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名字嚇人,現實卻渣到爆的武器?

武器裝備秀


有啊,排名榜首的得屬印度的LCA光輝戰鬥機了,光輝戰鬥機,這是一個多麼大氣、高端、上檔次的代號,就連美國人也只是會用什麼雄貓、大黃蜂什麼的去命名戰鬥機,動聽點的也就是一個F35閃電了,沒什麼大意思,看看印度的光輝戰鬥機,這是一個很偉岸的名字。可是飛機卻是一架輕型戰鬥機,機體可謂是四代機裡的侏儒了,作戰能力也全面弱於入門型四代機巴基斯坦梟龍。

圖為伊朗流行3彈道導彈。


其次是伊朗的流星導彈。流星系列彈道導彈是伊朗戰略導彈部隊的主力,也是伊朗自己發展出來的中遠程彈道導彈家族,包括流星1、流星2、流星3等型號。但是流星導彈在一個霸氣威武的名字後面,卻難掩一個技術很差的本質,其突防能力很差,導彈尺寸巨大,而且發射的時候準備時間很長,機動能力不足,沒有越野機動能力,公路機動車輛也不具備發射能力,沒有運輸發射一體車,需要牽引到發射陣地發射,射程倒還可以,最遠能到4000公里,但是很容易被攔截。

圖為印度LCA光輝戰鬥機。


然後是朝鮮的天馬虎主戰坦克。天馬虎,又是天馬又是虎的,一看就是能飛能打的厲害角色,但是天馬虎坦克作為朝鮮陸軍最強戰車,卻只是一個第二代坦克的入門級水平,而且大量的技術並不可靠成熟,至今沒有實現大批量生產,只是在朝鮮多次舉行的閱兵式中進行了展示,實際作戰能力相當存疑,而且他那傳統的蘇系坦克外觀讓人甚至懷疑他只是一個T62坦克的朝鮮改進版。

圖為朝鮮天馬虎坦克。


然後是印度的殲敵者號核潛艇,這艘核潛艇是印度國產的第一艘核潛艇,核反應堆都不是自己生產的,這都暫且不說,這艘核潛艇融合彈道導彈核潛艇和攻擊核潛艇的能力,既能發射彈道導彈,還能對大型軍艦進行打擊,可是這艘潛艇現在已經壞掉了,只能停在岸邊慢慢的鏽蝕,最近印度說要對其進行維修,這樣一艘自己能不能動的潛艇,怎麼好意思殲敵呢?

圖為印度殲敵者號核潛艇。


類似的武器還有很多,比如俄羅斯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護衛艦,在蘇聯時期,這一艦名是屬於一艘基輔級航母的,噸位是4萬多噸的大型戰艦,而現在只是屬於一艘排水量4000多噸的小軍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就不一一例句了,大家可以自己提一些更有趣的例子吧。


海事先鋒


這個吧:

遠看像客機,近看沒窗戶。“戰神”轟炸機。


在20世紀60年代蘇聯援華的時候就已經在中國服役。

但是到了現在,半個世紀過去了,這架飛機還在服役當中,由於我們自己對遠程轟炸機的確實需求一直沒有明確,因此轟六從甲乙丙丁一直排號排到了轟-6N。全機改了又改,到雖然發揮了Tu-16的最大潛力但由於Tu-16本身平臺的問題導致我們的“戰神”轟炸機本身的性能遠遠落後於時代的需求。


在新轟炸機沒有面世的這段時間裡,“戰神”其實還要繼續飛很多狠多年。


但問題來了,轟-6這麼渣的飛機都叫戰神了,那麼傳說中的轟-20是不是得叫“玉皇大帝”了?武器命名在大多數的時候得留有一點點餘地,否則真心的給後面的人造成麻煩啊。


軍武數據庫


武器名字嚇人的確實不少,但戰鬥力渣不渣就另當別論了。

第一個:XB-70,外號“女武神”



