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贊青島西海岸新區著力發展海洋經濟

人民日报点赞青岛西海岸新区着力发展海洋经济

近日,市場調研機構賽迪顧問發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統計評析全國968個地級市市轄區的發展情況,評選出中國百強城區,青島西海岸新區位列第七名。11月12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刊文《青島西海岸新區著力發展海洋經濟》,點贊青島西海岸新區聚焦海洋經濟發展主題,更加註重經略海洋,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在黃海之濱逐漸打造出一座現代化國際新城。

以下為文章全文:

人民日报点赞青岛西海岸新区着力发展海洋经济

青島西海岸新區一景。李 偉攝

出海——

海油業務拓展到北極圈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油工程)碼頭,一個龐然大物格外引人注目。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巴油FPSO(海上浮式儲卸油裝置)P70項目P70船。它長度超300米,寬約74米,甲板面積相當於3個標準足球場,最大排水量達35萬噸,可開採水下2200米的石油,堪稱海上‘巨無霸’。”海油工程青島公司項目負責人高偉自豪地說。

就在今年5月,它的“姊妹船”、包含120多項高端技術和工藝創新的P67船,也從這裡起航運到巴西。該項目的工程量、複雜程度和技術要求,都創下海油工程之最,成為我國首個自主集成對外交付的FPSO,運載重量和距離均創世界之最。

說起這個項目,海油工程青島公司財務總監薛美清頗為感慨,“起初是由國外兩家公司承包的,但中途卻無法繼續承建,被迫停工,我們才接手。”

“P67對我們是挑戰,更是難得的機遇。”海油工程董事長、黨委書記、總裁金曉劍說,P67項目的交付,將進一步拓展“一帶一路”能源領域合作,擴大海上絲綢之路合作範圍。

“你看,助力‘海絲’建設,除了有P67創‘世界之最’,我們業務還做到了北極圈,同樣創造了‘世界之最’!”薛美清指著展板上的亞馬爾LNG(液化天然氣)模塊化建造項目(以下簡稱亞馬爾項目)說。

據介紹,亞馬爾項目是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在俄羅斯實施的首個特大型能源合作項目,也是目前全球在北極地區開展的最大型液化天然氣工程。

“中國從未建造過這些核心工藝模塊,他們能做好嗎?”項目一開始,負責監督亞馬爾項目的法國人邁克心裡產生了疑問,海油工程能完成其中36個核心工藝模塊、總重約18萬噸的工作量嗎?

項目到底有多難?

邁克舉了個例子。“10層樓高、600噸重的大型設備要穿過5層甲板‘坐’到底座上,誤差不能超過2釐米,這個難度和‘神九’太空對接差不多。”

最終,亞馬爾項目順利交付,海油工程也在國際LNG模塊建造領域打響了名聲。

“發展海洋經濟、經略海洋就要發展和引進海洋項目。我們今年專門建立了海洋經濟項目庫,梳理了總投資2600億元的140個項目,目前在建88個,年內要建成竣工30個。”青島西海岸新區發改局局長趙英民表示。

耕海——

一顆海藻做到20億元

海藻,除了吃還能做什麼?

“海藻全身都是寶!”青島明月海藻集團(以下簡稱明月海藻)海藻生物科技館裡,一株株形態各異的海藻陳列在展櫃中,海藻做成的食品、面膜、膠囊、醫用敷料等產品琳琅滿目,吸引了眾多遊客參觀。

海藻的價值有多大?

明月海藻副總裁李可昌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噸0.8萬元的海帶(海帶屬於海藻類—注),經過提取就變成了價值1.6萬元的海藻酸;再次加工,成了價值8萬元的海藻酸纖維;然後做成海藻酸鹽傷口敷料,價值240萬元;繼續通過新技術純化得到組織工程級海藻酸鈉,價值高達20億元。

作為青島市“新五朵金花”之“海洋之花”,明月海藻就是憑藉這小小海藻,形成了海藻酸鹽、功能糖醇、海洋化妝品、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醫用材料、海洋生物肥料等六大產業,打造了海藻的全產業鏈。

“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我們除了國內海藻原料基地,還在秘魯建立了自己的原料基地,公司主導產品海藻酸鹽國際市場佔有率30%以上。”李可昌介紹。

“近年來,我們研發投入在總成本中佔了很大比例。” 明月海藻總工王曉梅說,集團擁有海藻活性物質國家重點實驗室、農業部海藻類肥料重點實驗室、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系列科研平臺,引進相關科研專家及人才,使海藻科技研發不止步。

同樣聚焦海藻產業的青島聚大洋藻業集團有限公司,近些年將目光聚焦到了國際市場,促進企業轉型發展。

近年來,聚大洋藻業集團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南太平洋島國、南非、愛爾蘭、智利、印尼建立了原料基地,還在智利、印尼、南非原料產區和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建成初級加工廠。“佈局世界各大海洋,我們提高了企業生產能力,規模和效益得到進一步提升。”集團董事長吳仕鵬介紹。

兩家企業的發展變化,正是西海岸新區注重海洋經濟發展主題的生動寫照。“海洋傳統產業走向遠海、海洋新興產業走向深海,做好陸海統籌這篇文章,較快構建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青島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區黨工委書記王建祥表示,2017年西海岸新區實現海洋經濟生產總值1019億元。

治海——

重拳治汙再現怡人海景

“爸爸,我想去蹚蹚海水。”

兩年前,每當聽到孩子喊著看海,西海岸新區煙臺前村30多歲的村民管超就頭疼。“我家離海邊只有100米,看海卻需要走1000米到金沙灘景區。”

為啥?

“海邊被漁民私搭亂建的小養殖場佔滿了,密密麻麻搭起看護棚,根本不讓人走近。更何況海上飄著垃圾,汙水橫流,我怎麼放心孩子去呢?”管超無奈地說。

“近海不親海,汙染觸目驚心。”說起之前的海岸線環境,西海岸新區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指揮部工委副書記宋軍顯得痛心疾首,我們區共有282公里海岸線,除工業、港口和特殊利用海岸線外,剩下的137公里海岸線80%都被私佔搞起了近海養殖。

2016年西海岸新區兩會期間,一則題為“藍岸在呼喚”的短視頻在會場內播放,一張張圖片、一段段視頻畫面,深深觸動了代表委員,並迅速讓“整治藍灣”成為大家的共識。

2016年3月,西海岸新區藍色海灣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統籌協調32個區直部門、國有企業和沿線16個鎮街等整治成員單位,圍繞“拆違建、清岸線、調項目、修慢道、植綠化、保文化”六大整治目標任務,從北部膠州灣洋河橋至南部琅琊臺137公里岸線戰場上,打破常規,同步展開全面推進違建拆除、岸線清理、規劃設計等工作。

經過兩年多持續奮戰,目前已拆除清理岸線130公里,基本完成78公里岸線藍灣路慢行系統和沿海視覺通廊項目建設,世界級最美海灣初步呈現。

如今漫步海邊,景觀綠化隨處可見,海風令人心曠神怡,公廁建築、堤壩工程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慢行道、自行車道和觀光車道上游人不斷。

“以前村裡農家樂愁客源,現在環境好了,遊客多了,我們村民吃飯都得排隊,開車回家還堵車呢!”管超開心地對記者說,藍灣整治得民心,相信在項目結束後,西海岸新區將更加美麗、宜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