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房间,整理自己|荐读

整理房间,整理自己|荐读

说起整理房间,不知道你会不会和我感同身受,仿佛这是一件永远也完不成的事情。每次打扫完,干净整洁房间似乎在闪闪发光,可愉悦感还没维持几天,在你不经意间,它又已变得黯淡不堪。

于是,一到周末就投入到打扫大业,心情也不断在兴奋与沮丧之间循环往复。有没有一种方法,就是一旦收拾好就不会脏,不会乱呢?

脏,我想除了勤打扫是没办法了。毕竟,我们不可能生活在真空当中。至于乱,无非就是东西太多,没有条理而已,已有无数的整理书在教我们怎么做。“不持有的生活”、“断舍离”,比起这些看似高深的概念,我最喜欢的是这本《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整理时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心动,多么可爱的理由,多么有魔力的标题,爱整理的我,一下子就心动了~

但其实,这是一件相当严肃的事情。作者近藤麻理惠从五岁就热爱整理,十五岁起就苦心钻研各种整理术,然而她发现,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整理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教养。在她看来,“会整理的人”不仅仅是指具备物理上的收纳技巧,更要培养一种正确的整理心态。

下面,一起分享下书中一些精辟的观点:

整理之前,最先要思考的是“理想的生活”。

“磨刀不误砍柴工”,行动之前先思考。问问自己,你到底想要借由整理得到什么呢?你拥有什么物品,等于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整理不是不经思考地把东西收起来,而是要看清楚自己“在整理好的房间里生活的样子”。喜欢什么样的家具、器物,为什么会喜欢它呢?不断追问下去,你会发现,无论是丢东西,还是买东西,最终都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幸福。只有明白了自己在追求怎样的生活,你的整理才会有动力,有标准。

留下让你怦然心动的东西,丢掉不心动的东西。

大部分人判断一件东西该不该留下,都会以是否有用为标准。但麻理惠认为,心动才是唯一的标准。很多东西只是看似有用而已。比如一件衣服,你觉得总有一天能穿得上吧,但它并不让你心动,回想一下,你穿过它几次呢?既然不喜欢,那就快速决断,勇敢地放弃,你的时间和空间才不会被它们所耗费。周围只萦绕让自己心动的事物,这是一种多么快乐的理想人生啊。其实做到这一点很难吗?只要将所有不喜欢的东西都丢掉就好了。

整理房间之后,你才会发现心中真正的渴望。

书中有个例子,有位姑娘在整理自己书架,只留下让自己心动的书之后,发现这些书竟然全都是关于社会福利方面的。而为了升职考试买的各种英语和考证的教材,全都被她扔掉了。借由这次整理,她想起了自己以前做过的保姆义工,想到自己想要创造一个妈妈和孩子都安心的社会。于是,她逐渐转换轨道,后来开了自己的保姆公司。整理家里,其实也就顺便整理了自己的过去,而且从中明确地了解到人生中什么是必要、什么是不必要,什么该做、什么又该戒。整理之后,有人辞职,有人离婚,也有人更加热爱自己现有的工作和生活。

如何分辨真正重要的东西?

“不心动的东西”就丢掉,看似简单,但很多人却做不到。牵绊他们的,无非两点,一是对过去的执着,一是对未来的不安。“这是前男友送我的礼物,他当时对我真好啊……”“这个东西现在虽然用不上,但说不定总有一天用得上呢。”这种情绪又何止在整理东西时存在呢,找工作,跟人交往,我们无不受困于这两种想法,看不清楚对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其实,无论整理物品,还是整理生活,都是透过与自己对话,找到或留下真正让你怦然心动的。比起收藏回忆,不如爱惜现在的自己。丢掉不必要的杂物,才能找回人生决断力。在整理的魔法中,我们孕育出人生的自识与自信,然后把更多的时间和热忱,投注在真正让自己心动的事业上。

真正的人生,从整理之后开始。

整理房间,整理自己|荐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