漂亮霸氣的女武神是一款鴨翼佈局+可變大三角翼佈局的超音速戰略轟炸機,1958年立項,1959年國防部批准建造,1964年5月11日公開展示,1965年9月21日首飛成功。最高巡航高度21000米,最高時速3馬赫(M3.0)。

可惜的是,原本作為B-52戰略轟炸機的替代者的“女武神”,並沒有實際裝備部隊。主要原因是和她巡航高度相似的U-2超高空戰略偵察機在蘇聯和中國接連吃癟。即便“女武神”成功裝備部隊,也起不到那種“我可以在高處愉快的扔炸彈,而你卻無可奈何”的作用了。更悲劇的是,“女武神”只造了兩架原型機,其中一架還在試飛中被伴飛的F-104撞了垂直尾翼而墜毀了。F104的“寡婦製造者”的稱號絕非浪得虛名!之後,“女武神”被徹底塵封在了博物館裡。

第二,T-4,外號“143噸黃金”

看外形就知道,這是“女武神斯基”。

T-4高空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是蘇聯1971年首飛的一款“女武神斯基”。由於蘇聯的基礎工業相對薄弱,因此製造這麼一個高大上的武器對蘇霍伊來說,挑戰是無比巨大的。甚至美國一度認為蘇聯造這麼一款武器的風險係數“幾乎百分之百”。換句話說就是美國認為蘇聯造不出來。

結果,蘇霍伊設計局獨闢蹊徑,採用了很多新辦法,終於把這麼一個玩意兒於1971年8月22日首次弄上了天。在各方面的數據上比“女武神”也不逞多讓:巡航高度20000-24000,速度3.0-3.2馬赫。


T-4一共造了6架原型機供試飛和其他實驗,只是它的命運和“女武神”相似,最終也沒能裝備部隊,而它沒裝備部隊的原因是圖波列夫設計局的TU-22M3“逆火”遠程轟炸機研製成功了。這款超音速變後掠翼的遠程轟炸機雖然很多方面不如T-4優秀,但造價便宜,適合大量裝備。相比之下,使用了大量鈦合金的T-4那“143噸黃金”的造價就實在是高的難以承受了。最終,T-4下馬,蘇霍伊則帶著相關數據專心研究他的SU--27去了。

上述兩款武器都未能最終服役,因此無法斷定其戰鬥力如何。但武器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可能數千個方案中,只有一個可以進入樣品製作程序,而可能N個樣品裡,只有一個能裝備部隊。

而對於追趕者來說,好處就是少走了不少彎路。


陌上雲白


魚鷹運輸機,

這名字多霸氣!外形看起來也比現在的直升機先進許多,一個非常通俗的對魚鷹的理解是,這是一種結合了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優點的飛行器,它既可以不依賴機場直接起飛降落,也可以在空中以比直升機飛快得多的速度高速飛行。



但現實是殘酷的,這種飛躍式飛行器有太多的弊端,比如機翼尺寸不能過大,否則會撞毀,所以機翼的轉速就要提高,結果就是為了保證升力,魚鷹的螺旋槳轉速就要比其它的直升機快很多。過快的下行氣流對地面人員的工作和安全都有極其不利的影響。不過比起這個小問題;魚鷹真正的大麻煩還是在於其操控性能的問題。因為升力被挑在機身兩邊的緣故,稍有不慎這種飛行器的左右升力失衡就有讓飛機側翻的危險。看看駐日美軍基地動不動就掉這飛機就知道這飛行器多麼不可靠。雖然通過訓練和升級設備可以緩解這個問題,但設計自帶的這個不足之處還沒有解決辦法。

另外魚鷹的自衛能力簡直弱的不行,龐大的起飛裝置導致其不能安裝武器,就是通常的運輸直升機常見的側艙門機槍在魚鷹上是見不到的,只有在尾艙門處才有射界嚴重不足的機槍位置。即使有一些魚鷹加裝了機腹部的機槍塔,它的自衛火力也還是很有限,在激烈交火的區域很難保證自身的安全。

所以只能看看實用性實在不高。


快開車啊


這個算不算?好吧我知道我在扯淡

a38勇士號坦克,大英國恥,坦克設計界的絕對反面教材,駕駛員拿命開車



是的,她只製造了一輛,以前相當長一段時間供在坦克技術學院當經典反面案例


瘋狗的輕武


戰神!這名字真霸氣,但是實際戰鬥力嗎emmmm

這麼一個亞音速的設計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航程遠比不上美蘇同類,而且是全方位的不如,包括航程,航速,載彈量的全方位不如.......

