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歌手李志是不是被過譽了?

沈麗碧


李志確實是被過譽了。作為超過十年的李志聽眾來說,新專輯逐步發售的過程也是本人逐步脫粉的過程。

不喜歡李志不是因為他的小眾,而是因為他以前的才華逐漸消失不見了。曾幾何時李志的歌曲豐富有內涵,而且傳唱度高,比如07年左右的《梵高先生》《卡夫卡》《和你在一起》等都是許多文青們傳唱的經典。



而李志的生活也因為粉絲們的支持和演出的增多逐漸好了起來,可是在李志安定於南京之後,之前的音樂才華突然消失不見了。自《關於鄭州的故事》那張專輯之後,首首經典的李志已經不再那麼讓人驚豔了,加上最近的《F》《1701》《在每一條傷心的應天大街上》等專輯更是讓李志和他的團隊淪為平庸。


當然更多人認識李志是通過南京每年元旦舉辦的跨年演唱會以及最近同毛不易的糾紛才知道這位歌手,加上自身和團隊對商業敏感度的認知,保證了李志在文青群體中的熱度居高不下。遺憾的是即便李志保持話題熱度,在音樂創作上確實已經停滯不前了。加上如今產出的專輯水準大幅度下滑,也讓其被同時期的民謠歌手比了下去。

其實就我個人來看,一個民謠歌手的創作必須紮根大地汲取靈感,只有真正有民間特色的民謠才是真正的民謠。李志的音樂風格依託於城市、受眾於學生人群和無產階級,如果創作上沒有創新,必然遭到社會的淘汰。

說李志優秀,只不過是一群屌絲的狂歡罷了

比起李志在音樂上的才華不足,國內確實有一批優秀的民謠樂隊,水準更在李志之上。比如戲班樂隊、美好藥店、白水樂隊、秘密後院樂隊、杭蓋樂隊、左小祖咒、野孩子樂隊、大忘槓樂隊、林生祥、胡德夫、羅思容等才是真正的好音樂。



關注頭條號武俠小王子,我陪各位一起聊武俠。


武俠小王子李言


8月1日凌晨,南京某不知名樂隊成員在網上公開“抵制李志”,並號召網友“接力”。

此前一天,該樂隊因排練遲到,被李志拒絕進入排練房,引發該樂隊不滿。隨後幾小時內,該樂隊成員在網上對李志進行辱罵。

而排練房正是李志免費提供,目的是為了促進南京民謠發展,為當地樂隊提供最好的排練場地。

李志也對當天該樂隊的“遲到”及“謾罵”事件作了詳細說明。

該樂隊是南京當地一支90後樂隊。據稱樂隊名稱為“華洋樂隊”,號稱“南京本土最受歡迎的青春搖滾樂隊”。

只因沒有獲准使用免費排練房,就對排練房所有人李志進行攻擊,還號召網友抵制李志,“華洋樂隊”的小肚雞腸和個人素養可見一斑。

網友也對該樂隊行為展開激烈討論:

@人家給你們免費排練 結果你們還遲到,因為遲到被取消了,你們怎麼還有臉瞎BB?

@小夥子,這樣真沒勁。幹嘛不吸取教訓好好做人呢。本來自己就理虧。

@我服了。。你隨便找個人問問,這事難道你佔理?!

@哈哈哈哈哈,你真的不是來搞笑的嗎?

@抵制弱智再抵制李志吧。

@逼哥之所以是逼哥,不僅音樂做的打動人心,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品格和情懷,很可惜這兩樣你都沒有。

但該樂隊在網友的指責聲中,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沒有絲毫悔意,反而更進一步,對眾多網友提出挑戰,揚言要“李志的粉絲教我做人”。

據悉,在網上持續攻擊李志的,是“華洋樂隊”鼓手,微博名為“陳默羔洋”。

有網友說得好:今晚看了整個撕逼過程,心涼!心寒!我覺得逼哥一直強調的那種音樂精神被毀了,或者說他想讓大家明白某些東西的努力付之東流了。聽逼哥七年,我從他那裡受益最深的是勤奮、理智、原則和契約精神。這一刻我想到堂吉訶德,那個悲壯的理想主義者,受盡世人嘲笑和不解,但在我心裡他是一個英雄。到此為止吧。


