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以通過大量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成為大股東,從而進入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工作呢?

向榮投資


股東是指對股份公司債務負有限或無限責任,並憑持有股票享有股息和紅利的個人或單位。

也就是說,根據《公司法》規定: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

這位投資者想通過大量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成為大股東,從而進入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工作。

理論上說是可行的。

因為,你只要購買了股票就是股東,即使是ー股也是股東,只不過是個小小股東而已。如果你在這家上市公司中持股數量相對較多,有幸成為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那麼,根據同股同權、股份比例行使表決權、議事權原則,你有可能被選為董事會成員、

監事會成員。從而進入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工作。

希望你能被選上,祝你好運!


股舞飛楊369


近些年,通過大量購買上市公司股票成為大股東的案例不勝枚舉。最大的例子就是姚振華舉牌萬科A,姚振華讓屬下的企業在二級市場上大量購入萬科的股票,姚振華持有萬科的股票一度達到22%,引發了姚振華與萬科管理層的一番爭鬥。

在一般情況下,大量購買上市公司股票,超過5%就要被交易所通告了,這通常是險資想進行財務投資,只想獲取利益,不想幹涉企業管理。而超過20%以上,就是大股東了,進入上市公司管理層恐怕要進行雙方溝通的,那要看人家願意不願意讓你參與進來,但是進入到董事會,給你幾個上市公司的董事的位置那是沒問題的。

不管理你通過二級市場上購買,還是大宗交易股票,到一定持股比例了,都可以成為大股東,而大股東的目的有二個,一個是財務投資,只想賺取股東紅利,其他什麼都不想管,二個是參與到管理層,這要看人家願意不願意,有些參與進來的人,亂指揮反而搞亂上市公司的運營管理,所以這是被人家所忌憚的。


不過,你作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公司董事會給你留幾個董事名額是必須的,而且成為大股東後,也可以弄個董事長或者副董事長的位置坐坐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樓主的說法肯定是行得通的,只是你要有大量的資金足以捍動上市公司。


不執著財經


你好,作為一名陽光私募基金的投資經理,你問的這個問題比較簡單,答案是不一定

如果你買進上市公司的股票,併成為了大股東,那麼你想進入上市公司管理層工作可以這樣做:

第一步:你可以發起召開股東大會;

第二步:通過股東提交改組董事會的議案,其中包括換董事、董事長等高層(實在不行,你可以推薦自己和自己的親信進入董事會);

第三步:等待議案是否通過,如通過,恭喜你,你已經達到目標,能順利進入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工作了,反之,如沒有通過,即使你是最大股東,也不能進入上市公司的管理層。

那麼為什麼成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也不一定能改組董事會呢,答案就是,你是大股東不意味著是控股股東,如當年的姚振華邀股神,一度坐到了萬科A(000002)的大股東位置,但是在董事會上一直拿不到控制權,所以根本沒有能派出自己的人接手萬科A,這個現實版的例子。


抄底狂人松果


通過大量買30公司的股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進入公司管理層的,主要看你有沒有足夠的錢?當你的持股比例達到5%以上時,可以對該公司進行舉牌。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去做一些公司人員的一些調動。

寶能舉牌萬科的事情,被外界稱為野蠻人舉牌,其實這也是個通過買股票進入公司管理層的一個過程。只是萬科在多重關係的幫助下度過了這個難關。

作為散戶投資者的我們,這個問題可以去了解,但是我們做好自己的交易就可以了。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點贊、點評、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多謝互動!


姚企明


不一定,如果你購買的是阿里或京東的股票就不管用。

上市公司都有董事會,董事會成員都是由股東選舉出來的,怎麼選舉呢,就是看你持有股票多少,通常股票最多的會當選董事長,然後由董事會聘任總經理或CEO,如果你成了大股東,就可以做董事長,並且聘任自己做總經理。

為什麼你購買的是阿里或京東的股票就不行呢?因為阿里和京東實行的是同股不同權,或者說AB股,這也是當年阿里沒法去香港而選擇去美國上市的原因。

舉個例子,阿里總共有1000股股票,你持有600股,是大股東,馬雲持有400股是小股東,但在投票的時候,你的1股只有1股的投票權,但馬雲的1股等於10股的投票權,也就是在董事會投票,你只有600票,但馬雲有4000票,還是馬雲說了算。這就是同股不同權,你的1股和馬雲的1股投票權是不一樣的。所以你能不能進阿里工作,這就說不準了,不是你能決定的,可能HR那一關你也過不去。


解憂時間


洗洗睡吧。起碼你是不可能通過這種方式成為大股東的。不是兄弟看不起你,你真的沒那麼勺錢。


夏後殷鑑


想當第一大股東難啊!第一好多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持股比例高,你想當第一大股東唯一的方式就是從大股東手裡買,如果從二級市場買,一元的股票你買到五十元看能當上第二不,當然如果大股東持股比例不高你能,想股價不到五十也能,但是你起碼用十年或者五年的時間,你看一下新華百貨就知道了,那個崔軍用了那麼久的時間是當上了第一大股東結果還是沒有話語權啊!因為人家第二第三股東聯合起來結果他一樣不算最大啊!他折騰了這麼多年結果都沒有完成他想要進入公司當家做主的時候,所以想進入一家上市公司當家做主還是一件難事啊!除非從大股東市裡面買,要不你基本上是沒有一點希望


