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在親人去世後感覺不到難過的心情?

杜耀雨


親人去世,很多人都悲傷不已,涕淚交加。有的在親人走了多天,甚至數年後,都不能從傷痛中走出來。其感情之深,自是語言無法言表的。

但是有的人卻感覺不到難過的心情。這種情況也是有的。一般認為分如下兩種情況:

1.親人在世時,互相關愛較少,感情淡漠,沒有感受到親情。有的甚至有些仇視。

有些父母年輕的時候貪圖享樂,對自己的孩子沒有盡到為人父母應有的責任。孩子從小在冷漠和孤獨中長大。這樣的父母離世的時候,子女自然是不會感覺難過的。

我曾經碰到一位女孩,母親離異後離開了她,父親再娶,對她很少關愛。她一直渴望母愛。

後來有一天,終於打聽到母親的地址。她欣喜地找去,卻發現母親已經再嫁,又有了妹妹。母親對她的來訪,只有驚訝,沒有驚喜。淡淡的冷漠,讓她很受傷。

她還是想得到母親的溫存,於是,硬留了下來,儘管母親不是很願意。她說可以幫母親做家務,母親最後答應了。

她確實幫母親什麼都做,洗衣、做飯、打掃,母親常常坐在一邊吃瓜子,也不幫忙。

有時候,她看到母親陪著妹妹做作業,心裡有說不出的酸楚。

吃飯的時候,母親會盡量把好的留給小女兒,卻不在意大女兒渴求的目光。

有一天夜裡,有人來敲門,很激烈的敲門,母親竟然以為是前夫找來了,驚慌失措,也惱羞成怒要大女兒滾,說她把最討厭的人帶來了。

女孩哭了,當時就收拾東西要走。

後來才發現時虛驚一場,不是父親找來了。

女孩堅持要走,騎自行車回去。母親沒有阻攔,就這樣任由她在夜色中踩著自行車走了。

女孩一路走一路流淚,從此再也沒有去過母親家裡。

後來母親去世,她一滴眼淚都沒有流下。

2.有一種悲傷,在心底深處。如深海地處的魚,一動不動。它不是沒有,只是在獨自安靜。

有一位作家,父親去世了。他是家中長子,所以很快從外地趕回,操辦父親葬禮。

他很年輕,但是父親的葬禮被安排得緊緊有條 。母親只是痛哭,竟然幫不了他什麼。所有事情,都是他一手安排。

他一直沒有流淚,沒有竭嘶底裡。見到父親遺體時,只是久久地盯著他,一動不動。

有人問他,為什麼不流淚?是你父親對你不好嗎?

他沒有回答。他不是不流淚,只是覺得自己的神經已經有些機械和麻木。他不相信那個他從小愛戴信賴的健壯男人,此刻已經遠離他而去。

他固執地認為,他只是累了,睡著了。

可是,他沒有對任何人解釋自己的心情,只是忙碌,不停地忙碌。

當父親已經被安葬,所有親人離開了。他回到自己的房間,呆坐時,突然淚如泉湧,傷心痛哭。

此刻,他才明白,父親永遠回不來了。


子蘭爵


前不久,我的一個朋友的父親去世,我前往弔孝,朋友兄弟五人坐在他們父親的遺體前,有說有笑,正在商量出殯的事宜。我有些懷疑他們是不是真的死了父親,在他們的氣氛影響下,我祭奠時的叩首作揖,到孝子謝客的禮儀過程,總覺著悲傷不起來,甚至有些搞笑。坐下來之後,真的就與他們一起說笑起來。朋友講了他們的父親辭世前的種種狀況,包括彌留期間鬧出的趣事,就像說別人家的故事。他說父親享年97歲,也不屈壽了,晚年我們沒有讓他受一點委屈,歸西了也是半喜半憂,哀痛大哭有什麼用,任你怎麼,老人家也不能死而復生了不是?在他們父親遺體最後停放的三天裡,一切喪葬禮儀照舊,卻沒有那種悲哭哀嚎的氛圍,孝子百無忌諱,與平日一樣招待客人,大家宴席上與吃喜宴並無二致。他們的這種舉動,讓我

