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農村越來越多的“少奶奶”?

棒奔霸


您好,科學興農為你解答。

少奶奶本來代表的群體是大家閨秀的群體,只有那些知書達理、端莊賢惠,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才能稱之為少奶奶。這裡的“少奶奶”加上了引號,說明這些少奶奶只繼承了少奶奶衣食無憂的生活“權利”,卻是拋棄了少奶奶持家有道的“責任”。這便不是少奶奶了,而是“花瓶”而已。

那麼農村越來越多少奶奶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呢?

為婦之前在孃家的嬌生慣養。目前剛結婚的大都是八零後和九零後,這一代人正值計劃生育最嚴格的時期,大部分都是家中的獨子或者是獨女,嬌生慣養也並不為奇,上大學的是時候有同學的衣服都是父母來到宿舍拿回家洗完之後再給拿過來,這樣的獨生子女結婚之後,生活上的自理能力確實要差一點,無論是農事操作、做飯洗衣、還是照顧小孩,並沒有付出的意識,這一點是少奶奶越來越多的最大原因。

為婦之後老公和婆婆的一貫忍讓。自古以來婆媳關係都是家庭裡面最難以調和的關係之一,但是隨著現代觀念的轉變,婆婆對媳婦的“尖酸刻薄”現在變成了“百依百順”,在醫院親眼見到一個婆婆對剛生完小孩的媳婦說:給你煮碗雞蛋茶喝吧?媳婦說:姑奶奶不餓。這個事情一度成為周邊人的笑柄。這樣的 一貫忍讓,只會讓一些素質較差的少奶奶變成高高在上的“姑奶奶”。

社會男女比例失調的初步映射。重男輕女、男子傳家等觀念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根深蒂固,加之計劃生育的實行,B超等技術的發展,男女比例失調已經成為較為突出的問題,比例失調不僅是統計的結果,現在去到初中小學的教室,三十個左右的學生,男孩子都是要佔到一大半,這種比例的失調,讓所謂的物依稀為貴得到充分體現,許多農村男子由娶個好媳婦的標準降到了不打光棍就行的地步。

極端女權主義的誕生以及盛行。對於尊重女性,新中國成立之後,設立三八婦女節,無論各行各業都有女子的身影,為女性大展拳腳提供了跟男性一樣的平臺和機會,很多女性也確實頂起了新中國建設的“半邊天”,但是許多抱有享樂主義的女性把這種“尊重”錯誤的理解成了“特權”,比如重活粗活本就不應該女士去做,男人負責養家,女人負責貌美如花,這種觀念的大肆盛行也是少奶奶大量出現的原因之一。

一個巴掌拍不響,男方的原因也有許多。家庭出現如此原因也要進行反思。

是否盡到了老公自身的責任。女性在家庭中,傳統理念對於女性的地位本來就不夠友好,加上女性懷孕、生子等過程中,相對於男性付出了更多,所以男性在平時生活中理應為女性的各種生活提供相對較多的寬容,只有在家庭生活中付出更多,寬容更多,相信也能得到大部分女性的理解及珍惜。

是否在交流過程中採取了正確的策略。所謂人前教子,背後教妻,如果妻子做的有什麼不到位的地方,在床頭對妻子曉之以理,相信在和諧的夫妻關係基礎上,妻子能夠理解自身的缺點,改正自己的不足。

夫妻關係的維持在於男性和女性的互相付出,用心經營。如果在男子做到老公責任以及跟女方理性交流的基礎上,還是沒有得到女性的改變,這樣的“花瓶”再好看,也只是一種擺設而已了。(王)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文章原創版權歸屬科學興農賬號所有,侵權必究。

科學興農


你這裡所說的農村“少奶奶”現象,應該是所指的農村那些年輕的媳婦吧。現如今農村的這一現象也很普遍,那些結婚不久的年輕媳婦基本上都是什麼也不幹,種地基本都不會,飯也不做,每天就是玩玩手機,要不就是宅在家裡,要不就是東遊西逛,無所事事。



這一現象導致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男女比例失衡造成的,只因為農村男子找媳婦難,一旦找到媳婦結了婚,都要真的像“少奶奶”般的供著,生怕得罪了她,也使得不少女子感覺到自己的珍貴了,更加肆無忌憚的做起來了“少奶奶”般的生活。


再就是,現在的農村年輕人都很反感種地,他們從小上學,不上學就進城務工,在家裡也多是獨生子或姊妹少,父母也不指望他們勞動,也多是從小慣著,他們長大後除了外出打工,也就無所適從了,等結婚後以前的作風與習慣也是難以改變的。