長安供銷社


個人認為是過譽了,從李志的和左小詛咒的下跪就能看出兩者的格局和層次高低立判。


這兩個人,一個北京個體戶在南京,一個南京個體戶在北京。


自古男兒膝下有黃金,可兩個都曾在大庭廣眾下跪過,李志在工體跪了團隊,左小詛咒在南京跪了師父。

這個南京個體戶在北京跪了團隊。收官之作的這一跪我覺得以志逼的性格,這件事的效果應該是費勁了心思。

作為民謠個體戶,志逼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事情,曾創造3600張票13分鐘購空記錄中可見其天賦與努力,但這一跪卻也顯出了才氣消盡的頹勢。似乎是對自己團隊的努力做感恩,博得了滿堂喝彩的點贊。作為曾是其麾下一枚低級票友的我,卻只感到淡淡的憂傷。


北京的個體戶在南京向師門下跪,我覺得理所應當,徒兒拜師傅天經地義。

吳紅巾或左小詛咒聽起來都很土鱉,其天價限量版眾籌營銷、無名山上增高一米、對抗ZF誓做釘子戶、追查各種“真相”及“局子裡喝茶”,都讓人對其刮目相看,因為他努力,他也許把所有的power都給了他荒誕不羈的人生,淘氣且嚴肅的音樂,包括他那傻瓜的愛情。


相比李志似乎更加“努力”,努力把音樂當成事業,尊重所有人,包括他的票友,他的音樂。當然只有一半是音樂,另外一半似乎遷就了他的“事業”這些早就了現在的李志。


看到這裡想必這一跪的意義又清楚了一點,李志就徹底的向過去的自己告別了,可以說直接奔汪半壁的地位近了一步,當然也許你認為不至於那麼誇張,其實當初汪峰也不認為自己的轉變有什麼不對!


觀點鮮明,純屬娛樂,切莫較真,如想較真,歡迎關注公眾號:musictea,隨時交流。


musictea


2004年夏天李志去寧夏找他的大學同學。在李元昊的陵墓面前他唱了王洛賓的歌曲《永隔一江水》。

2005年黃埔軍校唱《現象七十二變》,在天河城唱《五十塊錢》,喜歡鹽焗雞喜歡杏仁茶。

2005年發佈《被禁忌的遊戲》《梵高先生》《這個世界會好嗎》

2011年9月29日發佈第六張專輯《F》。

2006年完成了個人第三張唱片《這個世界會好嗎》。

2009年3月14日,李志在成都舉行告別成都專場演出

2009年10月完成第四張個人專輯。

2014年11月13日發佈第七張專輯《1701》。

2015年6月,李志逼哥的青春史,葉蓓說:他是我們這批民謠人的驕傲。

2015年7月在北京舉辦個人演唱會


總體來說,從他的履歷上面來看,個人覺得沒有過譽。


衣食住行樣樣通


首先非常有必要指正:李志是搖滾歌手,不是民謠歌手。


這麼說並無瞧不起民謠的暗諷,也非急於給一個創作人貼標籤,只是想要在這把陳粒、馬頔、謝春花等胡亂歸為民謠歌手的混沌世景下,讓廣大聽眾有一個不那麼愚蠢的音樂認知。


再就“李志是否被過譽”這一問題作答。


若說逼哥唱歌難聽,筆者全然接受(但是每次live這一把破嗓子吼的也是分外迷人呀),但說逼哥無旋律就過分啦!推薦您聽聽《你離開了南京,從此沒人和我說話》、《日》(這首歌被婁燁選為《浮城謎事》的電影主題曲)、《媽媽》、《梵高先生》等等等等,曲子都好聽的不行,再加上逼哥如今飛黃騰達,揮金如土地購置音響樂器,合作樂隊也指揮的有模有樣,每次音樂現場都能聽到非常用心的曲調改編。


說“歌詞粗俗不堪”,您大概只專注於《下雨》的那句“Hello kitty,hello hello hello kitty,Hello你媽逼的kitty”(沒關係,這首歌已經被禁了),或是死摳著《蒼井空》那句“我不是在每個勃起的清晨才想起你”。如果聽聽《黑色信封》(筆者心目中的男人之歌)、《被禁忌的遊戲》、《定西》、《鴕鳥》、《熱河》,您對逼哥的創作偏見就會有改觀。


