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不釘鐵掌,後果到底有多嚴重?

談客說


我們在漢語中經常看到或使用到“鐵蹄”這個詞語,我們都知道“鐵蹄”代指的是戰馬。

與此同時,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有的馬的馬蹄上釘著鐵掌,很多人認為給馬釘鐵掌是一件很殘酷的事,但是,對於很多馬來說,不釘馬掌的後果會更嚴重。

馬的蹄子有兩層構成,和地接觸的一層是一層大約2-3釐米厚的堅硬的角質,上面一層是活體角質,跟人的指甲是一樣的。

馬蹄和地面接觸,受地面的摩擦,積水的腐蝕,會很快的脫落,所以釘馬掌主要是為了延緩馬蹄的磨損。馬蹄鐵的使用不僅保護了馬蹄,還使馬蹄更堅實地抓牢地面,對騎乘和駕乘都很有利。

其實,馬蹄是否需要釘鐵掌主要看馬的用途和馬生活的地區的環境。

在古代,馬匹主要用來騎乘和駕乘,而且多數情況下是長途交通,所以這樣的情況下,馬蹄必須釘鐵掌。如果不給馬蹄釘鐵掌的話,馬蹄與地面長時間接觸、摩擦,會迅速將馬蹄表層的角質層磨損殆盡,導致馬匹出現危險,輕則使馬喪失行動能力,重則在騎乘時突然斃命。

不論對馬還是對人,這樣的慘劇都是人們不願意看到的。

甚至是在戰爭中,馬蹄鐵的重要性更是無可比擬。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但是,如果沒有馬蹄鐵這樣的存在,他的蒙古鐵騎想出蒙古都難,更別提橫掃歐亞了。

雖然蒙古盛產馬匹,但是失去了馬蹄鐵對馬掌的保護,馬匹是很難用於戰爭和長途跋涉的。 而在古代農村,馬匹主要用於短途運輸或者駝負貨物,所以對馬蹄的損耗不大,所以就沒必要釘鐵掌了,更何況,鐵本來就貴重,製作馬蹄鐵的工藝也比較複雜,所以,除非有需要,農村一般不會給馬釘鐵掌。

在現代,隨著科技的進步,汽車的出現代替了馬匹的大部分功能,也只有在農村或者一些國家的儀仗隊、軍隊中看到馬匹,所以,給馬蹄釘鐵掌的情況更是少之又少。

另一方面,馬匹是否需要釘鐵掌,也取決於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

如果是在農村多泥土的地方,馬匹可以不用釘鐵掌,因為這樣的環境對馬蹄的損耗比較小,能夠達到馬蹄角質層生長更換的平衡。

如果是在山區,或者是石板路、馬路等環境,就需要給馬蹄釘鐵掌了。在山區生活的馬匹,需要適應崎嶇的山路,需要馬蹄對地面有很強的抓力,所以馬蹄的重要性就尤為突出。

否則的話,當馬翻山越嶺時,崎嶇的路面會對馬蹄的角質層造成不規則的傷害,輕則角質層脫落,重則導致馬站不穩,折腿墜崖都是有可能的。

由於人類畜養的馬馬蹄損耗更嚴重,所以家馬更需要釘馬掌。

而野生的馬會根據自己馬蹄的狀況去對馬掌進行損耗。更何況,逃脫獵食者的魔爪,本身也是對馬掌的損耗。

如果跑得不快,就成為了獵食者的口中食,所以野生馬即使不用馬蹄鐵它們自己也會讓馬蹄的角質層處於一種平衡,既不能讓它太長也不能讓它太短。

就像人類會定期剪指甲是一樣的,指甲太長指不定什麼時候在工作時就會讓整個手指受傷。所以,對於很多馬來說,不釘馬掌的後果會很嚴重,重則殃及馬命和人命。


有書博物館


對於不瞭解馬蹄鐵的人肯定認為給馬蹄釘上鐵掌是一件很殘忍的事,但實際上馬蹄與地面接觸的部分是非常堅硬的角質層,角質層是沒有神經分佈的,相當於人類的指甲,給馬兒剪指甲又怎麼會有疼痛感呢?

