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全國萬分之四十的市場主體 義烏民營經濟蓬勃發展

2018-11-12 07:30 | 義烏商報

培育全国万分之四十的市场主体 义乌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義烏經濟技術開發區 吳獻華 攝

今年第二季度義烏民營企業景氣指數分析報告顯示,當季指數收於104.60,處於正常區間。該指數自2011年5月發佈以來,總體上呈現穩中有升態勢。專家分析認為,儘管近年來國內外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義烏民營企業始終保持了較為良好的景氣度。

民營經濟是義烏經濟的主力軍,民營企業更是義烏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民營企業景氣指數也是義烏經濟的晴雨表和風向標。

近年來,義烏市通過實施市場全面賦能、“最多跑一次”改革、工業提質增效、加快培育新動能、科技創新提速等組合拳,聚焦聚力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厚植民營經濟成長熱土,激發民營企業家創新熱情,紓解民營經濟“成長中的煩惱”,推動民營經濟實現新發展、新飛躍。

創業創新的熱土——— 每天誕生280個新老闆

截至今年10月底,義烏新設市場主體86578戶,比去年同期增長41.78%,最高峰時一天新增520戶。這意味著,在義烏每天至少有280個新老闆產生。從總量上看,截至10月底全市市場主體總量突破44萬戶,佔浙江省的十五分之一,全國的千分之四。

義烏以全國萬分之一的陸域面積、萬分之六的人口,培育了全國萬分之四十的市場主體,是全國縣域範圍內主體數量最多、結構最寬、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也是全國縣域個私經濟的樣板和縮影。

不斷更新壯大的市場主體,正是義烏市場接續繁榮的活力之源——— 新批發、新零售、新電商等新興業態不斷湧現,新理念、新設計持續生髮,新材料、新技術廣泛應用。

今年前三季度,義烏實體市場成交總額達1125.1億元,同比增長10.1%。全市實體市場穩步增長,其中小商品城成交額961億元,同比增長12.8%。

2017年義烏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來,公司註冊登記便利化進一步提升,淨增公司制企業4.83萬家,目前在冊總數已超10萬家,接近2016年底的兩倍,居全省縣域第一。

實體經濟的脊樑——— 民企成義烏稅收增長重要引擎

日前剛剛公佈的一組數據顯示,今年1-9月,義烏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89.64億元,同比增長11.61%,時隔6年再次實現兩位數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7.21億元,同比增長8.5%。義烏工業經濟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民營企業在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義烏一以貫之堅持政策引領,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通過強化財政政策支持、破解企業融資難題、推行資源要素市場配置、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建設小微企業園、努力拓展企業發展空間、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等,多措並舉,多維度、多層次推動,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陽光雨露,滋養著義烏民營經濟茁壯成長。近年來,義烏工業增速提升明顯,工業結構持續優化,特別是新項目產能不斷釋放。今年前三季度,愛旭太陽能、華燦光電、鋒銳發動機、瑞豐光電等新興產業項目實現高速增長,拉動義烏工業規模以上產值增速大幅提升。

隨著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民間投資也方興未艾。今年前三季度義烏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1億元,其中民間投資215億元,同比增長44.8%,佔固定資產投資額的63.1%,成為投資主力軍。同時,投資成效正在不斷顯現。浙江義利汽車零部件、浙江極智通信科技、義烏木林森等一批大項目陸續建成投產,進一步增強了義烏經濟新動能,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民營企業的稅收,已成為全市稅收收入增長的重要引擎。數據顯示,民營企業稅收總量不斷攀升,2017年比2003年增長了近8倍,對義烏市稅收收入貢獻度始終保持在60%以上。從增速來看,2003- 2017年義烏市民營企業稅收收入年均增長16.65%,高於全市稅收收入增速近一個百分點。

(原標題《以全國萬分之一的陸域面積、萬分之六的人口,培育了全國萬分之四十的市場主體 義烏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原作者曹曉蓉。編輯樓菲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