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人頭上為什麼有那麼多蝨子?

耶可x


七、八十年代,我國還比較窮,人民生活水平差,包括吃飯穿衣、衛生條件等各方面都比較差。洗衣、洗頭、洗澡常換衣,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情。在農村陽春三月,向陽的牆角,常可以看到五、六十歲的人一邊曬太陽,一邊說著閒話捉蝨子。我上中學時,每週洗衣換衣,父親說衣服穿不爛都讓你洗爛了,班上個別同學襯衣上的確有蝨子。記得有一次,我和班長開另一位同學的玩笑說,作為一名堂堂的中學生,身上怎能不養幾隻小蟲子,惹的別的同學鬨堂大笑。

大學畢業後,我分配到咸陽地區某縣公安局,後又調至法院工作,下鄉辦案是常事。一次,我下鄉查處一件破壞軍婚案,晚上住在婦女主任家。累了一天的我,到主任家就想睡覺。主任從櫃子裡抱出一床新被子說,我家經常來人住,這新被子是專門給你們縣上人下鄉住的。我謝了一聲,等她走後馬上拉開被子,準備睡覺。剛要鑽被窩,突然發現被頭處有蟲子,再仔細一看,大蝨子、小蝨子密密麻麻,還有蝨子下的卵一蟣子,一下子睡意全無。只好一個一個捉蝨子,捉的差不多了,把被子翻面蓋。回單位後,換下內衣用開水燙,用手逐個擠蝨子的卵,最終全部消滅。

還有一次我帶專案組下鄉辦一件刑事案子,因為下鄉時間較長,臨走時,把五歲的孩子交由司法局的一位女性照顧。七天後我破案回來,孩子頭髮上長了一頭蝨子,還下了卵。生氣之餘,趕緊給孩子洗頭,逐個手捉,再用篳子篳,連續折騰了好幾天,才全部消除。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公共和個人衛生條件意識的提高,蝨子跳蚤在城鄉廣大地區已經絕跡,很多年輕人也不知蝨子跳蚤是何物。好日子來自黨的領導,好生活離不開廣大群眾的艱苦奮鬥。讓我們不忘過去,珍惜現在,為美好的明天努力奮鬥。


李梅6613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個問題好。

薩沙上幼兒園的時候,頭上就有過蝨子。

當時記得用一種專門的梳子,反覆的梳頭,然後又反覆的洗,搞了很久才沒了。

為什麼那個年代,很多人都上有蝨子,其實和生活條件惡劣有關係。

第一,洗澡少。

那個年代,南方人還算好,北方人則很少洗澡。

薩沙住在南京,當時野外河流湖泊都被汙染,沒有辦法洗澡。

春夏比較暖,還可以在家沖涼。但到了秋冬季,家裡無法洗澡,就只能去浴室。

大家不知道當年浴室多誇張,又熱又悶,水又很燙,小孩子根本就受不了,更別說還要花錢。

於是,大家洗澡就很少,有的人甚至幾個月不洗。

這樣一來蝨子自然就有了活動空間。

第二,衣服少。

當時城裡人還算好些,但衣服也不多。

大部分人衣服就那幾套,秋冬季很少洗衣,也為蝨子提供了庇護所。

尤其是棉被、棉衣,很容易藏蝨子,很難清除。

第三,互相傳染

蝨子大部分是傳染的。

比如上幼兒園,一群小朋友都睡在一起。

一個人身上有蝨子,就傳染好多人了。



蝨子這玩意其實很難對付。薩沙記得當年花了很長時間,才被蝨子幹掉。薩沙幼兒園同學,小女孩,突然剃個光頭來班裡。一問,原來是長了蝨子除不掉,不得已剃光了。

好慘啊。


薩沙


蝨子,跳蚤這些吸血動物早已滅絕了。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人們物質生活極其匱乏,生活條件差,衣服破舊,冬天長期不洗澡,長期不理髮,於是在身上,在頭上,在棉襖縫裡生長了小小的褐紅色肉體動物,靠吸人身血液而生存,人的棉衣縫裡長著無數的小蟲,即蝨子,吸血蟲,一個個吸滿肚子,人奇癢無比。給人帶來了傷害,跳蚤,黑色小蟲,也靠吸血為生。蝨子繁殖力極強,它們是胎生,一隻蝨子一次能產無數白色的小動物,一夜之間長大變成蝨子。後來到80年代,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個人衛生水平也提高了,這蟲禍害人的蝨子,跳蚤也絕跡了。