四十不優


只要你有足夠多的資金,整個股市都是你的!當然了,私人是不可能擁有那麼巨量的資金的,所以就不要妄想買下整個股市了。

可以通過購買大量上市公司的股票成為大股東,並且進入上市公司管理層。當然了,如果超過了5%的股份就需要作出相應的公告,並且最後可能會觸發要約收購。其實,從理論上來講是可以達到你為所欲為的程度,但是對於很多上市公司並不希望你胡鬧進入管理層擾亂管理。我國股市也是發生過類似情況,在2015年、2016年期間“野蠻人”姚振華就一舉“大鬧”了萬科A、南玻A、格力電器等等上市公司,成功的闖入了萬科A把王石踢出局。這些權利都依照於“同股同權”的股權設定,也就是說有多少股份就存在公司的多大權利。如果說你把整個上市公司所有的股份進行買入持股,那麼你就擁有了100%的權利,就算是持股達到了51%,也是擁有著絕對的話語權。當然了,既然存在上市公司之間的話語權,那麼對於進入上市公司管理層工作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對於我國上市公司中存在很多公司股份不是說你想買入就能夠買到手,存在股東非售股份、長線持股股份等等,而盤面上的浮游籌碼可能只能夠讓大量購入股份的投資者進入管理層的資格,有了資格進入上市公司管理層工作也是可以的。


厚金說


這個老闆很有意思哦,花這麼多錢做一個大股東,就為了工作,而實際上大都不可行。

上市公司一般總市值都是以數十億以上計,哪怕買1%的流通股份,都是數千萬資金。另外流通股份,都是具有很大泡沫的資產,作為控股性投資,是否划算,也得好好計算。如果真想成為大股東,不建議買流通股,而建議與目前的大股東協商大額交易櫃檯轉讓,都是能在流通股價格基礎上打點折的,股權性質是一樣的。

另外,個人購買上市公司股票,超過一定比例有預警,要舉牌,公司購買也要舉牌(公司購買是超過5%就要舉牌),所以就算你要買流通股,也實際上有這些制度上的制約。

如果是為了進入上市公司管理層工作,在確定具有相應能力以後,還是有很多其它辦法可以考慮的,世是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有心想做這個事,必定能想出一些辦法,在充分了解公司情況的基礎上,公司目前有什麼困境?制約公司發展的關鍵是什麼?競爭對手目前是什麼狀態?有沒有政策軟肋?主要原料供應方與下游銷售渠道商都是公司的重要戰略資源。

花那麼多錢做這件事,相信你一定認為其值得這麼做。那麼就要權衡怎麼做。


老椰的自媒體


可以也不可以,這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是每家上市公司擬都能成為大股東

一: 流通股不多的上市公司不可以

, 如果A股某家上市公司50%以上的股票都在高管手裡,而且還沒有解禁,而且以為的大股東佔了絕大部分比例,這樣你在二級市場從散戶裡面是很難收集到足夠的籌碼成為大股東的。

第二: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也就是雙層股權結構,也就是一家上市公司發行2種或者2種以上的股票,一種股票擁有較高份額的投票權,另外一種股票沒有投票權,或者只有少量的投票權,但2種股票都享有收益權,這是保護創始人權益的一種股票發行方式,比如阿里巴巴,因為這樣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即便你買了很多二級市場的股票成為了大股東,但因為沒有對應的投票權,也很難完全掌握公司,甚至還會被原來的股東抵制

第三:要想成為公司大股東,並且擁有投票權,最好選擇股權比較分散的公司,通常情況下,如果上市公司股權全部流通,二級市場收購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見的企業併購方式。比如鬧得沸沸揚揚的2016年寶萬之爭,當時就是因為萬科股權分散的弱點

當時萬科的股票有沒有分AB股之分,公司創始人王石喪失了對公司大部分董事的提名權另外萬科沒有毒丸計劃,不能防止惡意收購,所以根據當時的數據,截至12月17日,寶能系已至少持有萬科A(24.43, 0.00, 0.00%)股22.45%的股份,已成為第一大股東;原第一大股東華潤集團目前持股比例為15.25%,王石等管理層則通過資管計劃持有4.14%的股份,華潤集團及管理層合併持有19.39%的股份。只要寶能系需增持7.55%的股份,以達到30%持股比例,就能成為萬科的控股股東。進而想辦法改組董事會。


所以,能不能通過二級市場買入股票成為大股東,進而改組上市公司管理層,甚至自己親自出任董事長,關鍵在於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股權性質,不能一概而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