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除圖書館裡的“蛀蟲”

被認為“油水不大”的圖書館卻屢屢發生“靠書吃書”腐敗案件,某些黨員幹部打著文化、些知識、教育的幌子,將撈錢“功力”發揮到極致——

“清水衙門”水卻不清,看上去並無多少廉政風險的圖書館裡,實則暗藏貓膩。梳理圖書館工作人員違紀違法犯罪案件,前有海南省圖書館原館長彭國愛與“貪內助”裡應外合套取國有資金,後有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圖書館原館長餘江華“一手遮天”大肆侵吞公款260餘萬元,而收受書商回扣、截留工程款項者亦不乏其人。據不完全統計,僅近年來媒體公開報道的圖書館工作人員腐敗案件就多達數十人,累計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超過千萬元。

在個別圖書館,上到一把手,下至普通幹部職工,打著知識的旗號,暗地裡從事見不得人的勾當,瞞天過海,中飽私囊,“清水”成了“渾水”,圖書生了“蠹蟲”。


剷除圖書館裡的“蛀蟲”

漫畫 薛新紅 繪


書中的另類“黃金屋”

貪慾漸起,“銅臭”蓋過“書香”,圖書館的“蛀蟲”在書中發現了另類的“黃金屋”。某些人尋覓著生財之道,將圖書館經營管理中的每一個項目、每一道關卡都當成了謀取自身利益的工具。

在採購圖書時鑽購書發票的空子,“蛀蟲”一邊把賬目做得漂漂亮亮,一邊大肆侵吞專項經費。2014年12月,北京市密雲圖書館原館長劉某在購書款中虛增項目、虛開發票,累計侵吞公款2萬元,又利用發放星級書屋獎勵物品之機,截留1萬元獎勵款,為自己購買兩部iPhone手機。

更有甚者將圖書館作為“自家領地”,靠館吃館。南昌市西湖區圖書館搬遷新址後,老館場地就由西湖區文化館代為出租,按照規定,文化館收取租金後,交給圖書館入區財政賬戶,公家場地、公家管理、收入進公家賬,本無異常。然而餘江華在擔任館長之後,便從公家的體系中找到了私人的“空子”。老館位於市區繁華地段,原本租金不菲,然而從2012年到2016年的5年間,老館入賬的租金卻不到2萬元。案發後經查實,實際收取租金達22.2萬元,有17萬餘元進入了餘江華個人腰包,另有部分被其違規發放員工福利。

借公務之機旅遊、公車私用之類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案例也時有發生。2015年12月,貴州省圖書館原副館長劉梅在赤水參加遵義市圖書館學會的年會暨貴州省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遵義地區培訓會。在開班儀式結束後,劉梅邀約本單位參會人員羅某等4人以及黔西南州圖書館參會人員赫某等2人,安排駕駛公車一起到赤水市遊玩。

不僅有利用經手、管理公共財物的權力侵吞公款的,也有利用職務之便,與外界人員大搞權錢交易的。曾任海南省圖書館館長的彭國愛,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認識了某裝飾工程公司負責人陳某某,當陳某某瞭解到海南省圖書館準備改造地方文獻與古籍部時,為順利承接工程,便多次宴請彭國愛並送給其20萬元現金。作為交換,彭國愛將工程要求提前透露給陳某某,以便其“量身定做”工程設計和預算。

不僅收受賄賂,彭國愛還把圖書館變成了“夫妻店”。一次會議上,彭國愛“點名推薦”某物業公司來承接省圖書館的物業管理工作。確定合作後,彭國愛又經常在公開場合表揚該公司服務做得好,並逐漸將文明引導、司機、空調機維修養護等額外業務也承包給這家公司。直到案發,真相才被揭露出來。原來,彭國愛口中這家“最佳物業公司”的幕後老闆,竟然就是其妻湯某。這對夫妻一唱一和,以虛報員工數量、員工工資、服務項目等方式套取省圖書館共107萬餘元“物業服務款”。

“清水衙門”緣何不清

著名學者葛劍雄教授在擔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時,曾將圖書館年度經費開支“曬”在網上,項目齊全、數字精確,贏得網友紛紛點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葛劍雄揭露了圖書館行業的一個“潛規則”——出版社賣書給書商會打折,書商賣書給圖書館也會打折,但賬面上的售價卻是按圖書上的標價進行銷售,這樣一年產生的回扣可高達幾百萬。“我是在救自己,如果這樣的話,沒幾天我就要犯罪了,買書該多少錢,就按折扣完的實際價格算。”葛劍雄還說,“我公開了,別人壓力就大了”。