無奈125387125


人頭上那不是蝨子,應該叫“蟣子”才對呀!蝨子的2.5-4毫米左右,喜歡寄生在人的頭上成其他有毛髮的部位,在毛髮根部產卵。蝨子從卵發育成蟲大約只需要2-4周,然後交配產卵,繁殖下一代,並在同一上人身上完成生命循環。卵被粘黏在人體毛髮上,有時還成串排列,這些微小卵粒,俗稱“蟣子”。一般採用藥物噴灑或者用篦子清理。





七、八十年代的人生活條件還不是很好,一年之中也就那幾件衣服,不能經常換著穿。出個汗,或者髒了也沒衣服可換,只能將就著穿用,使蝨子一直寄存在衣服上並一直可以靠吸食血液生存。當時根除蝨子的方法只有靠開水燙或用指甲擠。但農村衛生環境還是太差,蝨子就無處不在,豬、狗、貓這些動物也是蝨子的生髮源,即使燙過蝨子的衣服也不會徹底根除,穿在身上又會衍生,是蝨子循環出現。

現在人們洗衣洗頭都用專門的洗頭膏、洗衣粉(液),又三天兩頭洗衣洗頭洗澡,就身上沒了蝨子,頭上沒有蟣子。但是幼兒園的娃娃頭上間或還會有蟣子,這肯定是極個別的娃兒,家庭衛生差,家長懶惰,給娃兒不勤洗頭換衣,而娃娃小,又愛在一起玩而招致的。


為生活而提神


那一年到一個偏遠的農村,一個農村青年說說話將衣服下襟翻過來用手彈。我說怎麼了?他說是蝨子,真討厭。

還有一次看見一個女兒幫老父親洗衣服。洗後掛在晾衣繩上晾,還能看到二三十個蝨子在爬。

還有一人用擀麵杖擀襯衣,說能把蝨子和擠子(蝨子卵)擀死。

2018年10月15日補寫。半年過去了,閱讀量還在增加,謝謝網友。現將評論中的一段移上來:

還有一個哥們,堪稱“捉蝨子達人”,將手從衣襟處伸進去,憑指尖的感覺,將對著腋下衣縫兒處的蝨子捉出來。


高枕隱士


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我是週週。

說到頭上有蝨子,先說一件我小時候的事情吧。我記得我小時候八歲去我堂哥家裡玩,玩著玩著我倆就跑進了他家的豬圈裡裡了,進豬圈裡去趕豬。回到了家就感覺頭上身上癢癢的很癢很癢。我就給我媽說:媽我頭上癢,我媽給我洗洗澡用篦子在我的頭上給我篦蝨子,發現了好多好多蝨子,是這樣的。



(引起不適的話,別打我)

言歸正傳,為什麼七八十年代的,人頭上的蝨子為很多。讓我給大家解答一下。

1、居住條件比較差,那時候的人都是住在土坯房裡,土坯房子裡會比較潮這樣有助於寄生蟲的繁衍,所以成了各種蟲子的寄生場所。



2、個人的衛生比較差,七八十年代洗化用品相對來說非常少。像一般的家庭用肥皂的都不多,不像現在洗化種類那麼的多,個人衛生都比較好。那時候個人的收入比較少,一件冬衣可以穿一冬天,基本上一冬天都不換衣服。冬天就更不會怎麼洗澡,沒有洗澡的條件,所以蝨子就會在人身上停留的時間比較長。

3、七八十年代化學藥劑非常少,不像現在的殺蟲劑那麼多,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殺死蝨子的。那時候冬天晚上睡覺以後,家裡的大人就會拿一個火盆子放在床下,當自家的小孩脫下了棉衣棉褲以後,會把他們的衣服在火盆子上抖動,這樣蝨子就落下來掉進火盆子裡了就會滋滋響。

謝謝大家,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可以在評論區提出來


週週社評


蝨子,寄生蟲的一種。喜歡寄居於動物毛髮部位,當然這點也不排除人類。當你個人衛生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那這個寵物就會悄然而至到你的身上,吃你的,喝你的,住你的。雖然我說的是個玩笑話,但是話糙理不糙,七八十年代的人們衛生條件大家可以想象的到。長蝨子這種情況了在農村最為常見,那時候的人們也許一年也不會洗幾次澡,洗幾次頭的。所以不講究個人衛生的結果,也就順理成章的把蝨子養了起來。



風生水起41252076


本人90後,生於中原的農村,說一下其實不止七八十年代,不少90後還是對蝨子有很深的記憶。
上面這幅圖跟記憶中的蝨子一模一樣。我記得我上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跟同桌上課時還互相逮蝨子玩,就是把蝨子從頭上捉下來,然後擠破,那個聲音聽起來特別爽。當時幾乎所有孩子頭上都有蝨子。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蝨子?