隨著現在農村的發展與變化,這種現象在農村會越來越普遍,這也是這個時代造就的結果,也只有等她們有了孩子,有了自己獨立的家庭,知道生活不易的時候,她們就自然會放下“少奶奶”的姿態的。


農大知事


這個現象現在是有的。

我一個嫂嫂,住一個山村裡,嫁給我一個哥哥後住在小鄉鎮上。結婚後什麼都不做,孩子有人帶,錢有人掙,每天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和附近幾個差不多都是這種情況的姐姐一起玩,每週週末要去縣上或者市上玩。他們結婚有5年了,到現在對自己的婆家還很不滿意,經常還會在我們面前說覺得我哥沒出息沒掙多少錢。

有人說這種情況農村城裡都有,是的,但是論比例的話農村真的要多一些。首先,在農村的話,生活壓力不大,雖然收入不高但是基本生活是沒問題的,能吃苦一點的家庭也能過上好點的生活,尤其是像我哥他們家這種一家人都在掙錢的這種。但是現在年輕人很少留在老家,尤其是一些讀書讀得稍微多點的女孩子都不會在老家待著,所以農村現在娶個媳婦對媳婦是比較寵的。加上現階段的婆婆的思想也不比以前,硬要能生能做的媳婦,所以來自婆婆的壓力也小了很多。但是城市裡就不一樣了,大多面臨房貸車貸,如果女方不工作,除非家庭條件很好,不然壓力會很大。

所以說現在農村裡的少奶奶現象是真的,但是也不是說就去批鬥,環境造就現象,誰願意放著清閒找罪受呢?又不是胸懷大志。有志向的女孩子不會閒著,也不會將自己侷限在一個小世界裡。


Hyw的小心心


我覺得上面觀點也不全對

現在農村青年找媳婦確實難,但是真正當少奶奶養著的很少,我覺得農村“少奶奶”多了,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培養

老百姓過日子,就是過孩子的日子,你們說對嗎?

以前農村孩子能混好,能出人頭地就二條路:當兵和考大學。

現在,老百姓更重視孩子的教育了,無論幹嘛,都需要文化,老百姓當一輩子農民工了,所以希望下一代不要當沒有文化的農民工了,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學,找個好工作。

所以,需要夫妻一個人在家照顧孩子,給孩子補課,監督孩子不要帶壞了,這樣一般就是媳婦留下來了,在家照顧孩子。

二是,就業形式多種多樣,在家就業的多了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很多企業都在農村附近設廠,這樣原料運輸和人工成本都會降低,這樣就會僱傭大量農村年輕勞動力,所以,很多小媳婦就不去很遠的地方打工了。


三是,自媒體、直播、淘寶等新興的行業可以在家創業啊

所以,現在在家的“少奶奶”增多,也是一種時代的發展產物。

龍拍天下


僅僅聽這種描述,會覺得這種“少奶奶”嬌生慣養,特別討厭。但如果我把性別轉換一下,你就明白了

同樣是在農村,一家人的收入由男人掌管著,一家人買什麼東西由男人決定,他說了不買你就別想買。天天宅在家裡,不是上網打遊戲,就是出門跟人喝茶打牌擺龍門陣,喝酒抽菸。只要他有點不開心了,輕則破口大罵,重則打人,但老婆沒辦法,只能忍著……


“少奶奶”畢竟還是少數,這種“大少爺”,才是主流中的主流。

怎麼,“大少爺”當了幾千年了,發現有女人也能有類似的作派,也敢當“少奶奶”了,氣不打一處來了?

還有,別以為這些男人現在就不當“大少爺”了,他們一邊自己當“大少爺”,卻看不慣女人當“少奶奶”。——畢竟,男人本來就是享福慣了的,女人就該吃苦的,憑什麼你們女人也能像男人一樣?!

