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下刺激汽車內需是最大機遇

1、中國汽車整車不易貿然進入美國

隨著我國加入WTO和中美貿易不斷深化,中美貿易順差自2000年的830億美元,擴大至2016年的3470餘億美元,年均符合增速為9.3%。但在2014-2016年間,中美貿易差額基本穩定在3500億美元左右。其中汽車零部件貿易順差在150億美元,整車逆差在100億美元。目前返銷美國的主要是通用、福特等產品,另外就是沃爾沃的大量從中國出口美國。

由於通用、福特屬於返銷,沃爾沃屬於歐洲企業的銷售,這樣的規模已經很大,汽車貿易的平衡容易變化。如果自主品牌貿然出口美國,這對中國自主車企進軍美國有高基數下的敏感風險。這方面的日韓系企業給美國的影響很大,中國車企如果進入必然被敏感的關注,在目前的貿易敏感時期還是應該謹慎。

2、整車出口發展中國家波動大

因此中國汽車目前仍是出口發展中國家和內需為主。而對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整車出口實際改善不大,多年都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美中贸易战下刺激汽车内需是最大机遇

我們整車出口一般是某個國家好兩年就沉下去了,這有諸多的原因。比如出口明星國家,俄羅斯、巴西、阿爾及利亞、埃及、印度等,都有輝煌的一兩年。然後就是對方國家的政策性等的打擊和干擾,即使想自主品牌在海外想建廠,或者已經建廠的,也大部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被批的裡外不是人,客觀說自主在海外很不容易。目前只有伊朗是重要出口市場,不知能撐幾年。因此對出口還是應該深刻反思的。

3、私車普及內需是最大的機會

中國目前的消費品普及最差的就是汽車,房子超級富裕,人均居住已經超過30平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同樣消費者需要的車的普及就遠沒有這樣的幸運。雖然前幾年車市發展較快,但 私車普及遠低於世界主流國家水平。

隨著2017年乘用車市場零售增速在2%的歷年穀底,其中增速波動最大的是微客類MPV等車型,入門級車型不旺,這也體現出中國汽車消費面臨的問題仍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汽車行業應該為三農問題做出更大貢獻。

4、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推動汽車普及

目前大城市的公共交通體系完善,且私車普及達到較高水平,而農村市場的私車普及低,公共交通資源也少,形成人口向大城市的湧動,農村市場消費不旺。未來應該有效的促進縣鄉市場的私車普及,尤其是推動入門級車型的快速發展,推動農村消費的提升,解決私車家庭普及的不充分的問題。

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的增長,應該補短板,也就是入門級車型的增長應該更好更強,因此自主的轎車、SUV和MPV的市場增長要靠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實現消費升級和城鄉平衡問題。

5、新能源車的發展潛力巨大

2018年是新能源車增長動力從限購和補貼政策推動轉向市場拉動的轉型年。2018年的限購城市牌照支持達到峰值,北京上海都可能沒有牌照增量,這對中大型電動車增量帶來滅頂之災,而入門級A00級電動車的也面臨補貼大幅降低的危險,當年的電動輕客的降補後低迷,這樣的風險也有可能在A00級低續航里程車型重演。

中國進入老年社會,最需要的是私車出行,不是需要公共交通工具,這是比房子更重要的需求。而新能源車的乘用車作為老年代步車是很好的,應該大量發展縣鄉市場的新能源車發展,實現老年中國的可持續出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