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請你花10秒鐘的時間,記住以下的20個數字: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好,我們再來試一組數字,還是花10秒鐘來記住它: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其實這2組的20個數字是一樣的,但是不是覺得第二組一下子就記住了?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第二組數據更符合我們大腦的使用習慣,數字與數字之間有清晰的邏輯和結構。

我們大腦處理信息有2個規律:

  • 太多的信息記不住
  • 喜歡有規律的信息

可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人口若懸河的和你講了半天,他說的每個字你都聽得懂,然而組合在一起,你並不知道他想說什麼,內容沒有邏輯,語句沒有重點,就像剛才那一串雜亂的數字...

聽他說話時間一長,你甚至開始頭疼,變得焦躁,心裡罵到:“你TM到底想說什麼...?”

你別覺得聽著難受,講的人,他自己也許更難受!

明明心裡有很多想法,甚至做了上百頁的PPT,但就是講不清楚….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思維沒有結構

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腦子裡的想法會不斷地湧現出來,看似有很多,卻雜亂無章,就像是衣櫥裡的一堆沒有整理的衣服,彼此纏繞,互相堆砌在一起。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當有人問你,你能說說你有哪些衣服嗎?

“嗯....我有很多衣服(想法)...”

能詳細點說嗎?

“我有一條藍褲子,一條橘黃色裙子,一件白襯衫,還有件灰白條紋襯衫,一條牛仔褲,一條藍色豎條紋的褲子,還有頂黑色的帽子,哦對了,還有一條藍色褲子(這個剛才好像說過了)…”

¥#%@#¥%@… 你到底有些啥?

“我剛才說的都是我有的啊…”

語言是思維的傳聲筒

如果你的思維沒有經過整理,就會像這堆亂糟糟的衣服,你擁有他們,卻無法理解他們!

自己看著難受,別人聽著難懂!

那怎麼辦?如何讓思維變得既全面又有序呢?

你需要結構化思維

所謂結構化思維,就像是把衣櫥裡的這些衣服,分門別類的整理好。

比如按季節分類,按穿著場合分類,按服裝風格分類等等..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這時候,別人再問你:你有些什麼衣服呢?

你回答:我一共有208件裝備,分為:

  • 夏季、春秋季、冬季三大類;
  • 每個季節的衣服又分為工作裝、休閒裝、宴會裝、運動裝四大系列;
  • 其中,休閒裝裡有田園、淑女、簡約三種風格;
  • 每種風格的衣服,擁有深色、淺色各3套搭配;
  • 另外配了4雙運動鞋,5雙皮鞋,6雙休閒鞋,7個包包,8頂帽子來應對不同需要..

是不是聽著清楚多了?

並且,當你需要使用這些整理好的衣服時,也會變得很方便。

比如,今天你想要和男朋友晚上去一個party,那麼你不需要再從所有的衣服裡翻來覆去的尋找,一件件試穿...

而是直接在已經分類好的衣櫥中,找到宴會裝區域,從裡面拿起一套適合的即可。

把你的想法和思維內容,像整理衣服一樣,分門別類的安放好,組成一個結構分明的整體,方便日後的理解、存儲、使用。這個,就稱之為「結構化思維」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學會結構化的思維,有什麼好處?

如果你能夠習慣用結構化的方式進行思考,你的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都將獲得大幅度的提升:

比如,公司的線下門店,生意突然下滑,怎麼辦?

如果你不會結構化思維,你可能會這樣說...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思路清晰,考慮周全。

再比如,你們公司近期要舉辦一場大型的相親活動,你是項目的負責人,目前正在召開項目工作會議,老闆請你介紹一下本次活動目前的安排:

如果你不會結構化思維,你可能會這樣表達...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是不是感覺整個表達邏輯非常的有序,層次分明?

除了表達和思考,結構化的能力還能幫助我們提高學習的效率,比如我問你:過去一年,你都學了些啥呢?

如果你不會結構化思維,你可能會這樣回答...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怎麼樣?是不是感覺很不一樣呢?

