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核聚變成功後一度電一毛錢都不到,會對各行業有什麼樣的影響?

liu_uil


樓主的意思應該是“可控核聚變”成功了,也就是說人類能像控制電力那樣控制核聚變!

如果真要達到這種技術水平的話,這能說問題的提問者想的太單純,想的也太膚淺了,為什麼只想到電費呢?實現了可控核聚變帶來的不僅僅是電費的多少,它會給我們的社會生活帶來質的變革!

先不說具體怎麼變革。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擁有一輛核能發電驅動的汽車,核能的原料是氫,只需要一點點氫原料就可以產生比化學燃料高很多倍的能量,這意味著理論上你甚至不用再添加氫燃料就可以一直開車到報廢!

同理,核電池也會擁有強大的容量,手機用壞了可能還有電量!

當然,對我們生活改變最大的還是在太空旅行上。由於核聚變的主要原料是氫,而太空中氫是最豐富的,這意味著我們在太空中不用為原料匱乏而擔心!

更主要的是,核能是非常清潔高效的能源,理論上可以讓宇宙飛船達到光速的10%,也就是3萬公里每秒。如此高的速度雖然不足讓我們在浩瀚宇宙航行,但整個太陽系都會成為人類後花園,屆時人類遨遊太陽系就會像如今在地球上旅行那樣方便!

明白了這些,你還會為電費而“斤斤計較”嗎?

更可喜的是,目前科學家們已經致力於研究“可控核聚變”,並且有信心在幾十年內會成功駕馭核聚變能量!


宇宙探索


我覺得對一些燃料電池、傳統燃料方面會有促進作用吧。

這個說法看起來很奇怪:既然電都這麼便宜了,為什麼不直接用電呢?

我們只要看看電動車就知道了,電動車充電其實不如汽油車方便,速度、安全性(電池爆炸)、續航,短期內都很難提升。

所以如果核聚變現在就實現的話,幾乎免費的電力可能會用去生產化學燃料。

比如用電化學的方法合成乙醇、人造汽油等等。

雖然會浪費一些電,但電便宜啊。

而且這種轉換也不是完全無用的——它讓人們更方便的使用能量了。

現在之所以不用人工合成燃料,一個問題就是中間的損耗非常大。所以當損耗大於帶來的效益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去做。

但是如果電費極低,損耗就會遠遠小於效益,就會有人去做。

當然,這也看核聚變實現的時間點。現在實現,電池水平都很低,那確實會有人做;但如果幾十年之後實現,電池已經非常方便了,那很可能就沒人去做。


章彥博


可控核聚變一直都是人類夢寐以求的,這裡鎂客君腦洞大開,給大家設想一下核聚變成功後,人類未來的美好生活!

(圖為我國聚龍1號實驗裝置放電瞬間)

最直接的結果,就像題主所說的,電費會變的很少,甚至直接免費,成為像陽光空氣一樣人人都能免費享受的資源。因為核聚變的原料,氘和氚,都是取之不盡,在我們地球的海洋中,大概有40萬億噸氘,理論上可以足夠人類使用幾百億年,所以核聚變一旦成功,產生的能源是用之不竭的。

另外,估計到時候生產電線的廠商也要倒閉一大批,因為我們完全可以無線輸電啦,其實這個技術早就有了,但是由於對電力的耗損太多一直沒有大規模推行。當不用考慮電的耗損後,我們可以徹底擺脫電線的束縛,手機、筆記本,都可以無線充電。

同時,我們的生存環境將會得到大大改善。我們不再依賴那些火力發電站,再也不用忍受燒煤所產生的大量碳排放以及粉塵汙染了,而核聚變所產生的都是清潔能源,藍天白雲會再度迴歸!

更開心的是,我們不用為上漲的油價心痛了,因為我們也不再依賴石油了,油費到時候會大幅下降,靠石油發財的中東土豪們要哭暈在廁所了,而且有了上面提到的無線輸電技術,汽車甚至都不再需要油箱了!

其實人類目前面臨的很多難題,都是萬事俱備,只欠能源!

當能源不再是個問題,那麼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如果我們把視野拓展一下,當人類不差電的時候,我們的征程,將會是星辰大海!

飢餓

無土栽培,人造光源種植,和無線輸電一樣,技術早就成熟,就是受制於能源成本,當核聚變成功後,我們就不再需要大力開墾農田,而是直接建起農業高樓,在室內種植糧食,大大提高種植效率,食物會變得更加便宜,不會有人再忍受飢餓。

乾旱

水資源的匱乏一直是全球都面臨的問題,地球上的水資源有96.5%都在海洋,能被人利用的淡水資源十分稀少,我們都知道海水可以通過電解被淡化,變成飲用水,但是這個成本太高了,那麼多年裡人類只能“望洋興嘆”,核聚變成功後,這就不是個事兒了,再也不會有人遭受乾旱的痛苦了,那些沙漠化問題也可以一併解決!

