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登堡為什麼能讓希特勒懼怕?

史裡有料


政治家是要懂得進退的,在時任德國總統興登堡作古之前,剛剛組閣的總理希特勒地位其實並不鞏固,如果惹毛了這位老將軍,希特勒辛辛苦苦爬上來的位置很可能分分鐘化為泡影,興登堡當時具備這樣的威望與權力。



(德國總統、陸軍元帥興登堡)

興登堡是德軍名將,早年參加過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1903年已晉升陸軍上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興登堡因在東線大敗俄軍而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而此時未來的第三帝國元首希特勒還是個“波西米亞下士”,估計只能夠充當“興粉”的資格。

這種巨大的軍中地位差別,使希特勒在興登堡面前必須放低身段,畢竟在尚武的德國,普魯士軍官團的等級森嚴是一個傳統,如果希特勒在興登堡面前放肆,那就是在與整個軍官團和德國陸軍為敵,是極度愚蠢的。



(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總理組閣)

希特勒在1933年1月30日被興登堡任命成為總理時,德國最具實力的勢力仍是被裁減到10萬人的“國防軍”,它具有超然於政治的獨特地位,且效忠於憲法規定的武裝部隊總司令興登堡,幾乎可以決定一屆內閣的生與死。

而國防軍對這個留著分頭的奧地利人並不感冒,希特勒想要問鼎權力頂峰,只能暫時選擇尊重興登堡以及給國防軍拋媚眼,包括清洗羅姆和衝鋒隊也是在興登堡和國防軍的壓迫下進行的,欲成大事,先裝孫子,希特勒看來深諳此道。



興登堡1918年作為“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軍隊總司令,曾經迫使德皇退位,有點類似於遙遠的東方那個叫袁世凱的角色。但興登堡卻由此在當時的德國“神話一樣的存在”,不僅得到了許多右翼勢力的力挺,還得到民主黨派的支持,總統任期居然是一屆七年,儘管納粹黨發展迅猛,希特勒也於1932年嘗試著與興登堡競選總統,結果仍然失敗,事實也使納粹認識到興登堡暫時還是無敵的存在。

在競選總統的第二次投票中,興登堡獲得53%的選票,希特勒則獲得36%,兩個人遙遙領先於其它候選人,但興登堡的民意支持率仍然是希特勒不能逾越的,身後雖已沒有對手,但前面有座山,山崩之前,他只能選擇“忍辱負重”。

(希特勒故作恭順)

興登堡在這一時期也不太待見希特勒,始終沒有支持由希特勒組閣,但是納粹黨控制了國會,不停地用各種手段阻撓總理施政,歷經兩屆毫無作為的短命內閣後,興登堡無奈之下終於任命希特勒為總理,但仍然對其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換言之,希特勒和納粹能成為合法的執政黨,興登堡的態度至關重要,他和他的黨必須恭敬著。

對於總理希特勒來說,比較欣慰的是興登堡已經是85歲高齡,多次出現過因病神智不清的情況,熬死這位老將軍是早晚的事情,而在此之前,還是夾著尾巴為妙。



因此,希特勒上臺後一邊操縱國會賦予他更多的權力,一邊對興登堡大拍馬屁,甚至舉辦專門的慶典來取悅之。納粹內部曾有武力推翻興登堡的聲音,希特勒權衡再三放棄了這一念頭,風險係數太大。

果然,1934年8月2日興登堡病逝,在其病重期間已拉攏好陸軍、基本攫取全部權力的希特勒隨即就任德國總統,然後把集總統和總理於一身的職務修改為“元首”,從此結束“共合國”的政體,開始了他的獨裁政治,把德國逐漸帶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


度度狼gg


如果說希特勒是德國人當時的神,那麼興登堡就是德國人之前的神,當一位神遇到先神之時,也只能表示敬意!