好,說了那麼多結構化思維的好處,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才能擁有這種能力呢?

接下來,我就帶你從最基本的地方開始說起,幫助你快速學會結構化思維。

快速學會結構化思維

有一天,你駕駛著自己的汽車,在路上游蕩,汽車突然停下,發生哄哄的巨響,無法行駛,怎麼辦?

是哪裡出了問題?輪胎?軸承?發動機?油箱?還是有隻貓在車裡作怪?

一輛汽車,擁有上萬個零件,當你發現汽車的行駛功能出現故障時,如果你不是專業修汽車的,你根本不知道是哪個零件可能出了問題,你能想到的也是這上萬零件裡的一小部分...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那怎麼辦?

你一通亂試後,最終無果,只得叫來拖車,將汽車送入了修理廠...

師傅一看,說:小問題,你稍等片刻…

然後咔咔咔,不到一局王者榮耀的時間,就把車給修好了!

為什麼能那麼快?

不是有上萬個零件嗎?

如果逐個檢查一遍,至少也需要一天的時間啊,這還不算更換和維修的時間!

師傅為什麼能那麼快?

因為:結構!

在維修師傅的眼中,汽車並不是由上萬個零件拼接而成的,而是「結構化」的: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 有了結構,師傅就能由局部到整體,快速判斷可能導致問題的所有區域。
  • 有了結構,師傅就能由混亂到有序,以模塊為單位進行整塊整組的排查。
  • 有了結構,師傅就能由複雜到簡單,將大問題切成多個小問題逐個擊破。

透過結構看世界,你就擁有了化繁為簡的能力!

結構化思維,關鍵就在於「結構」二字,如果你能找到複雜問題背後的結構,就能像修車師傅那樣,將問題化繁為簡,變成若干個小問題,從而更快速的找到解決方案。

那麼,我們該如何將一個問題結構化呢?

結構化思考的步驟

第一步

明確目的,找到分解角度

所謂的結構化,是不是就是把問題拆散、切碎,然後再分類彙總就行了?

比如剛才整理衣服的的例子、汽車零件的例子,就是把一個整體,拆分成一個個小零件,然後根據小零件的屬性,進行了分類彙總。

真的是這樣嗎?

並沒有那麼簡單...

將一個「整體」拆成一個個獨立的「要素」,再將一個個「要素」組合成的結構,其實可以有很多種組合方式。

比如剛才的汽車零件,你也可以把它們按材質分類,方便垃圾回收;

或者按生產零件的廠家分類,方便返廠維修;

或者按頭部、身體、四肢的構造分類,就能組合成一個大黃蜂….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同樣的要素,組合成不同的結構,就能實現不同的功能和目的。因此,結構化思維,並不是簡單的做個分類彙總,而是分解後,以什麼方式組合,要達成什麼目的?

所以,我們得在問題分解之前,先弄清楚分解的目的是什麼,然後根據目的進行拆解與結構化。比如說,對於一個項目:

  • 如果目標是分析進度:那就按時間進度,過程階段來分解;
  • 如果目標是分析成本:那就按工作項來分解;
  • 如果目標是分析客戶:那就按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收入等來分解。

第二步

按MECE原則,組成結構

確定了分解目的,然後我們就要開始搭建結構了,先說一種最基本的結構形態:金字塔結構。

什麼是金字塔結構?

簡單來說就是:先確認目標問題,再根據分解的目的,將問題分解成不同的類別,類別下再放入對應的不同要素,這樣逐層分解,最終的形成類似於金字塔的形狀結構。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並且,金字塔的每一層,都必須牢固,不能少一塊磚,也不能多一塊磚,不然整個結構就會垮塌,這個就稱為MECE原則。

什麼是MECE原則?

