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覺時突然偷笑是怎麼回事?

宋嘟嘟421


  從事臨床好多年,經常有寶媽諮詢這樣的問題:我家寶寶睡覺時經常突然出現偷笑,伴有抿嘴、皺眉、小手小腳偶爾出現抖一抖等情況,是否正常呢?這是怎麼回事?

  新生兒睡覺時出現偷笑、皺眉、四肢活動等均為正常情況,這與孩子的睡眠規律有關。新生兒每天大約五分之四的時間在睡覺,好的睡眠對孩子的生長髮育很重要,新生兒睡眠與較大嬰兒不一樣,睡眠一開始就直接進入活躍期。寶寶由於神經系統和大腦尚未發育完善,一個睡眠週期只有60分鐘,一個週期結束後,自動醒來,如果沒有飢餓或排尿的話,自動轉入下一個睡眠週期。當寶寶進入淺睡狀態時,嬰兒的眼睛不張開,肢體和軀幹都會活動。由於大腦發育尚不完善,對面部表情和肢體的控制不成熟,所以寶寶在淺睡眠時會出現面部表情比較豐富的表現,等寶寶轉入安靜睡眠也就是深睡眠後,呼吸會慢慢規律,肢體活動也會減少。活躍期睡眠對大腦的早期發育是十分關鍵的,能夠加強大腦內部的纖維聯繫,增強神經細胞的功能。

  此外,有研究表明,寶寶做夢時會有各種表情的流露,如果寶寶白天玩得太興奮、太愉快,晚上可能會做夢,而夢境裡遇到的事情,會通過表情表露出來,不僅會笑,有時候還會“癟嘴”、“皺眉”,做出哭的表情等。如果能夠笑出聲音來,說明他的夢一定挺好玩,這是一種“有意識”的笑,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不用過於擔心。如果噩夢讓寶寶驚醒,爸爸媽媽可以輕輕拍拍他的背部進行安撫,肌膚接觸能給寶寶更多安全感,慢慢的他會忘掉夢裡的驚恐,再度進入睡眠狀態。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門診經常有孩子家長提問,我家寶寶經常出現偷笑,抿嘴,皺眉,小手小腳偶爾出現抖一抖等情況,這些是否正常,是不是孩子在做夢,但是孩子的經歷有限,剛剛出生的寶寶更是一天幾乎都在睡覺,有多少內容能夠做夢呢?

新生兒睡覺時出現偷笑,皺眉,四肢活動等均為正常情況,這和孩子的睡眠結構有關,新生兒每天大約五分之四的時間在睡覺,一個好的睡眠情況對於孩子的生長髮育很重要,那麼孩子是從多大就開始出現真正的睡眠週期,其實在胎兒7個月大小時,胎兒就有了安靜睡眠和活躍睡眠的區別,在8個月左右就已經規律。新生兒睡眠和年長兒不一樣,睡眠開始時直接就進入活躍期,寶寶的大腦對於面部表情和肢體的控制不成熟,這個時期孩子就會出現,面部表情比較豐富,就會出現笑,皺眉,呼吸不規律,肌肉抽搐等情況,這是正常情況,轉入安靜睡眠後,呼吸就會慢慢規律,肢體活動也會減少。活躍期睡眠對於大腦的早期發育十分關鍵,能夠加強大腦內部的聯繫,也增強神經細胞的功能,所以智力發育遲緩者活躍睡眠期就比較短。

在孩子偷笑,皺眉,肢體抽動時,家長應該怎麼做?首先,我們不應該打擾寶寶,讓她自己安靜下倆,如果沒有安靜下來,可以試圖安撫下,讓寶寶感覺到安全,如果安撫無用,那就應該查看是否孩子有什麼不適,或者室內光線等導致的睡眠不安穩。

本期答主:王壯,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杏花島,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杏花島


嬰兒的謎之微笑,有的人喜歡的不得了,有的人卻害怕的不得了。

世界上最令人著迷微笑,能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應該就是新生兒的微笑了。除了具有能令人神魂顛倒的魅力,最能令人著迷的是,嬰兒的謎之微笑,原因是什麼哪?

不僅僅是新手爸媽,很多人都會好奇,為什麼剛生下來的孩子就會微笑呢?嬰兒為什麼會在睡眠時偷著笑?為什麼會對著沒有人的地方笑?為什麼會對著沒有人的地方爬?為什麼會對沒有人的地方喃喃自語?

當新生兒微笑的時候,你會感覺整個心都融化了。但是,當孩子在一、兩歲之後,帶各種表情,對著空曠的地方咿咿呀呀說話,然後回頭給你一個鬼魅般的笑容,許多寶媽會驚得頭皮發麻!

