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軍所配的摩托車

二戰期間,納粹德軍裝備了數以萬計的軍用摩托車。摩托車體積小,重量輕,速度快,道路適應性好,越野能力強,並且便於隱蔽,車上還能搭載武器等,因此,它非常適用於偵察、通信/聯絡,搭載武器後還可以用來戰鬥。

二戰時期,德軍所配的摩托車

在德軍 重型挎鬥摩托車上通常配置有1挺MG3型機槍,攜 帶有50發裝3盒機槍子彈和1個備用輪胎、1個備 用槍管以及5升備用燃油、打氣筒、千斤頂及隨 車工具等。德軍習慣上將軍用摩托車分為三個等 級:0.35升以下的為輕型摩托車;0.35~0.5升 之間的為中型摩托車;0.5升以上的為重型摩托 車。

在二戰期間,為德軍研製和生產摩托車的廠家主要有:寶馬(BMW)公司、聰達普(Zundapp)公司、NSU公司和DKW公司,它們研製和生產的摩托車代表了那個時代最先進的摩托車技術。

二戰時期,德軍所配的摩托車

東部戰線的“寶馬”R75摩托車

二戰時期,德軍所配的摩托車

德國國防軍使用過的“寶馬”R12摩托車

二戰時期,德軍所配的摩托車

“寶馬” R75摩托車

寶馬公司生產的主要軍用摩托車有寶馬R12、R35、R71和R75,除了寶馬R35為中型摩托車外,其餘均為重型摩托車。寶馬R35配備14馬力單缸風冷發動機,而其它幾種動力都在22~26馬力之間,配置雙缸風冷發動機,排量0.75升,四速帶倒檔變速箱。寶馬系列摩托車中,以寶馬R75最為著名,該車從1940年一直生產到1944年,排量0.746升,採用26馬力雙缸風冷發動機,四速(帶倒檔)變速箱,最大速度可達95千米/小時。前輪為機械剎車,後輪為液壓助力剎車,懸掛為伸縮套筒式前叉。武器有時是1挺MG 34機槍(安裝在挎鬥前方),有時則乾脆是在挎鬥上搭載1門野戰迫擊炮。該車在德軍中裝備有16 000輛之多,它在條件惡劣的北非戰場和蘇德戰場上以良好的可靠性博得了官兵的喜愛。

二戰時期,德軍所配的摩托車

KS750重型摩托車

聰達普公司生產的主要型號為KS600(W)和KS750兩種重型摩托(多數帶挎鬥),KS600從1937年一直生產到1941年,總產量約為18 000輛。該車裝備0.597升28馬力發動機,四速手動/腳動變速箱,單車重205千克。KS750重型摩托車,是戰爭中德軍使用最廣泛的一款摩托車,該車裝備26馬力頂置氣門0.751升雙缸風冷發動機,動力經由4速變速箱(帶倒檔)傳遞到後輪和挎斗車輪。該車從1941年開始生產,直到1945年紐倫堡的製造廠被盟軍摧毀時,總共大約生產了18 500輛。

聰達普KS750和寶馬R75雖然都是由民用摩托車改進而成,但都經過了重新設計,考慮到了它的嚴酷使用環境和維修保養問題,在發動機底部加裝了防撞護板以保護引擎。KS750的輸出扭矩大得驚人,能夠拖曳相當大的重物,在軍隊中素有“綠色大象”之稱。和寶馬R75一樣,KS750也採用軸傳動方式,為了越野需要,其挎斗車輪有傳動裝置,並且設計有倒檔、公路檔、越野檔和可鎖定的差速器,可以將動力的70%分配給後輪,30%供給挎斗車輪。後輪和挎斗車輪安裝了強有力的液壓剎車裝置。KS750還採用了舉世聞名的聰達普平行四邊形前*,雖然結構複雜給保養帶來了困難,但操控性非常出眾。根據使用過它們的士兵們反映,聰達普平行四邊形前叉比寶馬R75使用的伸縮套筒式前*略勝一籌。

KS750和R75兩種摩托車的大部分零部件具有互換性,這便於戰時零部件的後勤保障。兩車堅固耐用,從結構上說是得益於車架良好的剛強度,從轉向柱到後軸全部是鋼管組成的三角形結構,特別是KS750,外露的粗大簡潔的車架成了它最顯著的外部特徵,這種車架結構堅固耐用,便於維護。

二戰時期,德軍所配的摩托車

“聰達普”KS750

二戰時期,德軍所配的摩托車

德軍北非軍團配備的KS750摩托部隊,車手配發非洲軍團特有的遮陽帽

德國陸軍裝備的軍用摩托大多采用德國灰塗裝,空軍則為黑灰色,非洲軍團為沙黃色,在前線使用時會根據需要由官兵自行塗裝迷彩,部隊番號標誌則習慣性的塗在挎斗的正前方。

二戰時期,德軍所配的摩托車

寶馬R75重型摩托車

戰爭的非正義性不會抹煞人類的創造力,儘管作為侵略工具,但德國軍用摩托車還是不曾被歷史忘記,它們出色的設計,不凡的性能,在歷史上重重地寫下了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