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雲十六州:那一年,這隻“雞”被挖走了一半|黃如一

1.大手一揮,十六州奉上

公元938年,五代十國的亂世大混戰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後晉高祖石敬瑭按照與遼太宗耶律德光的約定,將從幽州(今北京)到雲州(今山西大同)之間的十六個州正式割讓給遼國(契丹帝國)。這塊國土從此成為中原漢族王朝的阿喀琉斯之踵,在與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與和平中飽受其苦。恐怕很多中國人都不知道,在那六個世紀中,這其實是一個比巴爾幹火藥桶更敏感的戰爭策源地。

幽雲十六州:那一年,這隻“雞”被挖走了一半|黃如一

晉獻契丹全燕地圖

幽雲十六州的丟失,對於中原王朝最直觀的負面影響,是切走了長城的東段,但事實上這根本不是最嚴重的問題。幽雲地處中原、蒙古草原、東北平原和渤海灣幾大戰略區的火力交接點,可謂嚴控江山之鎖陰。更嚴重的是,這塊傳統漢族聚居區的缺失,對大一統王朝心理的強烈衝擊,華夏民族最繁華似錦的一段歷史正是葬送在這種欲補金甌缺的執念中。所以孫中山先生在發明“漢奸”這個詞條時,將石敬瑭、吳三桂作為了兩個典型,一不小心忘了人家其實是沙陀族,足見國家仇、民族恨之深之切。


幽雲十六州:那一年,這隻“雞”被挖走了一半|黃如一

吳三桂畫像

2 大唐地圖上的窟窿

不過有可能說出來您不信,其實幽雲十六州還真不是石敬瑭丟的。早在938年之前的很多年,幽雲就早已被契丹部族聯盟控制,只是堂堂大唐王朝是不可能承認國土分裂的。907年,唐朝滅亡同時,契丹帝國建立,就已經宣佈了幽雲十六州的主權,但法理上繼承唐朝的中原王朝後梁、後唐均不承認,石敬瑭只是第一個正式承認契丹帝國據有幽雲十六州合法主權的中原皇帝而已。至於這十六座城,其實早就是契丹長年經營的範圍,風俗早已胡化,算不上所謂的漢區了。

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第一次伐遼,他有一個重要的戰略判斷依據:幽雲本是漢區,他天兵所到,河北父老必簞食壺漿,喜迎王師。然而事實卻大出所料,宋太宗集30萬大軍圍攻幽州,城內軍民奮死抵抗,完全是一副父老鄉親抵抗外來侵略的架勢。最終宋軍崩潰而去時,幽州城內的(漢族)父老甚至提起武器,勇敢地衝出城來追殺宋軍!可見幽雲百年胡化,絕非一日之功,不是石敬瑭一個人的問題。


幽雲十六州:那一年,這隻“雞”被挖走了一半|黃如一

清人繪石敬瑭

說到這兒,是不是更覺得石敬瑭這個漢奸典型當得有點冤?其實也不算冤,為了一己私利,不惜雙手奉讓大好河山,甚至認賊作父,這種惡劣行徑才是當時孫中山先生最要大力攻擊的對象(因為汪精衛的行徑與之最為類似),才能使後人銘記歷史。

那麼,當時石敬瑭究竟處於一種什麼形勢,才會選擇作出這種遭萬世唾罵的行徑?這還得從唐末的藩鎮節度之禍說起。

所謂“五代十國”大亂世,本質上是唐末藩鎮節度使割據形勢的延續。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五代”說穿了也就是大一點的藩鎮,直接控制的地盤也無非就是開封、洛陽周邊一圈,大致跟今天的河南省差不多大,至於其餘“十國”,也都是唐代藩鎮節度使的延續。各鎮相互攻伐,又相互結盟,一些小的藩鎮尋求大勢力保護,契丹帝國在他們眼裡和開封那個大藩鎮也沒有本質區別,所以將契丹也視為北方的一個大藩鎮也不無不可。

唐代的一大政策失誤便是給了節度使過大權力,讓他們在地方上形成了獨立藩鎮,朝廷的控制力日漸衰弱。最初一些朝廷派出的漢族將領還算好說話,因為藩鎮軍民多少還保有對朝廷正統的觀念,不會輕易追隨地方官造反,直到安祿山改變了一切。


幽雲十六州:那一年,這隻“雞”被挖走了一半|黃如一

安祿山影視形象

安祿山本是沙陀族的一個酋長,唐王朝為了利用他和強大的契丹部族聯盟作戰,不斷加封他為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全權統管河北、山西一帶重鎮,其實這也就是幽雲十六州的主體範圍。安祿山身為胡人,以自己的族人為班底,大行胡化。“安史之亂”後唐朝雖名義上收復了這塊國土,但不得不繼續任用沙陀、突厥等族將領統領,所以說幽雲的胡化在當時就開始了。