正常的馬匹都是需要釘鐵掌的,因為馬的運動量比牛驢這些動物的運動量要大,在長期奔跑過程中馬蹄的角質層會受到地面摩擦和雨水浸泡,容易加速磨損和脫落。馬蹄鐵是保護馬兒的一種工具,不僅可以防止馬蹄被磨損地血肉模糊,還可以增大地面的抓地力,在古代戰爭和現代的馬車都可以讓馬兒在奔跑中儘快停下來,便於控制。

另外,馬蹄就像人類的指甲,是會變長的,經常不運動馬蹄會像人類長時間不剪的指甲一樣彎曲,容易導致馬兒受傷,所以馬兒需要奔跑來維持正常的角質損耗。如果奔跑時馬蹄開裂了,肯定會影響馬兒的安全,所以馬蹄鐵也能夠保護馬蹄,就像人穿鞋走路一樣,需要有專業的養馬師進行打理。

500多年前的英國國王查理三世就是因為一個馬蹄鐵而導致國家淪陷,因為馬蹄鐵上的一顆釘子鬆動,導致馬蹄鐵脫落;因為馬蹄鐵脫落,導致一匹戰馬損耗;因為一匹戰馬損耗,導致一名士兵戰死;因為一名士兵戰死,導致一場戰爭失敗;因為一場戰爭失敗,導致整支軍隊淪陷,最後導致查理三世被擒。由此可見,一個小小的馬蹄鐵對於一匹好馬和一個國家而言是相當重要的,馬蹄不釘鐵掌,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國家滅亡。不過由於工業革命的爆發,人類用汽車替代了馬兒,很多馬蹄釘鐵掌和維護的手藝都沒有流傳下來,現在有點手藝的師傅都去修輪胎了。


科學薛定諤的貓


給馬釘鐵掌,也叫馬碲鐵。是在馬掌下面用釘子釘上一塊蹄形的鐵質保護層。目的是保護馬匹腳掌不變形和開裂,這裡針對的是馱人馱物的工作型馬匹,經常走在堅硬的地面上,很大的重量長時間壓在四個蹄上。蹄的組織結構相當於人的指甲,雖然釘的時候或燙的時候不會有疼痛感。但如果不釘鐵掌,把蹄壓裂後相當於人把自己的指甲扯掉,可想而知那有多痛。
如果運輸途中、勞作中或戰爭中發生裂甲,馬匹走不動,那將很大的影響工作,後果可以說非常嚴重!



蔡仙人水電站


馬蹄就普通人類的指甲,也會不同的生長,同時還擔負著保護馬掌不被磨損到。

大家都知道,野外的蹄類動物沒人會給它打馬蹄鐵,而飼養的的卻需要。這是因為飼養的馬類平時承擔著載物,和交通工具的職業,它們會承載比野馬更重的貨物,同時它們行走的都是乾硬的道路,這對於馬蹄的磨損會更大,當然U型的馬蹄因為負重太大的情況下再加上磨損很容易開裂,導致馬不能再行走。

而野外的都在草地上奔跑對馬蹄磨損下,當然也有磨損,但是每天他們也會奔跑正好馬蹄的生長和磨損抵消。


清新大叔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了一個馬蹄釘鐵掌的視頻,當時很多人在下面留言視頻中的人太殘忍,讓馬承受這麼多的痛苦。但事實上馬蹄在釘鐵掌的時候並不會感覺到疼痛,只能說現在的人見識比較少了,才會有馬蹄釘鐵掌十分痛苦的理論。但事實上,不釘鐵掌才是害了馬兒。

當然現在農村已經看不到馬了,現在的農耕工具已經提升到機械化的運用方式。但在馬場還是能看到很多馬,另外草原上也時常會有馬兒的身影。這些馬兒往往腳上都會釘上鐵掌,有人會說難道這麼大的釘子釘進去不疼嗎?實際上馬蹄就是人類的指甲蓋,大家在剪指甲的時候會不會疼呢。如果釘上鐵掌會疼的話,那從古到今也就不會釘這些鐵掌了。



而不釘上鐵掌將會給馬兒帶來很危險的信號,大家都知道馬兒是長途工具,一般馬兒騎起來也都會飛快的跑出去。但長時間的跋涉則會讓馬蹄磨損,時間越長磨損的越厲害。而一旦馬蹄磨損光了,馬這匹馬也就廢了,想站起來都非常困難。實際上農民一般很少會剪指甲,因為農民的體力勞動比較多,指甲在勞作中都會磨平。 而在古代的戰爭打仗中,如果出現沒有馬蹄的情況下,那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將會大幅度的降低。