當飢餓和乾旱都被解決,地球上那些不毛之地就可以住上人了,人地關係緊張,住房難的問題也都能有所緩解!

最後,當我們擁有持久的清潔能源後,再也不用擔心發展航空事業會造成環境汙染了,人類的活動範圍將會擴大至整個太陽系!那裡的天地將會比地球大得多!

更多優質回答,請持續關注鎂客網頭條號~


鎂客網


如果核聚變成功,一度電也不可能一毛錢都不到,電價主要成本在後續的線路傳輸維護等費用。

人工可控核聚變,這是一項有望在本世紀實現的新能源技術,一旦可控核聚變技術突破,人們就有無盡的能源利用,徹底擺脫能源危機。人類文明也隨之進入新的層次。

上世紀就已經實現了不可控的核聚變,也就是氫彈這樣的軍事應用。這還是人工大規模獲取聚變能量的唯一方法。要想實現人工可控核聚變,必須對高溫等離子體實現足夠長的約束時間來產生核聚變。

目前在研方案典型的有激光慣性約束,通過激光打靶引起聚變,另一個有希望的方案是磁約束,常見的託卡馬克聚變實驗堆。目前尚處在基礎研究階段,旨在探索,研究其中的關鍵技術問題,離商業化應用尚有幾十年的距離。

一旦核聚變商業應用成功,那人類擁有無盡能源,將會在工業,農業等方面有突破的應用,之前考慮到能源限制的工業項目都可以上馬開展。可以想象如果實現像鋼鐵俠那樣的小型核聚變動力,人們交通工具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能源問題已經解決,下步就是資源的問題。地球上的礦產等資源不夠用了,通過核聚變發動機,人類就該實現太空採礦,來滿足地球的資源需求,無論是小行星採礦,還是月球火星基地,人類為了探索足夠的資源,會實現太空移民。

歡迎評論,關注量子實驗室。


量子實驗室


首先要明白兩個事情,這個問題答案就自然就有啦。

1,生產原料成本在高科技領域中所佔比重往往很少,核能發電即是如此;

2,我國目前電力供應並不是完全走市場經濟模式,電價雖然受到供需關係的影響,但是新機組上網前電價受到國家核定,電價定價是是個很複雜的過程,與當地經濟,風電、火電還是核能發電有關。

如果單純從原料成本來看,太陽能和風能原料是零成本,都是使用最原始的自然能源,而且不需要加工,下圖是近三年不同類型電能上網電價,目前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上網電價是最高的。

目前我國主要的兩大核電企業,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廣核集團均已上市,從2015年年報可以看出來,佔成本最大的是固定資產折舊,因為核電站建設工程中要求的質量高,安全設計冗餘度高,所謂安全冗餘度就是,比如正常情況下一個安全設施就可以使反應堆停堆並且冷卻,但我們為了安全,會設計相同的安全設施三套甚至四套,並且安全設施所用的監測設備會採用不同廠家的,防止同一個廠家的產品發生共因故障,這就導致了核電設備多、質量要求高、固定資產高的一個原因。所以原材料並非導致生產成本高的主要因素。

電能發電後要經歷電網輸電,開車要收過路費,輸電當然也不是免費的。上圖是近三年的不同類型電能的上網電價,目前各地居民用電每度電價格多為0.5-0.7元,商業用電每度約0.8-1.2元大工業用電每度用電高峰時0.9-1.2元,平段時每度約0.6。電價由政府考慮電網的生產運維成本、當地經濟水平、節能減排貢獻等因素和電網集團統一定出。


核先生科普


在開頭統一回復噴子幾句話:你們太聰明瞭,知道核聚變成功也不可能降電費,而且你們早就從三峽看出來了。可是這跟題目有半毛錢關係?

對,發展核聚變、水電、風電也沒用,反正也不會降電費;發展高鐵也沒用,反正票價貴;發展大飛機也沒用,你也坐不起;修橋鋪路都沒用,誰讓高速還在收費的?你聰明的都不行了,人家還沒幹出來什麼,你就早就知道沒用了。

這麼一看,是不是你早就知道讀書、努力反正也比不過富二代所以就乾脆自暴自棄做個只能在網上信口開河、胡亂噴人的鍵盤俠?