MECE是麥肯錫著名諮詢師「巴巴拉·明託」在她的著作《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核心概念,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也就是金字塔的每一層,內容不能有重複的部分,也不能有遺漏的部分。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比如,你把衣服分類為:

  • 春秋季服飾
  • 職業套裝

這個就有重疊的部分:有些衣服既是職業裝,也是春秋季服飾;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也有遺漏的部分:夏天穿的休閒服應該歸到哪一類?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那麼,什麼才是不重疊,不遺漏,符合MECE原則的呢?

你可以按季節分:春秋裝,冬裝,夏裝。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除了這3類之外,沒有其他季節了,這個就是「不遺漏」;春秋的衣服差不多,所以歸為一類,夏天的衣服,春秋冬穿不了;冬天的衣服,也不能歸類在春夏秋這三個季節裡,因此「不重疊」,符合MECE原則。

是不是有點聽暈了?

不著急,下面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

問題:如何在未來三個月完成100萬銷售業績?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來構建金字塔結構:

方式 1自上而下「使用演繹法」設計結構。

要完成100萬的業績,關鍵是客戶,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客戶的類別進行劃分,對不同客戶類別採取不同的營銷策略來完成業績。

根據MECE原則我們發現,客戶無非來源於三類:

  • 陌生的新客戶;
  • 正在跟進中的準客戶;
  • 已經購買過的老客戶;

因此,我們可以在金字塔的第一層,劃分為:新客戶、跟進中的客戶、老客戶這三類。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這樣一劃分,大致的思路已經清楚了:

  • 開拓更多獲取新客戶的渠道;
  • 提高跟進中客戶的付款轉化率;
  • 促進老客戶的復購;

根據這個策略,我們再繼續往每個子分類中添加要素,比如:

  • 在新客戶下,添加可拓展的新渠道列表;
  • 在準客戶下,添加促銷方案;
  • 在老客戶下,添加老客戶回訪計劃等等...

如此這般,一層層演化細分,最終形成一個金字塔結構。

其中,第一層的分類最重要,它決定了你整個結構的整體功能。

不過,這個分解方式沒有標準答案,你在運用的過程中,得根據實際問題,找到對問題的解決最直接有效切分方式,比如:

  • 側重於分而治之的
  • 可以按空間維度進行分類:新客戶、跟進中客戶、老客戶;或者業務A、業務B、業務C;
  • 側重於進度把控的
  • 可以按時間維度進行分類:第一個月、第二個月、第三個月;
  • 側重於戰略聚焦的
  • 可以按重要程度進行分類:機構客戶、普通客戶;
  • 側重於目標達成的
  • 可以按演繹邏輯進行分類: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

方式 2自下而上「使用歸納法」提煉結構。

自上而下演繹法的好處是效率高,可以很快速的就把問題結構化。

可是,這種方式有個前提,就是你得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有深刻的理解,能夠快速找到恰當的分解角度,或者大腦中已經有了現成的結構可以直接使用,比如:銷售額 = 流量 × 轉化率 × 客單價。

如果沒有現成的結構,或者找不到分解的角度怎麼辦?

你可以嘗試使用「歸納法」自下而上的提煉結構。具體怎麼做?

1. 針對問題目標,窮盡所有能想到的內容

我們還是回到前面的問題:

如何在未來三個月完成100萬銷售業績?

然後你需要開始頭腦風暴,把能想到的所有相關信息,不管是建議方法、關鍵人物、還是重要事項、截止時間等等...總之,只要和問題相關,有多少寫多少,完全窮盡。

你也可以找來一些幫手,把大夥兒關在會議室裡一起討論,運用群體智慧,通過各種唇槍舌戰,各種奇思妙想,將想法、建議、點子鋪滿整個白板...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頭腦風暴結束,你發現真的是說什麼的都有…

不過,這都什麼跟什麼啊,果然是人多智商低.....

是不是看著很頭大?

還是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別急,我們接著進行下一步...