記起很早以前讀過一位大學教授寫紀念父親的散文,作者寫父親去世後,她作為長女,要求兄弟姐妹都不要悲傷,不要哭泣。大義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父親活著的時候做子女的都已經盡到了孝心,能做到的都做到了,沒有什麼對不起老人家的遺憾了,不必哭天搶地,損傷自己的身心,就高高興興地把父親送走吧。

不是有“厚養薄葬”的說法嗎?他們能在親人死後不悲不哭,不是他們心理有多強大,而是他們對逝者生前已經盡心盡責,心裡不存遺憾,活著的人歡樂地把逝者送走,也不失禮節。想想也是,人們在懷念逝去的親人時,悲傷更多的確乎是來自於內心的愧憾。假若生前並沒有盡心,死後也不悲傷的,那隻能說是冷酷無情了。

網絡圖片


無絃琴5658


朋友的父親年前去世了,朋友哭的撕心裂肺,傷心勁幾個月都過不回來,前幾天我見了他,跟他聊了好長時間,他對我說,父親去世他傷心欲絕,而他的大姐二姐則並沒有多難過,在他父親臥病在床的時候,也很少去探望父親,更別說伺候了,為此朋友恨兩個姐姐不孝順,指責姐姐們不該這麼冷血,對親生父母都不親,我對朋友說,做為小兒子你一直跟父母同住,其中父慈子孝感情深是肯定的,但做為你大姐呢,家裡的老大,父母心思都在下面的幾個弟妹身上,好吃好穿的給小的,可能有點忽略她,在農村再思想封建重男輕女,你大姐肯定心裡有委屈,再加上早早的出嫁,婆家住的再遠,跟父母來往少,肯定感情淡,這都是人之常情,做為弟弟站在姐姐的立場上想想,就理解為什麼父親不親,父親去世她不是太傷心了,你也就不會恨姐姐了。


靜水深流💋💋


親人去世不難過的人,大概有這幾種情況的因素吧。

1. 這個去世的親人年紀真大了,活著的時候遭了疾病的痛苦與折磨,基本上到壽終正寢的時候了,這樣的人去世後,親人的悲傷之心就會少些,覺得活著受疾病的痛苦煎熬,其死了倒不受罪了,倒是一種解脫了,所以親人們會不因其過世而顯那麼悲傷難過,反倒為其高興。



2. 這個去世的人與親人之間的感情淡漠,其活著的時候,為人不善,處事常惡,與親人之間也不怎麼親和,感情上不深厚,所以其去世,親人們不會多悲傷難過。



3. 去世的這個人的親人,表達感情不怎麼外露,悲傷與哀痛都深藏於心,不善於在人前哀傷痛哭。

親人去世後,不悲傷不難過的情況,是不多見的,至親之人總會在親人去世後悲傷痛哭的。事無絕對,也許有的人覺得,人都死了,再難過悲傷也活不過來了,逝者安息,生者堅強吧!


a夢美兒


孩子的太爺爺去世了,今年是本命年,80多歲了,本來是一個退休的老校長,把房子賣了,給孩子的爺爺買了房子,幫著把孫子帶大,老了送到農村去,又在農村死去。

他不止一個孩子,我公公在家排行老大,下面有一個妹妹,兩個弟弟。都有錢!可他們的父親在農村住,連一個家都沒有,寄人籬下,我剛嫁來的時候,聽公公說的,當時買房子錢不夠,老人把自己房子賣了,給我公婆湊錢買的。

現在老人死了,我公公不回來,他在海邊那裡住,空氣好,自己種的地,自己買的車,沒事溜溜,唱唱歌,開開車,聊聊天,養個花,種個菜!

老爺子火化時,他弟弟病病歪歪的來了,八十多歲的人,哭的像個小孩子!

我公公心臟病,五年了,六十多,沒回來,說心臟受不了。我公公早上六點就在朋友圈發了個遊玩的照片,七點多,老爺子不在了。

從住院去世半個月,在醫院看護的是我老公和老爺子的兒子女兒輪班。葬禮都是老爺子的小兒子辦的,其餘的子女協助。我公公,老爺子的大兒子沒露一面,出院後,老爺子的女兒在市裡找了個房子,可第三天就突然死了,聽保姆說,吃完早飯就沒了。。。

我婆婆回來參加葬禮,因為我公公沒來,他的兄弟姐妹對此很有微詞!他們因為金錢還開了一個會,第一次把我婆婆給甩了,我婆婆當時就急了。後開開了,我婆婆說,不要給任何人說你爸爸知道這麼錢的事,我猜,他不回來,是怕沒法交代吧!當初把房子買了,這麼些孫子孫女就看大了我老公,最後自己走了,老人不管了,過河拆橋,我婆婆還說,別給別人說,老爺子買房子是為了買這個房。她太天真啊,別人有我傻?哈,,,老爺子能吃能喝,你心臟病照顧也不費勁啊!當自己小的時候,爹孃是怎麼不捨不棄,哪怕日子再難,把孩子養大,最後竟然說不養就不養。做人可以這樣嗎?