實際上,這些抱怨的人,能否回答幾個問題:

1、你們的錢從哪裡來?是全都是你一個人掙的呢,還是夫妻兩人掙的?夫妻共同財產,她當然有權支配。

2、你妻子生不生小孩、養不養小孩?鄙視家務勞動,認為幹家務活是休息,就是男權最大的一種無恥。實際上,家務和養育工作非常辛苦,而且沒有酬勞。


3、女人一不開心就回孃家,男人難道不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嗎?你應該想一想,為什麼你能夠讓一個女人經常生氣,生氣這麼久。你讓她無法有歸宿感。

最關鍵原因是,在傳統社會里,男性長期把女性當作免費的奴隸來使用;但在進入了新中國之後,傳統文化的男尊女卑,與現代文化的男女平等同時在起作用。

在那些還沒有充分現代化的地方,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同時希望擁有傳統或現代的好處。男性既想要男尊女卑、但女人又應該是獨立的、有錢的;而女性希望嫁人、有依靠,但同時又想自由獨立。


而現在,因為重男輕女、大量墮女胎,男性比女性數量多得多,男性不好娶媳婦,女性作為一個商品價格不斷提高;他們買不起了。就算“買”了,也沒有那麼好使用了。

於是,就充滿了抱怨。

有什麼好抱怨呢?當女人越來越少,女性地位越來越低,當然商品屬性就會越來越明顯,越來越變成普通男性消費不起的奢侈品啊!養尊處優,不就是“奢侈品”的內在屬性嗎?


侯虹斌


問題:如何看待農村越來越多的"少奶奶"?


答案:現在農村兒媳婦,都是80後,90後出生的孩子。那個時候,農村都是實行計劃生育,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所以,在農村,是男孩,奉為小皇帝,是女孩視為小公主。農家人丁稀少,把他們視為掌上明珠,父母含辛茹苦,捨不得吃,捨不得花錢,把所有的希望和心血都集中在他們身上。他們從小吃慣了嘴,懶慣了身,上學不認真讀書,在家遊手好閒,什麼事情依靠父母。特別是女孩子,養成如此嬌生慣養的,什麼事不做,一心就是想吃好喝好玩好。


女孩子長大成人,由於上學不用功,文化水平都不高,出外務工,要文化要技術的事情做不了,也無單位容納,做工吃苦的事情不想做,在農村務農更不用說。結果一事無成。她們在城市無經濟來源,生活無著;回家,父母累死累活照顧她,現在都成人了,總避免不了一些閉言逆語,心裡總是不好受。於是找個相當的婆家嫁人得了。

這樣的女孩,到婆家,不會種田,不會種菜,不會洗衣,不會做飯,家務事一切都不會幹,比小姐還要小姐,比公主還要公主。公婆不敢勸說,丈夫忍讓懺就。若有一丁點的言行不對她胃口,就大吵大鬧,動不動回孃家,一住就是十天半個月不回家。平常在家,管著丈夫,控制著公婆,掌管家庭經濟大事。這樣的少奶奶,假如有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只顧打麻將、串門、聊天、看電視、玩手機、網購等等,把孩子扔給家人照看。

這樣的"少奶奶",在農村不在少數,現在越來越多了。由此看來,兒童教育尤其重要,特別是思想品德方面非常重要,關係到每個家庭和整個社會的大問題。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旭日東昇付先


在媳婦越來越成為稀缺資源的大環境下,這種現象已經越來越多了,拿我表姐來說,初中文化,家庭條件不錯,當時是自己不想念書了,外出打工三年,見過了城市女人的各種生活,但是又因為極低的工資,所以去年回來了,相親嫁給了現在的表姐夫,下地幹活?不存在的,農村的地已經越來越少了,帶娃養娃?除了偶爾帶著娃娃出去遛彎,還真沒見過她累死累活養娃,都是公公婆婆在帶著,然後我表姐夫打工掙錢養家,哦對了,她由於閒得無聊,開了個直播間,因為長得漂亮,倒是每月也可以整一下錢,但是從沒有給過家裡,都自己吃了穿了,孃家人也很少給。

去年回家,她的婆婆向我奶奶哭訴,媳婦要和他兒子離婚,怎麼勸都勸不了。據說現在跟了一個包工頭,離過婚,有錢,但人是真的不咋地,別問為什麼,拿色眯眯的眼睛看著表姐妹妹的我,真不覺得以後不會再次出軌。還有,表姐離婚後,曾偷偷回過孃家,好像好像是被打了,但她沒說。

另一個表姐,也是很漂亮,但是結婚時夫家沒錢,她倒也不嫌棄,相反兩人現在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兩個人一起開了個火鍋店,今年二月,又在城裡開了一家分店,所以少奶奶有嗎,有,但不一定是農村,城市也有,這是分人呢,有些人,沒文化沒知識,家裡條件很差,但依舊握著這些爛牌打出了好人生,但有些人,雖然握的一手好牌,但依舊不妨礙將日子越過越糟糕。

少奶奶,是一種現象,但她背後反應的是一個個對未來無規劃,得過且過,好吃懶做的人生狀態。不排除有些人即使這樣的狀態也能在頂層衣食無憂地過一輩子,但是,處於金字塔頂端的人,又有多少呢,大多數,還是要辛辛苦苦奮鬥。


舉杯者


如何看待農村越來越多的“少奶奶”?這個問題其實暗含了3個相互關聯的問題。其一,農村有所謂“ 少奶奶”現象嗎?其二,農村所謂“少奶奶”真的越來越多嗎?其三,農村

所謂“少奶奶”現象是什麼原因?