2. 用歸納法中的「求同、求異、剩餘法」對內容進行分組

注:關於歸納法這幾個方法可以回看上節課的內容。

在分組過程中,你需要對內容進行一些增減修補,比如:

  • 把一些有明顯上下層次關係的先連接起來,看起來比較方便;
  • 把同一分組中明顯缺少的項目補上,比如客戶分類中缺少「老客戶」這一類;
  • 再把一些重複的內容刪除,不恰當的內容進行修正;

經過一番調整,凌亂的內容很快被分成了5個大組:渠道、獲客方法、產品活動、客戶分類、溝通方式,這裡的分組名稱不要求太精確,因為後期可能還需要調整。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是不是感覺整體結構清晰很多了?

不過,這5類之間的邏輯,看上去還是比較混亂,內容之間也不MECE,而且也不是金字塔結構…

怎麼辦?

我們接著進行下一步…

3. 梳理邏輯層次,構建金字塔結構

接著,你需要開始梳理這5組的邏輯關係。我們發現,「客戶分類」這個組和其他幾組明顯不同,渠道、獲客方式、溝通方式應該是根據不同的客戶採取的不同的拉新、促銷的手段。

因此,我們把客戶分類這組拎出來,作為金字塔的上一層,把渠道、獲客方法、溝通方式,根據客戶的類別不同,重新組合,放在金字塔的下層。

在調整的過程中,繼續修改歸類錯誤,結構不MECE的部分,比如:

  • 「客戶分類」中目前的內容是:新客戶,準客戶,老客戶,機構客戶。而機構客戶和其他三類有重疊部分,不符合MECE原則,應剔除;
  • 之前的類別命名不精確,其實應該分為「渠道、營銷」這2部分,不同的用戶對應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渠道對應不同的營銷方式;
  • 頭腦風暴時只考慮了新客戶的渠道,沒有考慮準客戶和老客戶的渠道,要補上...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這樣看上去是不是又清晰很多了?

咦?「產品活動」去哪了?

不管是新客戶、準客戶還是老客戶,我們採取的產品活動都是同一個,因此可以把產品活動放在他們的上方,作為金字塔的頂端,這也因此成為了本次3個月業績衝刺的核心活動。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現在是不是看到金字塔結構了?

第三步

調整結構,給出方案

目前這個方案看上去還不太完善。

因為內容基本都是通過頭腦風暴得來的,比較零碎,但是結構已經出來了。

接下來,我們需要先檢查整個結構是否MECE,邏輯層次是否有混淆的部分,調整一下。

然後,根據這個結構,再往裡面繼續增減要素,不斷完善整個方案。

注:篇幅原因,就不再繼續做深一步的完善工作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嘗試。

最後,你就可以根據這個金字塔結構,給出未來3個月業績衝刺的完整方案了: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你看,這樣一步步梳理,我們就從一堆凌亂、沒有規則的想法中,提煉出了一套有結構,有邏輯,可執行的行動方案。

這,就是結構化思維的力量!

不過,結構化思維的過程,就是將問題分解成一個金字塔結構嗎?

當然不是。

金字塔結構只是結構化思維中最基本的一種形態,是結構化思維的基礎。

接下來,我將帶你進入結構化思維的進階技巧...

結構化思維的進階技巧

通過剛才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結構化思維,可以將一個複雜的整體,分解成多個小部分來逐個分析,讓思維可以細緻又不失整體;也可以將零碎的信息分類歸檔,組合成一個金字塔結構,讓思考可以發散又井然有序。

但是,整個過程既要頭腦風暴窮盡想法,又得不斷調整邏輯找出恰當的結構,還需要每一層都符合MECE原則...

這樣下來,耗時就會比較長。而且,萬一有些該考慮的部分,因為在頭腦風暴的時候沒有出現,後來也沒想到,導致缺少一整個思考維度,怎麼辦?

有沒有更高效的方法,可以讓你把問題快速結構化,又保證每一步都符合MECE原則呢?

下面,我就給你說一下結構化思維中的進階技巧:平面切割法。

什麼是平面切割法?

你拿出一張白紙放在面前,想象在白紙上即將填滿的內容,將構成一個完整的方案。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然後怎麼辦?

