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攝:江西古代四大書院,此處宋風猶存


國慶長假與朋友遊江西弋陽龜峰、鉛山河口古鎮及鵝湖書院以及廬山秀峰和白鹿洞書院等。鵝湖書院給我的印象很深。

鵝湖書院位於上饒鉛山縣鵝湖山麓,為古代江西四大書院之一,佔地8000平方米。自東晉以來,歷經唐、宋、明等朝,都聚居過許多學者,曾經是一個著名的文化中心。放現在,至少是一個雙一流大學。

石牌坊,矗立於泮池與頭門之間,始建於明正德六年。正面額匾:“斯文宗主”,背額匾:“繼往開來”。“文革”後期,“枇林批孔”“批朱熹”時,一些人已經將繩索掛上了牌樓,卻一時拽拉不動。方打算另行設法,欲毀之而後快。當時此處的校長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並居然勸阻住了,石牌坊倖免傾圮。


尤其是南宋理學家朱熹與陸九淵等人的鵝湖之會,成為中國儒學史上一件影響深遠的盛事。人們為了紀念“鵝湖之會”,在書院後建了“四賢祠”。宋淳熙十年賜名“文宗書院”,後更名為“鵝湖書院”。

明代宸濠之亂,兵燹之餘,鵝湖書院的學舍全部毀壞。康熙五十四年(1715),令尹施德大加修建,當時李光地所作《重修鵝湖書院記》說:“書院之建,實為國家學校,相為表裡,李渤高士爾。朱子猶倦倦焉。今使先賢遺址,煥然重修,江有故理學地,必有遊於斯,而奮乎興起,以紹前賢者。”

鵝湖書院歷經800年的滄桑,風貌依舊,格局完整,原狀留存,是天下名書院實物遺存中,得以完整原貌保存至今的一處。抗戰時,顧祝同第三戰區司令部從上饒移到鉛山,並在鵝湖山興辦第三戰區軍官幹訓團。今世聞名專家馬寅初也曾被幽禁於此。


1957年,江西省文化廳撥款重修;1959年,被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大革命”期間,遭“紅衛兵”的破壞;1983年,省文化局撥款重修,並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斯山斯語有斯文,繞樑餘留四賢聲。嘆今趨同少存異,格物窮理示世人。當我們走進鵝湖書院時,這裡廣大的院子、潔淨的石板、精巧的牌坊、含糊的碑文、遒勁的敕文,無時不感受到書院的莊嚴與崇高。

旅行路線:可以上饒客運站坐去鉛山的汽車,告訴司機要去鵝湖書院,他會告訴你在哪裡下車,大概是20-30分鐘左右可以到的,也可以先到鉛山,再打個車,直接鵝湖書院,在外地,推薦用滴滴打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