記得某次筆者在KTV吼《熱河》現場版,朋友聽完後非常驚訝地對我說,“這人聽眾群也太廣了吧,現場年輕女孩油膩大叔都齊全了”。這大概就是李志獨有的魅力吧。


做書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題主,並沒有。

第一,李志是從玩地下音樂起家的,如今,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館辦個人演出,這一路走來,相比很多人玩音樂玩到一半中途放棄,不容易。最初,在2011年情人節後,做唱片賠了很多錢,李志拖著幾大箱自己做的唱片到郊區,用齊秦的《把夢燒光》作為背景音樂,把燒唱片的過程記錄了下來,傳到網上,視頻名字叫《李逼燒碟》。 在國內獨立音樂圈史上,大規模燒掉唱片,李志是第一個。

李志後來開始轉型,從實體到數字的轉型,也順應了整個時代音樂發展的潮流。

第二,後來李志開了歐拉藝術空間,基本上,我去南京,或者身邊的朋友去南京都會去歐拉看一場小型的live,歐拉的音響設備真的超棒,在國內的live house 場地算很頂尖了。可以這樣說,南京歐拉藝術空間已經成為了南京一個地標性建築。

第三,前兩年,李志決定把自己的排練室每週日免費借給南京本土樂隊使用,據我所知,身邊玩樂隊的朋友如果想要租好一點的排練室,按小時收費,價格不便宜。逼哥這樣的舉動蠻暖心的,關愛後輩,為中國獨立音樂發展添磚加瓦。

第四,李志一直都致力於版權保護,打官司,微博“撕逼”,做了很多關於保護版權的事情,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有了“版權”這個概念,是個很好的現象。所以李志為國內獨立音樂圈樹立了良好的風氣。

第五,也是我最期待的一點。17年2月李志說,

他要用12年,在334個地級市做334場演出,給全國人民普及現場音樂。這被他稱為“叄叄肆計劃”。李志牛逼啊,要知道就連在北方很多省會城市,很多音樂人都不願意去巡演,因為沒人看,賺不了錢,而李志出於“普及現場音樂”這個目的,這不是一般音樂人有勇氣並願意做的一件事。

絕大多數人連其中一二點都無法做到,李志牛逼。


魯中晨報李沫霖


李志在鳳凰衛視將自己和羅永浩做比較:“我的口碑越來越像羅永浩,喜歡的特別喜歡,不喜歡的特別不喜歡。”他強調:“我不是一個壞人,我心裡面沒有對人使壞的那一點點。” 李志詮釋的是: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我不屬於任何流派,哈哈他獨特的嗓音和自…顯示全部

李志在鳳凰衛視將自己和羅永浩做比較:“我的口碑越來越像羅永浩,喜歡的特別喜歡,不喜歡的特別不喜歡。”他強調:“我不是一個壞人,我心裡面沒有對人使壞的那一點點。

李志詮釋的是: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我不屬於任何流派,哈哈

他獨特的嗓音和自成一派特立獨行的商業運作模式受到很多個性獨立,文藝氣息濃重的青年的追捧,出道早期的歌偏民謠,後期感覺搖滾和流行的元素偏多,就像《1701》中的曲風就多是搖滾,如果硬要歸為一類的話那還的是民謠,因為搖滾更多的是一種宣洩,而民謠是一種低沉的傾訴,他的大多數歌偏後者

他在音樂層面上未必是最好的,但是在社會和文化層面上,他之於中國民謠界和崔健之於中國搖滾界絕對是最大的,他們的歌是有社會承擔的。對我來說我更喜歡的是他們做事的方式,敢說別人不敢說的話,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其次才是他的歌,他並不是像學歷,地位這種傳統的價值體系能衡量的人,像他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有些人混出來了成為偶像,更多的混不出來的人依然在只做自己所謂的理想

他和崔健都應該成為一個superstar,但是在中國這種特定的社會體制下注定不能使這樣的音樂引領潮流,反倒正是應為他們現在所處的這種高不成低不就地位才更符合中國的社會氣質,互相成就互相傾扎。