念個咒語,答案就會自動出現?

當然不是。

你需要拿起一支筆,開始對這個完整的方案,用橫、豎線進行切割。只要你畫的線是貫穿、封閉的,那麼切出來的結構一定是MECE的。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這個很好理解,因為本來就是一個整體,肯定是無遺漏的;用線條把彼此分開,一定是相互獨立不重疊的。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這個線怎麼畫?

當然不能隨便畫,就像我們中國的漢字,一共有10萬個左右,每個字都不一樣,但所有的漢字,都是通過「點、橫、豎、撇、捺、折、彎、鉤」這八個基本的筆畫組合而成的。

切割平面的線也一樣,也有兩個基本手法,所有的結構都來源於這兩個手法的單獨或組合使用:

平面切割的基本手法:

1第一個畫線手法:兩分法

兩分法是指:任何事物都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彼此對立,加在一起又是一個整體。比如:有無、是非、黑白、陰陽、虛實、因果….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因此,如果我們能找到一件事情中,既對立、又統一的兩面,我們就能用一條線,將他們彼此分開,組合成一個對立統一體,而他們兩者也一定是MECE的。

比如,你們公司最近想招募新員工,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招聘策略?

然後我們就開始思考,這張白紙上就是你所要面對的所有招募對象,是否可以用兩分法,將他們分成一個對立統一的整體呢?

我們想到了一個要素:能力。

我們可以把他們先分成:能力強、能力弱的兩類,彼此對立,結合在一起又是統一的整體,符合MECE。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不過這個分類還是太寬泛,還有沒有能組成對立統一體的其他要素?

我們又想到了第二個要素:態度。

我們可以把他們分成態度好、態度差這兩類,彼此對立,又能融合統一。

可是,紙上已經被切割成能力強弱的兩部分了,怎麼辦?

我們可以橫向再畫一條線,把紙切成上下兩部分,上面的代表態度好,下面的代表態度差。

這樣,紙張就被我們切成了一個二維四象限,4個部分彼此MECE,面試者也因此被我們分成了四類,他們分別是:

  • 能力強/態度好
  • 能力強/態度差
  • 能力弱/態度差
  • 能力弱/態度好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有了這個結構,我們就能很方便的制定出對應的招聘策略了: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注:結構化思考是幫助我們分析問題的,至於分析完之後又應該如何給出更有效的解決方案,還得看你的背景知識量,上面這個案例省略了具體策略的制定過程,有心的同學可以自行思考一下原因。

當然,遇到問題,你不用每次都自己切割。

有一些已經成熟的模型,也都是建立在這個切分方法之上的,你可以根據問題,直接拿現成的結構模型使用,不要自己重新發明輪子。

比如,基於兩分法的管理理論: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比如,將兩次兩分法,組合成一個二維四象限的各種管理理論: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當然,還可以找到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他們都是基於MECE原則,使用了兩分法切割出來的結構模型,非常好用。

學會了這個切割方法後,你自己也能原創出一些有價值的分析結構,說不定還能出本書啥的。

2第二個畫線手法:三分法

三分法,就是在二分法的中間添加一個「過渡」的狀態,讓分類變的更加的細緻,也避免非此即彼的絕對論斷。比如:

  • 黑、灰、白;
  • 好、一般、差;
  • 事前、事中、事後;
  • 陌生客戶、準客戶、老客戶;

你也能將兩個三分法,組合成一個九宮格,比如: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通用電氣矩陣,就是把波士頓矩陣的二分法改成了三分法的變形,分析結構變得更加的細緻,戰略選擇也更加的精準。

不過,三分法帶來結構更細緻的同時,也帶來了結構的更加複雜,很多人看到這個九宮格就已經蒙圈了。因此,當你還沒有熟練掌握結構化思維的前提下,如無必要,儘量避免過多的使用三分法。

結合這兩種畫線技巧,你可以設計出更復雜的結構模型。

比如,讓你思維更縝密的「5W2H結構」。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比如,讓你快速理清商業模式的「商業模式畫布」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比如,讓你能全面分析企業發展問題的「麥肯錫7S」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也許,你曾經看到過這些結構模型,也學習過他們的含義,以及使用方法。而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是否能看到他們是如何被一步步切割出來的呢?