1.主要是洗頭不勤快,蝨子主要寄生在頭上,沒見過哪個同學身上有蝨子,不過身上有跳蚤。當時家長都很忙,忙著種田,忙著打工,連給孩子做飯的時間都沒有(我媽從小就給我買整箱的方便麵,自己解決溫飽),更沒時間給孩子洗頭了。

2.互相傳染。蝨子傳染特別快,家裡要是有一個人頭上有蝨子,很快全家頭上都有了。

3.蝨子繁殖能力特別強。捉是無論如何都捉不完的。我姨媽剛開始給我們這些孩子一個個捉,洗頭,用一種特別密的梳子_篦子給我們刮頭,把蝨子和卵全刮下來,但是總有漏網之魚,不久就又全頭都是了。

最後還是上了初中之後,慢慢長大,愛乾淨了,每週洗兩次頭,可能是洗髮水的作用,也可能是頭髮乾淨了,慢慢蝨子就消失了。


默語森林


七八十年代的事情那都是我兒時的記憶啦!小時候不僅僅在人的是頭上,而且身上都有蝨子。特別在衣服的領子或者袖頭裡面,那都是蝨子藏身的地方。


蝨子,是一種寄生蟲,主要寄居在動物和人的身體上,它是由蟣子長成的。主要靠吸食血液生存。七八十年代寄生在人體上的蝨子大致分為三種:體蝨,頭蝨和陰蝨。蝨子在人身上繁衍生息,讓人感覺奇癢無比,特別難受。

那麼為什麼現在人身上沒有蝨子,而七八十年代那會,人身上的蝨子到處可見,特別是頭上的蝨子幾乎人人都有,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的人非常講究個人衛生。用的化妝品和洗潔用品都有化學成分裡面,因此無形中殺死了一些包括蝨子在內的各種寄生蟲,導致它們無法繼續生存下去。現在人經常洗澡,基本上三兩天洗一次頭,也很大程度上杜絕了蝨子的繁衍。特別是人們生活條件好了,衣服也經常換新的,所以蝨子也就沒有了生存的空間,從最初的到處都是到越來越少,最終導致滅絕。現代人身上根本見不到蝨子,別說看不見,就是現在的孩子聽都沒聽說過什麼叫蝨子。所以蝨子也成了七八十年代人的記憶。



然而,七八十年代那時候,生活條件有限,特別是生活在農村的人,很少使用化妝品,也不經常洗澡,衣服也很單一,不能隨時跟換,所以大大的給了蝨子生存的條件,這樣一來,就導致蝨子隱藏在人的身體各部分上面,尤其是頭部,因為頭髮密集這樣就給蝨子創造了條件。記得小時候,頭髮癢的時候,就會拿起一隻篦子梳頭,一下一下從後面往前面梳,也叫做刮蝨子,這樣蝨子就會被篦子掛下來,然後在一個一個用手指甲捏碎,時不時的還傳出來“嘎巴嘎巴”的聲音。感覺特別舒服,刮蝨子那會成了一種樂趣。



還有小時候,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沒事的時候年長一點的老人就會給孩子們抓身上的蝨子,衣服領子上,袖子裡面,褲腳裡面,凡是能藏蝨子的地方都要翻個遍。


如今時過境遷,也不知道哪一年,哪一天,身上的蝨子突然就不見了,現在覺得好像自己身上從來就沒有過蝨子一樣。小時候抓蝨子的情景,如今已經成為了兒時的記憶。


任馳贏天下


哪個年代,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更不用說衛生意識了,很多人都在拼命解決溫飽問題,衛生習慣,衛生設施,衛生意識都十分淡薄,很多人幾乎很少洗澡,也沒地方可洗,不想我們現在,每天洗澡,每天在裝扮上花大量時間,很多人都特別講衛生。所以七八十年代人身上很醜,就自然會有那麼多蝨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