自古騎兵就比步兵強,一旦馬蹄磨損,那這匹戰馬就沒有了。而這個士兵也會在打仗中敗下陣來,這場戰役自然也就輸了,過去遊牧民族之所以威脅中原的原因就是戰馬。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三農圈子


剛剛請教了新藏線上做過運輸兵的老爹,馬蹄鐵對馬蹄的功用,原來馬蹄鐵並非只是發出“噠噠噠,噠噠噠”聲音的功效,除了防止馬蹄角質層的快速磨損以外,保護馬蹄才是馬蹄鐵的主要功用。



在古代,馬匹除了耕田拉力,還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各地之間的驛站如同現在的“服務區”,為千里飛奔的馬匹提供休憩和補給。馬蹄鐵據說源於古羅馬,除了保護馬蹄以外,增加摩擦力(防水腐蝕、冰雪防滑等)也是馬蹄鐵的“強項”。



馬蹄鐵裝釘的過程看起來有些殘忍,將剛剛錘打成型的馬蹄鐵從爐火中鉗出,迅速貼合至已經休整好的馬蹄上,然後將鐵釘釘入馬蹄角質層,利用高溫與鐵釘雙重保證將馬蹄鐵固定於馬蹄之上。現今的馬蹄鐵多為鋁合金材質,並且使用自攻螺絲固定馬蹄鐵。




其實馬蹄鐵還可以回爐,重新加以利用。聽老爹說,60年代的新藏線上,騾馬作為除汽車以外的主要交通工具,並且有專人為騾馬打造馬蹄鐵。新疆G217國道(獨庫公路)和G219國道(新藏公路)兩條國道的修建,騾馬起到了比較重要的作用,馬匹的蹄子也因馬蹄鐵的保護,而始終保持健康和實用。


棟哥曰


1984年,讀小學一年級。從學校到家的路上,會經過一個柴火市,馬車很多。於是,有人靠釘馬掌為生。晚上放學時,經常圍觀,並撿馬掌師傅削下來的“馬趾甲”回家泡水澆花。奶奶說那是最好的肥料水 。

馬由前後有兩個木樁固定,蹄子只能任由師傅用飛快的刀修理,修好後,拿釘子把馬蹄鐵釘在上面。有時候,會釘出血。看得心驚肉跳,總覺得馬會疼。

為啥野馬就不用? 仔細想想,野馬不用負重幹活,它們奔跑在柔軟的土地上,“馬趾甲”不累,輕易不會受外傷。家馬,軍用馬,農用馬是在石子路或瀝青路上拼命的載人拉物,不釘鐵掌吃不住勁啊。那些趕馬車的人,揮舞著鞭子,用力抽打著已經走不動的馬,皮上一條條血淋子。。。那種畫面,無法忘記。

哎,眾生皆苦。🙏🙏🙏


雅竹君語


首先糾正一下前邊回答裡的常識性錯誤,牛是可以釘掌的,再有,不是所有的馬都需要釘掌。

需不需要釘掌,要看工作環境和路面情況,以運輸或騎乘為主,經常走硬質路面或山路的就必須釘掌,而草原上則很少需要釘掌,在農村以種地犁地為主時也不需要釘掌。

牛的蹄鐵是兩半的,專門為牛這種偶蹄類動物打造,牛很少釘掌的原因是不怎麼從事長途的運輸任務,主要是耕地,做田裡的活,在田裡土地鬆軟,蹄甲磨損很小,所以可以不釘掌,如果是以拉貨為主,而且經常走硬質路面,牛也需要釘掌。

現在的騾馬少多了,而且大多不搞運輸了,很多城市是不允許牲畜進入的,只有少數農家耕種小塊山地,機械難以操作,還會養牲畜耕地種地,需要釘掌的不多了,農村以前處處可以看到的釘掌鋪子也基本消失了。