興登堡在德國具有絕對的威望。曾參加了普奧、普法等大型戰爭,立下了赫赫戰功,56歲晉升上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由於在東線坦能堡會戰中擊敗俄國,興登堡大放異彩,自此晉升為陸軍元帥。

一戰後,尤其在脾斯麥死後,興登堡成為了德國人們的希望,在人民、特別是軍人心中具有很大的聲望,就連德國後來著名軍事家曼施坦也算是他學生之一。正因為德高望重,他在1925年也是以巨大優勢當選總統。

希特勒是德國軍人,對於這樣一個人,他當然也是充滿敬意!再說這個時候希特勒在興登堡眼裡也是不值一提,希特勒一戰時才是下士,而興登堡已是元帥,兩人完全不在同一級別。

地位上的崇高,加上級別上的的威壓,希特勒早期對於興登堡的確是害怕。



但這種害怕僅停留在早期,在後來希特勒逐漸成長,希特勒野心也逐漸上升,他有了政治家的思維,對興登堡已沒有恐懼,而是想著利用他。

他依然在興登堡面前表現出軟弱、聽話,但這只是為了讓興登堡對他沒有戒心。果然興登堡一看到希特勒在自己面前這般模樣,當時就表示:“希特勒最多能幹個郵政部長。”

希特勒甚至在1931年大選中,出人意料的喊出口號支持興登堡,讓興登堡再次當選總統。希特勒雖然這次與總統徹底無緣,但卻博得了興登堡的好感,讓興登堡對他的態度有所轉變。



這個時候興登堡雖然對納粹黨仍有點擔心,但看到他們的頭子希特勒這般表現,也是鬆了口氣,甚至在1933年正式任命希特勒為總理。因為他認為希特勒很怕他,自己有能力將希特勒這位盜獵者訓成守林人。

不過軍人還是玩不過政治家,希特勒借助興登堡成為總理。在已87歲的興登堡去世後,希特勒本性畢露,宣佈取消總統和總理,自己就任元首,開始獨裁統治。


希特勒對於興登堡前期是帶有敬仰的害怕,後期則是出於政治目的的裝作害怕。


夏目歷史君


興登堡不僅能讓希特勒懼怕,他也是希特勒非常崇拜的一個人,所以人們才有幸在老照片中見到希特勒面對興登堡的時候會恭恭敬敬的低下頭,就像是一個小學生一樣。因為在興登堡的面前,希特勒很願意讓自己成為一個小學生,而且是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學生!

這是為什麼呢?

老元帥興登堡曾經是最優秀的軍隊將領,而且在德國人心中的地位是極為崇高的,說他和鐵血宰相脾斯麥不相上下也不為過。

興登堡身上的榮譽、光環和軍事才能是希特勒非常想複製的。

優秀的軍人

興登堡出生在一個普魯士軍人家庭,所以走上了從軍的生涯,曾先後參加過普法戰爭和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期間他指揮德軍取得了坦能堡戰役的勝利,從而成為德國人心目中的戰爭英雄。坦能堡會戰中興登堡以15萬德軍對戰俄軍28萬人,以2萬人的傷亡取得了殲滅俄軍27萬人的勝利。導致俄軍在這次戰爭之後再也沒有發動對德國本土的攻擊。

(坦能堡會戰中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制定作戰計劃)

依靠坦能堡會戰,興登堡晉升為陸軍元帥,後晉升為德軍總參謀長。關於一戰的失敗,興登堡認為並不是軍隊無能,而是在戰爭進行時,德國革命連累到了軍隊。所以,興登堡一直對一戰的失敗耿耿於懷。

全德的偶像

一戰結束之後,興登堡辭去德軍總參謀長,開始了一段遊歷生活,在此期間興登堡所到之處往往圍滿了他的崇拜者,尤其是東普魯士地區更是把興登堡當做神一般敬仰!

1925年興登堡參加總統競選,4月興登堡被選為魏瑪共和國總統,並且成為唯一一個由人民直選成為總統的人,可見他在民眾中的地位之高!