他也是個平凡人,它也有喜怒哀樂,也要吃喝拉撒,不用把他當成一個神,只要我們喜歡他的歌,喜歡他的人就夠了,不同的是,他用自己的執著為中國民謠界樹立了一個新案例


越月約


過不過譽,可以從多個角度來評價。他的演唱技巧、創作水平、在歌壇的地位等等。

而我想在許多李志歌迷的眼裡,喜歡李志是因為李志的人生經歷、歌曲裡有他們心中熟悉的東西,產生了共鳴。

聽過李志的演唱會的歌迷會知道,他的投入,演唱會的編曲,都會給人一種新穎的感覺。即使高音唱不上去,他依然會歇斯底里地唱下去。

又比如《熱河》這首歌

提到熱河路,熟悉的人們會訴說起來。有人在李志的這首歌下面如此評論:“從南京火車站坐 42路回家,熱河路南站那站,會下去很多農名工兄弟,一百年前,下關碼頭附近的熱河路是整個國家最繁華的地方,如今它破敗地彷彿凝固在了時間裡,三岔河的這邊是蕭索的熱河路,那邊是熱鬧的鼓樓。”

我想李志的人生也是有過這般光景的。但就像《熱河》這首歌告訴你的一樣,多年過去了,許多東西都已經改變了,但是李志心中的某些地方就好像那條凝固在時間裡的熱河路,一點都沒變。


張弛


當年我讀大學時,有幾次和他一起交流過吉他,但是沒成為朋友。那時他吉他彈的很差,不過現在也不怎麼樣?。那時候他化名“陳小二‘’混跡於南京各大高校,偶爾不熟練的彈一些比如metallica的fade to black前奏等等。那時候他的特點就是裝逼。要說他為何成功,還是他後來堅持了裝逼的一貫風格,堅定的把裝逼當成了一個事業。這對一個人的成功很有啟示,世界這麼大,只要堅持一種風格,總有人認同你的方式和價值觀,吃他們的飯就可以了。


coldcoldplay


在民謠圈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民謠分為兩類,一類是李志,另外一類為其它。我想這樣的話不可能是李志對自己的吹捧。



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想聽歌也是如此,歌手的作品往往眾口難調,李志當然也不例外,就像李志本人曾說過:“我只是誠實地面對外界,表達自己。我很坦誠地告訴你我的想法,我的動機,至於這個東西你認不認同,你看不看,你聽不聽,我完全不在乎,在乎不了。” 很顯然,他不是個乖巧的明星藝人。 至於說李志的歌好聽與否,我想聽歌群體不一樣,感受當然會不一樣,但是喜歡李志的歌是大有人在。

李志的曲子不華麗、不做作、不重複,他的歌中只有淡淡的調子和偶爾的憤激。李志擁有的民間世俗幽默和半吊子藝術情懷,三七分成呈現在專輯的原創部分裡。他的中文詞彙系統是一套80年代詩歌、90年代搖滾樂、00年代網絡空間的混合體,雖顯瑣碎,但不繁雜。他有市井理想,又不願放棄藝術的投機,他的歌詞散發著蓋不住孤芳自賞的酸腐氣味。他戲謔而深情,深情而又中庸。他就像中世紀歐洲的吟遊詩人,抱著一把木吉他遊蕩世間,彈唱而出的歌既不清雅也不低俗,只是淡淡地用真情唱出他對這個世界最平凡的愛。所以李志的歌不止有宣洩,更多的是心底的吶喊!



談到對於自己作為一個歌手的定義,他本人也說過:“我一直是一個小眾歌手啊,以後也會是。其實我是這樣理解大眾和小眾的,大眾歌手就是觀眾須要什麼我拿什麼出來,小眾歌手就是我有什麼我就放出來什麼,而不是你想要什麼我給你什麼。我的東西跟觀眾的群體沒有關係,但你喜歡的時候就說明是我的本事。” 小眾歌手固然存在很多,但是並不意味著很多歌手能夠做到像李志那樣被人喜歡也罷,厭惡也罷。在當今的樂壇能像李志一樣唱出自己的聲音的小眾歌手就更是寥寥無幾了。

其實說白了李志就是一個純粹的音樂人,音樂對於他而言就是他生活的一種方式,現在喜歡李志的人越來越多了,這更能說明李志的音樂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這是與他的努力與才華換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