3 石敬瑭:都怪世界太亂

907年,梁太祖朱溫篡奪了唐朝,開啟了五代十國大亂世的序幕。巧的是,同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也一統契丹諸部,建立了契丹帝國。漢胡力量對比來到了一個新時代。

朱溫這個所謂後梁,其實是唐代宣武、魏博兩個大鎮的拼湊,大致只包括河南、山東兩地。唐末的另一個強藩河東鎮則在沙陀族將領李克用手中,所謂河東鎮,正是平定“安史之亂”後繼續任用沙陀將領延續下來的產物。

五代亂世的根源問題,還是唐朝安史之亂後遺留下面的老難題——君臣相疑。由於軍閥亂世摧毀了正統觀念,人人都想當皇帝,叛逆弒君之事隨時發生。所以君疑臣要反,臣疑君要除掉自己,陷入惡性循環。

石敬瑭本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被派出擔任河東節度使,主防契丹。934年李從珂弒殺後唐愍宗(李嗣源之子李從厚)稱帝,懷疑石敬瑭會反對自己,密謀與契丹夾擊石敬瑭。正是在這種形勢下,石敬瑭作出決定,先下手為強,約契丹合擊李從珂,不然南北兩個巴掌一拍,他小石鐵定像蚊子一樣被拍成二維。

石敬瑭與契丹遼太宗(耶律德光)約定,契丹出兵助他殺進開封,他正式承認幽雲十六州歸契丹所有。同時,石敬瑭認耶律德光為乾爹,當了契丹人的兒皇帝。

有了契丹爸爸的幫助,石敬瑭輕鬆攻入開封,吊打了李從珂,自立為帝,建立後晉。石敬瑭死後,他侄兒石重貴繼位,不久就跟契丹爺爺翻臉,耶律德光大怒,御駕親征,又一次很輕鬆第打進開封,把石重貴抓起來吊打。

由此可見,沒有長城防線,遊牧民族攻進中原來吊打漢人似乎真的不難。當然,深入中原對契丹人也是非常危險的。耶律德光一路打進開封,後晉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又在他背後發難,集結重兵號稱要斷他歸路。耶律德光倉皇回逃,被嚇死在了路上。不過即便如此,契丹也並未丟失幽雲,可見統治已經相當穩固。

4 承認現實

五代的最後一代——後周,又出了一位蓋世英雄,那就是後周世宗郭榮(原名柴榮)。周世宗英武不凡,不但戰敗了國內大多數藩鎮,更兼大刀闊斧的改革,削除藩鎮節度使的社會基礎,為後來宋朝的重歸一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樣的英雄人物當然不會容忍版圖缺失一角,多次向幽雲發起進攻。

幽雲十六州其時被太行——沂蒙山脈分為南北兩部,契丹沿山勢修建了瓦橋、岐溝、益津三關,取代長城成為東北方向的漢胡平衡線。瀛州(今河北河間)、莫州(今河北任丘)在關南,俗稱“關南十縣”,其實契丹也很難守住,周世宗攻克這二州並無懸念,厲害的是他把三關也一共攻克,從此奪回了新漢胡平衡線的主動權。他將瓦橋關改名雄州(今河北雄縣),也就是現在的雄安新區,將益津關改名霸州(今河北霸縣)。雄霸之氣一時震懾住了契丹人。後來宋朝又收復了易州(今河北易縣),所以事實上幽雲十六州只有十三個留在了關外。

這問題可就大了,宋遼雙方都堅持稱自己對幽雲十六州具有完全主權,企圖收回被對方佔據的那部分,由此引發了規模異常浩大的攻防拉鋸戰。

事實上,這條新的戰略均衡線以宋遼雙方的國力對比而言,都無法打破。

宋太宗和契丹蕭太后都多次發起在冷兵器時代令人歎為觀止的超大規模戰役,宋方三次以30萬大軍圍困幽州,遼方也三次以數十萬大軍突破三關,但結局無一例外的是攻方大潰敗。二十餘年戰爭下來,雙方葬送了數以百萬計的精壯男丁,沿三關排開的這條戰略均衡線紋絲未動。若按歷史經驗,這個量級的損耗下來,無論參戰的中原漢族王朝還是遊牧部族聯盟都早已散架,但宋、遼兩國的國勢依然保持上升,雙方終於清醒地認識到:經過五代洗禮,宋、遼均不再是傳統觀念中的中原王朝和部族聯盟,和平成了唯一選擇。

幽雲十六州:那一年,這隻“雞”被挖走了一半|黃如一

連環畫《澶淵之盟》

1005年,宋、遼達成了著名的《澶淵之盟》,互相承認對方對幽雲十六州部分領土的主權,並約為兄弟之國,雙方保持了和平竟長達120年之久,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大國和平條約範例。