騾馬經常走硬質路面時是必須釘掌的,否則蹄甲磨損很快,蹄甲沒有神經,起到保護腳掌的作用,磨得太薄了就會離神經組織太近,牲畜出現跛行,走路很艱難,無法從事勞動。現在的牲畜使用頻率很低,蹄甲磨損比生長要慢,不但不需要釘掌,有時候還需要修理過長的蹄甲。

馬蹄子的主要成分是角質蛋白,我經常去釘馬掌的師傅那裡要一點回來泡水,這個可是最好的花肥,營養成分均衡,肥效持久,綠色有機,不過現在很難找到了。不過萬能的淘寶可以買到。


山野論史


一般認為現在的馬蹄起源於中世紀的歐洲,大約9-10世紀的時候。馬鐵蹄也叫馬掌,是戰馬的必備裝備。馬蹄鐵用釘子穿過蹄鐵上的釘孔,與馬蹄固定在一起。

作用

馬蹄是由馬本身很厚的角質層組織組成,就像我們的指甲一樣。儘管馬蹄很耐磨,但經過日積月累的磨損,再加上損耗比生長的更快。如果沒有馬鐵蹄,馬蹄子上的角質層就很快磨損沒了,將會使馬匹不能走動。戰馬日行千里,磨損的更加嚴重,對馬蹄鐵的需求就更大了。

釘鐵蹄不疼?怎麼安裝

這需要安裝師傅很好的技術,如果稍有力道不對,釘子會直接刺去馬蹄裡的軟質層,馬將會有非常大的痛苦感。所以釘下的蹄鐵要向外穿出蹄壁,但不能對馬的觸覺部分照成傷害。

我們只看到戰馬在戰場上馳騁,卻不知道它私下的痛處,看到上面那受傷的蹄子,可以感受到馬的痛苦嗎?

壘高思維


馬蹄不釘鐵掌,其後果大到可以讓一個王朝毀滅,小到可以讓一個人丟掉性命。


一、少釘一枚鐵釘,毀了一個王朝

公元1485年,蘭開斯特王朝和約克王朝戰爭之間進行了一場最重要的戰爭——博斯沃思戰役。這場戰役之間導致了約克王朝最後一任國王理查三世的死亡,是英國曆史上重定乾坤的重要戰役。


在這場戰役中,鐵匠就是在給國王的戰馬釘掌時,倉促中少釘了一枚鐵釘,導致理查三世的戰馬在戰鬥中馬掌脫落,馬失前蹄,使國王落馬,死於亂刀之下,這直接影響了戰局,金雀花王朝就此結束了。


所以有歌謠唱:“少了一枚鐵釘,掉了一隻馬掌。掉了一隻馬掌,失去一匹戰馬。失去一匹戰馬,失去一場戰役。敗了一場戰役,毀了一個王朝。”


二、不給馬釘鐵掌,丟掉性命

有一本從馬的視角,以馬為主角的小說《黑駿馬》,作者一生與馬為伴,非常瞭解馬。

在《黑駿馬》中,黑駿馬就曾因為馬蹄沒有被釘鐵掌,疾馳在佈滿鋒利碎石的路上,導致馬蹄受傷嚴重,將馬上之人跌落致死,它也因此膝蓋受傷,造成終身殘疾,一匹上等好馬就此淪為馬車貨車。

作者寫這本書,也是為了讓我們進一步瞭解馬,並善待他們,而給馬蹄釘鐵掌就是一個有關馬的常識和善舉。

三、為什麼要給馬蹄釘鐵掌

馬的腳掌上是有兩層角質皮的,上面和馬腿接觸的一層是活體角質。下面的一層是和地接觸的比較堅硬的角質,約有2,3釐米,在這個範圍內給馬釘鐵掌,馬是不會疼的。這就像愛美的女士去做美甲,一丁點都不疼。那如果超過這個範圍也是很疼的。所以這就要求釘馬蹄鐵的師父有嫻熟的技術。


如果不給馬蹄釘馬掌,還讓揹著重物走路的話,這層角質會過多的與地面摩擦,與地面接觸,地上還可能有積水,還會受積水的腐蝕,因此很快就會磨損,開裂甚至脫落。


所以,給馬釘鐵掌,就好比是給馬穿上了它的鞋子,是為了給馬掌一個保護,讓它能夠更好的更長距離的負重走路。


我是奔跑的蝸牛,歡迎和我一起讀書觀影,讓思想更豐富,讓生活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