擔任總統後,興登堡對總統職能進行了重新定義,從而使德意志總統不再是政府的象徵。

對於希特勒來講,他渴望權力,他渴望將整個德意志凝聚到一起,他也渴望把這種力量用來征服世界。

在當時,整個德意志能做到這一切的只有興登堡。

所以,希特勒就把興登堡當做了自己的偶像和奮鬥的目標!

興登堡是他登上權利頂峰的天敵

1930年,納粹黨成為國會第二大黨,並且希特勒在1932年獲得德國國籍,因此他終於可以參選總統。可惜,希特勒在當年的總統競選中敗給了興登堡。時年興登堡84歲,已經垂垂老矣,即便如此憑藉在德國人民心中的地位還有能力壓制希特勒極其納粹黨。

可見,對於希特勒極其納粹黨來說,興登堡依然是不可逾越的高峰。

(希特勒在競選期間演講)

希特勒要想上位離不開興登堡的支持,他希望自己的才能被興登堡人認可,

1930年開始,德國開始執行總統內閣制,總理開始只向總統負責。當希特勒參選總統失敗後,開始謀求總理職位。想要擔任總理,他就要得到興登堡的認可。

所以,希特勒必須要在興登堡面前極力恭順,還要展示自己的才華。

最終還是淪為希特勒實現自己野心的工具

興登堡當時年事已高,精神和腦力都已經大不如前,也失去了清醒的判斷能力。所以在周圍人的影響下,興登堡一改排斥納粹黨的風格,在1933年任命希特勒為總理。

(1933年5月兩人坐在車中參加遊行活動)

此後,由於健康原因,興登堡逐漸退居幕後,希特勒成為德國真正的領導人。這個時候,希特勒依靠自己過人的煽動能力,成為德國新的偶像。

從此,他不再把興登堡放在眼裡。

1934年8月,興登堡彌留之際希望死後能被葬在自己的莊園,但希特勒將興登堡葬在了坦能堡紀念碑中,以此來煽動德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

(坦能堡紀念碑,二戰後已拆除)

到最後,興登堡竟然淪為希特勒實現自己野心的工具,真是不勝唏噓!


歷史風暴


因為興登堡在德國人心中一直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是僅次於俾斯麥的存在,希特勒不想尊敬也得尊敬。

毫不誇張的講,興登堡可是德國曆史上最出色的軍人,曾參與過幾十次大大小小的戰鬥;其中,興登堡曾參與過兩場對德國統一最重要,也是最必不可少的戰爭,那就是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並且,興登堡在這兩場戰役中表現的十分出色,在1866年(那會兒興登堡好像才19歲),他曾率領著一個排參加了普奧戰爭;在德國取得勝利後,興登堡還曾率領著他的那隻隊伍從柏林凱旋門通過。僅僅四年之後,興登堡再次率領著一個營參加了普法戰爭,之後又一次率領著他的部隊通過柏林凱旋門。之後,他憑藉著自己的履歷和經驗步步高昇:從營長晉升為上將,之後又當上了參謀長、師長……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興登堡已經成為了德國陸軍第四軍的軍長。


一戰爆發後,興登堡被任命為東線第八集團軍司令,沒過多久便在東線戰場上大敗俄軍,取得了坦能堡會戰的勝利,這場戰鬥也是興登堡的成名之戰;由於興登堡在東線戰場的表現極為突出,在1916年8月,興登堡被任命為德軍總參謀長。因為他的任命,暫時恢復了前線德軍的士氣,因此興登堡也一直以德皇的名義指揮全軍;即使到後來德國轉入了不利局勢,興登堡還依然主張要求採取防禦戰爭。