接著就是英美都各種閃電雷電之類的,我大概總結了一下但凡和閃電有關的,那是一個比一個胖,一個賽一個肥....

然後就是f35閃電(肥電)

就f35還叫閃電?有這麼粗的閃電嗎?這分明是肥電。

p47雷電,這個依舊是肥電

p38閃電仍然是雙身大肥

還有就是英國閃電戰鬥機



這....我不說了,自己體會。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名字聽起來很厲害但是質量很差的武器,一般來說都出現於喜歡發展軍力但是自身實力不夠的軍隊。一提起這個問題,最容易想起的就是印度武器了。

印度人有一個戰鬥機項目,大名鼎鼎的LCA光輝,本來被印度人寄希望成為新的印度主力戰機,希望擁有相當的戰力。可是研製到後面,時間越拖越長,技術指標卻上不去,許多方面的技術問題都難以解決。到了今天,“光輝”戰機早就落後於世界了,投入大筆資金和精力,最終的結果卻是質量低劣,是名字好聽質量低下的典型。類似的還有阿瓊坦克,被稱為印度白象,可惜其戰力也是有目共睹,最終還是得買T90。

印度的蘇制米格戰鬥機在印度空軍素有“飛行棺材”的惡名,從1966年至2012年,共有872架米格系列戰鬥機在印度空軍服役,機型包括米格-21、米格-23、米格-25、米格-27和米格-29。先後共有482架米格戰機墜毀,造成171名飛行員、39位平民、8名地面工作人員喪生。

還有F-104戰鬥機,這款美國在60年代研製戰鬥機,因為墜機過多,被美譽為“寡婦製造者”,其實F-104的正式名稱是“星戰士”,

作為第二代戰鬥機的典型代表,也作為當時截擊機的主力,其在美軍中服役的時間並不長,但其他國家服役數量很多,多達近3000架。F-104是世界上第一種速度達到2倍音速的戰鬥機,在60年代長期保持爬升率與最大升限的世界紀錄。為了高空高速性能,F-104戰鬥機的平直機翼設計很特殊,翼展極小,僅6.68米。翼根的絕對厚度只有0.105米,機翼前緣像紙一樣薄,只有0.41毫米!有人甚至說,F-104完全可以拿給廚師做菜刀切菜,這並不是開玩笑,美國人真的拿F-104的機翼去切菜。

由於F-104特殊的氣動外形和極快的速度,導致這架飛機低空低速的性能很差,而且極難操縱,失事率極高。臺灣空軍從1960年總共接收247架各型F-104戰機,至1998年全面退役,歷時38年,至少有114架失事墜毀,造成66名飛行員喪生。西德空軍在1960年至1988年的28年間,共引進916架F-104戰鬥機,其中有292架墜毀,有110名空軍飛行員喪生。可以想象,當年的飛行員駕駛F-104起飛時,心懷著怎樣的一種悲壯啊!


