

有責任感的青年

他們正在描繪未來的種種可能

主辦方及協辦方介紹

吳曉波頻道

2016年起,致力於在青年企業家中,尋找執著於打造符合消費升級、新中產需求的新興消費品,並獲得優異商業成就的人群。希望通過幫助、引導這些極具商業潛質的青年企業家,助推中國製造轉型升級。

瑞士高級製表品牌寶珀

2018年3月,“寶珀·理想國文學獎”啟動;如今,“青年計劃”揭開第二篇章“青年午餐會”,匯聚時代洞見和國際視野,將商業領域青年佼佼者推向更高的平臺。

FT中文網

憑藉國際視野,持續關注中國商業創新與消費升級的發展與影響,希望藉助本次與吳曉波頻道與寶珀合作,挖掘真正具有創新精神的中國商業新銳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