在德國戰敗後,協約國甚至把興登堡列為了二號戰犯,足以可見,興登堡的影響力在德國以及整個世界有多大。


在1925年2月,由於魏瑪政府第一任總統艾伯特突然病死,因此第一次總統選舉也就被提前到3月29日,在選舉中,所有候選人都沒有獲得絕對多的票數;為了解決這種尷尬的局面,原德國海軍元帥提爾皮茨親自去勸說已經隱退的興登堡參加4月26日的第二次選舉。在選舉結束後,他直接以1460多萬的選票(大約佔全體選民的37%)被當選為總統,這跟他在戰爭期間打出來的威望是密不可分的。

但在興登堡擔任總統沒多久,德國國內的階級矛盾變的更加尖銳化,因此德國共產黨的影響在德國國內迅速擴大,這時候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會已經無法完全控制整個德國了。在這時候,興登堡在德國政府中的權力越來越大,凡是被國會拒絕的議案,只要興登堡在這上面簽字,那麼這份議案便會依照著魏瑪憲法的第48條而立即生效;興登堡的權利在這時候甚至超過了原來的德皇威廉二世,他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德國的“獨裁者”。並且興登堡在任職期間,一直積極復活德國國內的軍國主義,比如公開支持保皇組織,比如要求德國駐外辦事處在掛黑紅黃的魏瑪共和國旗幟外,還必須掛黑白紅的德意志帝國旗幟;興登堡本人之前還擔任過“鋼盔隊”的名譽會長。在興登堡七年任期滿後,德國進行了下一屆總統選舉,而恰巧這時候,希特勒的納粹黨勢力在國內已經發展壯大,選舉也因此成為三股勢力之間的競爭:一邊是以希特勒為代表的納粹黨、一邊是以興登堡為代表的保皇派、一邊是以臺爾曼為代表的德國共產黨。在第一次選舉中,三方勢力誰也幹不過誰,但興登堡的支持率卻要高於希特勒;考慮到興登堡的威望和影響力,希特勒決定支持興登堡成為德國總統。


在興登堡成為德國總統後,其權利仍然非常的大,無限接近於獨裁。而為了回報希特勒在選舉期間對興登堡的支持,興登堡不顧國會和身邊親信的反對,仍舊決定任命希特勒為德國總理;面對那些反對希特勒成為總理的人,興登堡說:“我應該把盜獵者變為守林人。”
雖然希特勒已經當上了德國總理,但是興登堡作為總統還沒死呢,如果希特勒要是惹到了興登堡,那麼希特勒的總理肯定也就當不成了。並且對當時的希特勒來說,只有依靠興登堡,他才可能在德國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背靠大樹好乘涼,希特勒正是靠著興登堡這棵大樹,才最終為自己之後的獨裁統治打下了基礎。


二戰吐槽君


沒辦法,人家興登堡有這個資格。

興登堡是德國的老元帥,有很好的戰功,德高望重。人的氣場不是外界賦予的,而是內在生成,並由不凡的偉業成就發之於外的。

興登堡是元帥的時候,希特勒還只是人家麾下的希特勒下士,換句話說,剛出道的希特勒就人家手底下一碎崔。

希特勒是個好戰分子,對軍中前輩特別是戰功卓著、名氣很大的興登堡不會不尊敬。

何況,當時希特勒剛剛從一介平民依靠選舉成了總理,地位權勢並不鞏固,還需要老元帥狠狠扶一把。不把老頭伺候好了,老頭一翻臉,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是會翻車的。


故紙匯


總統馮·興登堡元帥,是威望最高的普魯士貴族和軍人,國防軍"軍官團"的首腦人物。希特勒在擔任德國總理之後,還想實施他的擴軍和德國"生存空間",就需要"軍官團"的支持。要過這一關就要贏得馮·興登堡的信任。老邁的馮·興登堡被仰視他的希特勒給打動了,承認了希特勒為德國總理和他的政府內閣。馮·興登堡去逝之後,"軍官團"並沒有阻撓希特勒。集總統和總理雙重身份為一身的希特勒,便成為了最有權勢的人"元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