科羅廖夫


例如su27,毛子吹的沒邊。實際就是介於3代機與2代機之間的飛機,具備一些3代機特徵,但實際遠不如3代機。su27的電子設備就是2代機的電子設備。至於性能指標,米格29的雷達、推重比、航程等遠遠落後F15,兩款飛機的重量基本相當,充分證明蘇聯技術的落後。同樣體積,同樣重量的飛機,如果是全面碾壓對手,說明這款飛機才先進。蘇聯在技術落後的前提下,往往會採取一個特殊的措施:加大體積。由於蘇聯太落後,加大體積、重量後的蘇二七推重比仍很低。飛機體積增大,阻力也會幾何倍數上升,性能會急劇下降。所以說,飛機不是越大越好。如果飛機變大後,指標必須碾壓小型飛機,比如F15遠超F16。直到su27的升級版su35,推重比與F15相當,但蘇35體積和重量仍比F15大,所以說su35仍然非常落後,性能與f16相當。說的簡單點,生產轎車的,由於技術落後,把轎車生產成卡車大。還有su27的強度不太夠, 你能想象一下傻大黑粗的東西,強度還不夠,這更加說明了,su27的落後。至於銷售量,不是我國和印度買,基本為零。但是買的人都知道被坑了。我們買入之後僅用了十多年就開始退役,你要知道,很多殲七還沒退役。至於使用情況,修修補補,故障奇多。而且某些指標還不如殲8改。至到升級版蘇30,國際市場才有可觀訂單。對於銷售價格,蘇35比F16還便宜,但銷量並不可觀,一分價錢一分貨,充分證明了蘇35的落後。而且很多買F16的國家,可以二手轉賣出去,賣的價格比當年買的還貴,至於蘇27,只能當破爛了。


g216559904


名字嚇人的倒是很多,渣不渣那倒是另當別論。

F104,綽號寡婦製造者,正式名稱 星(star),由於其特殊的氣動外形和極快的速度導致了其操縱極難,作為第二代戰鬥機的典型代表,也作為當時截擊機的主力,其在美軍中服役的時間並不長。


F104

DDG1000銀河戰艦朱姆沃爾特。科幻外形,隱身設計,集美國各種先進技術於一身,但其主要武器是兩門155艦炮,用的還是陸軍155的改型,原本的電磁炮不見蹤影,全電推進結果斷電兩三次,造價高得離譜,直接被國會砍掉後續建造計劃,淪為技術驗證和演示的艦種。未來也就這三艘留在美國海軍了。

DDG1000

瀕海戰鬥艦自由級和獨立級,三體船,穿浪船體,各型模塊自由搭配,跑得飛快,多任務多用途,可惜,武力弱到抗不了正常海戰,噸位太小。打擊能力不如護衛艦,造價倒是奇高,一個模塊上億美金,原本的以量取勝為主力戰艦提供掩護,採購數量一砍再砍。等到新護衛艦出現,這一艦型就會退出歷史舞臺。

獨立

NB-36H核動力飛機和圖-95LAL核動力飛機。核動力發動機,超長續航,超長待機,能跑能炸,實在不行墜毀也是個核沾染。可惜該發動機可靠性太差,再加上使用起來太危險,所以這些核飛機全都退役了。

F4鬼怪,長得確實非常別緻,尾翼部分非常有特點,而在當時導彈萬能論的帶領下,F4剛開始連機炮都沒有,直到在越戰裡被第一代空空導彈坑了之後才用了機炮吊艙,後期加裝了一門機炮,該飛機在很多國家服役,直到現在還是某些國家的主力機型,醜是醜了點,但是還挺好用的。

F4


軍情解析



長尾鯊就長這個樣子,是海洋中的“掠食者”,美國人用它命名“長尾鯊級核潛艇”是有寓意的!
長尾鯊號核潛艇,是美國第三代核潛艇
,屬於攻擊型核潛艇,由於有了第一代“鸚鵡螺”和第二代“鰹魚級”的技術驗證,“長尾鯊級”算是技術很成熟的核潛艇,並且首次使用了HY–80高強度耐壓殼體鋼板,使得核潛艇的潛深達到了300–350米,這要比二戰期間和1960年代初一般潛艇潛深僅200米相比,潛艇的隱蔽性大大加強!並且“長尾鯊級”還攜帶核武器(核魚雷20萬噸當量),如果潛航到蘇聯軍港,一枚就可以殲滅一支艦隊!但,就是這麼一艘集中當時美國工業成果的核潛艇,在1963年4月10日在波士頓以東220海里初進行深潛實驗的時候因為一個建造工藝的落後,而導致沉沒!這離它1961年服役不到30個月的時間!