我對老公說了一句,羊有跪乳之恩,你給你爸說,不要有遺憾就好。這是最後一面了。我知道他肯定不說。。。

沒法說,怎麼說,家裡唯一對我好,對我女兒好的大方人走了,,,想想,就覺得老天不公啊,

我沒什麼好說的,我很傻,真的,一個人走到這個地步,怎麼辦?

我老公曾說,我爸媽活三十年,退休金就可以給我300萬,他們是老師,一人一個月五千。你覺得可笑嗎,活著都不會給你做一道菜,死後給我一個沒有生了兒子的媳婦,真是把我當傻子哄了!

我是真的不聰敏,否則,也不會聽我媽的相親,,,嫁人。

我喜歡行動派,我媽媽說我嘴笨,必須找個會說的聰明人,是啊,我老公會說,跟我說,他爸媽孝順,我也信了,我傻傻的以為,婚姻大事不可撒謊,當兒戲!可惜,我這個傻瓜最後認識到已經晚了。

連飯都不會做的婆婆,怎麼十年如一日的照顧癱瘓的婆婆,原來是老爺子自己的退休金請的保姆!

連吃個飯都盯著你,瞪眼的公公,怎麼可能大大方方的照顧老人,給自己的爹早中晚一碗麵條粥!

我看到眼裡,恨自己在心上。萬般都是自己做的!我不怨別人,不怨老天,只恨自己有眼無珠,太傻太傻太傻。媽媽從小說我傻,我真的很傻。

事已至此,我只能看好孩子,照顧好家庭,不管別人如何,努力的做好自己的責任!我就這麼大本事了。

我會告訴孩子,做人要憑良心!

希望天下的好人一生平安!阿尼陀佛


遙遙紅塵嘆


親人去世不難過?是的有一部分的人是那樣的,親人過世了沒看見他流一滴眼淚這些人是種什麼心理呢?

2014年春天我父親病重,我從外地飛回父親身邊,看到父親就流食都吞嚥不下去,一邊咽一邊吐骨瘦如柴。那一刻我真希望上帝痛快地把父親帶走。哥哥們都在請求醫生用營養液吊著命。醫生都說沒用了吊著命也活不了,不如讓他痛快點去。看著哥哥姐姐們哭著一團,我眼裡卻沒有淚水,只覺得心裡好痛、好痛。人生的過程就是、生是開始死是結束。既然死是無法避免,就得坦然接受。人是無力迴天的在怎麼痛哭該死的還是要死。你就哭得在驚天動地,人也活不過來。父親過世我沒流一滴淚,是覺得呼吸心都在痛。

別人是什麼心理我不曉得,我的心理是我覺得沒質量、沒尊嚴地活著,不如快點解脫也少受罪。


簡單真好3


父親得肝癌七個月後走了,那時我還沒出嫁,治療過程,我都陪著,最後一個月,我關了店門,在老家陪著,走的前兩天,我幫他乾洗了頭髮,他躺著,我不知道,生命那麼脆弱,要走了就那麼快,那晚父親走了,我站在那兒,沒有哭,全身發抖,看著家人忙碌,放在家裡幾天,我就那樣坐在他身邊,握著他冰涼的手,心酸淚流不止,送他上山,在山上,無聲的淚流半小時多,父親,最愛我的父親走了,再也沒有父親了,父親將在這房子裡住下了,三年後,女兒她爸突然在外地出車禍走了,當我冒著大雨趕過去,深一腳淺一腳趕到殯儀館,卻不能看到他,那夜,我走了那個小縣城一個遍,我要找到他,在哪個角落裡,不停地打著那個電話號碼,多希望聽到他的聲音,證實那不是真的,隨我在那個陌生的城市,內心不停地哭喊,希望他的出現,可是依然沒有,第二天在那個殯儀館的冰棺裡,看到了那個冰凍的他,那個痛,無法言說,心被狠狠捅著,除了淚水愛恨交織,想打他,抽死他的心都有,怎麼可以這樣對我?我無力承受這一切,可是我沒辦法,我還得幫他買那些該買的,我不能再讓他穿著雨鞋上路,八年了,想到那天,我還在哭泣,寫這些的時候,外面正下著雨,以前年輕時下雨,感覺很浪漫,現在下雨,我就不安慌亂,住在這頂層,下雨了,我一般都睡不著,那顆沒有安全感的心,不能表現出來,我要強大如大山,我是女兒的靠山,雨泣泣瀝瀝地下著,猶如我的內心,三年的時間,經歷了父親過世,老公突走,我不長大不堅強都不行了,心還在痛,累還在流,好想大聲哭出來,可是不會。


