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三省機構改革:向“毒瘤”動刀

东北三省机构改革:向“毒瘤”动刀

自海南始,以上海終。時隔一月有餘,11月11日,《上海市機構改革方案》獲批的消息終於傳來。至此,全國31個省份省級機構改革方案已悉數獲中央批覆同意。之後,各省區市將正式步入省級機構改革全面實施階段。

自貿君注意到,在全面完成中央“規定動作”同時,各地亦因地制宜,不乏讓人眼前一亮的“自選動作”。藉此,我們也可一窺各地工作側重。

比如,營商環境一直是東北經濟振興一大痛點,此次機構改革,東北三省都不約而同作出相關機構調整:遼寧成立省營商環境建設局;黑龍江組建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吉林則組建省政務服務和數字化建設管理局,其職責之一正是優化營商環境建設。

在外界看來,這是東北三省著眼補齊“短板”的現實選擇。所謂“用鋼牙啃硬骨頭”,優化營商環境不能只是“一陣風”,而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攻堅戰。

首創升級

不久前,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6個方面要求,第一條就是“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

營商環境,主要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與開辦企業和運營企業有關的管制政策,包括法律法規和行政措施。好的營商環境,就是要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如今,這句話正日益成為共識,對東北三省而言,體會想必更為深刻。正因如此,作為東北經濟龍頭的遼寧,從幾年前就開始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2016年底,《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出臺,並於2017年2月1日開始施行,成為全國首個省級營商環境保護法規;

2017年初,經中編辦批准,遼寧又在全國率先成立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為遼寧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部門管理機構。

根據此輪機構改革最新部署,遼寧更進一步,將其易名營商環境建設局,並升格為省政府直屬機構,加掛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牌子——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在解釋調整原因時,遼寧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李方喜坦言:優化營商環境是遼寧省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最重要的基礎性改革。

东北三省机构改革:向“毒瘤”动刀

“機構改革後,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調整為省營商環境建設局,名字的變化體現了工作著力點的變化”。遼寧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負責人受訪時也表示,去掉“監督”並不是“不監督”,而是把工作重點由監督轉移到營商環境的全面建設上,未來將著重在體制機制上攻關,補齊短板,全面打造發展環境最優省。

切除“毒瘤”

改變營商環境不能“等靠要”,而須依靠自身“闖改創”——幡然醒悟的,不只是遼寧。

“下‘猛藥’治‘頑疾’,動‘刀子’切‘毒瘤’,黏黏糊糊不行。”今年全國兩會,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不惜“自揭家醜”,直指一些幹部存在“擺平、搞定、忽悠”風氣。

“毒瘤”如何徹底切除?

10月28日,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正式掛牌。按照《黑龍江省機構改革方案》要求,將省政府辦公廳企業和創業投訴管理、發展環境整治、網上政務平臺建設、網上審批監督管理、流程再造等職能整合,組建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省委、省政府發展環境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

东北三省机构改革:向“毒瘤”动刀

不僅如此,黑龍江還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立法重點,從制度層面尋找解決方案。

日前,《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建設與監督條例(草案)》接受分組審議。草案明確,要全面清理行政權力事項、證明事項,推進簡政放權,並對深入推進法治建設,努力打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等作出規範。

東北三省另一兄弟省份吉林,也把優化營商環境列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頭號工程”。

在此輪機構改革中,吉林新組建政務服務和數字化建設管理局,作為省政府直屬機構,並加掛省軟環境建設辦公室牌子。

11月8日,管理局局長宋剛在吉林省深入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公開發言時談到,此番調整,“用意極為深刻,就是要以‘數字政府’建設為引領,全面推動‘數字吉林’建設,倒逼政府職能轉變,再創營商環境新優勢,將改革推向深入”。

智慧政府

經濟形勢複雜多變,一條規律卻始終不變:“信心投向哪裡,資本就落在哪裡。”

在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李政看來,營商環境就像土壤和空氣,一旦改善,就會形成“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生動景象。

應該看到,東北三省的努力,已開始顯現成效。上半年,東北三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於全國水平,資本“闖關東”之勢日見高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東北三省高新技術產業均出現兩位數增長。

不過,當地主政者顯然已經意識到,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11月8日,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特別強調,要主動對標浙江“人人皆為環境”經驗,堅決打好重塑環境攻堅戰。

而作為對標對象,浙江也正加快“數字浙江”建設,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此次機構改革中,浙江新組建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負責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和大數據資源管理等工作。

事實上,在此輪機構改革中,包括吉林、浙江在內,山東、安徽、廣西、重慶、福建、廣東、貴州、河南及陝西等11個省份,都已組建與“大數據”相關機構,目標無一例外都是推動智慧政府、智慧城市建設。

东北三省机构改革:向“毒瘤”动刀

各省份如此熱衷“大數據”,背後到底有何深意?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郭全中撰文指出,大數據管理機構能夠打破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孤島”,提升現代治理能力。一旦數據完全互聯互通,政府目前提供的所有公共服務,99%都可以在線上辦理,“最多跑一次”將變為“一生只要跑一次”。

讓數據多跑腿,讓企業少跑路。營商環境到底好不好,最終還是要靠幹出來。一場新競爭,已拉開帷幕。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