1,農村有所謂“少奶奶”現象嗎?

其實,農村所謂“少奶奶”現象,是指農村的年輕媳婦。這些年,農村男多女少,娶個媳婦那得當少奶奶供著。一家人的收入她掌管,一家人的開支她說了算。天天宅在家裡網購。一出門就是去市裡或鎮上消費。只要是她哪點不開心,立刻回孃家了,一住就是十天半月。老公沒辦法,只能買上好東西去請回來。


2,農村所謂“少奶奶”真的越來越多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隨著農村男多女少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農村年輕媳婦的社會地位和在家裡的地位越來越高。可以說,公公婆婆在她面前大氣也不敢出。生怕哪句話說錯了把她氣跑了。老公更是當牛做馬,隨便驅使。孩子扔給公公婆婆,連零食錢都省了。高興了就去打打麻將,做做頭髮。那待遇快趕上皇后了。

3,農村所謂“少奶奶”現象是什麼原因?

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很多,一方面農村男多女少越來越嚴重。好多同齡人打光棍,農村青年娶個老婆掏光6個口袋。還有很多,娶進門養不住給跑了的。農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沒辦法,唯一可以選擇的就是好生供著,萬一跑了可就雞飛蛋打了。另一方面,這些年女性地位提高,女人在家裡的說話權利那是蹭蹭的往上竄。男女平等,都快女尊男卑了。


聚焦三農熱點說


其實這個也是農村一個不太好的現象,當然這種現象並不普遍。雖然現在農村都有了空的跡象,留下來的大多數是婦女、兒童和老人。很多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因為不打工是不能生活了。過去了的十多年,房價漲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但是農村的糧食並沒有漲價,所以年輕人如果不出去打工就很難生存的。

現在不少農村基本上都是年輕的夫婦都出去打工的,留下的就是老人和孩子。當然也有部分孩子沒人照顧的,或者孩子比較小的年輕婦女會留在農村,但這不是普遍現象。現在農村大部分實現了機械化,基本上沒有太多農活,所以留在村子裡的年輕婦女就顯得十分輕鬆,給人的感覺是少奶奶。實際上這種現象不是普遍現象,因為很多年輕的媳婦也都會出去打工的。

當然現在不少年輕的媳婦脾氣大,不能受委屈,不能吃苦,對待老人不夠好等問題比較突出。這個是受整個社會大環境影響的,並非農村獨有。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屬於嬌生慣養的一代,沒有吃過苦,沒有受過委屈,在尊敬老人方面也沒有太多的認識。更為重要的現在年輕媳婦比較自我,不會體諒人,這個也是傳統文化作用喪失造成的結果。


深度軍備


要說農村的“少奶奶”現象,全國各地哪都有,近幾年來愈演愈烈。

為什麼農村會有“少奶奶”現象呢?

一、農村男多女少,娶媳婦難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我過每個家庭都是多胎生育的,男女比例基本平衡。

自從八十年代國家實施了計劃生育國策,只允許每對夫妻生一個孩子開始,30年多年來,致使我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2018中國人口男女比例:104.81:100。男人比女人多3400萬左右。

尤其農村重男輕女思想依舊存在,所以“光棍”越來越多,娶媳婦不容易。

隨著生活條件提高,農村人不分男孩女孩,受教育的機會平等。

近年來,接受教育的八零後、九零後女孩們,絕大多數畢業後,選擇去各大城市工作。

沒有完成學業的農村女孩,也不喜歡在農村種地,選擇湧入城市打工,其中有一部分就嫁到城裡了。

如今,農村女孩就算要嫁給農村男孩,彩禮錢也是水漲船高。

很多地方的女孩,前幾年結婚需要十幾萬元就夠了。

現在我們家鄉,娶個媳婦最少也要30萬元。

好不容易娶進門的媳婦,大家都如眾星捧月一般。

二、“少奶奶”母憑子貴

農村人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管花多少錢,只要兒子到了結婚年齡,砸鍋賣鐵,也要為兒子娶個媳婦,好完成“傳宗接代”的大事兒。