除了市場“潛規則”外,圖書館內部管理制度漏洞也給“蛀蟲”們留下了可乘之機。作為向社會公眾開放的公立圖書館雖享受全額財政撥款,但由於編制和財政限制,造成正式員工人手不足,臨聘人員佔到多數。“臨時工只能從事一般的勞務性工作,對涉及項目、資金等具有廉政風險的工作則無權過問。”某圖書館工作人員坦言,“很多地方的圖書館工作人員紀法意識、規矩意識淡薄,特別是基層圖書館‘幹活時臨時工挑大樑,花錢時一把手說了算’的現象普遍存在。”

“最根本性的問題,還在於有些地方或部門一把手權力過於集中。”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認為,再好的制度也要人來落實,一家單位一旦形成“一言堂”“一支筆”,那麼各項監督程序也就肯定會形同虛設。彭國愛案就是一個典型,據有關媒體報道,在他長期違紀違規行為過程中,員工們早已發現貓膩,議論紛紛,可彭國愛一邊明確要求大家不得去打聽過問,一邊繼續明目張膽地套取單位錢款。

“清水衙門”的思維定式,客觀上也導致了外部監督力量對圖書館內部監督的“選擇性忽略”。有學者曾撰文提醒,在一般人眼中,圖書館館長學歷高、素質高、名譽好,應該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清高學者,直到案發後,很多人都不相信自己身邊的知識分子竟成了腐敗分子,把追求金錢和享樂當成人生目標。福建省福州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也表示:“從這幾年發生的圖書館內違紀違法案例來看,外部監督薄弱,內部監督不力,導致館內的‘蛀蟲’肆無忌憚地生長。他們長期盤踞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中,或有恃無恐,或僥倖能夠瞞天過海,給國家的文化教育事業造成了極大的損害。”

“殺蟲”更要“防蛀”

今年5月,山東省濟南市圖書館召開黨風廉政建設大會,組織全體幹部職工觀看警示教育片《失衡的代價》。觀看結束後,大家紛紛表示,該片以案說法、內容翔實、剖析深刻,給大家再次敲響了警鐘,今後要切實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該館一名分管領導在會後深有感觸地說:“這次教育很及時,以前我們自以為屬於高知群體,是高素質人群,現在看來,圖書館從業人員並不具備天生的拒腐防變能力。”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從一次次曝光的公立圖書館從業人員違紀違法案件來看,這個群體的清廉意識並沒有強於其他群體,對圖書館的黨員領導幹部開展黨紀教育、對掌握公權力的圖書館公職人員進行監察法普及教育,仍然十分必要。”

“制度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必須結合起來,二者不可偏廢。”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辦公廳主任程吉生建議,一方面,要不斷創新幹部教育模式,對現有領導幹部持續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要通過制度設計,將監督滲透到權力運行全過程,強化內控管理,通過內外因共同作用,淨化風氣。

今年年初,我國《公共圖書館法》正式施行,圖書館的管理監督進一步向法治化、規範化發展。該法律明確規定,公共圖書館不得從事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活動;在公共圖書館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翫忽職守、徇私舞弊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理,最高可追究刑事責任。隨後,各地圖書館紛紛從規範自身系統管理出發,完善業務流程,細化規章制度,不少圖書館主動公開信息,並設計好權責清單,落實好“一崗雙責”,有的還配置了專職紀檢監察干部,讓內部監督常態化。

福建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紀檢監察機關也要積極整合黨內監督、派駐監督、巡視巡察監督與社會、媒體、群眾監督力量,在外部給圖書館設置一盞“探照燈”。一方面,緊盯關鍵領域關鍵環節和“關鍵少數”,讓所有公權力、特別是涉及項目和資金的決策、管理權受到監督,從而使圖書館的運行更加順暢,廉政風險逐漸降低;另一方面,對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要積極落實“四種形態”有關要求,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漸。

圖書館既是向社會各界傳播知識的陣地,又是傳承地方文化乃至國家文化的重鎮。只有及時“殺蟲”,有效“防蛀”,才能讓圖書館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成為整個民族尚學向上的精神家園。(實習記者 陳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