來吧,還是大河給你帶來靠譜的和不靠譜的答案吧。

一、神秘能力天眼說

民間傳說啊,新生兒是有天眼的。三歲以下的嬰兒,能看到很多成人看不到的東西。不過那,他看到的那些,大部分都是好的,都是保護她的,比如說什麼仙女啊、床母啊、房神啊、祖宗魂靈什麼的。這些帶著正能量的神靈都是呵護孩子成長的,所以哪,這也就是小孩愛笑的原因。

當然,如果碰到個別的被負能量驚著了的孩子,治療的方法,可以翻翻大河前面的文章。

二、神經發育學

新生兒會笑,其實是大腦在發育。

嬰兒初生,就有笑的刺激反應。大約在0到5周,這時候,笑是自發性的,它與中樞神經系統皮層下的神經衝動自發發放有關,當腦幹或腦神經邊緣系統的興奮狀態,收到刺激產生變化,嬰兒的臉部肌肉就會產生微笑的反應。

當嬰兒淺睡眠階段,中樞神經敏感度降低,周圍神經低強度興奮,就會產生若有若無的微笑,這種笑是無意識的自發性微笑,通常也被稱為內源性的笑,常常在沒有任何外部刺激的情況下發生。心理醫生也稱為“嘴的微笑”。

嬰兒在3周左右,寶媽輕輕地撫摸面頰、腹部,也能引起嬰兒微笑。嬰兒4—5周時,拿著綵球逗她,輕輕搖晃他,都能引起嬰兒微笑。

三、發展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叫“社會性微笑”。意思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通過不斷的社交而產生的職業性、禮貌性的微笑。是一種社交習慣。比如銀行櫃員的職業性微笑,參賽選手的討好式微笑,面對老闆的奉承式微笑,或者失敗者演示尷尬的微笑……

科學家認為,嬰兒5周開始,對人的聲音、面孔開始有特別的反應,所以社會性微笑開始出現。

嬰兒在5周-3.5個月,能夠對人臉、說話的聲音開始有明顯反應,但還不能區分不同人。這時候,他是無選擇的社會性微笑。

嬰兒從3.5個月尤其是4個月開始,能夠區別熟悉的面孔和其它的東西,開始能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微笑,出現有選擇的真正意義上的社會性微笑。

大河翻譯一下,嬰兒的微笑,在科學家看來,是生物融入社會的努力過程。也就是說,他要生存下去,就要先讓其他人喜歡他。這時候,微笑就要大用途了。你想啊,成人的世界壓力那麼大,再碰到個哭喪臉的孩子,掐死他的心都有啊。所以,嬰兒為了要能生存下去,就要激發起對方的保護欲,就要儘可能的微笑。

這個解釋,是不是覺得嬰兒還是很有心計的?

我知道,你一定有不同的見解,說出來讓大家吐槽一下,哈!

大河妙手,帶來最接地氣的健康知識。


大河妙手


養育過寶寶的父母都會有此經歷,寶寶經常在睡覺時出現微笑,有時候只是嘴角上揚的淺笑,有時候還會笑出聲來。從兩方面分享自己的故事:

1.個人養育體驗。

初為人母時也不懂,老媽說:那是長的標誌,經常笑的寶寶長得比較好,不讓我去多看,會影響寶寶睡覺。當時也認為肯定是寶寶開心,沒怎麼受到驚擾。仔細觀察,只要寶貝身體健康,這種現象較多,如果有那裡不舒服就很少見,雖然如此還是覺得缺少科學依據,後來看書才知道。

2.科學解釋。(來源於《當代兒童發展心理學》)

笑是嬰兒的第一個社會性行為。嬰兒通過笑可以引起他人對他作出積極的反應。嬰兒微笑發展要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發微笑(0—5周),又稱內源性微笑。這個階段嬰兒的微笑主要是用嘴作怪相,與中樞神經系統活動不穩定有關。這種早期的微笑,可以在沒有外部刺激的情況下發生,是自發的笑或反射性的笑,在快速眼動睡眠時會發生。如果撫摸嬰兒面頰、腹部或發出聲音時,也能引起嬰兒微笑。

第二階段、無選擇的社會性微笑(3—4周起)。這時微笑由外源性刺激引起,如運動、發聲物體或人臉。會對照料者發出更多的微笑,對陌生人的微笑也差不多,大約持續到6個月左右。

第三階段、有選擇的社會性微笑(5—6個月起)。隨著嬰兒處理視覺刺激的能力增強,他能夠認出熟悉的臉和其他的東西,開始對不同的個體做出不同的反應。對熟悉的人會無拘無束的微笑,對陌生人帶有一種警惕的主意。


希望以上內容能解答你心中的疑惑,也希望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同時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秋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