那麼這個落後工藝是什麼呢?就是上面圖片上的“釺焊工藝”,釺焊工藝古代就有,比如:珠寶匠人採用金絲等貴金屬焊接珠寶之間的連接處,戒子、項鍊……鑲嵌寶石,等等這都屬於釺焊。上面圖片是:銅管道構件的釺焊處理。就是一個銅的“三通件”兩端要內連接銅管,並且在外側使用相同材質的“銅焊條”,在接口處進行外表面焊接,使其牢固。釺焊的優點是焊縫平整,可以打磨、適用於低溫金屬的連接。但是“釺焊”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雖然表面焊接牢固,但由於是低溫融化式焊接,兩個金屬材料並沒有很好的交融,焊接處有強度很低!不適宜在高壓高溫等金屬構件上使用……。

但是,這種“危險的工藝”體現在“長尾鯊號”的多個高壓管道連接處,甚至閥門連接處也有!其實當時採用釺焊工藝,並不是因為落後,而是“長尾鯊號”以前的潛艇都是這樣連接的,一點問題都沒有……那麼問題來了,“長尾鯊級”前型艇潛深都在200–220米處,而長尾鯊級卻潛深320米,一下子深了100米壓力強度增加很大,在前型艇使用合適的工藝到了“長尾鯊”就不管用了!而且 這次在波士頓海試恰恰是深潛,所以這些釺焊的地方經受不住深水的壓力開始崩開漏水……導致整條潛艇沉沒,使“長尾鯊號”也成為世界上第一艘沉沒的核潛艇。長尾鯊號沉沒以後,美國海軍經過調查……將所有的釺焊點統統改成了電焊!從而杜絕了慘劇的再次發生,而長尾鯊級一共建造了14艘,首艇“長尾鯊”1961年服役,但剩下的13艘在冷戰期間發揮的效能整體不佳,到了1980年代初全部退役,也僅僅使用不到20年(最後一艘1968年服役)遠沒到設計壽命的30年時間!


咋一看還以為是法制“幻影”的某一型號,實則它是美帝空軍的B–58型“盜賊”中程轟炸機,這個轟炸機1960年開始服役 但是僅僅服役了10年到了1970年就全部退役了!先說說這個轟炸機的價格,1960年代就價值1400萬美元,約3架B-52的價錢,一架中程轟炸機何德何能超過了3架戰略轟炸機的價格?原因還是B–58使用了 當時並不成熟的各種“高科技”和“魔幻設計”。
這個轟炸機的研製就是應對蘇聯的“逆火”中程轟炸機,但是當時為了減輕飛機的重量和任務多樣性,飛機不設彈倉,採用了“新穎”的彈莢設計,也就是在飛機執行任務的時候安裝一個大型的外掛“彈莢”,所有的彈藥放置彈莢裡面!當時設計這個“彈莢”時認為,彈藥裝在“彈莢”裡面不但可以減少飛機的體積,飛機的可維護性能也好……大不了將舊“彈莢”更換成新的……模塊化性能比較好!很可惜“盜賊”轟炸機不能發射“核彈藥”!由於彈莢空間有限,就是相當一部分常規彈藥也不能使用!轟炸機不能使用核彈藥和相當一部分常規彈藥要它何用?並且“盜賊”轟炸機採用了當時所謂的先進技術,但是故障率太高!甚至機載飛控計算機時不時的“罷工”,造成飛機不能正常起降 只能使用手動……由於大大小小毛病過多,飛機本身的價格和保養價格,讓美軍不堪重負,“盜賊”用了十年後不得不將它們全部退役!

世界上名不副實的裝備很多,為啥只挑選了美軍的兩型裝備?這就是要告訴大家,美軍目前的裝備可靠、先進…完全是長時間的技術積累所致,也經歷過這樣或者那樣的失敗!不是一下子就先進的,科學技術這事兒來不得半點虛假、盲從、想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