最後,歡迎有對號入座、承認自己是個文盲外加噴子的,我一點兒不介意拖黑加舉報。

--------------下面是正文------------------

我們先不要去想,核聚變怎麼才能夠成功、成功之後核聚變發電的成本到底有多低,僅僅去假設,某一天核聚變能或者其他某種能源可以替代傳統的化學能源、讓能源價格降到幾乎為零的時候,可能發生的那些事情。

首先要說的是,如果只是說能源價格下降對於各個行業直接產生的影響,其實是比較小的。我在網上查到了一些資料,比如說鋼鐵生產中,電力成本只佔到了全部成本的5%~6%;一家輪胎公司表示,自己的生產成本里50%~55%都是能源成本。所以隨著能源價格的下降,這些企業的產品價格會降低,但是不會達到爛便宜的地步。

但是,能源價格的降低會誕生很多新興的工業,並且改造舊工業的生產技術和流程。從而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

原先的制氫,或者海水淡化企業,因為能源成本居高不下,所以難以大規模量產,現在因為能源一分錢不用,那就拼命生產就好了。這樣,我們也許可以看到一年全世界的液氫產量達到數十億噸以替代石油,而每天海水淡化廠生產的淡水不是進入自來水管道而是直接匯入人造河流、由水泵驅動,由海邊流向內陸、並且深刻改變某些內陸乾旱地區的生態氣候(到時候中國出現東水西送工程也說不定);

原本的金屬冶煉、或者與合成工藝相關的工業部門,因為要考慮能源成本,所以很多耗能的工藝方法不能採用,現在隨便用沒有關係。甚至於有朝一日,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能夠用最簡單的原材料去合成我們任何想要的東西;

人們可能對汽油、天然氣甚至於現在大熱的可燃冰不感興趣了,轉而關心氫氣的製備和存儲,而那些原本靠汽油才能夠驅動的汽車,人們可能要改成用氫氣驅動了,所以相關的能源產業和工業部門會發生鉅變;

更加令人激動的是,人類可能第一次發現,其實火箭這種東西往太空送東西速度太慢了,因為一艘火箭一次能夠帶的燃料太少,就好像對於有些人來說,錢不是問題,但是奈何包太小、放不了那麼多錢。所以造一枚小火箭,還不如直接造一臺太空電梯。

總之,這些想象是很有意思的,而實際上,人類每一次對能源利用能力的增強,都意味著一次科技、工業、生活的全面革新。從煤、電到核能,無一不是在深刻變革我們的生活。當然,在進步的路上肯定會有來自科學技術、安全、政治等等很多因素的阻礙,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利用科學的發展去改變我們的生活。


SilentTurbine


許多社會、政治、資源和環境問題實際上都是偽裝的權力問題。 廉價、充足、無汙染的能源解決了許多以前難以解決的問題。

如果核聚變的能源兌現了廉價、充足的能源的承諾, 那麼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會改變。

地緣政治的變化。 由於不需要大量進口石油, 世界各地(尤其是中東)的許多政治和軍事災難從此變得無關緊要。 目前, 影響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一個限制因素是能否獲得足夠的電力; 而隨著這個限制的消失, 中國經濟將變得更加強大。

未來很多戰爭, 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 很可能是會為水而戰。 融合使海水淡化成本低廉。 沙特阿拉伯的乾旱和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淡水短缺問題會成為永遠的過去。

如果我們仍然在使用化石燃料, 當核聚變反應堆可以使用的時候, 我們將會遇到和現在一樣的問題, 即裂變反應堆。 化石燃料工業將散佈謊言和賄賂, 以防止裂變反應堆的建造。 畢竟, 他們會損失大量金錢, 這種損失滋生了腐敗和謊言。

可以肯定的是, 化石燃料的使用將減少到最低限度, 核聚變反應堆技術將被大量使用, 但被視為最高機密。最先掌握這種技術的國家將極大的甩開和其它國家的差距,成為世界強國。

理想情況下(這意味著沒有荒謬的謊言) ,OPEC組織將不復存在, 一夜之間, 中東就不再重要了。碳排放量下降多少? 98% ? 在接下來的十年裡, 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就沒那麼緊迫了。 一個世紀以來, 氣溫和海平面繼續上升, 但最終應該會逐漸消退。

另外,核聚變也許能夠幫助實現一個高度分散的電網, 這一點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是巨大的幫助。 可靠的、分散的發電方式使得從醫療保健到災難管理到運輸物流的一切都變得更容易。


低熵製造機


如果可控核聚變研發成功了,人類就會移民到其他星球去,充滿整個宇宙,你還在考慮對各行業有什麼樣的影響?