這代人獨生女居多,不管男孩女孩哪家都是嬌生慣養的,從小就什麼農活都不讓幹。

尤其是讀書多的孩子,真是什麼活也不會幹。

每家每戶都是公公婆婆媳下地乾重活,到了農忙時,讓兒子媳婦幹輕巧的活,或者乾脆就不用媳婦幹活,就把媳婦當作“少奶奶”一樣養著。

現代人講究優生優育,兒媳婦懷孕後,就要還是補充各種營養。

“少奶奶”想吃啥就買啥,如果農村沒有,就去城裡買,全家人得圍著她團團轉。

生完孩子的“少奶奶”母憑子貴,整天抱著孩子吃香的喝辣的,不僅啥活不幹,還整天玩手機、網上購物、出去打麻將……

這些“少奶奶”們,已經成了許多地方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三、“少奶奶”當家

現代女子性格潑辣,尤其是生了孩子以後的“少奶奶”們,她們基本上都是一家之主。

“少奶奶”們不幹活,但是掌管家中的經濟大權。

她們手中要是沒有錢了,就不會開心。為了保證“少奶奶”的日常開銷,“少爺”也得出去打工掙錢。

農村男的出去打工的越來越多,那是因為“少奶奶”們開銷太大。

“少奶奶”們思想開放、追求自我,在婆家合則聚、不合則散。

反正男多女少,即使離婚,年輕女性也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男方離婚如果想再娶,還要有足夠的資本才可以。

所以大多數男方家庭寧願好好養著“少奶奶”,只要能生兒育女,能把孩子養大,過日子就可以了。

“少奶奶”們恃寵而驕,甚至肆無忌憚地跟老公耍脾氣,有一點點不順心,“離婚”二字張口就來。

原來農村有很多規矩,尤其講究要孝敬父母公婆,現在完全反過來了,是公婆要侍候“少奶奶”。

四、“少奶奶”現象會逐漸消失

隨著城鄉結合部的差異化逐漸縮小,農村的消費水平逐漸加大。

以前農村人靠種地就能養活一家三口,甚至一家五口。

現在農村人都重視下一代的教育,在培養孩子上加大了投資,使原本輕鬆自在的“少奶奶”們,也感覺到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了。

有書君的一個親戚,他的獨生女結婚後,四個老人把她當作“公主”養。

當孩子出生後,孩子體質弱總生病,家裡的錢基本都用在孩子身上了。

為了增加收入,她的公公、丈夫出去打工,家裡只有婆婆種地。

她看到婆婆勞動十分辛苦,也加入勞動中了。

慢慢地,村子裡原來那些“少奶奶”們的孩子都上學了。她們要給孩子做早餐,要輔導孩子寫作業,要開始學會做家務活……

現在農村“少奶奶”現象逐漸減少了,很多年輕媳婦,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能幹。

有書君的大姑姐的兒媳婦今年32歲,也是個獨生女,從來就沒幹活過活。

7年前,在結婚時,大姑姐給他們在鎮裡買了婚房,又給他們10萬塊錢,告訴媳婦他們再也沒有錢了,以後一切都要靠他們自己啦。

大姑姐兒媳婦就像“少奶奶”一樣,每天抱著寵物狗,吃香的喝辣的,整天四處遊逛。

結果大姑姐兒子投資生意失敗,手裡沒錢了,父母也沒錢再扶持他們,這小夫妻倆只好自謀出路。

兒子做起了外賣,媳婦也在小商場裡賣盒飯。

孩子出生後,她更是捨不得在自己身上浪費一分錢。

現在農村的八五後、九零後女子們,大多數都高中以上文化,她們深知父母年紀越來越大,不像城裡人有退休金,將來需要他們養老呢。

她們也是最有經濟頭腦的人,在有老人幫忙養育孩子的同時,有的就在家裡微商,有的做種植經濟作物,有的去村辦工廠上班……

隨著現代農村產業的發展與變化,原來那種“少奶奶”的現象,在農村會逐漸消失的。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如今的八零後“少奶奶”們,已經到了而立之年,她們的孩子逐漸長大,需要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

“少奶奶”們也知道要給孩子們樹立一個好榜樣,她們比任何時代的人,都重視孩子教育。

所以,農村當前這種“少奶奶”現象,隨著她們下一代人的成長,一切都將會悄然發生改變。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