5.收了,又丟了

120年的漫長和平歲月,讓很多人忘記了這裡曾經上演過人類冷兵器時代最激烈的大兵團對抗。儘管宋、遼均將《澶淵之盟》作為祖訓,嚴令子孫不得違誓,但時間總會帶給一些野心家衝破封印的勇氣。當然,根子還是在於形勢的變化。

宋遼達成《澶淵之盟》並不表示遼國可以高枕無憂,不再擔心宋軍的鋼刀勁弩重回草原。儘管現代中國人愛以“弱宋”自嘲,甚至武俠小說都寫蕭峰要以死進諫,才能勉強換得遼帝不南征弱宋。但客觀地說,當時顯然是遼國和西北遊牧部族擔心會被宋朝統一,所以遼國進行了一個很成功國際戰略操作:扶植西夏,牽制宋朝。遼國扶植的西北方向的党項族勢力,經過多年經營後,李元昊稱帝(名義上依然對宋稱臣),建立西夏帝國,形成了宋、遼、夏三方平衡的態勢。

宋遼再無戰事,宋朝集中兵力攻打西夏。1081年宋廷啟動了“元豐五路伐夏”戰略,組織40萬作戰部隊、130萬後勤部隊,大舉伐夏,西夏面臨滅頂之災!面臨這個形勢,遼國也坐不住了,展開外交斡旋,力圖保住西夏這個平衡角,不然下一個就是自己!但宋神宗(趙瑣)戰意已決,態度強硬,遼國也只好將行動升級,在宋遼邊境集結30萬重兵,威脅東線。宋軍不可能兩線作戰,只好主動與遼國和談,滅夏戰略半途而廢,西夏得以苟延殘喘。

遼人一計得逞,更加猖獗,要求提高《澶淵之盟》中規定宋朝賜給遼國的歲幣,更重提瀛、莫、易三州的領土要求。儘管最後談成只是提高了歲幣,沒有再糾纏更敏感的幽雲十六州主權問題,但這讓宋神宗勃然大怒,成為終生遺恨。他也在駕崩前,違背祖宗遺訓,頒下一道遺詔:“能復幽雲全境者,雖異姓可封王。”

1111年,在長年西夏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太監大帥童貫出使遼國,遇到一個遼奸趙良嗣前來獻策,稱有收復幽雲甚至滅遼的全盤計劃!這本是嚴重違背祖訓的毒計,但異姓封王的美好前景浮現在童貫眼前,利令智昏的童貫將趙良嗣偷渡回國,並說服了同樣好大喜功的宋徽宗趙佶,按策施用。

幽雲十六州:那一年,這隻“雞”被挖走了一半|黃如一

童貫影視形象

此計的核心要義是偷偷複製遼國北部的漁獵部族女真,使遼國疲於應付北方戰事,直到女真軍逼近上京時,遼國被迫向宋朝求援。童貫趁機從西夏戰場調來15萬精兵,堂而皇之地開進遼國國境,一戰滅之!遼天祚帝耶律延禧見勢兇險,竟拋下家國基業,遠遁大漠。契丹人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兒,就已家國破碎,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宋軍狂熱地慶祝“收復幽雲”,童公公舔舐著契丹人的鮮血,達成了太監封王的壯舉。

當然,後來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了,女真人很快翻臉,宋徽宗不但沒能保住幽雲,甚至丟掉半壁河山,百年盛世的錦繡繁華,一朝成灰。甚至女真人自己都沒能保住自己,又被上帝之鞭擊得粉碎……整個人類歷史的走向天翻地覆。

6.北京,北京

1368年,徵虜大將軍徐達矗立在北平(幽州)城頭,眺望關河內外,安祿山、李存勖、石敬瑭、遼太宗、宋太宗、耶律休哥、童貫、岳飛、耶律大石、木華黎、忽必烈……六百年滄桑流年一幕幕浮現在他的眼簾。多少將軍白髮、征夫血淚,更有億萬生民的哀嘆,縈繞在這厚重的城牆上下。但是徐達也堅信,他不是童貫,甚至將超越他的偶像岳飛,他將成為真正熄滅這個火藥桶的中國將軍!

1421年,當鄭和的艦隊遨遊四海的同時,中華帝國迎來了同樣重要的歷史一刻。永樂皇帝宣佈遷都北京(北平、幽州),這個曾經灑滿華夏兒郎滄桑血淚的火藥桶,正式成為中華帝國的首都,並延續至今。

幽雲十六州:那一年,這隻“雞”被挖走了一半|黃如一

幽雲十六州:那一年,這隻“雞”被挖走了一半|黃如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