這就好像那個笑話,兩個農民想象皇帝過的是什麼生活,“聽說那老包要出京,忙壞了東宮和西宮。東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剝大蔥。”又好比

劉邦當上皇帝后,對自己的老爸劉太公開玩笑說:“您看我和劉仲(劉邦的二哥),誰創下的基業大?”(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

任何智慧生命的文明,都是以能源為基礎的。人力和畜力只能對應農業文明,煤炭和蒸汽機對應早期的工業文明,石油、內燃機和發電機對應發達的工業文明,即現在的工業文明。而一旦實現可控核聚變,文明就會脫胎換骨,升入下一個臺階。

考慮到宇宙中的資源分佈(絕大部分是輕元素),任何文明在認識到恆星發光原理後,可控核聚變都是解決能源和動力的理性選擇。

可控核聚變的意義無論如何敘說都不過分。

一方面,任何能夠實現可控核聚變的文明,理論上獲得了幾乎無限的負熵流,即使技術層次上沒有再度發生質變,也可以近乎永遠的生存下去。到達此階段的文明,發射無人探測器的成本會變得很低,在近乎無限的文明延續時間裡,最終發射的探測器數目將會達到一個驚人的地步。

另一方面,如果能夠實現可控核聚變,文明的航天推進技術就有可能發生質的變化(這也是現在所謂的新能源所不能做到的)。錢學森在幾十年前就指出,有了可控核聚變,宇宙飛船的航行速度將會大大提高,恆星系內航行將變得很容易。人類將會成為真正的第四級文明。

錢學森《星際航行概論》

而任何能發展到第四級的文明,骨子裡都不缺乏冒險精神。如果有了可控核聚變技術,相信會開始建設恆星際飛船,即使是一去無回,但可控核聚變技術使得生態自循環系統成為可能,飛船能夠維持上萬年,有人探測器將會一代代的出發,飛向茫茫星空。

我們的征程,必然是星辰大海!


袁嵐峰


如果說可控的核聚變真的成功了,電費可能並不會大幅度的下降,因為電這個東西,根本不屬於正常的商品,它的價格受到國家的調控,而調控又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像是投資,建設,研發,人力等等,所以即使說未來可控的核聚變成真,電費估計也不會變成一毛錢。

首先毫無疑問,可控核聚變是未來最好的能源,這種技術比現在任何一種能源,都要先進的多得多,因為太陽反應的方式就是核聚變,而且從某種角度來說,太陽的聚變方式是可控的,所以太陽可以持續的反應幾十億年以上,在這幾十億年當中,太陽可以持續的發光發熱。

那麼一旦說可控核聚變研發成功,就相當於給人類解開了一道枷鎖,人類在宇宙中立足的時候,再也不用擔心能源不足的問題,所以未來的人類,一定會踏足別的星球,但問題在於,可控核聚變還在研發當中,目前人類無法穩定的掌握這種技術。

當然了,關於電費的問題,我這裡舉個例子好了,核聚變的燃料應該是氘,而氘這個東西,海水當中非常的多,所以未來人類肯定要從海水當中提取,那麼目前提取的辦法是蒸餾法,既然要提取,要蒸餾,要加工,就涉及到一系列的投資,建設,研發等成本的投入,這就好像三峽大壩一樣,發的電確實多了,但你發現電費少了麼?

所以電費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和可控核聚變的關係不大,但它對於各行各業的影響是有的,例如火力發電廠會消失,化石能源的企業也會受到重創,這些企業要麼轉型,要麼倒閉,而那些產油國家也會出現大麻煩,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模式太單一了,一旦未來電力資源的成本降低,誰還需要石油呢。


科學薛定諤的貓


首先糾正你一句,就現在的電價成本也不會超過一毛,為什麼到我們手裡五六毛?看看國際油價180美元一桶的時候,我們油價7塊,現在國際油價五十美元左右,我們油價還是將近七塊,而且,油企還經常虧損,需要國家補貼!一汽那500億汽車研發費用,可以買下很多車企,可愣是沒研發出來一臺可靠適合市場的發動機!我同學在某國企跑業務,跑了幾年,單子一個沒談成,車房都有了!國企效率之低下,遠遠超出你的想象!我不知道水電成本多少,我只聽我同學說,山東染廠發電成本5分,賣給周邊居民0.12元每度!水電成本可想而知會有多低!你再瞭解一下一個電力行業養活了多少人!所以,無論成本有多低,不引入私企,不可能降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