如果你能看到這些結構的演化過程,你是否對他們的理解和使用又更深了一個層次?

作為思考題,課後你可以自己試著拿張紙推演一遍

回到前面頭腦風暴的案例

我們試著用平面切割法,看看可以把剛才這個問題切成什麼樣的結構:

問題:如何在未來三個月完成100萬銷售業績?

1用兩分法,找到第一條切割線

客戶?產品?活動方案?營銷?渠道?

好像這些都不太適合,要麼範圍太小,無法包含所有相關的信息;要麼無法切分成一個對立統一的整體。

那應該怎麼切?

通過思考後發現,要完成100萬銷售業績,無論是從哪個角度思考,無非就分為公司的外部因素和公司的內部因素,這既包含了所有的相關要素,又對立統一。

因此,我們第一條線可以先把結構分為「內部因素、外部因素」這兩部分。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繼續用兩分法、三分法切割結構。

2第二條線怎麼畫?

要完成100萬銷售,無非就2個環節:

  • 把產品生產出來;
  • 把產品賣掉;

因此,第二條線可以是「生產與銷售」這對對立統一體。

切割後,出現了一個二維四象限,彼此符合MECE原則。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對這4部分進行重新命名: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 外部銷售問題:那就是「營銷渠道」的問題
  • 外部生產問題:那就是「市場需求」的問題
  • 內部銷售問題:那就是「銷售團隊」的問題
  • 內部生產問題:那就是「產品設計與供應鏈」的問題

3然後,再看一下每個部分是否還可以繼續切割:

比如,在「營銷渠道」這個分類中,不同的用戶類別適用於不同的渠道和營銷方式,因此,可以用三分法,切成:新客戶、準客戶、老客戶三類;再橫向切成營銷和渠道兩部分;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比如,在「銷售團隊」這個分類中,使用X-Y結構,設置業績目標,施加外部壓力;設置業務獎勵,提供內在激勵;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比如,在「市場需求」這個分類中,用兩分法,切分為用戶需求和市場熱點,用於蒐集信息,協助設計部門做出更受歡迎的產品或者活動;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比如,在「產品設計/供應」這個分類中,用兩分法,切分為產品設計和供應鏈管理,針對用戶的需求和未來這3個月可能出現的銷售高峰,調整產品設計,對供應鏈進行優化等…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如果說,前面金字塔結構是一名業務主管的視角,那麼當你通過平面切割,你便擁有了CEO的全局視野。

除了看到前面金字塔結構中的所有和營銷相關的內容,你還能看到之前未考慮到的公司內部視角和產品生產視角: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有了這個結構,你就可以從用戶需求、市場熱點的部分開始,收集相關信息並加以分析;

然後,用這些信息指導你的產品設計,活動設置,優化產品供應鏈;

接著,設定銷售團隊的業績目標,制定團隊的激勵方案;

最後,針對不同用戶的不同銷售渠道,採取不同的營銷方式。

通過平面切割來進行結構化思維,你的整個解決方案,將變得更加的完整和系統!

還沒結束...

當方案開始執行,根據實際的銷售情況,市場反饋,視圖中右下角的「市場需求」部分的信息就會被更新;

這將進一步幫助你優化產品設計,提供更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優化供應鏈的管理,以滿足市場的增長;

緊接著,調整團隊業績目標,優化激勵方案;

然後,繼續改善渠道的營銷方式…

隨後,又進入下一波優化循環,如此往復...

思維混亂,是因為大腦沒有結構

你有沒有發現,整個方案動起來了!

它不再是固定的方案,在紙上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時間推移,不斷調整、自我演化的!這種加入了時間軸的動態思考,將我們的思維從三維上升到了四維,進化到了另一種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