風鈴139624663


我簡潔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一個80歲的老媽媽去世後,兒孫的表現一一老媽媽住在鄉村,孫子們同父母在城市長大,與奶奶聚少離多,好似與奶奶是淡淡的親戚關係,奶奶去世,不見淚。兒女們是這樣的:有一個兒子特別恨老媽媽,原因是他和媳婦關係不好,因這媳婦是老媽媽同媒婆都贊同了才促成的一段姻緣,開始幾年兒子與媳婦關係尚可,兒子對老媽媽也還好,兒媳關係破裂,兒子兒媳全恨老媽媽,老媽媽去世後它們硬擠都擠不出一滴淚。另外一個兒子,眼中只看見老媽媽不捨得吃不捨得穿,一分一釐省下錢來幫助下面的兒孫,怕拖累兒孫,有病了也不捨得“破費”看醫生,一生一世,每件事都顯出偉大的母愛,兒子看在眼裡銘記於心,媽媽去世後,他的心都碎了,心裡一遍遍唸叨“苦命的媽媽兒子對不起你”那眼淚如斷線的珠子。老媽媽這位親人去世後,落淚難過的少,心在泣血的人有,只有這後一個兒子。由此,人心的善惡表露得分明。我所看到親人去世後的幾件事裡,一大堆親人裡傷心難過的只佔少數。


雨城1712181020


年齡問題吧?我小學三年級我姥姥去世,我正在打籃球,弟弟去操場找我說姥姥去世了,我頓時淚如雨下,一路哭著跑回家,卻看見媽媽坐著燒火,爸爸在抽菸,都沒有悲傷的表情。上五年級時奶奶病危,醫生讓我們姐弟四人來看一眼,我和弟弟哭的撕心裂肺,大姐卻不肯上前說害怕,後來奶奶被搶救過來又活了十多年,她去世了我很難過卻並沒有小時候那樣痛苦。22歲那年爸爸腦出血去世了,我不在家,等我趕回家已經處理完喪事了,我覺得如五雷轟頂,但還是能冷靜的考慮以後的日子該怎麼辦,08年媽媽去世了,這世上我最愛的人走了,我至今想起來還是忍不住淚眼模糊,但當時我也出奇的平靜,我測不到血壓了用手電對瞳孔照射,用聽診器聽不見心跳,就去把睡了的弟弟叫醒告訴他媽媽走了,還告訴他不要把眼淚滴到媽媽身上,因為傳說死者靈魂會不安。直到媽媽的喪事辦完了我才找了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了一場,哭到差點窒息,小時候對死亡的理解和長大後不一樣吧?悲傷的表達也不一樣了,個人之見,不代表大多數人。


於是非凡1


這問題,不能以偏概全。有一對父子,孩子還小時,母親嫌丈夫木訥,跟人跑了。從此父子倆相依為命,孩子也出息,寫得一手好字,高中畢業後在一家企業做些抄抄寫寫的工作,後被下基層檢查工作的縣委領導賞識,便調到縣委一辦公室做事,並進修拿到了大學文憑。自工作後,一直把老父親帶在身邊。去年,老父親去世,在外人看來,他異常冷靜,有條不紊地安排父親的後事,自始至終沒看到他掉一滴淚,或出現悲傷的表情。後來有人問他,父親走了,不難過?他說,沒什麼好難過的,他生了我,養了我;他老了,我敬他,養他。我盡了做兒子的責任,他走得安詳,我為什麼要難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