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TPS不是衡量支付網絡優劣的唯一標準

蜜蜂財經編譯報道:在比特幣網絡上,無論是價值100美元還是100萬美元的交易,都要支付同一家礦商處理交易的費用。10月16日,在比特幣網絡上,一筆1.94億美元的支付幾乎是瞬間完成的,僅收取0.1美元的費用。通過傳統銀行系統,需要數週的文書工作,幾天的系統結算,以及大量的合規工作,才能完成如此規模的付款。

為什麼說TPS不是衡量支付網絡優劣的唯一標準

根據Castle Island 風投合夥人、Coinmetrics.io的聯合創始人Nic Carter的研究發現,將比特幣與其他加密貨幣和PayPal等集中式系統進行基於每秒交易量(TPS)的比較是不準確的。

如下圖Carter創建的圖表所示,像信用卡網絡運營商這樣的集中系統和比特幣瞄準的是一個不同的市場。雖然信用卡和借記卡網絡運營商大多專注於以大容量處理小額支付,但比特幣用戶往往依賴網絡進行大額支付。

比特幣的交易量往往相當大。很難知道確切的數字,但平均交易金額是幾千美元,可能是幾萬美元,中位數交易遠高於100美元。

在比特幣區塊鏈網絡上,數百萬美元的支付非常頻繁,在某些情況下,從上月處理的1.94億美元比特幣支付中可以看出,大型資產淨值投資者支付的金額相當大,很少使用信用卡結算。

2015年11月,中國億萬富翁劉益謙用美國運通信用卡購買了一幅價值1.7億美元的油畫。這比BTC上月達成的交易少了2400萬美元。然而,由於這筆交易的罕見性,主流媒體和國家電視臺紛紛報道了這宗1.7億美元的信用卡交易,因為普通信用卡用戶超過1萬至10萬美元的信用卡支付是不正常的。

基於TPS指標,比特幣似乎是一個不如集中式系統的網絡。但是,比特幣可以相對輕鬆地在網絡上處理大額支付,而出於合規性和監管要求,這是集中式系統無法做到的。

雖然TPS可以作為一種衡量標準,但它只是眾多支付網絡評估的維度之一。

Carter指出:“因此,簡而言之,價值轉移系統至少沿著三個主要軸變化,而不僅僅是一個軸。對‘我們的系統能提供50萬個TPS’ 的回應是‘成本是多少?’‘你們要延期付款嗎?’您有一個驗證器嗎?你是否要求交易機構成為美國控制的金融體系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